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以詹姆斯鎮為起點,在維吉尼亞殖民地站穩腳跟。移民人數越來越多,隨著種植園的擴展,他們需要的土地也越來越多。與此對應的結果是,印第安人狩獵的地方越來越少。
印第安人感到不安,尤其是移民中出現女性之後——這意味著歐洲人準備長居。雙方語言、文化、生活方式都截然不同。從印第安人的角度,他們很難會喜歡這群外來者擠佔他們的生存空間,威脅他們的生存方式;而從英國人的角度,開闢新世界,獲取財富天經地義,只是要小心提防這些野人的襲擊——至少在他們被自己的上帝感化,成為基督徒之前。
約翰·羅爾夫與波卡洪塔斯的婚姻代表了兩個文明交融時友善的一面,但這種友善僅僅是印白關係中微小的一個因素。真實的局面是複雜的。白人侵犯、殺害、擄走印第安人,或者印第安人傷害歐洲白人的案例,這樣的事一直在零星發生。而印第安人各個部落之間也有矛盾紛爭,白人與甲部落友好,可能會被乙部落視為敵對行為。
1618年,對英國人抱著友善態度的波哈坦酋長逝世,他的弟弟奧佩堪卡努(Opechancanough)成為新的酋長。奧佩堪卡努不喜歡外來者,他討厭這個令人不安的局面,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1622年3月22日,奧佩堪卡努聯合了維吉尼亞西部的數個部族,同時對英國人發難。
他們襲擊了英國人剛建立起來的造鐵廠,攻擊他們的居住地,燒毀他們的種植園,殺死了347名英國人(當時整個殖民地的人口不過1200人)把他們建造的一切夷為平地。死傷絕大多數發生在詹姆斯敦外,詹姆斯敦的居住者提前得到了信息,有所防備。
接下來,英國人以牙還牙,他們帶著火槍,攻擊印第安人的村莊進行復仇,如法炮製地焚燒他們的房屋,搗毀他們的作物和船隻,殺死了大批印第安人。
這一場大規模的衝突,將印白之爭點燃。就和草原上,兩頭公牛為了爭奪配偶而你死我活地角鬥一樣,這是一場民族間的地盤爭奪戰。北美的土地是屬於誰的,誰才有資格在這片土地上獲取資源,繁衍生存?這場爭鬥,不由正義來吹哨,而取決於誰的力量更強大。
這個時代的歐洲人不認為黑人是人類的一分子,將他們當作更低等的生物,而印第安人倒被視作「可開化的自己人」(大概因為大家都是淺色的),儘管他們是「savage」。向印第安人傳授基督教,開化他們,是一些歐洲人長期的執念,一些傳教士不惜深入險地,獻身傳教事業。例如,法國傳教士艾薩克·若居(Isaac Jogues)在加拿大傳教時,被印第安人捕獲,砍去幾根手指。他僥倖逃脫,回到法國,一下子成為英雄,教職也被提升。但他不顧傷情,繼續回加拿大傳教,直到被另一個部族的土著殺掉。
但經此一役,相互間的看法改變了不少,歐洲人舉槍向印第安人射擊時,少了很多良心上的顧慮。從1622年到1632年間,雙方互相襲擊,兵刀相向,小規模的衝突和殺戮不時發生。1632年,雙方籤訂了和約,但和平僅持續了12年。
戰爭與衝突使維吉尼亞公司的管理受到指責,經過一場訴訟之後,公司被註銷,維吉尼亞殖民地被改為王室殖民地。王室直管後,在經濟事務上殖民地受到的幹擾與指導反而減少,發展得更自由。
「野人」襲擊的危險並沒有阻擋英國人到北美發財的決心,維吉尼亞蒸蒸日上,人數不斷增加。自由民、契約僕和黑人奴隸不斷流入,歐洲的動物和植物被輸入美洲,引起另一場不小的革命。殖民地還設立了議會,一些事務獲得一定自治權利。
1644年,奧佩堪卡努為驅趕外來者做了最後的努力。他領導了另一場更為兇猛的襲擊,殺害了500多名英國人。這時候,維吉尼亞的英國人口數已達到8000人,實力已超過波哈坦聯盟。奧佩堪卡努在戰鬥中被擒,隨後處死。1646年,當地殘餘的印第安人被迫跟移民籤下了新的協議,出讓了大片土地,以換取新的和平。
上一篇:歷史故事連載10|英國人做了這三件事,才在新大陸上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