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篩寶貝:產後42天為什麼一定要檢查?媽媽們必做項目

2020-12-16 小篩寶貝

生過孩子的麻麻們,一定對出院前醫生反覆提及的囑託記憶猶新:

「 產後42天後記得帶寶寶回來一起複查哦~」

大家的心裡一定充滿了疑問:

為什麼42天要回去檢查呢?

要檢查什麼?不查可不可以?

你真的以為,生完孩子,坐個月子,吃好喝好,照顧好寶寶,人生就完美了?

生孩子可以說得上是女人一生最大的「歷劫」,只是在家吃好喝好,就可以簡單認為自己身體恢復不錯,沒啥毛病?身體是否真的已經恢復如初?果真如此?其實不然!懷孕分娩讓女人的身體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生完孩子42天後身體究竟恢復的如何?

這時候,就需要媽媽們坐完月子後,去醫院做全身檢查。一方面,醫生可以通過一系列相關指標的檢查,客觀地評估寶媽們身體的恢復情況。

產後未做42天檢查,後果很嚴重

很多媽媽說,我忙著照顧寶寶呢,哪兒有時間去醫院做檢查呀?我感覺自己恢復得挺好,又沒啥毛病,幹嘛浪費這錢?但是你知道嗎?有很多媽媽正是由於產後42天沒有去檢查,後續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案例1:

子宮出血

寶媽A剖腹產生下一個大胖兒子,全家人都高興壞了。婆婆更是要讓她坐雙月子,好好調理身體。出月子後,老公就帶她出去旅遊。結果在飛機上大出血,落地緊急送醫,檢查發現雖然剖腹傷口癒合了,但子宮卻並沒有縫合完全,導致子宮出血。

案例2:

子宮脫垂

寶媽B和丈夫兩人都在外打拼,出了月子後婆婆就回老家了。只能自己一個人帶孩子。除了帶孩子,還要做各種家務,雖然偶爾感到下腹墜痛,但礙於沒有時間,又怕花錢,產後並沒有及時去醫院檢查,不舒服常常都是忍忍就過去了。結果等孩子5個月大的時候,有一天,下體突然掉出一個「肉球」 ,醫生告知,需要做手術才能治療......

案例3:

影響工作

寶媽C是個職場女強人,月子還沒做完就去回去上班了,還需要各地出差。有一次,正和客戶聊到關鍵的地方,突然感覺到褲子溼了,還有異味,瞬間場面就尷尬了。後來, 在當地醫院就診時,醫生告訴她是由於生完孩子盆底功能下降,盆底肌鬆弛引起的漏尿。

案例4:

增加孕期伴發疾病復發風險

寶媽D在孕期患了糖尿病,當時發現的及時,分娩時也未出現意外,但生完孩子後,寶媽自以為病情控制住了,便沒有去醫院做產後42天檢查血糖情況,結果有一天在照顧寶寶時突然暈倒。經醫院檢查發現,寶媽D產後血糖並沒有恢復正常,反而由於錯過產後的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檢查,沒有及早幹預,導致發展為糖尿病。

大家看了這些例子,對沒有做產後42天檢查是不是心有餘悸。雖然平時也許沒有什麼症狀,一切貌似正常,但是一旦患病,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還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因此,產後42天檢查很重要!那產後42天檢查時最應該做哪些項目呢?

產後42天檢查必做項目:

產後42天檢查,並不是嚴格意義的必須產後第42天去醫院檢查,一般而言,在產後第42天-56天這段期間都是可以的。

01、常規檢查

是否恢復月經情況、哺乳情況、營養年齡、體重、孕產史、順產/剖宮產、家族史、疾病史等。

02、婦科檢查

子宮、宮頸、輸卵管、卵巢、會陰、剖宮產傷口;婦科檢查時應觀察惡露是否已乾淨,如果仍然排惡露的話,觀察惡露是否有異常;此外,還應檢查宮頸,輸卵管、卵巢是否有異常;會陰是否完全恢復,有無水腫,側切傷口是否發炎,有無恢復;剖宮產腹部傷口是否完全癒合等。此外,如果陰道分泌物異常,應及時處理。

