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通了公路,一切都不一樣了,農產品的運輸便利了,村民收入也水漲船高——
蜿蜒公路的那頭是希望
■賴比瑞亞中尉 卡馬拉
乘車在蜿蜒崎嶇的公路上長途跋涉後,在陸軍勤務學院留學的我,第一次走進了位於大山深處的重慶武隆。
2019年9月,我來到中國留學。在中國學習的近一年時間裡,從上海、南京到蘇州、杭州,我看到了中國城市的繁華,也感受到了中國民眾的友善。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完全改變了我來之前對中國的印象——中國並非西方媒體報導中的那樣貧窮落後,恰恰相反,我看到的地方發展得非常好。
當然,我們起初去參觀的都是中國一些發展得很好的地方,我想中國貧困人口的生活應該不一樣吧,他們或許沒有足夠的食物,或許缺乏醫療設施,但我了解到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採取措施,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口脫貧,比如修建公路等基礎設施。
從學院出發,到武隆區後坪鄉中嶺村,我們花了4個多小時。同行的中國朋友告訴我,兩年前的這段車程,需要近8個小時。中嶺村所在的後坪鄉,是重慶市的深度貧困鄉鎮之一,也是陸軍勤務學院的對口幫扶對象。在武隆的大山之中,我看到了政府為貧困民眾修建的安置房,也看到了幫助當地百姓增收的茶園。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當地民眾正在逐步擺脫貧困。
讓我最難以置信的,是武隆地區的公路,能在這樣交通極為不便的山區修建公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中國朋友告訴我,中國古代著名詩人曾寫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今天,古已有之的崇山峻岭依然聳立,但盤繞其間的公路讓蜀道不再難走,也讓大山裡的人們看到了希望。
在我看來,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對於減貧工作至關重要。如果沒有路,當地收穫的農產品要麼只能就地儲存,要麼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拿到集市上去賣。一旦通了公路,一切都不一樣了,農產品的運輸便利了,村民收入也水漲船高。
在我的家鄉賴比瑞亞,一些貧窮地方的路況還不太理想。商人要帶著貨物走很遠的路去賣,這樣就導致物價較高,一些農民收穫的農產品也不能及時運出去,所以他們的生活過得很艱難。
中國經過艱苦的努力,成功幫助幾千萬人脫貧,這樣巨大的成就得益於中國政府的有力領導和當地人民的辛勤努力。我覺得,中國的減貧舉措非常值得學習,特別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及精準扶貧的方略。
除了基礎設施薄弱,賴比瑞亞目前還面臨醫療資源不足、就業機會少、人均收入低等問題。我們想與有經驗的國家合作解決這些問題,比如中國。事實上,中國也正在嘗試幫助我們國家緩解貧困問題,一些中國企業在賴比瑞亞投資建廠,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
我想告訴我的國人,中國是一個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如果你想看看什麼是友愛,你應該去中國;如果你想看看什麼是團結,你應該去中國;如果你想看看什麼是努力,你應該去中國;如果你想看看什麼是和平,你應該去中國。我愛中國,我真誠地希望中國和賴比瑞亞的友誼天長地久。
(解放軍報記者徐琳,通訊員呂紹旭、胡南清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