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楷書中極具歐陽詢風格的書法,中正險絕自然疏朗,好字帖之二

2020-12-21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楷書的字帖風格及楷書發展歷程簡述:

楷書書寫切忌大小一律而貴在於參差錯落中各盡字的姿態,使其有虛實、疏密、大小、奇正、長短、開合、伸縮、肥瘦等變化。楷書書寫時還要注意每一點畫的收筆和每字的末筆,收筆要圓,能收歸畫內,則能八面出鋒,而每字的末筆結束得好,則態有餘妍。點畫與點畫交換時要精熟於「度」法。所謂「度」,即上畫收筆時寫下畫發筆逆入時之間的過渡動作,筆鋒在離紙面極低的空中作一快速的聯繫,「度」是楷法取勢的主要筆法。每個字的結構切忌太平正則無勢,故凡一行之中,無論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結之處,必有一股勢隱隱貫注其中。

楷書是漢字發展史上最成熟、也最能體現漢文化正統思想的書體,要推進當代楷書創作與發展,形成「今楷」書風,必須緊扣楷書成熟時期確立的基本特性,這種特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注重書寫法度,用筆的法度,結字的法度,布局的法度;二是體現正大氣象,作品雅致、端莊、靜穆,有書齋氣息或廟堂氣息;三是富有文化內涵,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意味。現在的楷書創作,特別是「國展」中倡導的楷書創作模式,過分地用行草書的標準來規範和指導楷書創作,忽視了書寫法度,淡化了楷書應該體現的宏大氣象,弱化了楷書的基本特性。

楷書一般都是在均等的方塊空間內書寫,一般筆畫寫細,拉大部首距離就散,反之就聚。其實就是在大小(字的外延)、筆畫的粗細上力求對立、變化,然後求得統一和諧,就像我們在馬路上看到一家三口牽手走在一起——男的高大威猛;女的苗條秀美;孩子活潑可愛,各有各自的體型、大小、姿態、氣度,給人的感覺是彼此融合、和諧。上下左右單字之間的對比性、差異性越強,通篇就感覺越融合。另外的一種情況就是,單字的外延不變,畫多者不

清代楷書中極具歐陽詢風格的書法欣賞:

書者介紹:

姚孟起:字鳳生,一作鳳笙,吳縣(江蘇蘇州)貢生。以正書名,正書宗歐陽詢,嘗臨九成宮醴泉銘逼肖。隸書略仿陳鴻壽。兼治印,得蔣仁秀勁之氣。偶作畫,古拙如金農。《海上墨林、廣印人傳、清朝書畫家筆錄、吳門畫史》

書法藝術的形式及書法的學問修養簡述:

書法藝術形式單純,但這種單純並不簡單,尤其在行草書中,這種構成達到了筆墨點線交織瞬間性運動的最微妙狀態。書法要求創作者要在稍縱即逝的時間維度中靈敏地把握筆墨點線的律動。正是這種沒有可以旁逸斜出的單一中,任何的感知與顫動都會幽微地滲透到筆端,在筆尖輕細的負擔中顯現。書法語言既有具體的形質又有抽象的律動,它必須一次性地在時間連續中完成對點線的把握;書法創作是流動的,作品卻呈現為凝固的狀態;線性的延續中產生的是平面的結果;書法線條在單一中要顯現它豐富的性;漢字的穩態結構需要在靈活的變化中構築生動的造型。

書法成就之高下,除學問修養外,其初步條件有二:其一屬於心靈的,要看其人想像力高下;如對模糊剝落之碑版,不能窺測其用筆結構者,其想像力弱,其學習成就必有限。其一屬於肌肉的,要看其人手指上神經靈敏不靈敏;如心欲如此,而手指動作不能恰如其分,則其神經遲鈍,其學習成績也必受到限制。此即所謂不能得之心而應之手也。··一故不得於心者,根本不能學書;得於心而不能應於手,往往大致粗似,不能達到絲絲入扣之地步。」