03、骨密度檢查

有研究指出,產次、分娩間隔、哺乳時間長與骨密度減少有關,特別是經歷多次分娩、兩次妊娠間隔小於3年,哺乳時間超過6個月的產婦骨量丟失更明顯。哺乳期注意攝入高鈣飲食,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是有必要的。

04、乳房檢查

給乳房做檢查,不僅是對新媽媽的保護,對寶寶的健康成長也很重要,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通過檢查觀察產後哺乳是否正常,乳腺是否通暢,是否有腫塊,可以降低乳腺炎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幾乎每個都寶媽會被產後乳房遇到的問題困擾, 脹奶、乳房疼痛 、乳汁分泌過多、乳汁分泌不足等。對於寶媽和寶寶來說,充滿了乳汁的乳房是非常嬌嫩的,一旦乳房健康出現問題,不僅影響乳汁分泌,也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

05、子宮檢查

子宮在妊娠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孕育胎兒的重要器官。懷孕過程中,子宮由一個梨的大小長到如同西瓜一般大。分娩後,子宮並不是像氣球一樣,嗖的一下就直接恢復成原樣,需要差不多6周左右的時間才能夠恢復到懷孕前的大小。通過產後42天檢查,了解子宮恢復情況。如果子宮復舊不良,則需要做子宮復舊哦!

06、盆底功能評估

據統計,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99%的新媽媽在產後都會遭遇因盆底肌鬆弛而導致的各種尷尬事兒,如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漏尿、性交疼痛、陰道鬆弛,甚至是子宮脫垂,只不過是程度上有些差異而已。

產後42天恰恰也是盆底肌修復的黃金時期,想修復受損的盆底肌就得先清楚盆底肌的損傷程度,最好進行盆底肌力評估。

懷孕和分娩對盆底的肌肉、筋膜韌帶、神經、血管等支持系統影響深遠,容易造成盆底功能障礙,不僅會引發尿失禁,肥胖、腰骶部疼痛等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還會導致陰道鬆弛,影響性生活質量。通過產後42天時盆底功能檢查,可以及早尋找到疾病的病因,客觀地評定功能障礙的性質、範圍、嚴重程度等,為後面的盆底康複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

此外,盆底肌與腹直肌相輔相成,盆底肌與腹直肌處於不同位置,功能也不同,但是它們都是核心肌群的一部分,哪一種肌肉出了問題,可能會影響另一部分肌肉生理功能的正常發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進行腹直肌修復前,建議先檢查一下盆底肌情況,如果盆底肌肌力太低或功能太差,應先進行盆底康復,再進行腹直肌修復。如果一次治療同時做盆底康復和腹直肌修復,也應先做盆底康復,再做腹直肌修復,以預防增加的腹直肌力量會對盆底產生過大的腹壓,從而影響盆底功能的恢復。

小篩說:

生完孩子後,身體的各項指標是否正常、是否有問題等都需要在產後42天檢查時進行篩查。

當然,有很多寶媽是沒有做42天檢查的,但是上面提到的問題都有怎麼辦?別擔心,及時去醫院複查定期做相關的治療修復。特別是想要繼續要二胎,或者已經生了二胎甚至三四胎的。一定要重視起自己的身體健康。

