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後出了月子期,很多媽媽都應該要去做一下42天篩查。
這不僅可以了解到你的恢復狀況,還能發現你潛在的受損組織,避免後遺症的發生。
然而很多媽媽卻忽略了這一點,覺得自己的身體沒有什麼問題,就不去做檢查了。
但是媽媽不知道的是,你現在沒有感到不舒服,其實損傷會一直存在,到年紀大了後愈發嚴重。
為了日後的健康,還是很有必要去做這項檢查的。
很多媽媽在產後42天篩查時,發現自己的產後篩查報告上寫著,建議進行盆底修復或盆底康復治療。
那麼媽媽們就會疑惑,盆底修復是什麼?有必要去做嗎?
盆底肌不是單獨的一個肌肉,而是附著在骨盆上的一個肌肉群,像一張吊床一樣,負責承託子宮,膀胱,尿道,直腸等器官,一旦鬆弛那麼被承託住的這些臟器就會往下垂。
為什麼醫生會建議媽媽們去做盆底修復呢?
是因為懷孕和分娩對盆底肌造成的損害非常大。
據數據顯示,80%的媽媽在產後都有盆底受損的問題,而且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存在。
如果媽媽在產後出現了漏尿,私密鬆弛等問題,很大概率就是盆底肌需要修復了。
那麼盆底肌修復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受損比較輕的話,可以自己鍛鍊,做凱格爾運動。
但是注意了,必須在篩查結果出來後才能決定怎麼修復。
因為凱格爾運動它只是針對條肌肉,並不是針對整個肌肉群,所以說受損程度很小的媽媽才適合做這項運動。
如果受損程度嚴重的話,凱格爾運動並不能起很大的作用,一定要到專業的修復機構進行修復。
市面上盆底肌修復的方式也很多,包括醫院裡也會做生物電的治療,一周做2-3次,但真正難達到持久的效果。
小編還是推薦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徒手修復技術。
他會辯證地進行評估,評估出受損的部位和程度,再進行對症治療,配合腹式呼吸法,能夠達到持久的效果。
如果大家想要修復盆底肌,或了解更多關於這方面的技術,都可以關注或私信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