相關焦點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大家熟悉的歐陽詢楷書名帖,楷書方面有《九成宮》、《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行書方面有《行書千字文》、《夢奠帖》、《張翰帖》、《卜商帖》等。這些經典法帖,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都體現出了歐陽詢挺拔險絕的個人風格。
  • 「唐人楷書第一」歐陽詢與「廣大教化主」褚遂良楷書有什麼區別?
    褚遂良出生於江南著名的官宦世家,精於書法,學識淵博,其書法初學史陵,融匯虞世南、歐陽詢書法於一體,晚年取法王羲之,承襲古制,不斷創新,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以晚期的《雁塔聖教序》最負盛名。歐陽詢也是唐代書法大家,比褚遂良稍早,與褚亮處於同一時代,其楷書極具章法被後人稱為「歐體」,其書名遠揚海外,代表作品為《九成宮醴泉銘》。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有位朋友江總,也是位朝廷高官,他十分喜歡歐陽詢,偷偷將他藏於家中,撫育他成長。江總覺得歐陽詢孺子可教,便督促他學習經史書法。後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他才逃過一劫。陳滅亡,隋朝統一天下,歐陽詢來到北方,在朝廷任太常博士。太常博士是個掌管禮儀的官職,這使歐陽詢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北方的文化,也促成了他在書法藝術上有進一步有的成就。
  • 歐陽詢、虞世南書法對比:一個險勁外露,一個遒逸內斂
    歐陽詢——驚奇跳駿 險勁外露書風特點歐陽詢的書法,史稱:「....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人得其尺牘文字,鹹以為楷範焉。高麗甚重其書,嘗譴使求之。高祖嘆曰:『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彼觀其跡,固謂其形魁梧耶!』」。歐陽詢吸取諸家之長,融會貫通,創建了自己獨特的書風,在唐初的影響非常大。
  • 書法國展上的歐體楷書,為何更青睞小歐?
    12屆國展上的柳體楷書作品以十二屆國展為例,就有多件歐體作品,尤其是歐陽詢的行書風格的作品比較多。作為楷書,歐體風格的也有好幾件。12屆國展明顯取法歐陽通的作品歐陽通是歐陽詢的二字,其楷書得歐陽詢親傳,自然具有乃父楷書的骨力洞達的面貌,但也有不同之處。
  • 好書法,應是「人正字正」!他的楷書和人品,100多年少有人做到
    性格剛正的書家,書法也骨力勁健,豪邁大方,如清代的林則徐,與一般官僚不同,他以「經世致用」為己任,為官清廉,在民族危急之時,挺身而出,堅決抵禦外來侵略者。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期間他苦練書法,無論是楷書、行書、草書,具有不俗的建樹,尤其是他的楷書,以歐陽詢為根基,兼有「顏筋柳骨」之風範,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剛正醇厚風貌!
  • 四川成都書法家李小龍,講歐陽詢書法,楷書筆法結構內幕
    前言真正能與王羲之、歐陽詢等書界聖手相提並論的楷書書法,既非那些不講結構而信筆揮灑的醜書大師作品,亦非那種結構呆板的美術字印刷體。四川成都書法家李小龍,演示歐陽詢毛筆中楷書法,好看的很而不講結構的漢字書法結構的核心是分間布白的法則,是全部法則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 書法賞析:中國楷書四大家之顏、柳、歐、趙!
    在書法中, 人們通常說的歐體、顏體、柳體、趙體分別是以唐代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元代書法家趙孟這四位的姓來命名的。一、顏體他初學顏真卿,後又深入研究王羲之父子及歐陽詢的書法,而後自成一家。所以柳公權的楷書摻有歐陽詢的筆法,往往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稜角峻厲,他的用筆雖然出自顏真卿,卻與顏真卿的渾厚寬博不同,顯得特別英氣逼人。柳字清麗剛勁,這種獨特的書風被後人稱為「柳體」。三、歐體
  • 學習楷書的入門教導字帖,筆畫運筆技巧教程,寫好楷書的優質好帖
    筆畫是一個字形成的重要基石,也是書法書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也就是說要想寫好書法練好筆畫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但是怎樣才能練好呢?無外乎最好的方法就是臨摹,只有臨摹才能掌握其中的奧秘精要。這也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路,若是不臨帖書法的進步和發展都是有很大阻礙的。所以我們還是從基礎學起,了解一個字的特殊構造。
  • 北大首任校長孫家鼐的書法,可以作為字帖進行臨摹學習,高古醇厚
    在全國高校中,北京大學可以說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學府,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北京大學的歷任校長,個個也都是飽學之士,不僅學識淵博,有遠見,而且還都能夠寫的一手精美的書法,尤其是北京大學的首任校長,其書法可以作為字帖進行臨摹學習,他就是孫家鼐,提到孫家鼐這個名號,想必在當今書壇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 古今書法字體大合集、古代碑刻書法拓本殘本古籍421本約8.7G