最後,希望媽媽們不要覺得沒時間、怕麻煩,而不去做產後42天檢查。及早檢查,及早發現產後問題,開展產後康復,為自己和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產後42天要做複查?這4個項目必做,順產和剖腹產都要檢查
    有一回閨蜜來家裡探望坐月子的小劉,在談到產後複查的事情時,閨蜜直言在產後42天的時候,一定要去醫院進行複查。 在產後30天的時候,寶媽的身心還無法得到完全的休息,身體的一些問題也很難顯現出來。而在產後42天,寶媽們的身體得到了充分休息之後,問題就得以顯現了,這就是為什麼產後複查是在產後42天時進行。
  • 新媽媽千萬不能忽視的產後42天檢查
    而產後檢查,就是為了了解這些媽媽的身體恢復情況,是否有異常情況。 02 一定要第42天去檢查嗎? 一般來說,除了乳房外,其他身體器官恢復大概需要6周左右,那麼檢查建議在產後6-8周進行。
  • 產前和產後檢查一樣重要,一定要重視!
    那麼,為什麼必須在產後42天進行檢查,要對哪些項目進行檢查?為什麼是產後42天母親除乳腺外,大約需要6周(42天),其他器官才能在分娩後恢復到懷孕前的狀態。因此,在出院後,醫生會要求母親42天進行產後檢查。
  • 產後42天檢查,為什麼醫生都建議你去做盆底肌修復?
    在產後出了月子期,很多媽媽都應該要去做一下42天篩查。這不僅可以了解到你的恢復狀況,還能發現你潛在的受損組織,避免後遺症的發生。然而很多媽媽卻忽略了這一點,覺得自己的身體沒有什麼問題,就不去做檢查了。但是媽媽不知道的是,你現在沒有感到不舒服,其實損傷會一直存在,到年紀大了後愈發嚴重。為了日後的健康,還是很有必要去做這項檢查的。
  • 為什麼要在產後42天複查?原因在這裡,看完別再無動於衷了
    醫生說:「產後42天一定要再來醫院做個檢查」。這句話相信很多產婦後記憶猶新。醫生的話雖然短,但是對於產婦身體的恢復和寶寶健康狀況來說,卻尤為的重要。但是很多人卻以各種理由推脫了。一、為什麼產後42天的複查很重要?
  • 產後42天檢查有何用處?做與不做區別很大,關乎寶媽身體健康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不少寶媽覺得「卸貨」後就一身輕鬆,再也不用提心弔膽面臨各種產檢結果,生完孩子後,便開始隨心所欲地開啟新生活,繼而時常忽略掉產後第42天的檢查,相信多數媽咪都被告知要做,那麼這項檢查到底幹嘛的呢?
  • 產後42天檢查有沒有必要?除了寶媽的檢查外,別忘了寶寶的3項
    這就導致生產後,媽媽們再也不想去醫院來回折騰了,頗有種「解脫」的意味。 但儘管嬰兒已經順利出生,母親的身體還尚未完全康復,實在不能大意。 因此,孩子出生後的42天檢查,對評判她們的身體狀況至關重要,寶寶也需要做個系統的檢查。
  • 產後42天是女人非常關鍵恢復期,6項檢查別忘了,做和不做差別大
    產後的42天,就是媽媽最應該關心自己的一段時期,媽媽在分娩完成後,身體是會出現相應的一些變化。 如體內激素分泌、身體素質等等,都與孕前是不太一樣的。
  • 產後42天檢查有必要嗎?這幾項檢查不能少,不然小心留下後遺症
    文 /芳芳育兒經,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每個孕媽都經歷過生產前的各項檢查,因為定期的產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胎兒的安全,能夠檢測出胎兒的生長狀態。但其實生完孩子後,寶媽們也會被醫生告知,要在產後的42天回醫院複診,確保孩子和大人的安全。
  • 產後42天這五項身體檢查,關乎寶媽恢復情況,做與不做差距明顯
    孕期的媽媽們,都非常注重身體檢查,生怕寶寶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是醫院的「常客」。寶寶終於出生,媽媽們卻開始偷懶,不願去做產後複查了。既然寶寶已經平安出生,還有什麼可查的呢?產後42天的檢查,做與不做差距很明顯,寶媽們可別自己坑自己。
  • 產後42天檢查沒必要?不僅有必要,還關乎以後的身體恢復情況
    而且對於新手媽媽們來說,由於寶寶的到來必定會讓她們手忙腳亂,與此同時根本顧不上外出檢查。那麼產後42天的檢查真的沒有必要嗎?有一次上班的時候,不小心打了個噴嚏竟然漏尿了,在她上網搜索之後,才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沒到醫院去檢查,如果早知這樣的情況,還不如在醫院修復。其實我相信對於很多新手媽媽們來說,關於產後42天檢查都是一知半解。甚至很多媽媽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 產後42天很重要,這幾項檢查不做,小心盆底肌受損影響身體恢復
