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⑮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件粉彩瓷瓶...

2021-01-12 澎湃新聞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⑮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件粉彩瓷瓶繪製了百餘人物~

2021-01-08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人 物 故 事 瓷 瓶

中國

全世界第一個燒出瓷器的國家

所以,中國的英文就是China(瓷器)

自古以來,瓷器便受到文人墨客的熱捧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件瓷器

清同治·粉彩人物故事瓷瓶

該瓷瓶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徵集於南陽市北石橋鎮,口徑34釐米,底徑41釐米,高89釐米,器形較大,工藝精美,為國家二級文物。

粉彩是一種瓷器低溫釉上彩。在康熙末期,受琺瑯彩的影響,在原本五彩的基礎上發明了一種中西合併的全新釉彩,是五彩進一步發展與升華的結果。粉彩既有中國顏料和中國技法,也有西方顏料和西方技法,是個「混血兒」。

瓷瓶葵口,卷沿,長頸,筒形腹略鼓,向下漸收為平底,圈足。頸部兩側飾對稱獅形耳,每耳為子母獅上下嬉戲狀。肩部兩側雕飾兩對螭虎,每對一紅一藍兩種釉色。

瓷瓶為白地粉彩,繪花鳥人物,裝飾繁縟。口沿上繪一周粉彩花蝶紋,瓶腹兩側以連續回紋勾勒方形邊框,形成兩面開光,開光內繪三國人物故事圖案,近底處飾一周蓮瓣紋。

粉彩色彩豐富,所用彩料有紅、綠、藍、黃、黑等色,所繪人物的面部、衣服、鞋子都用相應的色彩渲染,栩栩如生。紅花綠葉,每一種顏色都有豐富的層次,粉潤柔和,秀麗雅致,非常美觀。

瓶上所述三國人物故事圖,一面為取材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的故事:畫面上有一臺,用藍彩書寫銅雀臺三字銘文,臺頂筒瓦繪出。臺上坐三人,正中穿紅袍者為曹操,其左右為文武官員陪著,正在向臺下觀看。臺下左上邊丘陵上有垂柳一棵,鬱鬱蔥蔥,樹上掛一紅色戰袍。右邊眾武將正騎馬搭弓射箭,躍躍欲試,欲取紅袍。

另一面為趙子龍救阿鬥的故事:千軍萬馬中有一騎白馬、穿盔甲、懷揣小兒者為趙雲,他正拿戟握劍、左衝右突。

文 | 物 | 故 | 事

清同治·粉彩人物故事瓷瓶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河南省文物商店兩位同志在石橋鎮附近徵集到的,由於該瓷瓶造型較大,畫面內容豐富,製作工藝精美,文物價值較高,南陽市文化主管部門要求把它留在南陽。文物商店同志不同意,到省有關部門開了介紹信,第二次來南陽想帶走瓷瓶,南陽市文化主管部門據理力爭,歷經曲折才把瓷瓶保留下來。

2008年3月,該瓷瓶作為瓷器精品,被選中參加中國在日本舉辦的《大三國志》文物展。瓷瓶走出國門,先後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地展出,展示了中國瓷器的精美工藝,促進了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來源:南陽日報