    至於剛開始是寫楷書還是寫隸書或者行書,大多數過來人大部分都誰說必須先學楷書,先立好架子,打好基礎,再寫其他的。可是我卻不是如此,原因很簡單,不喜歡,我從小就對楷書規規矩矩法度森嚴一筆一划不感冒,而是著迷於石門頌張遷碑較為活潑的漢碑,所以在我的書寫經歷中,著實沒有楷書這樣法度規則的訓練。
  • 學好硬筆書法,怎樣選擇字帖和臨帖
    簡單一點說,一是要有好的範本,二是要有好的方法關於字帖的選擇,根據學習目的的不同,給大家推薦兩個不同的選擇方法:一、 選擇古代優秀的楷書或者小楷字帖(毛筆)進行學習。字帖的推薦:選擇比較多的就是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的一些代表作,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趙孟《膽巴碑》等。毛筆小楷推薦的有:鍾繇《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黃庭經》、虞世南《破邪論序》、鍾紹京《靈飛經》、趙孟《汲黯傳》《老子》、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等。
  • 著名書法大家盧中南,楷書《嶽陽樓記》欣賞,網友:可做盧楷字帖
    盧中南的的楷書,嚴謹而不失生動,以歐體為宗,結合他法,端莊凝重而又清新秀麗,變化多端,楷有行意,筆畫沒有刻意地去表達稜角分明,好似重劍無鋒,真大乘者!我覺得盧中南的字間架結構是脫胎於王羲之的小楷,輔之以歐虞轉折和波碟,在大橫折中又吸納了少許顏的外拓筆法,可謂是身著唐楷雄強的外衣,靈魂還是魏晉靈秀的氣韻。他的字看似電閃雷鳴,實則靜中暗湧,字字跳動,萬劍齊發。
  • 田英章書法如此妍美,影響數百萬人!蘇士澍:中書協永遠不歡迎他
    硬筆,毛筆書法,如果論影響力,當今書壇無一人能超越田英章,跟他學書法的人,有數百萬之多,每年光字帖就銷售上百萬冊,可謂書法領域「吸金」第一人!入選田門章程非常嚴格,不能直呼「田英章」,只能以「師父」尊稱,想成為其弟子,需要行三叩九拜的大禮,再現古人的「尊師敬道」之禮儀。田英章的楷書,從歐陽詢的楷書脫胎而來,師承於其哥哥田蘊章,並融於現代美學的視覺元素,比如採用對稱、平行等大眾審美觀,把楷書寫得非常妍美,深受初學者的喜歡。
  • 蔡邕、王羲之、歐陽詢書法的共性,就是借勢,這是成就書法的訣竅
    好的書法作品一定要有力,這是我們普遍認同的觀點。入木三分、力透紙背、遒勁有力這些詞好像都在說筆畫的力度。蔡邕也說過,「力在字中,下筆用力」這樣的話。衛夫人也有類似的說法,「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
  • 他的書法取虞世南、歐陽詢諸家,後上朔至王羲之,自成體系
    他的書法從小受歐陽詢、虞世南二位書法名家的書風影響, 而後又經魏徵的舉薦, 任職於唐太宗身邊。唐太宗是位崇尚書法且文化造詣極深的帝王, 他將王羲之奉為「盡善盡美」的書法典型, 所以褚遂良書風也受王羲之的影響極大。褚遂良的一生, 光明磊落, 成為道德品行上受人尊重的忠臣。其書法也是當時學書者的楷模, 並對後世的書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黃自元楷書寫《朱子家訓》,把歐陽詢學成這樣,實屬難得
    歐陽詢的楷書,很多人喜歡,也有很多初學者取法學習。只不過,歐體雖好,但難度也不小。別說我們這些愛好者了,就是縱觀整個書法史,真正把歐體楷書寫出名堂的也並不多。別的不說,就說咱們熟悉的田英章老師吧,在當今書壇也算是學習歐楷的高手了。
  • 宋徽宗瘦金體字帖真跡,值得收藏!
    宋徽宗《穠芳詩帖》大字楷書,每行二字,共20行。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在轉折處,都明顯可見書家刻意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的痕跡保留下來,形成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似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似飛而乾脆等特點,通幅極具精神。這幅詩帖是由兩首七言與五言律詩合併而成,也名為「欲借、風霜」二詩帖。《題歐陽詢張翰帖後跋》
  • 書法為啥不能學「田楷」,聽聽專家怎麼說!
    中國書法史上的書法家學習當時人的字是一種極為流行的風潮,也極為常見,智永閉門三十年,有許多墨跡流傳於世,成為了眾人爭相臨摹的對象,初唐四大家更不必說了,歐陽詢、虞世南長期供職於國子監「國家最高書法培訓班」,地位極為尊崇,學其書的人更是不計其數了。
  • 楷書之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楷書是書法五種書體中的一種,楷書的總體特點是工整平正,結構嚴謹。作為書法中的最常用字體,楷書已經被發展得非常成熟,在審美方面,楷書已發展成為最符合人們傳統審美觀念的一種書體。這種影響表現在中國古代的建築中,方正安穩的風格是中國古建築最常見的風格。這種風格講究重心居中,不偏不倚,講究中正協和,建築的總體特點是端莊方正、對稱均衡。儒家審美觀的影響在楷書中也得到了很好地體現。我們看唐代楷書在結構上安穩嚴謹的態勢,對稱均衡的安排都與「中和之美」的審美觀點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