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沈文剛
馬有蘇一直生活在格魯溝村,種田、養羊的生活從未改變,這樣的日子,過了50多年。
坐落於陀羅山和當土山之間的格魯溝村是東鄉縣風山鄉一個東鄉族聚居村。這裡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致富門路單一,且飲水困難。「有女莫嫁格魯溝村,半年辛苦半年貧」是該村以前的真實寫照。
馬有蘇講述下山路的變化
以前,格魯溝村唯一一條通往外界的紅土路讓村民們吃盡了「苦頭」,一遇到雨雪天氣,就變得泥濘不堪,連三輪車都無法行駛,全村幾乎與外界隔絕。
洋芋不能及時從地裡拉出來爛在地裡,學生上學得翻山越嶺徒步走出去,生病沒辦法及時看醫生……多少年來,這條路給村民們帶來的煩心事一樁接著一樁。所以,修路成了村民們最迫切的願望。
馬有蘇提到這條路可謂是頗有感觸。兒時跟著父輩下山出村,走的都是驢馬走的小道,後來可以拉著架子車出山。一條出山路,限制了整個村的發展,也把生活在這裡的人限制在貧困生活裡。
2013年,東鄉縣投資400多萬元,將格魯溝村12公裡的村路進行了硬化;2014年,又投資150多萬元,將剩餘的4公裡全部硬化。至此,村民們走出去的路變得方便起來。
位於格魯溝村的2標段建設現場
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生活的道路也拓寬了。
2014年,風山鄉依託整村推進項目籌資4萬元,給格魯溝村重新埋設了一條輸水管道,把甘甜的自來水引到了格魯溝村,徹底解決了飲水難題。
格魯溝村有養殖傳統優勢,路通了,村民們走上了投資養殖的道路。有了產業支撐,發展增收的路也通了。
這幾年,硬化路因為受雨水衝刷,冬季降雪也影響出行,村裡人期盼著能有一條更方便的道路。
2019年,村黨支部書記馬建海跑進了馬有蘇家,高興地大喊:「明年要修路了」。
今年3月,由甘肅省公航旅集團投資的臨洮(安家咀)至臨夏公路正式開工建設,項目起點位於臨洮縣安家咀村,途徑達板鎮、果園鄉、五家鄉、趙家鄉、那勒寺鎮、百和鄉,終點止於東鄉縣東塬鄉滿散村東,全長57.07公裡,同步建設東鄉、和政連接線30.28公裡,預算投資67.29億元。
項目上正溝3號特大橋建設現場
安臨一級公路是「三區三州」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助推臨夏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扶貧路。項目的建設,對完善我省中西部地區路網結構,構築臨夏州區域路網中心地位,加速「交通走廊」向「經濟走廊」轉變,加快地區經濟轉型,促進區域資源深度開發,加快少數民族脫貧致富,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項目2標段就位於格魯溝村。5月份,工程隊正式進場,開始路基、隧道、橋梁的開工建設。馬有蘇帶頭支持項目開展,因為項目需要徵收佔用土地,馬有蘇二話不說立馬同意。馬有蘇認為,架橋修路,可以脫貧致富,惠及子孫。
項目的建設,給當地人帶來了機會。參建單位進場以後,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優先聘用當地農民工、僱傭當地機械設備、購買農產品等方式助力增收脫貧。
此外,項目通過優化線路設計,增設進出路口,臨時便道與規劃的鄉村道路與永臨公路結合,完善當地鄉村公路基礎設施條件。
經過近兩個月緊鑼密鼓的建設,目前項目臨建工程各項工作有序開展,項目駐地、工地試驗室已基本建設完成。
目前全線4座隧道已全面開工,其中牟家嶺隧出口已進洞施工,東鄉、和政、百和隧道進行套拱施工,橋梁樁基施工及特殊地基處理正在逐步開展。
馬有蘇現在只要有空就去建設現場看一看,了解工程進度。標段負責人李燦飛開玩笑的說:「有人監工,我們更得加緊建設了。」
2023年,安臨公路將建設完工。馬有蘇說,自家的洋芋、玉米、羊到時候就能直接拉到臨夏去銷售了,市裡的價格會更高。
陀羅山下,格魯溝村的發展之路會越來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