    產後護理比起孕期,更值得讓媽媽們關注。因為產後恢復的是否到位,關乎寶媽的身體健康。尤其是產後的42天,醫院會給媽媽們通知單,讓媽媽們來醫院做檢查。但是由於這個檢查是自費,且自願的原則,所以很多媽媽們都忽略了。其實,產後42天的這個檢查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因此,各位寶媽不僅要在這42天內好好做檢查,以下這些檢查更是一個都不能少。第一個:傷口恢復。
  • 產後42天複查很重要,產婦別忽視,這是對坐月子最好的「考核」
    為什麼檢查要到42天才能去? 坐月子不是30天嗎?為什麼要42天去檢查呢?是否恢復好了,用肉眼並不能看出來,還是要到醫院複查,由專業的儀器檢查。 42天做檢查,不僅是產婦,還有小寶寶也要做檢查。了解新生寶寶的發育情況,以及是否有潛在畸形,並給出餵養指導。
  • 產後42天,寶媽儘早去做以下檢查,全通過說明你月子坐得挺不錯
    產後42天寶媽需要做哪些檢查? 除此之外,還有5個檢查項目也是寶媽產後42天應該做的。 1、胸部檢查 不僅關係到寶媽的健康,還關係到寶寶的。比如胸部發炎會使媽媽感到胸悶、全身不舒服,也會引起母乳分泌不暢,使寶寶吃不飽。
  • 產後42天複查,寶媽和寶寶不想日後受罪,這九項檢查最好不要落下
    正當寶媽們為熬過了孕期、分娩、月子痛而高興,以為能夠離開家裡這一畝三分地時,寶媽們耳邊又不禁響起來剛出院時醫生的囑咐:產後6~8周一定要到醫院做一次檢查。 這讓一心想出去「撒歡」的媽媽們很納悶:「孩子都順利生出來了,月子也坐了,為什麼還要做一次多餘的檢查呢?
  • 剖腹產產後修復一般要做哪些項目 剖腹產後修復必做項目
    剖腹產產後修復一般要做哪些項目當女性朋友成為準媽媽時,心中的愉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也常常會聽到有準媽媽抱怨懷孕帶來的困擾,有胃口變差了,皮膚也有色斑,又或者身材走形,精神不振……沒錯,懷孕時確實是會給你帶來不少「困擾」,可是它也帶給你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 產後42天檢查,醫生都建議做盆底肌修復,有必要做嗎?
    產後42天檢查,醫生都建議做盆底肌修復,有必要做嗎?當然有必要了,在之前可能有很多人不了解產後恢復的項目,認為何必要花那麼多錢,自己在家裡運動不也一樣嗎?其實,在家裡運動和去醫院做康復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在家裡你可能會減肥,但是去醫院,是要幫助你進行身體上的恢復。而且產後42天這是一次很重要的檢查,主要檢查產後孕媽恢復情況如何,宮內是否有殘餘等都是要檢查的。42天主要檢查什麼?
  • 產後42天必做檢查,尤其是這4個項目不可忽視,否則月子白坐了
    但是產後檢查還是需要進行的,畢竟在月子期間媽媽們會攝入各種營養物質,難免身體上會發生一些變化。所以通常在產後的40天左右時進行檢查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分娩前就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媽媽們更應該注意。產後檢查主要是針對媽媽的身體恢復狀況進行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並且了解一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
  • 產後42天的檢查能不去嗎?過來人告訴你:不能!小心留下後遺症
    媽媽們為了能生出一個健康的小寶寶,在生產前都會做各種各樣的檢查。然後在生完孩子後,媽媽們會被醫生告知,在產後的42天還要回醫院進行一下複查。很多新手寶媽不知道產後的42天是哪一天,其實這樣的算的,從寶媽分娩的那天開始算起,到了第42天,寶媽可以去醫院進行檢查了。如果寶媽在第42天的時候,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或是身體感到不適不能按時檢查的話,是可以晚幾天再去的,但不能拖太久,最好在5-10天內。
  • 產後內臟易下垂,把握黃金42天,和大肚腩說再見
    生完寶寶,媽媽們肯定也想著早點讓這些臟器歸位,減少對身體的影響,這種情況下,有幾件事是媽媽們需要做的。5件事是產後媽媽們需要做的事:1.一般產後42天時,產婦需要去醫院複查盆底肌等項目,這一時期開始就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盆底肌的修復,當然有些人可能還需要骨盆修復和腹直肌的修復,而這些工作對身體內臟器官的復原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