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車長親自熬糖漿做糖葫蘆送環衛工?寓意啥知道不?

2020-12-21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通訊員 牛魏敏

都說冰糖葫蘆兒甜...…每年冬季臨近年關之時,大街小巷中滿是冰糖葫蘆的叫賣聲。

一串串浸入心田的冰糖葫蘆,總能讓人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一絲溫暖。而11月25日下午,鄭州公交一公司204路公交調度室外,一串串冰糖葫蘆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一粒粒芝麻灑在糖漿包裹著的山楂上面,格外的美味,頓時讓人味蕾大開。

而這些冰糖葫蘆是204路車長範新芳自己在家親手熬製糖漿後做出來的,除了一串串冰糖葫蘆外,還有線路車長們準備的一雙雙保暖手套和一件件大傢伙從家捐贈出來的棉衣棉褲等,原來這些物品都是204路車長們為環衛工們精心準備的。

據車長範新芳介紹,一直以來,每天環衛工們無論颳風下雨,一直任勞任怨。馬上進入冬季,隨著雨雪天氣即將來臨,環衛工師傅們的工作壓力肯定會隨著下雪而更不容易,為了感謝他們為城市建設做的貢獻,他就和同事們一道,捐贈出了一些幹活用的手套,和一些棉衣棉褲等送給他們,讓他們也能感受到公交車長們帶給他們的溫暖。

當被問及為何會做冰糖葫蘆送給環衛工們時,範新芳這樣說:「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酸甜苦辣,希望環衛工師傅們吃著甜甜的冰糖葫蘆,都能甜進心間。祝福他們生活能像冰糖葫蘆一樣,甜甜蜜蜜的。」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程永兵

