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熊貓t 易簡財經
2020年12月8日,香港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名譽主席伍沾德先生追思會於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舉行。200多位伍沾德先生的親屬、生前好友、校友到場及線上參加了追思會,前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出席並主持會議。
全國政協、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均發來追思信。
劉明康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伍沾德先生對嶺南的愛是深沉的、是純粹的,他常年佩戴著嶺南的領帶、嶺南的校徽,在臨終前也聽著嶺南的歌曲。「作育英才,服務社會」,伍沾德先生的一生就是嶺南校訓最好的詮釋。「為寄託我們的無限哀思,永遠懷念伍沾德博士。」
伍沾德先生是香港知名企業家,也是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董事會的首任主席,2020年10月29日,他在香港辭世,享年98歲。
創辦美心初衷:要為中國人爭氣
伍沾德先生,祖籍廣東臺山,1923年出生在美國,隨後跟隨母親回歸祖國在廣州讀書,抗戰時期,他隨嶺南大學從廣州遷往香港,1947年大學畢業之後,留在香港發展。
1956年,伍沾德先生與其哥哥伍舜德先生,一起在香港創立了美心餐廳。伍沾德先生後來對媒體說,之所以會創立美心,完全是出於一份民族自尊心。因為他經常在香港的「新巴黎」法國菜餐廳宴請客人,但是每次都被安排坐在廁所旁邊的角落。
他們曾向餐廳老闆抗議,但老闆認為華人消費力不如外國人,拒絕更改座位。這種差別待遇,讓伍氏兄弟萌生了一個想法,「難道中國人只能光顧外國人的西餐廳?」於是,伍沾德先生開始著手準備,要開一個中國人的西餐廳。
如今,兩兄弟合力創辦的美心餐廳,已經發展成為美心集團,是亞洲最大的餐飲集團之一,業務遍及中國內地及東南亞。
左為弟弟伍沾德先生,右為兄長伍舜德先生
說起美心集團成功的秘訣,伍沾德先生認為嶺南大學對自己的培養非常重要。
推動設立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
從小學時期開始,伍沾德先生就在嶺南求學,他從嶺南附屬小學、附屬中學一直讀到嶺南大學畢業,他的妻子,也是畢業於嶺南大學的同學。
伍沾德先生曾在自傳中寫道,「我人生中極有意義的三件事都與「嶺南」有關:與我同甘共苦68載的妻子李玉珍是嶺南大學的同班同學;與數名嶺南同學、好友創辦美心集團;推動在中山大學內開辦嶺南(大學)學院。」
創辦於1888年的嶺南大學,是廣東第一所大學,也是基督教會在廣東的最高學府。1927年,嶺南大學收回國人辦理,學校不再以傳教為目的,致力於實用學科設置,對廣東近代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與北京的燕京大學齊名,被稱為「北燕京,南嶺南。」
1952年,新中國高校院系大調整,作為13所基督教大學之一的嶺南大學,文科和部分理科併入中山大學,部分理科和工科歸華南理工大學,醫科歸於中山醫科大學,農科歸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主校區遷至原嶺南大學康樂園校址。
從此,有近70年歷史的嶺南大學被一拆四,消失於歷史的煙雲中。
「很多嶺南的同學,包括香港、澳門和海外的同學,十分希望能夠在國內重開嶺南,將良好的教育傳承給大家。」伍沾德先生此前表示,當時一班嶺南同學時常聚會,大家一坐下來就討論如何推動嶺南精神的傳承。
伍沾德先生作為愛國企業家,當時是來內地中外合資企業第一人,持有001號營業執照。伍沾德先生在北京找到前副總理、外交部部長黃華。黃華畢業於燕京大學,當時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由於燕大無法復辦,他對嶺大的復辦就格外支持,聯絡很多人,最後成功說服教育部開辦。
1988年,經伍沾德先生等嶺大校友共同倡議,由中山大學領導提議、國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正式成立,層級上是中山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而內部設有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負責監督學院落實戰略規劃等,並幫助籌款。
那時候,國內的大多數大學還沒有「董事會」制度。當時中央領導高瞻遠矚,指示設立「嶺南學院董事會」這個獨特的辦學方法。伍沾德先生在國家教委和教育部的指導下,成立了第一屆嶺南董事會,團結凝聚海內外校友的力量,全力支持幫助嶺南學院發展。
