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過孩子的麻麻們,一定對出院前醫生反覆提及的囑託記憶猶新:
「 產後42天後記得帶寶寶回來一起複查哦~」
大家的心裡一定充滿了疑問:
為什麼42天要回去檢查呢?
要檢查什麼?不查可不可以?
你真的以為,生完孩子,坐個月子,吃好喝好,照顧好寶寶,人生就完美了?
生孩子可以說得上是女人一生最大的「歷劫」,只是在家吃好喝好,就可以簡單認為自己身體恢復不錯,沒啥毛病?身體是否真的已經恢復如初?果真如此?其實不然!懷孕分娩讓女人的身體經歷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生完孩子42天後身體究竟恢復的如何?
這時候,就需要媽媽們坐完月子後,去醫院做全身檢查。一方面,醫生可以通過一系列相關指標的檢查,客觀地評估寶媽們身體的恢復情況。
產後未做42天檢查,後果很嚴重
很多媽媽說,我忙著照顧寶寶呢,哪兒有時間去醫院做檢查呀?我感覺自己恢復得挺好,又沒啥毛病,幹嘛浪費這錢?但是你知道嗎?有很多媽媽正是由於產後42天沒有去檢查,後續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案例1:
子宮出血
寶媽A剖腹產生下一個大胖兒子,全家人都高興壞了。婆婆更是要讓她坐雙月子,好好調理身體。出月子後,老公就帶她出去旅遊。結果在飛機上大出血,落地緊急送醫,檢查發現雖然剖腹傷口癒合了,但子宮卻並沒有縫合完全,導致子宮出血。
案例2:
子宮脫垂
寶媽B和丈夫兩人都在外打拼,出了月子後婆婆就回老家了。只能自己一個人帶孩子。除了帶孩子,還要做各種家務,雖然偶爾感到下腹墜痛,但礙於沒有時間,又怕花錢,產後並沒有及時去醫院檢查,不舒服常常都是忍忍就過去了。結果等孩子5個月大的時候,有一天,下體突然掉出一個「肉球」 ,醫生告知,需要做手術才能治療......
案例3:
影響工作
寶媽C是個職場女強人,月子還沒做完就去回去上班了,還需要各地出差。有一次,正和客戶聊到關鍵的地方,突然感覺到褲子溼了,還有異味,瞬間場面就尷尬了。後來, 在當地醫院就診時,醫生告訴她是由於生完孩子盆底功能下降,盆底肌鬆弛引起的漏尿。
案例4:
增加孕期伴發疾病復發風險
寶媽D在孕期患了糖尿病,當時發現的及時,分娩時也未出現意外,但生完孩子後,寶媽自以為病情控制住了,便沒有去醫院做產後42天檢查血糖情況,結果有一天在照顧寶寶時突然暈倒。經醫院檢查發現,寶媽D產後血糖並沒有恢復正常,反而由於錯過產後的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檢查,沒有及早幹預,導致發展為糖尿病。
大家看了這些例子,對沒有做產後42天檢查是不是心有餘悸。雖然平時也許沒有什麼症狀,一切貌似正常,但是一旦患病,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還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因此,產後42天檢查很重要!那產後42天檢查時最應該做哪些項目呢?
產後42天檢查必做項目:
產後42天檢查,並不是嚴格意義的必須產後第42天去醫院檢查,一般而言,在產後第42天-56天這段期間都是可以的。
01、常規檢查
是否恢復月經情況、哺乳情況、營養年齡、體重、孕產史、順產/剖宮產、家族史、疾病史等。
02、婦科檢查
子宮、宮頸、輸卵管、卵巢、會陰、剖宮產傷口;婦科檢查時應觀察惡露是否已乾淨,如果仍然排惡露的話,觀察惡露是否有異常;此外,還應檢查宮頸,輸卵管、卵巢是否有異常;會陰是否完全恢復,有無水腫,側切傷口是否發炎,有無恢復;剖宮產腹部傷口是否完全癒合等。此外,如果陰道分泌物異常,應及時處理。
03、骨密度檢查
有研究指出,產次、分娩間隔、哺乳時間長與骨密度減少有關,特別是經歷多次分娩、兩次妊娠間隔小於3年,哺乳時間超過6個月的產婦骨量丟失更明顯。哺乳期注意攝入高鈣飲食,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是有必要的。
04、乳房檢查
給乳房做檢查,不僅是對新媽媽的保護,對寶寶的健康成長也很重要,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通過檢查觀察產後哺乳是否正常,乳腺是否通暢,是否有腫塊,可以降低乳腺炎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幾乎每個都寶媽會被產後乳房遇到的問題困擾, 脹奶、乳房疼痛 、乳汁分泌過多、乳汁分泌不足等。對於寶媽和寶寶來說,充滿了乳汁的乳房是非常嬌嫩的,一旦乳房健康出現問題,不僅影響乳汁分泌,也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
05、子宮檢查
子宮在妊娠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孕育胎兒的重要器官。懷孕過程中,子宮由一個梨的大小長到如同西瓜一般大。分娩後,子宮並不是像氣球一樣,嗖的一下就直接恢復成原樣,需要差不多6周左右的時間才能夠恢復到懷孕前的大小。通過產後42天檢查,了解子宮恢復情況。如果子宮復舊不良,則需要做子宮復舊哦!
06、盆底功能評估
據統計,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99%的新媽媽在產後都會遭遇因盆底肌鬆弛而導致的各種尷尬事兒,如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漏尿、性交疼痛、陰道鬆弛,甚至是子宮脫垂,只不過是程度上有些差異而已。
產後42天恰恰也是盆底肌修復的黃金時期,想修復受損的盆底肌就得先清楚盆底肌的損傷程度,最好進行盆底肌力評估。
懷孕和分娩對盆底的肌肉、筋膜韌帶、神經、血管等支持系統影響深遠,容易造成盆底功能障礙,不僅會引發尿失禁,肥胖、腰骶部疼痛等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還會導致陰道鬆弛,影響性生活質量。通過產後42天時盆底功能檢查,可以及早尋找到疾病的病因,客觀地評定功能障礙的性質、範圍、嚴重程度等,為後面的盆底康複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
此外,盆底肌與腹直肌相輔相成,盆底肌與腹直肌處於不同位置,功能也不同,但是它們都是核心肌群的一部分,哪一種肌肉出了問題,可能會影響另一部分肌肉生理功能的正常發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進行腹直肌修復前,建議先檢查一下盆底肌情況,如果盆底肌肌力太低或功能太差,應先進行盆底康復,再進行腹直肌修復。如果一次治療同時做盆底康復和腹直肌修復,也應先做盆底康復,再做腹直肌修復,以預防增加的腹直肌力量會對盆底產生過大的腹壓,從而影響盆底功能的恢復。
小篩說:
生完孩子後,身體的各項指標是否正常、是否有問題等都需要在產後42天檢查時進行篩查。
當然,有很多寶媽是沒有做42天檢查的,但是上面提到的問題都有怎麼辦?別擔心,及時去醫院複查定期做相關的治療修復。特別是想要繼續要二胎,或者已經生了二胎甚至三四胎的。一定要重視起自己的身體健康。
最後,希望媽媽們不要覺得沒時間、怕麻煩,而不去做產後42天檢查。及早檢查,及早發現產後問題,開展產後康復,為自己和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