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曆有多厲害?王蒙:世上沒有任何曆法能夠同時知道太陽和月亮!

2020-12-21 騰訊網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農曆是中國古人在對自然規律進行深刻了解以後,為幫助自己合理安排農事所貢獻的智慧結晶。在農業立國的中國封建時代,通過這樣陰、陽曆法的結合,讓人們的農事得以合理安排。

直到現在,古人所研究出來的曆法依舊能夠起到指導農事的重要作用。王蒙作為在中國作家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一員,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中國的古曆法,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的曆法能夠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那麼中國農曆到底有多厲害呢?

中國的曆法,卻以合理地安排、研究出了正確的曆法。這是何等驚人的智慧結晶,中國農曆是中國古人對於世界的最大饋贈之一。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農業的發展是世界三大農業起源地之一。在歷朝歷代當中,作為一個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如果沒有配合農事的曆法,對於這個農業國家來說,無疑是一個滅頂之災。

因此,為滿足政治的需要,中國封建王朝最為重視的便是對於曆法的研究。

商朝時通過對於前人已經擁有的天象記錄,進一步整合出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曆法,即所謂的陰曆。通過這樣的節氣安排,讓人們懂得了因時耕作的道理。

尤其是在小農經濟非常脆弱的中國古代,一旦無法合理安排農事或遭遇突變,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將是一場滅頂之災。播種或者耕種的時間掌握不好,就很有可能會導致歉收,一家人來年可能就要忍凍挨餓。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農曆的出現就為農業的發展立下了規矩、做出了定論。在千百年的演變當中,中國人民嚴格按照農曆所規定的規矩順時而作、因時而息。

中國這個以農立國的國家為農曆這樣偉大智慧結晶的出現,提供了豐饒的土壤,為配合中國農業的發展做出更為突出的貢獻,農曆自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曆法體系。

陰曆首先是圍繞著月亮運行的規律進行闡述;在配合日全食以及太陽運行規律的情況之下,古人又創造出了太陽曆,即所謂的陽曆。這一套完整的曆法在王蒙看來是中國的曆法、是中華歷,並不是簡單的單一曆法。

古時候的人們通過簡陋的工具便探知了日月的運行規律,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些曆法在如今科技發達的時代裡,依舊起著重要作用。

這陰陽曆是古代人為了配合自己農業生產的需要,經歷不斷總結和觀察的智慧結晶。這一部農曆,其實就是中國古人一部勞作的指導書。在信仰自然的古代裡,對於自然規律的尊崇讓古人創造出農曆這樣偉大的智慧結晶。

中國古人深知,順應時節自然的運行規律,進行農事安排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得以促進中華歷這樣完備的曆法體現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中國農曆結合著日月的運行規律和季節的變化,這是古代人在觀察自然以後得出的重要結論,也憑藉著這一指導,為中國農業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中國農曆之所以備受王蒙稱讚,不僅僅是它包含了日月的規律;更為重要的是,它對於周邊國家的影響,以及對後世中華精神內涵更為深遠的影響。

中國的曆法在走向世界的過程當中,不斷增強著自己的影響力。陰陽曆傳至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日本,朝鮮等國都使用著中國的曆法,其中受這一曆法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鄰國日本。

據歷史資料的考證,日本的歷史開始自曆法出現的時候,即所謂的公元100年。此時的日本才真正藉助於中國的曆法,確立了國家形式的政治。

在中國的盛唐時,曆法進一步完善。而當時的日本派遣遣唐使前往學習,結合中國的機構發展出了專屬於自己的曆法機構。尤其是曆法文化的出現,促進著日本歷史的發展。加之由此誕生的各式文化影響,直至今天都難以磨滅。

備受王蒙讚揚的中國農曆一個重要的核心,便是涵蓋其他國家曆法所沒有的東西,並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政治產生出極大的影響。在遠隔萬裡之外的中東以色列國家等,也採用著中國的陰陽曆來為自己安排農事。由此足以看出,傳至鄰國的中國農曆,可謂影響廣泛。

在向外傳播的過程當中,中國農曆強化了中國的文化,更將刻畫在中國人骨子裡的精神內涵進一步深化。

王蒙先生誇讚中國農曆是世界上最突出和優秀的智慧結晶,它左右著中國人的耕作以及起居。曆法囊括了太陽與月亮,表現出中國古人在農業生產當中的敬畏之心與積極的探索精神。

這體現了在當時那個殘酷環境之下,不屈的中華民族人民對於自然做出的積極適應。風雨雷霆在古人看來是上天的饋贈,農曆的指導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生活,這是源於人類最初的智慧——敬畏之心。

