跑步中,總會有很多毫不起眼,甚至被我們忽略的,但總能在關鍵時刻起到作用的小知識。
那麼,關於跑步的這10個關鍵小知識,你知道幾個呢?
1、呼吸
呼吸在跑步裡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穩定的呼吸是極利於跑者在跑步中更加平穩的完成跑步,達到好的成績。
一般跑步呼吸法採用2步一呼、2步一吸或者3步一呼、3步一吸的呼吸方式。
2、心率
心率在正常情況下是60~100次/分,因人的年齡,性別和生理因素產生個體差異。心率的檢測也是為了更好的幫助跑者及時的調整速度。
最大心率在60%~70%為脂肪燃燒區間,助於減肥;
最大心率在70%~80%為糖原消耗區間,利於心肺功能的鍛鍊;
最大心率在80%~90%為乳酸堆積區間,益於增肌提速。
3、步頻
對跑者來說,步頻可以作為保持平衡,控制速度的一項重要參考。
160~180步/min是相對科學的一個跑者步頻區間,跑起來也非常的舒適;相對一些精英跑者來說,最好的步頻範圍應在180~200步/min。
4、飲食
飲食對跑步能有什麼影響?其實,飲食對跑步前是起關鍵作用的。
如果長距離跑步或者參加馬拉松,那麼跑步前一定記得要在1~2小時之前選擇進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避免跑步中漲肚,因低血糖而引起的暈闕。
5、補水
跑步過程中,尤其是馬拉松比賽,中途及時的補水很重要,補水的時間、多少都需要嚴格控制。
跑步前1小時,可適量補充250~500毫升的水;
跑步中每20分鐘左右,即可補充85~120毫升的水;
跑步後30分鐘,根據自己的跑量和速度適當補充180~600毫升的水。切勿立刻大量飲水!
6、熱身
跑前熱身能夠幫助身體快速的進入運動狀態,有效避免跑步過程中造成的損傷。
通常跑前10~15分鐘的熱身就可以了,切勿上來就跑。
7、跑姿
上下坡、平地的作用力方向不同,因此在不同坡度的道路上跑步時,跑姿也應該做出相應調整,從而有效緩解跑步難度、減小受傷風險。
平地跑時,可另身體與地面保持垂直,加速時略微前傾;
上坡跑時,身體略前傾,另重心前移,跑得稍不費力;
下坡跑時,身體與水平面保持垂直,使重心在腳下,保證平衡。
8、配速
配速的把握可以靠速度感,在平時跑步的時候就要注意計時,把實際速度和配速聯繫起來。
跑者需根據自己平常的跑步速度來調整自己,找到最適合的跑步速度區間。
9、訓練
長距離的慢跑是比較適合大眾跑者訓練的。
這樣的訓練方式能夠幫助跑友提高耐力、增強心肺功能和代謝功能,此外在燃脂減肥方面也十分有效。
10、狀態
一個好的跑步狀態是利於跑者在跑步中突破自己的,因為有時候我們會碰到胸悶、頭暈甚至乏力氣喘的不適狀態。
這個時候,跑友不必馬上終止跑步,可適當放緩速度、控制呼吸,直至不適感得以緩解或消失即可恢復正常跑步。
以上10個關於跑步的小知識,希望對跑友們能起到幫助。
『話題討論』
關於跑步,你還知道哪些小知識嗎?
期待你的留言和分享~
關注「跑亮神州」官微,了解身邊的體育賽事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左下角,您點一下贊,小編工資漲1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