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之重器工具機這一工業母機,在2000年到2013年的時候一度讓中國人自豪,認為中國工具機已經站在了世界頂尖的水平。然而事實很慘,現在的中國工具機現狀是:低端市場混戰、中端市場陷入迷茫,高端市場徹底失守。在這個需要提及到的一家企業叫做瀋陽工具機,他是中國工具機領域的代表與縮影。
瀋陽工具機,在中國2000年加入WTO的時候獲得了強大的發展動力,可謂一路高歌。2004年的時候完成了對國內一些工具機企業的收購,如雲機、昆機等,在車床、鏜銑床領域更是達到壟斷的地位了。並且在2005年開始,瀋陽工具機瞄準了國外市場,對國外的一些企業進行收購,收購德國希斯高端工具機廠,可謂風光無限。在12年的時候瀋陽工具機的銷售額是180億,全球第一,這也讓無數國人認為中國工具機登頂世界工具機領域高端市場成為定局,未來看中國不再遙遠。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連續巨額虧損,在2019年不得不破產重組。如今中國工具機現狀是:低端市場混戰、中端市場陷入迷茫,高端市場徹底失守,這樣的現狀令人們無限的遺憾,同時也引發大量的思考。為何中國母機之工業工具機會經歷短暫的輝煌就快速謝幕了呢?原因有如下:
一、 慘遭技術封鎖,合作沒誠意
在技術封鎖這一塊,其實在任何的高端技術領域,國外對中國都是處於封鎖的狀態。在工業工具機這一樣,中國同樣也遭遇了十分嚴苛的技術封鎖。國外對中國技術研發設置了層層的技術壁壘,這讓中國自主研發困難重重。
如果能一直自主的研發,也許我們還能走得更加好一些,如果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不過在導航系統問題上,中國也經歷過國外幹擾—拉中國加入歐洲伽利略計劃,中國最終是被拖慢而沒獲得任何技術。在工具機方面也是如此:1996年中國引入美國僑堡的數控技術,但最終是一個代碼數據包,沒有任何技術原理告知,最終無用。1999年引入的日本數控工具機,籤下來一系列的「禁止條款」,連移動位置都不能,加工產品也受到限制。2005年之後的一些海外收購,基本都遇到了技術禁運問題。而現在國外還是不斷在在拋來誘惑,不過基本等中國消化完之後,這些技術都會過時,但是就是這些幹擾給了一些人「希望」,最終阻礙了中國的工具機自主研發。
二、 中國技術攻克之後立馬降價
外國幹擾中國工具機實現自主化還有著很多方式,其中就是在中國在工具機方面研發成功,國外的相應技術水平的工具機就出現價格大跳水的情況,這就是其手段之一。以前很多不明白緣由的中國人還很自豪,經常來一句「看,中國多厲害,中國研發成功之後就立馬大降價了」,真正搞科研的人員就明白,這是外國企業對中國企業展開的「殺刀」。任何的研發都是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在海量的投入面前研發出來的成果最終不能轉化成經濟效益,這件事情能長久嗎?明白人都知道答案,是外國人不想讓中國人賺錢,想讓中國的企業從根源上就認為自主研發沒用,打消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積極性。
三、 盲目拓展市場導致高額債務
企業的發展需要充足的資金,資金鍊條一旦斷裂,那麼企業可能在頃刻之間倒閉。企業這樣的事情在商業中是非常、非常常見的事情。為什麼這種普通都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商業當中還是會經常犯錯呢?這主要是企業資本的原因。資本本是具有雙面性的,能激活企業,也能讓企業走上一條貪婪、冒險、目光短視的道路,最終把自己作沒了。
在瀋陽工具機的發展過程也犯下了類似的錯誤,一度追求市場的佔有率,但最終資金鍊條出現問題,以此為導火線導致企業運營問題百出,最終不得不破產重組。
國之重器工具機覆滅的教訓是深刻的,在如今晶片領域急需自主突破的時節,吸取教訓是更加有必要的。
1、 需要堅定地走自主研發的道理,不要受到外界的幹擾,外界的誘惑是致命的毒藥,希望中國不要再多交智商稅了。
2、 要走一條完全自己的道路,我們的技術研發要注重「彌補世界空白」而不是「國內空白」。
3、 要嚴格控制資本,不能讓資本胡作非為,這樣才能保持企業的初衷。
結合以上三點,你不得不嘆服華為任正非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