農曆的出現,更體現著中國人的精神是那樣的樂觀。毫無疑問,涵蓋了太陽和月亮的曆法是智慧的結晶;更是中國古人的一種物質象徵。

在訪談中,王蒙先生談到中國農曆之所以會如此激動,正是因為作為一個文化大家,他看到了這一物質載體背後的精神內核。世上沒有任何曆法可以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這是王蒙先生對於中國農曆自信。

他的底氣來自於古人的敬畏天地和積極探索、開拓的精神。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越在於歷史積澱的久遠,它告訴我們一切唯有不忘,才能走得更長遠。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曆有多牛?王蒙:世上沒有任何曆法可以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
    在這短短的數語之間,蘊含了巨大的智慧,即使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它也能夠派上巨大的用場。 古代農民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都包含在其中。它對農業生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牽扯到了百姓們的衣食住行,巧妙的把日月運行規律以及自然節律和民俗結合了起來,二十四節氣屬於幹支歷,也是農曆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中國農曆到底有多牛呢?
  • 農曆豬年「無春」 天文曆法是主因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把農曆和陰曆畫等號,誤以為是一回事。其實,曆法分為3種,即陽曆(公曆)、陰曆和陰陽曆(農曆)。  陽曆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即一回歸年定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平年365天,每隔4年便要閏一天,加在2月的天數上,即平年2月28天,閏年便是29天,其餘每月的天數不變。
  • 現在中國同時使用公曆和農曆,那「佛誕」是按什麼曆法過的?
    因為歷史原因,中國現在事實上是通行兩種曆法的,一種是公曆,另一種是農曆,不過,正常的記錄時間都是公曆,農曆僅限於民俗節日等場合,但是,大家仔細想一個問題,在中國,有沒有哪種節日,無論用農曆還是陰曆過,都覺得有些不對?
  • 今年農曆六月 十五的月亮十四圓 淄博天氣難賞月 了解下農曆曆法也...
    大眾報業·魯中晨報淄博8月2日訊 我們都聽過「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個說法,那你知道十五的月亮也會十四圓嗎?今年的農曆六月,十五的月亮就是十四圓,8月3日晚上11點最圓。這是怎麼回事呢?根據公開報導,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表示,每逢農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五左右可以看到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根據農曆曆法,「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朔」可能發生在凌晨或上午、下午,也可能發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也有長有短。
  • 「日月盈昃」,同時看月亮,古人為何這麼秀?
    又說是中國在文化西傳時,將這種七曜記日的方法傳到了西方。也有說法是在佛教文化東傳到中原的時候,七曜記日的說法傳到了中國,但沒有具體的文獻能夠證明。只是很遺憾的是,現在中國人大都只知道星期,而不知道七曜了。月說到月,我們回到開篇時候的問題,一個月平均三十天,到底有什麼根據呢?原來月亮是在不停自轉的同時,還是圍繞著地球進行著公轉。
  • 陰曆、陽曆、公曆和農曆有什麼不同?
    他們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月牙初露的那天為月初,月亮最圓的時候為月中,月亮重新變回月牙形狀為月末。這樣的曆法將一年12個月劃分成了6個30天的月份和6個29天的月份,共計一年354天。這是大概人類最早的曆法之一。然而我們都知道一個回歸年有365天多,顯然這種曆法在精確性上有所欠缺。為了糾正誤差,蘇美爾地區人便開始每隔幾年就設置一個閏月,以此來改進曆法的不足。
  • 難區別的陰曆、農曆和陽曆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樣就能分清了!
    難區別的陰曆、農曆和陽曆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樣就能分清了!現在很多人都對陰曆、陽曆、農曆這三種說法分不清,特別是在問朋友過生日時,分不清不免有些尷尬。其實這三種,都是曆法。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曆法分為公曆和農曆兩種,分別是依據什麼來制訂的?
    時間可以無窮大,大到我們不知道未來是否有終點,也可以無限小,小到可以容納光的速度。如果將時間分解成無窮盡的小片段,取一個點去影響它,就會發現它像多骨諾效應一樣引起連鎖反應,改變未來的整個方向。現在是過去的發展結果,也是未來的發展基礎,每個時間節點都是一個開始和終點,要想人生萬事順意,就要把握住所經歷的每個時間節點,用好每一分做好每一秒。
  • 從農曆到二十四節氣——兼收並蓄的中國古代曆法
    傳說上古的黃帝創造了曆法,至遲在商代時期,中國已經有了詳盡的天象記錄以及曆法。除了指導農業生產以外,中國古代許多宗教性節日都必須根據天象制定,御用天文學家必須不斷地觀測天象,以修正曆法,安排節日。至遲從商代開始,中國人就使用著綜合太陽和月球運行規律的陰陽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農曆。
  • 從新生兒屬相說我國曆法
