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周蘭/文圖
近日,記者了解到,最近兩個月來,鄭州市興國路鄭發大廈附近,中午和晚上都有人放置盒飯在路邊,最多的時候一次放置450盒!有肉有菜有米飯,面對香噴噴的「愛心便當」,環衛工人連連稱「不敢吃」,「食物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安不安全?」6月20日,記者來到鄭發大廈附近了解情況。
近倆月,總有人來送盒飯
當天上午十點,記者來到鄭發大廈附近,向一位知情的環衛工人了解到,在近兩個月中,總是有人在中午11點半左右送來盒飯,方式還有點奇怪,「之前,他們一般把盒飯放在鄭發大廈南門附近的綠化帶中,用黑色塑膠袋裝著,有時候早上也送。我們也不知道這些餐食是不是安全的,都不敢吃。」
環衛工人告訴記者,送餐的人總是在中午11點半左右,將盒飯放在路邊的綠化帶中。前段時間有一男一女兩人來送餐,被他們攔下了,「在我們負責的區域發現垃圾沒清理是要扣我們錢的,他們把盒飯放在綠化帶中,我們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過來取,也不敢處理。」環衛工人把這些話告訴送餐的人,並提出「一起去派出所把情況說明白」,被送餐的人拒絕,這讓環衛工人很困惑,「如果他們真的想獻愛心,最起碼告訴我們一聲『這食物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鄭發大廈在西四環附近,記者在地圖上查找,發現方圓1公裡內並沒有飯店,那近兩個月的餐食到底是誰送的呢?
了解到最近送餐人員經常把盒飯放在鄭發大廈附近的興國路邊,記者決定在興國路綠化帶附近等待送餐人出現。
「愛心人士」沒露面,找來貨拉拉送飲品
中午11點45分,正當記者想要放棄時,一輛車牌為粵HM3645的麵包車停在了馬路北側的綠化帶旁邊,一位男子下車從後備箱提出兩個諾大的黑色塑膠袋,放在綠化帶中。
看到記者突然出現,車上下來一位女士將麵包車側門和後備箱關上。
這位男子告訴記者,他是貨拉拉司機,塑膠袋中的東西是客戶在朋友那裡下的單,朋友今天臨時有事,就拜託他送來。
與往常不同,這次黑色塑膠袋裡面裝的都是飲品,每個大袋子裡面大概有4個小購物袋,每個小購物袋中大約有20瓶飲品,還都是冰涼的。
在男子的手機上,記者看到,下單的是一位135尾號1176的胡師傅。記者想聯繫訂單客戶時,男子表示,「這上面的電話都是虛擬的,你們打不通。」
「客戶讓我放到這兒的,他說他等會兒來取,我今天第一次過來送。」
男子表示,他也不清楚客戶到底是誰。
被問及「這些飲品環衛工人可以拿走喝嗎」,男子表示「這些東西可以放心食用,環衛工人也可以拿走」。
「也有可能是要送到哪個部門,但是我們不方便進去。」一同來送餐的女士坦言。
隨後,男子在遠處通了個電話,回來便上車離開。
「一看袋子就知道,送餐的人又來過了」
記者嘗試聯繫男子所謂的朋友,當了解到打電話的緣由時,電話另一端的男子表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只管送貨,隨後將電話掛斷,記者繼續撥打,一直無人接聽。
下午三點多,仍然沒有人過來取餐,環衛工人李紅軍騎著電動車停在了黑色塑膠袋旁邊,用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翻看著黑色塑膠袋,「一看袋子就知道,送餐的人又來過了。」李紅軍苦笑著說,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東西被當成垃圾處理掉,覺得很可惜。「既然送的話,就送到地方,不要扔到綠化帶,如果是給我們的,至少明確告訴我們這東西能吃也行啊。」
李紅軍表示,餐飯的數量不等,最多的一次是450多份,一兩百份的也很常見。「咱也不知道是誰送的,什麼意圖,他們往這兒一擱就走了,喝吧,怕不安全,不喝吧,我們只能當垃圾扔掉。」
「應該還會有盒飯,你們再晚會兒過來可能盒飯就卸下來了,他們看見你們過來就不往下卸了。」李紅軍告訴記者,之前送餐也會送水、奶、橙汁等飲品,這次應該也一樣。
「怕壞人弄了慢性病什麼的,當時吃了沒事兒,以後萬一有什麼事兒我們該找誰啊。」另一位環衛工人表示,可能下單的人本身也是好心好意的,但是獻愛心的方式讓他們沒有辦法接受。
李紅軍聯繫了開垃圾車的工作人員,將兩大袋飲品裝車拉走,送往鄭發大廈興國路東邊的垃圾站。
這些飲品到底是誰送的?為什麼要放在路邊的綠化帶中?對此,記者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