相關焦點

  • ...能為城市戶外工作者做點啥?鄭州公交車長為環衛工送棉衣和熱水...
    現場:細雨寒風中,環衛工們在奔忙11月17日上午11時許,外邊下著雨。鄭州天氣寒冷。在鄭州街頭,還不時能聽到流動小攤販的叫賣聲,「烤紅薯、烤玉米。」而此時的鄭州街頭,環衛工、快遞員等戶外工作者還在忙碌奔跑著。愛心1:鄭州公交車長為環衛工送去棉衣和熱水熱饅頭「這衣服都是洗過的,咱們可以挑挑、試試。」「這突然降溫又加上下雨,可比前幾天冷太多了。早上3點多都起來了,有了這些棉衣,暖和多了。」
  • 自製糖葫蘆,熬糖漿是關鍵,學會此方法,熬好的糖漿硬脆不粘牙
    山楂最常見的吃法就是做成糖葫蘆了,酸酸甜甜,特別開胃,在全國不同地方均有售賣。要說哪裡的糖葫蘆最為出名,那肯定是老北京的糖葫蘆了,精選優質山楂,做出來的糖葫蘆酸甜適中,特別好吃。不過糖葫蘆在不同的地方叫法也不同,在天津稱為糖墩兒,在安徽某些地方又叫作糖球。它的歷史也很悠久,在紹熙年間就有了,只不過到民國時期才開始盛行起來。
  • 環衛工清晨路邊搓手取暖 暖心車長把自己的手套遞了過去
    12月22日早6點多,鄭州街頭一幕,讓這個冬天多了一絲溫暖。當天早上6點多,天還未亮,鄭州公交9路車長孫毅豪駕駛車輛駛出劉莊公交場站。在進站等待乘客上車的間隙,車輛前方的一名環衛工人引起了孫毅豪的注意,「環衛工大哥大概有50多歲,抱著大掃把正在搓手,很冷的樣子。」孫毅豪講述,早上6點多的,氣溫在零度以下,環衛工人一大早打掃道路衛生確實很辛苦。
  • 鄭州街頭環衛工們收到暖心「驚喜」
    12月8日,鄭州公交集團一公司四車隊B12路公交車長們走上街頭,為環衛工人送上親手織的圍巾。隨著冬季的來臨,氣溫明顯下降,特別是近日鄭州氣溫更是一度跌低。而環衛工人們每天天未亮就開始在街道上清掃。而那個時候,正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候。考慮到這個情況,鄭州B12路調度員秦佔丙便提議給環衛工人們織圍巾。這個提議一經提出,就得到線路車長們的一致贊同。
  • 鄭州六旬環衛工「仙風道骨」 文能狂草填詞武能打拳舞劍
    老王拿著掃帚「練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文圖  鄭州市中原區環衛工王富建,是萬千環衛工中的一員。兒女爭氣,家裡條件很好,為啥他卻和老伴雙雙在鄭州做環衛工?  老人說,社會現在對環衛工很尊重,他覺得,一穿上環衛工衣服,「很驕傲」。做環衛工,一方面能鍛鍊身體,一方面還能發揮餘熱,為鄭州這個城市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兩全其美。
  • 一名陌生人連送兩個月便當不露面,鄭州環衛工不敢吃:保證安全嗎
    一名陌生人給環衛工連送兩個月便當6月20日,記者了解到,在鄭發大廈附近,總是有神秘人送給環衛工人大量的便當來吃,有時甚至更多達450盒。環衛工人認為,我們的職責是處理垃圾,做不好是要被扣錢的,他把盒飯每次都放在綠化帶中,我們也不知道是送給誰的,過多長時間會有人過來拿,我們也不敢把它扔了或者怎樣。
  • 鄭州車長送特殊紅包,裡面裝了啥?
    在鄭州市中州大道航海路站牌處,B301路的車長們搬來的桌子上密密麻麻擺滿了紅包,這是什麼情況?候車乘客紛紛圍了過來,想要看看這群車長們究竟在做些什麼。 「馬上要過年了,我們給大家準備了紅包,大家可以過來領一下自己的紅包。」車長杜峰雄向乘客介紹著,想要把新年的祝福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乘客。
  • 他們向一線的環衛工和交警送愛心冬衣和藥茶?鄭州這的「愛心驛站...
    12月15日上午,在第32個世界強化免疫日來臨之際,鄭州公交徐亞平志願服務隊攜手河南的志願者們,在航海路中州大道168路公交場站的環衛工人「愛心驛站」開展「送冬衣贈藥茶」暖心志願服務活動。  現場,志願者們把一件件冬衣掛在架子上,又把一鍋冒著熱氣的藥飲端出調度室,放在志願服務臺上,分裝在一次性塑料碗中。這時,忙碌了一早上的環衛工人們陸續來到「愛心驛站」取暖休息。
  • 路邊櫻花樹「生病」了,鄭州60多歲環衛工心急如焚
    6月2日上午8時許,在鄭州市汝河路啟福小區門口附近,一位60多歲的老環衛工,正在給路邊的一棵幾乎掉光樹葉的櫻花樹澆水。「恁知道這棵樹歸誰管嗎?樹生病了,快不行了,得有人救救它……」老環衛工看到在路上巡邏的中原區綠東村辦事處巡防員李高學等人,忙上前求助。據了解,這位給櫻花樹澆水的環衛工名叫王小女,今年65歲,在這條路上掃地已經多年。
  • 想吃糖葫蘆?不用出去溜達,在家就能做,只要有白糖,啥水果都行
    往年春節逛街,總會買上一串草莓糖葫蘆;這個春節,買一次菜,吃10天,反正,我是宅在家了~可想吃糖葫蘆了怎麼辦?不用出去溜達,在家就能做,只要有白糖,啥水果都行,好吃無添加,脆甜不粘牙。所以除開演示的這幾顆,其餘都是直接串的,省時間嘛~鐵鍋或不粘鍋,放入白糖和水;水和糖的比例為1:2,保持最小火,開始熬糖,花不了幾分鐘哈,別離開灶臺。熬至開始出現琥珀色,大泡+小泡密密麻麻的,稠稠的感覺,要拉絲了,就用筷子挑一點嘗,脆了,就可以了。
