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孩嫁一安徽農民,為其改姓名,後把妹妹介紹給丈夫弟弟

2020-12-13 玉鏘侃史

引言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 《玉樓春·春恨》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普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各國人民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跨國學習,跨國生活,跨國戀甚至是跨國婚姻也不再是稀罕事兒。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門更加的自由開放了,不僅有不少國人走出去,也有不少老外走進來。他們來到中國工作,生活,最後定居於華夏大地,完美生動地詮釋了地球村和睦相處的理念。在安徽省,有一對夫婦,妻子是一名印度女孩,嫁給了安徽農民後,還為其改姓名,後來又把妹妹介紹給丈夫弟弟。他們的愛跨越了幾千裡,跨越了國界,跨越了文化,美好又單純,幸福又簡單。

這名女子來自印度,叫田瑪丫,家中姊妹兄弟眾多,因為要養的孩子也多,家中經濟條件也很拮据,父母常常為此感到艱難。之後,父親還生了一場大病,全家人的重擔都落在了母親身上,家中更是捉襟見肘。為了解決生存問題,祖父帶著一家人去到了緬甸尋求出路。

田瑪丫自小就很懂事,見自己家中經濟困難,於是便早早就輟學了,開始外出打工掙錢補貼家裡。但年紀尚幼的她又能做什麼工作呢,找到的工作收入也很少。後來,田瑪丫聽朋友說可以去中國闖一闖,那裡機會多,收入也更高,無論怎麼看條件都會比在這裡好。看似無心的話卻被她一直記在了心裡,中國於她來說是個神奇的國度,她想要去。終於,機會來了,在朋友的幫助下,她來到了中國的南京打工,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是艱難的,但經過了自己的努力,家裡經濟條件已經眼見得變得好起來,她的內心也逐漸變得開朗起來,生活終於有了起色了。

在中國,她感受到了來自異國他鄉的溫暖,周圍的人都很友好,對她都很照顧,平時也很熱情,她收穫了許多東西,在這裡她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希望,得到了不曾有過的尊重。即便來到中國不久的她也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中國於她來說就是第二故鄉。在中國呆的時間越久,她的生活習慣也越來越偏向中國,她很愛中國菜,也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她還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

在南京,田瑪丫結識了田孟冰,也就是她的未來丈夫。田孟冰來自安徽的一個小地方,家人世代務農,他也是早早便出門在外打工了。相同的經歷讓兩人更加投緣,認識沒多久兩人便亦如多年未見的老友一般,無話不談。因為經常敞開心扉交流,兩人之間的情愫便逐漸顯露出來,沒多久兩人便確定了關係,很快結了婚。

婚後,田瑪丫跟隨丈夫回到了安徽,並且改了名,隨著丈夫姓,沒多久兩個可愛的孩子也降臨了,一家四口羨煞旁人,溫暖簡單又幸福。據田瑪丫說,之所以改名除了對丈夫愛得很深,還包括自己對中國的深情。她很慶幸自己能夠找到這個踏實肯幹的男人,自己目前的生活很幸福,她很滿足。在這裡,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與方向,她的未來不再是一片灰暗。

帶著對中國的愛,她也在向自己的家人傳遞中國的美好。穩定之後,她曾向自己的妹妹介紹丈夫家族的弟弟,希望兩人能夠有緣在一起。在她的安排下,妹妹和丈夫同族弟弟順利見了面,兩人都很滿意,之後妹妹便順利的嫁入了中國,生活也很幸福美好。