嶺南精神薪火相傳
嶺南學院設立之初,伍沾德先生聯絡了很多嶺大的同學一起捐款,師資力量不足,就通過各種渠道聯繫海外培訓,還邀請世界一流的教授來院交流。
20多年間,董事會一共捐了2億多元,建起了11座建築,包括黃傳經堂、林護堂、黃銘衍堂、嶺南堂、伍舜德圖書館、伍沾德堂、教授住宅大樓、蒙恩樓、李蕙荃樓、鄺錫坤許美娟伉儷樓、葉葆定堂及嶺南MBA中心等。
1998年,在嶺南大學學子李蕙荃女士及其丈夫葉葆定的推動下,嶺南(大學)學院叩開了世界一流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大門,成功和MIT籤署協議合作IMBA教育項目。
在伍沾德先生與MIT洽談合作時,麻省理工代表曾問他,「清華有朱鎔基,復旦有李嵐清,那麼嶺南有誰呢?」伍沾德先生一行人回答,「我們有同學會。」
如今,嶺南(大學)學院的重新設立,已經成為維繫海內外嶺南學子對祖國、學校深厚情誼的橋梁。
前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舒元在紀念伍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作為一個嶺南人,為了嶺南(大學)學院的發展,伍先生全心全意,嘔心瀝血。
為了參加嶺南學院和嶺南校友的各項工作和活動,他奔波於香港和廣州,不顧八九十歲的高齡,風塵僕僕,經常參加整天的各項活動,連年輕校友都自嘆不如。伍先生曾說,他用在嶺南的時間和精力,比用在美心集團的時間和精力還要多。老一輩的嶺南校友和年輕的校友都認同,伍先生是嶺南人的傑出代表和楷模!
在參加活動、典禮和拍照時,伍先生總是儘可能請其他老學長和老領導站在中間,自己儘可能往邊上站。他說,要把榮譽和功勞讓給大家,他關心的只是把嶺南的事情做成做好。
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李延保也曾表示,在走訪一些嶺南老學長後,深深地被他們優秀的品質、團結的精神、「作育英才、服務社會」的傳統而感動。
其指出,嶺南學院的老學長沒有幾個是繼承了萬貫家財的,他們都是在學校學到知識以後,在社會上取得事業成功,或者通過自己努力為社會做了一些工作,把他們的心血,他們的努力回報社會,回報教育。
老學長們對嶺南學院的發展都非常關注,這不是一般所說的慷慨解囊,而是傾心相助,是把心交給嶺南學院。
伍沾德先生曾說過,「嶺南有很好的教育傳統,她不僅教你怎麼讀書,還教你怎麼做人,怎麼友愛。我們常說的嶺南精神是什麼呢?就是誠信、堅毅、團結、友愛。」
嶺南大學素有愛國愛校的好傳統和團結友愛的好風氣,一談起嶺南,校友們便情同手足。不論在東南亞、香港、澳門、美洲大陸,只要你一提起嶺南大學,當地的校友便像對待親人一樣歡迎你,如果彼此是同一級的,更是親熱非凡,讓你處處感受到「嶺南一家親」的深厚友誼。
「一日嶺南人,一生嶺南人。一個畢業生拿一張證書,就像拿到一張無法償清的帳單。」這就是嶺南精神。
結語
伍沾德先生的逝世讓人惋惜,但伍沾德先生的這種精神將在嶺南學院傳承,一代一代,薪火相傳。
伍沾德先生和嶺南校友的經歷,讓筆者有個深刻的感悟,文化積澱的厚度,決定你看待事物溯源的深度與延展的廣度。一個人能走多遠,靠的既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文化底蘊。真正能堅持到最後,幹出一番大事業的,往往都是文化底蘊深厚的人。
三十多年來,伍先生對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對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教育事業的發展用心竭力、無私貢獻,成就卓著,為大家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如今,多年的辛勤耕耘,終於結出豐碩的成果。
嶺南學院在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社會服務、國際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多個學科排名和項目排名列國內國際前列,已經成為國際國內廣為認可的精英商學院。
嶺南學院培養的本科、碩士、博士、MBA、EMBA等各個項目已超過十萬校友,他們遍布大灣區,乃至世界各地,他們服務社會,貢獻社會,在各行各業創造出驕人的業績。
在追思會的最後,劉明康表示,很榮幸戴上嶺南的校徽,成了嶺南人,伍先生是一個偉大的人,伍先生的陽光灑滿康樂園,前進的道路上總有坎坷,嶺南人都會向他學習,我們對他的追思永遠不會結束。
而伍先生未盡的事業,一代又一代嶺南人會繼往開來,不斷推向前進!
想必,這將是對伍先生最好的紀念。
•END•
作者 | 小熊貓t
原標題:《追思愛國企業家伍沾德,他一生三件大事都跟嶺南學院有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