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大家說到在村口路旁、荒郊野外,甚至城市的很多地方,旺盛生長的那些熟悉的野花、野草和野菜……只是,我們很多人或者對其不甚了了,或者已經習焉不察了,也或者因為我們後來的成長經歷與它們逐漸疏遠,而更靠近維生、實用的東西了。在野外遇到一些相關的問題及尋找解決方案時不必捨近求遠,若非如此,至少增加些許生活的趣味也好,因為它們就在我們身邊。
現在再來跟大家說說其他常見的幾樣:
學名:葎草(lǜ cǎo)
別名:剌剌秧、剌剌藤、五爪龍、簕草、大葉五爪龍、拉狗蛋、割人藤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於肺結核潮熱,腸胃炎,痢疾,感冒發熱,小便不利,腎盂腎炎,急性腎炎,膀胱炎,泌尿繫結石;外用治癰癤腫毒,溼疹,毒蛇咬傷。
學名:小薊(xiǎo jì)
別名:野紅花、小刺蓋、刺菜。貓薊、青刺薊、千針草、刺薊菜、刺兒菜、青青菜、萋萋菜、槍刀菜、野紅花、刺角菜、刺角芽、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殺草、薺薺毛、小惡雞婆、刺蘿蔔、小薊姆、刺兒草、牛戳刺、刺尖頭草、小刺蓋、 萋萋芽(安徽北部等地方叫法)、刺牙菜(河南省北部叫法)。
【功能與主治】 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學名:水蓼(shuǐ liǎo)
別名:水辣蓼、水胡椒、紅辣蓼、斑蕉草、蓼子草、白辣蓼、水公子、辣花子、小葉辣蓼、辣蒿、辣蓼子棵、打竹、辣草、水流仙、細辣蓼、柳蓼草、痛骨消、藥蓼、紅蓼子草、藥蓼子草、辣子草、辣柳草。
【功能主治】化溼,行滯,祛風,消腫。治痧穢腹痛,吐瀉轉筋,洩瀉,痢疾,風溼,腳氣,癰腫,疥癬,跌打損傷。
學名:牛筋草(níu jīn cǎo)
別名:千金草(《綱目拾遺》);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福建民間草藥》);穆子草(《廣西中獸醫藥植》);牛頓草、鴨腳草(《閩南民間草藥》);粟仔越、野雞爪、粟牛茄草(《閩東本草》);水枯草(《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扁草、油葫蘆草,蟋蟀草、千斤草(《上海常用中草藥》);稷子草(《福建中草藥》)
【功能主治】清熱,利溼。治傷暑發熱,小兒急驚,黃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並能防治乙腦。
學名:小蓬草(xiǎo péng cǎo)
別名:小白酒、加拿大蓬飛草、小飛蓬、飛蓬
原產於北美洲,現在各地廣泛分布。我國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國分布最廣的入侵物種之一。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散瘀消腫。主痢疾;腸炎;肝炎;膽囊炎;跌打損傷;風溼骨痛;瘡癤腫痛;外傷出血;牛皮癬
學名:車前草(chē qián cǎo)
別名:車前草又名車輪菜、廣西人叫豬肚菜、灰盆草,廣東人叫田灌草,浙江人和雲南人叫蛤蟆草,福建人叫飯匙草,青海人叫豬耳草,上海人叫牛甜菜,江蘇人叫打官司草,東北人叫車軲轆菜,因為有魚腥味,客家人子子輩輩都叫魚腥草。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滲溼止瀉;明目;祛痰。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水腫脹滿;暑溼瀉痢;目赤障翳;痰熱咳喘。
學名:喇叭花
別名:牽牛,白醜,白牽牛,草金鈴,常春藤牽牛,常春藤葉牽牛,朝顏,醜牛,醜牛子,打碗子花,大花牽牛,大牽牛花,二醜,狗耳草,黑白醜,黑醜,黑牽牛,江糧子,筋角拉子,喇叭花,喇叭花子,裂葉牽牛,爬山虎,牽牛花,牽牛郎,牽牛子
喇叭花,象徵著平凡小百姓的快樂與憂愁、永恆的愛、齊心的組織。
【功能主治】適用於腹水、腹脹便秘、蛔蟲病等。
學名:鐵莧菜(tiě xiàn cài)
別名:血見愁、海蚌念珠、葉裡藏珠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溼,收斂止血。用於腸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治癰癤瘡瘍,皮炎溼疹。
學名:節節草
別名:土麻黃,草麻黃,木賊草
【功能主治】鼻衄、咯血、淋病、月經過多、腸出血、尿道炎、痔瘡出血、跌打損傷、刀傷、骨折。
學名:白茅(bái máo)
別名:茅根、蘭根、茹根(《神農本草經》),地菅、地筋(《名醫別錄》),白花茅根(《日華子本草》),地節根(《青海藥材》),茅草根(《江蘇植藥志》),甜草根(《河北藥材》),絲毛草根(《中藥志》)。
