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指導下,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聯合主辦的「中國新發展格局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國際視頻研討會成功舉行。30餘位國外前政要、知名專家學者共謀世界繁榮發展,共話人類美好未來。
央視新聞報導
開幕式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致辭。澳大利亞前總理、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主席陸克文(Kevin Rudd),波赫前總理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Zlatko Lagumdzija),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Essam Sharaf),坦尚尼亞前總理米曾戈•平達(Mizengo Pinda),泰國前國會主席頗欽•蓬拉軍(Bhokin Bhalakula),馬來西亞前國會副議長翁詩傑(Ong Tee Keat)等參會並作主旨發言。開幕式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共同理事長郭業洲主持。
中聯部部長宋濤致辭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宋濤表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不久前成功召開,作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戰略部署,這將為世界經濟復甦繁榮提供強勁動力,為促進經濟全球化開闢新境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新支撐。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各方深入挖掘新發展格局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的動能,推動各國加強發展戰略和互聯互通規劃對接,努力化解疫情衝擊,培育新發展著力點,促進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改革發展,共同凝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共識,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復甦之路和增長之路。
中聯部副部長郭業洲主持開幕式
陸克文(Kevin Rudd)
澳大利亞前總理、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主席陸克文(Kevin Rudd)認為,綠色的「一帶一路」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的「一帶一路」也體現中國的經濟文明和中國的世界領導力。他希望「一帶一路」是包容的,綠色、低碳、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一帶一路」的未來方向,這樣的「一帶一路」會受到全世界的歡迎。
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Zlatko Lagumdzija)
波赫前總理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Zlatko Lagumdzija)表示,「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中國要堅持開放,開創雙贏的新時代,並開啟國內國際雙循環。「一帶一路」倡議也因此被賦予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與創新驅動產業發展這一目標結合,「一帶一路」將為各國在教育、科研及創新上,提供重要的動力與平臺。
伊薩姆•沙拉夫(Essam Sharaf)
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Essam Sharaf)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可以促進高質量合作機制的發展,可以促進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夯實合作支柱,以及促進相應平臺的發展,如果我們攜起手來,就可以在下一個階段當中通過「一帶一路」這一主要工具實現高質量合作。
米曾戈•平達(Mizengo Pinda)
坦尚尼亞前總理米曾戈•平達(Mizengo Pinda)認為,當前世界高度互聯,必須開展合作,展現團結。國際合作是必由之路,中非合作未來一片光明,這是因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非洲的社會遠景緊密相連,同時相關的發展規劃也具有足夠的彈性,可以應對新的機會和挑戰,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計劃,助力中非邁向未來。
頗欽•蓬拉軍(Bhokin Bhalakula)
泰國前國會主席頗欽•蓬拉軍(Bhokin Bhalakula)表示,中國是今年全球唯一可以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如果沒有中國的貢獻,全球經濟將進一步萎縮。中國的新發展格局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給世界經濟發展和全人類的福祉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發展格局使中國的經濟發展更具韌性,促進科技創新將使中國經濟增長進一步加快。
翁詩傑(Ong Tee Keat)
馬來西亞前國會副議長翁詩傑(Ong Tee Keat)指出,中國剛出臺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為重塑本身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實現經濟內外均衡協調發展做好了準備。同東協一道建設中國-東協信息港,推動數字的互聯互通,打造「數字絲綢之路」,這已經明確地闡明後疫情時代推進「一帶一路」的新方向。
此外,研討會還設置了「中國新發展格局與世界合作共贏新機遇」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兩個分議題。
分議題一環節
出席分議題一「中國新發展格局與世界合作共贏新機遇」的專家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俄羅斯莫斯科伊茲博爾斯克俱樂部「俄羅斯夢和中國夢」研究中心主任尤裡•塔夫羅夫斯基(Yury Tavrovsky),德國國際合作機構前中國首席代表司嘉麗(Astrid Skala-Kuhmann),《求是》雜誌社國際部主任楊發喜,義大利新絲路促進會會長馬璠榮(Maringio Francesco),蘭州大學副校長、「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沙勇忠,捷克布拉格安全會議主席米洛斯•巴拉班(Milos Balaban),哈薩克斯坦中國研究中心學者博拉特•烏謝諾夫(Bolat Ussenov),中國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前經濟商務參贊、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何偉文,泰國暹羅智庫主席洪風(Natee Taweesrifuengfung),印尼科學院地區研究所合作與研究部主任麗塔•斯特彥寧希(Rita Pawestri Setyaningsih)。與會專家高度評價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認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為中國開啟新徵程注入重要動力,也將為國際社會在疫情之後實現經濟復甦發展提供新的機遇。此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主持,他表示未來「一帶一路」肯定會持續下去,「一帶一路」已經寫入了中國共產黨黨章,所以未來如何做得更好是目前的核心任務,要對「一帶一路」未來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和耐心。
分議題二環節
出席分議題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專家為中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廖群,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羅思義(John Ross),世界銀行前高級經濟學家彼得•凱尼格(Peter Koenig),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主任朱翠萍,墨西哥大都會自治大學政治與文化系教授愛德華多•齊利(Tzili Eduardo),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贊米爾•阿萬(Zamir Awan),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肯亞非洲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助理安妮•蒙蓋(Anne Mungai),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顧問欽貌梭(U Khin Maung Soe)。專家一致認為當今世界正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各方應秉持多邊主義,堅守公平正義,推動共建綠色、清潔、健康、創新的「一帶一路」,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增進全人類的共同福祉。此環節由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立勇主持,他表示,期待國際社會能通過「一帶一路」合作進一步提升全球發展開放性、包容性、共享性、公平性和可持續性,並為推動全球治理改革發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動力和支撐。
此次國際視頻研討會是2020年「收官之戰」,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後,人大重陽在「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指導下,與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合作舉辦繼4月24日「攜手應對公共衛生安全挑戰,共同建設健康絲綢之路」雲端專題論壇、8月31日「超越意識形態差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高端智庫雲端論壇後的第三次中外智庫雲論壇,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同時,相關活動也為深化官學合作,構建新型智庫外交模式,共同助力中國新發展格局與「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