原標題:《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⑮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一件粉彩瓷瓶繪製了百餘人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南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故事這個「飯碗」上的銘文,確定了申國就在...
    南陽日報「雲上見寶」系列原創新媒體作品,用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展現南陽文物風採,讓更多人領略南陽豐富文化,厚重歷史。共計兩件,形制相同其中一件完整的被調撥到河南省博物院另一件殘缺較甚,但銘文基本完整現藏於南陽市博物館由完整器物可知,該簋通高24釐米
  • 法國博物館館藏中國文物欣賞!
    位於塞納河右岸鼎鼎有名的法國吉美博物館,是歐洲最重要的亞洲藝術收藏陣地之一。館內6萬多件藏品涵蓋亞洲大部分地區,其中中國文物就多達2萬件左右,約佔1/3。另一方面賽努奇博物館在規模上暫時還無法與吉美相媲美,前者隸屬於巴黎市,其館藏大都得益於賽努奇自己的收藏以及一些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品,吉美博物館則是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亞洲藝術品在地理上幾乎涵蓋整個亞洲,從阿富汗、柬埔寨、印度、尼泊爾到中國、日本、韓國,而吉美個人的收藏只佔到現有全部藏品的不到10%。
  • 博物館的文物|為啥「粉彩「沒有「粉「、「釉裡紅「又不「紅?
    瓷器,文物中的一個大類。無論是在故宮的「瓷器館」,還是各大博物館中的「瓷器展廳」,各式各樣的瓷器都是大家參觀博物館必看的一項。瓷器,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是對世界物質文明的一項重大貢獻。青瓷有了:青綠、青黃、青褐、青灰;黑瓷又包含著褐、醬;白瓷也有可能略黃或者略青。造成它們多彩多姿的主因:釉料裡鐵的含量。如果鐵的含量低於1%,燒出來就是白瓷;在1%在3%之間,就是青瓷;超過4%,那就是黑瓷。
  • 大家分享:說宣德青花必稱蘇麻離青,發色濃豔?請細賞這些館藏文物
    特別是人物故事紋元青花,景德鎮仿品鋪天蓋地,一大群收藏愛好者落入彀中。圖為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八角燭臺,上海博物館文物 就是沒有博物館專家願意認可。買回去請人看,不可說假,只能說真,否則他會跟你急。圖為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紋葵口碗,北京首都博物館文物
  • 古董承載的歷史,十億不賣的青花瓷瓶現世,揭開沐氏家族的輝煌
    導讀:南京市博物館,是我國非常重要的文物藏館之一,這裡面的珍寶數量之多,價值之高讓人咋舌。就比如說博物館裡的一件鎮館之寶,元代青花瓷瓶,這傢伙的價值真是讓人不敢想像。南京博物館藏品豐富,價值驚人說起這件藏品的發現,還得回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的南京文物圈子裡邊,有一條消息不脛而走,說是有一個文物販子花了五根金條,從盜墓者手中買到了一個瓷瓶。
  • 在成都,陶瓷文物是這樣「活」起來的
    東方瓷器有它的精美之處 作為天府之國的成都 出土的陶瓷文物也不在少數 如粉彩蝴蝶紋瓷賞瓶 邛窯黃綠釉高足瓷爐等等
  • 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之後幾年,安陽博物館先後自主開發了以館藏文物青銅觥和白陶罍為創意的特色茶具;聯合滑縣特教學校以館藏青銅器、書畫、瓷器等文物為素材製作出特殊工藝特色和本館特色相結合的烙畫手工藝品;依託「流過往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開發製作了茶巾和紀念明信片;根據館藏木版年畫設計印製的木版張貼畫、明信片;自主設計製作的十二生肖剪紙明信片等。
  • 大英博物館,收藏著2萬多件被掠奪的中國文物,卻未保管妥善!
    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包括世界各地許多文物、珍品及重要人物手稿,藏品豐富、種類繁多,在全世界博物館都屬罕見,由於空間限制,大約只有1%的有藏品能夠公開展出。因為戰爭搶劫、非法走私、移民攜帶等原因,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
  • 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該怎麼讓文物「出圈」?
    通過「文物IP」與「設計」嫁接,希望讓文物真正「出圈」,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這禮是成都」,大賽想要呈現出的,是代表成都的城市獻禮。在文創產品的井噴式發展中,文創設計的戲路越來越寬。以成都博物館館藏和四川天府文化為元素的設計,如何既能保留傳統文化,又能融入當下時代?
  • 來杭州旅行必逛博物館,曾上過央視的國家寶藏,這4件文物不可錯過
    夏天的時候,因為杭州城很熱,於是總會躲進博物館一邊吹著空調,一邊欣賞著國家寶藏,如果說杭州哪個博物館可以讓我逛上一個下午的話,那麼一定非浙江省博物館莫屬,畢竟這可是中國一級博物館以及館藏豐富