結語

田瑪丫的經歷完美地詮釋了愛是不分國界的,可以跨越種族,跨越地理。真正的愛沒有那麼多附加條件,愛就是愛了,無論貧窮還是富裕,不論階級,不論過往,只為攜手一生。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印度女孩帶著妹妹嫁給安徽農民,婚後跟隨夫姓8年只回過一次娘家
    一、艱辛的童年,讓印度女孩心繫中國 這篇故事的主人公的名叫田瑪丫,她是來自於印度的一個女孩,其家裡一共有6個姐妹。 出生於安徽亳州農村的田孟冰,其家中也並不是那麼的富裕,為了能夠減輕父母的重擔,於是他從小便開始幫自己的父母幹農活了。而在田孟冰稍稍長大之後,由於家裡無法供起他上學,於是懂事的田孟冰便就此輟了學,與村子裡的大人們外出務工。
  • 印度少女帶妹妹嫁中國兄弟倆,婚後隨夫姓生活,如今過得咋樣?
    正是因為娶老婆難,有的男人眼光已經不局限在本國女人身上,打算娶一個進口老婆,安徽亳州的小夥田孟冰就娶了一個印度老婆,現在家庭幸福還有了個混血寶寶。田孟冰的印度老婆中文名叫做田瑪丫,她年幼喪父,家裡6個孩子全靠母親一個人養活,印度女人在本國地位很低下,寡婦就更不用說了,男人仗著田瑪丫的母親沒了丈夫經常欺負她,母親無可奈何只能帶著全家去到全新的緬甸過日子,田瑪丫就是在緬甸慢慢長大的。
  • 印度女孩因愛上中國生活,帶著妹妹來打工嫁給中國富豪,如今怎樣
    印度是一個相對比較落後的國家,他們國家的女孩普遍都結婚很早,十幾歲的年紀就嫁作他人婦,而且他們的命運很悲慘,可以任意被自己的丈夫買賣和送人,她們都被封建的禮教所束縛,出門必須戴著面紗,結婚之後的生活,也要遵從三從四德,這樣的束縛讓很多印度女性都被壓得喘不出氣來,有一個印度女孩來中國打工
  • 姐姐不願嫁窮書生吃苦,妹妹自願嫁過去成貴夫人,生下一子家喻戶曉
    回到家後,弟弟回家後告訴她譚繼洵是個典型的死板的讀書人,和她想像中風流俊俏的公子哥根本不是一個形象!不僅如此,她要嫁的這個譚家三公子十分貧困,穿的衣服破破爛爛,看起來一點都不整潔,大女兒一向嬌慣,聽了這些哪裡會高興。她越看這門親事越不滿意,於是她打定主意絕對不會嫁給這麼一個窮酸書生。再說譚家。
  • 16歲女孩嫁給30歲鰥夫,疫情下的印度童婚
    今年6月,16歲印度女孩艾爾莎打進政府救助熱線,哭著說父母強迫她嫁給一名39歲男子。艾爾莎的父母在疫情中雙雙失業,提親男子不但願意負擔所有婚禮費用,甚至沒有要求女方提供嫁妝。為了減輕經濟壓力,艾爾莎父母立馬就同意了這樁婚事。政府為艾爾莎提供了保護,讓她逃過童婚侵害,然而還有千千萬萬的印度女孩,卻沒有如此幸運。
  • 印度最受寵王妃,帶8子嫁皇室,為給她做項鍊,丈夫主動拆掉王冠
    普通人結婚尚且都講個門當戶對,作為階級最高的皇室,要嫁進去門檻自然不低。而在2011年,凱特王妃和威廉王子的世紀婚姻震驚全球。草根出身的凱特向所有普通女孩證明,皇室婚姻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高在上。
  • 印度童婚生意:5歲女孩的命只值400人民幣?
    女孩在結婚當天就被丈夫強姦了。 而這,已經是自3月以來,這名接線員接到的第13起案件了。 它發生在印度,那個自稱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印度雖然在邊境和我們叫囂的厲害,但疫情卻加劇了國內百姓的貧窮,無數十幾歲的女孩,走上了當新娘、甚至是媽媽的道路。今天的印度是個童婚率超過30%的國家,這意味著印度有6000萬少女在18歲以前被嫁出去。 童婚現象捲土重來。
  • 當你們吐槽逼婚的時候,5歲印度女孩被逼結婚了
    父母兄長讓她們嫁給誰,就要嫁給誰:無論是年齡相仿的男孩……還是年齡相差幾十歲,甚至不是第一次結婚的中年男人……一位美國記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在印度,如果你想知道嫁女兒的原因,這些父母可以滔滔不絕地和你說一晚上。」▼
  • 印度美女嫁給重慶小夥,5年後回到娘家遭母親懷疑:你不是我女兒
    重慶小夥在娶印度姑娘為妻五年後發生了一件震驚姑娘家人的事,以至於姑娘母親直言:「你不是我女兒!」印度女子回家為何遭到質疑?二人又是如何走到一起?一、緣起重慶,跨國成婚這對跨國戀來自於姑娘的主動表白,二人的緣分要從2005年說起。
  • 富人區裡的印度女孩:為了婚姻,隨時和妓女競爭
    在她的記錄下,我們也了解了印度各個形態的女性,妓女、保姆、僕人、自由戀愛,卻要隨時滿足丈夫需求的家庭主婦……這些人身上,我們或許能能深入的了解印度這個國家。我是小雲,跟隨先生到印度後,出於安全考慮,先生的公司為員工都租了高檔小區,我們生活得都還不錯。這些富人區,出入有警衛守護,傭人們每天的進來出去都需要登記和檢查。
  • 被父親強姦16年後,印度女孩奮起反擊,拯救也遭父親強姦的妹妹