  • 做糖葫蘆時,熬糖有講究,記住3個小竅門,保準比賣的還好吃
    糖葫蘆很多朋友喜歡的一道小吃,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高,快過年了,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來製作糖葫蘆。那麼你知道怎麼做糖葫蘆嗎?各位在家製作冰糖葫蘆的時候是否會有冰糖化不開的煩惱?冰糖和水同時放入鍋中熬製。冰糖和水的比例最好在2:1左右 用中火燒開,注意切勿攪拌,等糖漿變黏稠時,用筷子沾一下放入冷水杯中數秒後拿出,這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了,多做幾次才會有經驗,然後用牙咬一下有脆響即可.熬製好的糖漿轉小火。之後就可以準備做冰糖葫蘆了!
  • 鄭州903路公交的「愛心暖屋」冷可取暖、累可歇腳?
    天冷,環衛工想喝杯熱水怎麼辦? 「真好,以後咱們在保潔時想喝杯熱水,取取暖、歇歇腳,就可以來這裡了,這個休息室真是太貼心了。」12月16日,在鄭州公交三公司903路休息室內,環衛工攀大姐一邊喝著熱水一邊讚嘆。
  • 正宗糖葫蘆做法/教你如何做最正宗的糖葫蘆
    製作工藝:   先將白砂糖放到鍋中,再加入乾淨的清水,加水量以浸透白糖為宜。然後一邊加溫一邊攪拌,待鍋內糖液全部沸騰,就停止攪拌,繼續小火加溫。到鍋內有劈啪響聲後,用筷子蘸少許糖液放入冷水中冷卻,冷卻後,用牙咬一下,如果粘牙,需繼續加熱;如果不粘牙,有吃水果糖的感覺,證明火候恰到好處。
  • 在家閉關學會做涼皮再來試試糖葫蘆,最關鍵的是熬糖
    糖葫蘆,在天津又叫糖墩兒,是我國北方的傳統小吃。它是把北京人稱為「山裡紅」(也叫「山楂」的小紅果兒)去掉中間的果核兒,用竹籤穿起來。在春節廠甸廟會賣的,是往上面刷麥芽糖稀,這是廟會大糖葫蘆的獨有做法。長長的大糖葫蘆,白裡透紅,吃起酸中帶甜,再加上只有廟會才有的超長相貌,也是孩子們逛廠甸必買的吃食了。▌何大齊 文並繪還有一種冰糖葫蘆,是把穿好的山裡紅蘸冰糖,這也是平日賣的小糖葫蘆的一般做法。這種冰糖是用白糖加水在銅鍋中熬製出來的。熬糖是最為關鍵的技術活兒。
  • mini版糖葫蘆鄭州熱銷 精巧的包裝混搭的風味更具有「網紅」氣質
    它,就是小串糖葫蘆。將山楂處理乾淨,用精緻的小籤子將它們穿起來,每兩顆山楂中間配上糯米、板慄等輔料,再裹上剛剛熬好的糖漿,夾心小串糖葫蘆就這樣「閃亮登場」。山楂的酸爽配上糖漿的清甜,又帶有輔料自身的特色,一口咬下去,滿滿都是混搭的風味。小串糖葫蘆因為外形精巧成為網紅食品,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連串對它的質疑。
  • 糖葫蘆不用出去買了,教你在家做糖葫蘆,不加任何添加劑,好吃又乾淨,比買的好吃!
    糖葫蘆不用出去買了,教你在家做糖葫蘆,不加任何添加劑,好吃又乾淨,比買的好吃!
  • 「愛心便當」只能看不敢吃 鄭州環衛工:這是誰送的
    有肉有菜有米飯,面對香噴噴的「愛心便當」,環衛工人連連稱「不敢吃」,「食物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安不安全?」6月20日,記者來到鄭發大廈附近了解情況。近倆月,總有人來送盒飯當天上午十點,記者來到鄭發大廈附近,向一位知情的環衛工人了解到,在近兩個月中,總是有人在中午11點半左右送來盒飯,方式還有點奇怪,「之前,他們一般把盒飯放在鄭發大廈南門附近的綠化帶中,用黑色塑膠袋裝著,有時候早上也送。我們也不知道這些餐食是不是安全的,都不敢吃。」
  • 糖葫蘆又名「糖墩兒」,熬糖是居家自製最關鍵的技術活兒
    糖葫蘆,在天津又叫糖墩兒,是我國北方的傳統小吃。它是把北京人稱為「山裡紅」(也叫「山楂」的小紅果兒)去掉中間的果核兒,用竹籤穿起來。在春節廠甸廟會賣的,是往上面刷麥芽糖稀,這是廟會大糖葫蘆的獨有做法。長長的大糖葫蘆,白裡透紅,吃起酸中帶甜,再加上只有廟會才有的超長相貌,也是孩子們逛廠甸必買的吃食了。還有一種冰糖葫蘆,是把穿好的山裡紅蘸冰糖,這也是平日賣的小糖葫蘆的一般做法。這種冰糖是用白糖加水在銅鍋中熬製出來的。熬糖是最為關鍵的技術活兒。
  • 那位暴雨中送傘的環衛工
    這名環衛工很著急,把兩件雨衣塞給了附近的人,把傘塞給了趙女士,然後衝進雨裡,匆匆坐上他的環衛車走了……幾天來,趙女士一直為這名環衛工的善良而感動,也為自己當時的行為而愧疚,她希望找到這名環衛工,讓這份被誤解的愛心,重新得到理解。
  • 67條手工圍脖溫暖環衛工
    王秋紫小朋友給環衛工送豆漿一名環衛工接過豆漿,愛撫地摸了摸小志願者凍紅的小臉。行動:學生組團街頭送暖「阿姨,快到中午了,您喝杯熱粥吧!」「阿姨,這些圍脖都是手工織的,別看不太好看,戴上可暖和了。」看到有環衛工忙著清掃積雪,孩子們快步上前,爭著跟環衛工打招呼,還有人拿著掃帚幫忙掃雪。記者看到,孩子們拎著兩個袋子,一個袋子裡裝著很多條圍脖,另一個裝有小米粥、豆漿、包子。只要看到環衛工,孩子們就會跑過去,雙手送上熱粥和包子,幫環衛工戴圍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