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肺熱喘急,胃熱噦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腫,黃疸。
學名:播娘蒿
別名:野芥菜、南葶藶子、希熱樂金一哈木白
【功能主治】中藥治痰飲喘咳,面目浮腫,胸腹積水,水腫,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臟病。
蒙藥治搏熱,髒熱,毒熱,血熱,"協日"熱,肺感,咳嗽,氣喘,肺心病。
學名:水莎草
別名:三稜草
【功能主治】止咳,破血,通經,行氣,消積,止痛。用於慢性氣管炎,症瘕積聚,產後瘀阻腹痛;消化不良,閉經及一切氣血瘀滯、胸腹肋疼痛。
學名:茜草(qiàn cǎo)
別名:茹藘、茹盧本、茅蒐、藘茹、蒐、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蘆茹、血見愁、過山龍、地蘇木、活血丹、紅龍鬚根、沙茜秧根、五爪龍、滿江紅、九龍根、紅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龍、土丹參、四方紅根子、紅茜根、入骨丹、紅內消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血熱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經閉;產後瘀阻腹痛;跌打損傷;風溼痺痛;黃疸;瘡癰;痔腫。用於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痺痛,跌扑腫痛。
學名:遠志(yuǎn zhì)
別名:苦遠志,棘菀,棘苑,小草根皮,細草根皮,小雞腿皮,細葉遠志(又名山茶葉根皮、光棍茶根皮、小雞棵根皮、線茶根皮、山胡麻根皮、米兒茶根皮、燕子草根皮,草遠志、十二月花根皮),線茶根皮,小雞根,卵葉遠志,寬葉遠志,西伯利亞遠志,醒心杖。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腫,失眠多夢,健忘驚悸。
學名:馬蘭(mǎ lán)
別名:馬蘭頭、魚鰍串、泥鰍串、雞兒腸、田邊菊、路邊菊、蓑衣草、脾草、紫菊、馬蘭菊、蟛蜞菊、紅梗菜、散血草。
【功能主治】能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溼,消食,消積。用於感冒發燒,咳嗽,急性咽炎,扁桃體炎,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小兒疳積,腸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經不調;外用治瘡癤腫痛,乳腺炎,外傷出血;痢疾或溼熱腹瀉;咽喉腫痛,癰腫瘡瘍;血熱衄血、便血;溼熱黃疸;或水腫,小便不利;飲食積滯,脘腹脹滿。
學名:虎杖
別名:活血龍、大活血、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筍、酸湯梗、川筋龍、斑莊、斑杖根、大葉蛇總管、黃地榆·陰陽蓮。
學名:酢漿草
科屬 : 牻牛兒苗目 酢漿草科 酢漿草屬
別名:酸漿草、酸酸草、斑鳩酸、三葉酸、酸咪咪、鉤鉤草
酢漿草,多年生草本,全體有疏柔毛;莖匍匐或斜升,多分枝。葉互生,掌狀複葉有3小葉,倒心形,小葉無柄。花黃色,喜向陽、溫暖、溼潤的環境,夏季炎熱地區宜遮半蔭,抗旱能力較強,不耐寒,一般園土均可生長,但以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生長旺盛,夏季有短期的休眠。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疾的效用。酢漿草真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撥開草叢,隨處可見,它的葉子都長在莖的頂部,每根莖上都只有三張,像個直升飛機的機翼,或者小孩從前常玩的竹蜻蜓。酢漿草的「酢」字與醋通,《本草綱目》也說它「其味如醋」,莖與葉都是如此。在唐代纂修的《新修本草》裡就有「酸漿」的記載,裡面說這草五月採來,陰乾後可以入藥,治難產。
【功能主治】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疾的效用,可治蛇蟲蟄傷,也可治尿血、尿路感染、黃疸肝炎等。四季可採,以夏秋有花果時採藥效較好,除去泥沙,曬乾。性味歸經:酸,涼。功能主治: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用於感冒發熱,腸炎,尿路感染,尿路結石,神經衰弱;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癤,腳癬,溼疹,燒燙傷。用法用量:0.5~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