  • 逛廣東省博物館 吃「文物」餅乾
    石灣窯陶塑金絲貓(清代)  到文物博物館參觀,還可以品嘗到文物造型的餅乾,您聽說過嗎?昨天,一個「粵博味道」舌尖「文物」文創新品品評餐會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展,部分被邀請觀眾來到現場試吃並為「粵博味道」系列文物造型餅乾投票,本次「粵博味道」餅乾包括香橙、草莓、咖啡、牛奶、抹茶、辣味芝士、巧克力、黑胡椒香蔥8種味道。  主辦方廣東省博物館希望本次文創產品的推出,培養更多觀眾尤其是青少年對文物的興趣。同時,發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資源,推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
  •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唐代 8世紀 寶慶寺如來三尊佛龕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1872年創建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擁有40多個展廳,藏品總量超過10萬件,除了主打日本文物的主館與舉辦專題展覽的表慶館、平成館,還有展示明治初年法隆寺向宮廷獻納寶物的法隆寺寶物館,陳列日本以外東方各國藝術品和考古遺物的東洋館
  • 博物館珍藏的「小清新」文物,美到心碎,網友:少女心都快萌化了
    提起文物,許多人想到的應該都是帶著古樸,看起來都很是莊嚴的樣子。但其實文物並不多單是這樣的,有不少的文物就極為好看。比如說有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的柴窯跟汝瓷,兩者皆是淡淡色彩透露出乾淨明亮的美。博物館還有幾個文物更是美到心醉,少女感滿滿,一眼便能愛上。
  • 電視劇裡的文物「穿幫」,你發現了嗎?
    百 鹿 尊∨《孝莊秘史》道具bug第二彈,其實電視劇裡粉彩百鹿尊的出鏡率極低,這是我第一次在電視劇中看到這個老朋友,百鹿尊在博物館倒是挺常見的。再次說明,這又是一件打著乾小四烙印的文物!說起來,無論《孝莊秘史》還是《少年天子》,他們所處的時代都不可能出現粉彩器物。「粉彩」是清代康熙晚期開始燒制的,在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鼎盛,在此之前如果有粉彩器物出鏡,那都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海晏河清尊∨這又是一件與乾小四相關的文物!
  • 他們潛入博物館,用遊戲外設「偷走」了古埃及文物
    也許你已經在「動森」裡見過這個胸像了這個故事圍繞著擁有超過 3000 年歷史的文物「納芙蒂蒂胸像」展開,涉及知識共享Kinect 設置下所能捕獲的都要高,對 Kinect 來說,這個解決方案是不可能實現的。」
  • 張氏帥府線上展覽「館藏晚清民國瓷器」
    遼瀋晚報記者查金輝攝同治皇帝大婚用瓷器會採用何種紋飾,道光皇帝偏愛私人御用瓷器又有何特點,慈禧專用瓷器款識又有何故事……這些問題足不出戶,就可以從張氏帥府博物館日前在線上推出的「清風民韻——館藏晚清民國瓷器特展」數字展上找到答案。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多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如此豐富的文物瑰寶是荊楚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在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即將竣工之際,開展「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將原來的「四大鎮館之寶」擴容為「十大鎮館之寶」,將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
  • 《國家寶藏》之彩釉瓷瓶,一件又醜又草率的國寶
    國家寶藏中王凱所介紹的是一個瓷器,被稱為「瓷母」,是工藝最複雜,色彩最多瓷器,叫做各種釉彩大瓶,有人會說,明明只有一件瓷瓶,為什麼被叫各種,這是因為在這件瓷瓶上了各個朝代的名貴釉彩
  • 粉彩洋彩琺瑯彩的異同點
    這麼看粉彩與洋彩應該差不多,其實要我說洋彩就是粉彩,非得多一事兒又弄出個分類。實際上在民國以前沒有粉彩這一說法,都是叫洋彩,現在景德鎮燒制仿古瓷的還叫洋彩,粉彩一說最早出現在民國並一直延續到現在。現在為了細分彩瓷又重新提出了洋彩,我們一起看看洋彩到底是什麼。這是我朋友的藏品——清乾隆洋彩纏枝西番蓮大尊。這件真的很大,高約有58釐米,最大直徑約有48.6釐米。
  • 博物館花式賣萌:清帝表情包出爐 秘色瓷餅乾走紅
    朕想靜靜》的文章,以極具幽默調侃的語氣介紹了 「一個悲傷逆流成河的運氣不太好的皇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一開始,原本在畫像正襟危坐的崇禎皇帝就畫風突變,以手託額頭,擺手做發愁狀。然後,他變成了手拿機關槍、眼神有點小邪惡的的「被害幻想症」患者,搭配臺詞「總有刁民想害朕」。再然後,你竟然能看到朱由檢的身份證,住址一欄任性地寫著「北京紫禁城想住哪就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