    陰曆論初一十五等不同時間月亮的陰晴圓缺,陽曆則是通過天幹地支論太陽與地球的關係,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內容。最後說農曆。農曆是陰陽合曆,指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與陽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曆年相比陽曆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
  • 您知道陰曆、農曆、陽曆怎麼來的?二十四節氣與其三者的關係?
    中國是文化大國,中國的曆法有陰曆、農曆、陽曆。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三者是怎麼來的?還有多數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個是不全面的。為什麼呢?我們先了解一下陰曆,知道陰曆是怎麼來的?陽曆就叫公曆,這種曆法與主要是通過地球環繞太陽的周年運動而來,與月亮無關。很多人以為二十四節氣和陰曆有關。其實二十四節是根據陽曆劃定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由於太陽通過每等份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二十四節氣的陽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後,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
  • 陰曆和陽曆分別是怎麼來的?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陰曆和陽曆分別是怎麼來的?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時間:2016-08-03 13:37   來源:新華網-科技創新裡程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陰曆和陽曆分別是怎麼來的?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臘八粥這些耳熟能詳的俗語中,都涉及到農曆曆法的一種。
  • 農曆和公曆、陰曆、陽曆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就分清了!
    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公曆、農曆的日期,那麼這四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可能很多人都有些蒙圈;如果簡單通俗講農曆就是陰曆,陽曆就是公曆,對於普通大眾知道這個區別就夠了,不過要準確的說可不是一回事!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引進西方的公曆,俗稱"陽曆",「新曆」,名稱與中國原有的曆法相對應,新中國成立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也就是公曆(陽曆)。
  • 手工星球:月亮裡藏著美麗女子的眉毛?關於月相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大鵝猜測有很多冒險家都不知道這個小彩蛋,今天就來帶大家來仔細看看星球上的這顆小月亮! 所謂日月黃經差值就是指太陽和月亮在黃道上的射影的角距離,就是黃經值的差,比如黃經差一百八十度就是地球剛好在日月之間。 和大鵝一起辨月相 新月
  • 談談曆法
    實際上曆法是農業時代的產物,農業生產須遵循一定的物候規律,而掌控物候規律的則是太陽、地球和月亮的運行法則。因此,曆法的制定從一開始就與天文學息息相關。只是到了資訊時代,許多曆法中的重要概念慢慢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脫節,以至於變得少有人問津。舉例來說,相較於今天是幾月幾日,我們似乎更關心今天是星期幾,因為這牽扯到今天是不是開會,明天要不要交報表,還有幾天才是周末等一系列問題。
  • 陰曆,陽曆,新曆,舊曆,農曆,分別是什麼意思
    陰曆: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一年為十二個月的一種曆法。在中國有一種思想,認為月亮為陰,所以以月亮為參考研究對象的曆法稱為陰曆。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都是一年12個月,但陰曆裡的月並不是陽曆裡的月。陰曆的月,叫做朔望月。
  • 農曆竟然不是陰曆閏月到底是個啥四月雜談
    ,初三閆四月其實就是農曆曆法中一年有兩個四月初九,初三,闡四月其實就是農曆曆法中一年有兩個四月,正月。二月、三月、四月、寓四月,然後才是五月,正月、二月、三月、四月、國四月,然後才是五月,正月、二月、三月、四月、聞四月,然後才是五層,這意味著農曆庚子鼠年,也就是今年,比去年多了一個月,20共384天,天吶!今年豈不是要多上一個月的班!
  • 古代詩人筆下的月亮和太陽
    前兩天,有朋友和我扯起古代詩人為什麼多寫月亮而忽略太陽呢?我思考了一下覺得:其一,月亮溫柔似水,太陽耀眼暴烈。顯然月亮更符合古代中華文化中所推崇的那種安寧嫻靜之美,也更容易被文人們所青睞。古人從月相的觀測和準確預測中得到成就感,也容易進而產生親切感,將月相變化和人生起伏聯繫起來,月亮在文學上就更有了太陽所不具備的特殊意義了。古人對月亮是特別關注和偏愛的,除了詩人們留下的大量吟誦月亮的詩句,還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根據月亮變化而編撰的曆法:「陰曆」。月亮有什麼變化呢?
  • 如何區分陰曆、陽曆和農曆?看完你就明白了!
    回復您的屬相,如"鼠"查看您的運勢詳解 大部分人都知道,陰曆和陽曆是不同的,那麼你知道陰曆和農曆其實並不是同一回事情嗎?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共同來探索一下吧。
  • 如何同時看到太陽和月亮?
    當月亮和夜晚的天空之間二者對比非常明顯的時候,很多人只看到了夜晚的月亮。(當然了,排在在太陽之後)月亮是天空中第二亮的物體,另外一些有經驗的人可以在白天看到金星,因此在白天看到月亮並不會讓人感到驚訝。那麼,為什麼還會有許多人在白天看到月亮時仍然會感覺驚訝呢?是什麼原因致使我們能在白天看到月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