    ,拯救妹妹LUCKNOW: She was repeatedly raped by her father for 16 years, got pregnant several times but her mother gave her contraceptives.
  • 丈夫每月領8000元救濟金,給妻子2000元,農村女孩嫁香港大叔的悲哀
    丈夫每月領8000元救濟金,只給妻子2000元,農村女孩嫁香港大叔的悲哀 改革開放初期,因為深圳口岸的快速發展,讓香港和內地有了更多的接觸機會。有那麼一段時間,很盛行內地女嫁香港男。那些嫁進香港的女孩,有喜也有悲。
  • 作家哥哥去世,弟弟幫辦離婚:天下女子,找農民也不找作家當丈夫
    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當丈夫。」——路遙弟弟王天樂路遙是一名陝北的農民孩子,還是一名作家,但他的結局卻很悽涼,重病在床被離婚,因為病情嚴重,只能把離婚事宜交給弟弟王天樂去處理,可悲可嘆。路遙當時的身體已經被掏空,所以最後的離婚事宜都是交給自己的弟弟王天樂去辦理的,而對於路遙和嫂子的婚姻,王天樂卻表示十分理解嫂子,他一點也不恨林達。王天樂還評價路遙的離婚說:「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個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當丈夫。」
  • 蘇軾的妹妹:16歲結婚,被丈夫一家虐待,17歲生子被棄,18歲離世
    大家都學過大文豪蘇軾的詩歌,蘇軾的妹妹叫蘇軫,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蘇軾是沒有妹妹的,這個蘇小妹的形象是根據真實人物的基礎上文學寫作出來的。蘇軾的父親在當時給妻子寫的文中,提到過自己有六個孩子,有三個已經早早去世了,還剩三個,其中就是蘇軾、蘇轍還有一個女孩叫做蘇八娘。
  • 示威不斷,印度農民到底要什麼?
    旁遮普邦農民帕爾·辛格說:「這些食物不光來自印度,有的還來自英國和加拿大。我們不缺食物,我們的食物足夠維持幾個月。」據報導,這場曠日持久的農民抗議活動還得到來自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國印度裔錫克教群體的支持,他們在聚居區和印度使領館門前舉行示威活動。總部設在美國的「錫克教正義組織」甚至威脅稱,為支持農民,他們將「關閉」印度的一些領事館。
  • 姐姐嫌貧愛富不願嫁窮書生,妹妹替嫁後生下一子,影響中國百年
    姐姐嫌貧愛富不願嫁窮書生,妹妹替嫁後生下一子,影響中國百年自古以來,女子在婚姻中都是略顯弱勢的一方,無論是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是民國時期默許的「一妻多妾」,女子在擇偶方面一向沒有選擇權。隨著西方先進思想的不斷湧入,女子的地位逐步上升,她們可以嘗試選擇自己心儀的伴侶,即使「門不當,戶不對」,仍有許多女子為愛走天涯。可是,凡事都有兩面性,突如其來的自由反而會衍生出嫌貧愛富的心理。譚繼洵出生於瀏陽東鄉,在當地人看來,譚家可稱得上是大戶人家,生活條件優渥,家族人丁興旺。不幸的是,父親譚學琴在譚繼洵6歲那年因病逝世,拋下一家老小撒手人寰,養育7個兒女的重任落在了母親毛氏肩上。
  • 他們為弟弟妹妹精心策劃了一堂課
    節目播出後,杭州市塘栖第二中學的同學們作為彩虹計劃的老朋友,紛紛表示要和山裡的弟弟妹妹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餘姚市大嵐鎮中心小學地處山區,全校只有71名學生,一個年級一個班,祝蓉榕是餘姚市大嵐鎮中心小學的一位語文老師,已經在學校工作四年。學校是寄宿制的,老師就像孩子們的家人一樣,同吃同住,而祝老師最近,卻很憂慮。
  • 我年薪30萬,妹妹嫁人我給18萬,如今弟弟結婚,爸媽要給60萬買房
    我老家在農村,爸媽憨厚本分的農民,靠著幾畝養著三個孩子,而我是家裡的長女。那時候家裡挺窮,爸媽讓我和妹妹高中沒念完就出去打工,掙錢供弟弟念書。當時我一個人獨自去深圳,無依無靠,在一家服裝廠打工,從此過上了打工妹的生活。
  • 成都一女子為照顧患病妹妹 和丈夫睡10年客廳
    成都一女子為照顧患病妹妹 和丈夫睡10年客廳 2015-07-27 14:10:28來源:成都商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和丈夫睡了10年客廳  李素瓊:父母不在了,我就是妹妹的親人,就是她的依靠,我不能不管她。
  • 真·印度:女性地位並沒那麼低,寺廟比學校多,農村女孩12歲結婚
    大多數一出生就泡在苦水裡的女性,可能會覺得,還沒出生就被打掉或許是一種幸運。當然了,這是在外人眼中看來,那麼作為一名真·印度人,他們視角是否跟我們一樣?尤其是印度的女性,她們怎麼看待女性在印度乃至國際上的地位和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