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的人,每天有100個想死的瞬間

2020-12-07 澎湃新聞

原創 柚子 視覺志

文中圖片來源 網絡

作者丨柚子

01

何炅有社交恐懼症這件事,沒人會不吃驚吧。

畢竟,那個在主持界呼風喚雨了20多年,提攜了無數後輩,細心到連一個普通工作人員的名字都能記住的何老師,怎麼會對社交這件事恐懼呢?

可前段時間上節目,他自曝,沒工作的時候不願出去社交,寧願自己待在家裡。

圖片來源:《朋友請聽好》

他還說了另一個苦兮兮的故事。每逢春節,自己會收到成百上千條祝福簡訊。出於禮貌,他肯定要回復人家。這時候如果換做別人,可能會來個群發,打個馬虎眼也就過去了。

可何炅,偏偏又是個不愛糊弄的人。所有簡訊都要親自編輯,然後再回復。這就導致他大好的假期時光都用來回信息了。從年二十九回復到年初二,可能還沒回完。

別說何炅了,我看著都累。私以為,社交,是第一快樂殺手。生活本來已經很累了,社交,讓本就不快樂的生活雪上加霜。

偏偏這個磨人的小妖精,還有一百種折磨你的方式:

不敢和陌生人講話,和別人講話的時候不敢對視,眼神躲躲閃閃,這是最基本的了。如果你讓一個「社恐」在人多的地方上臺,那無異於要了他們的命。他們會臉紅,出汗,嚴重點的,會嚇得手腳直哆嗦。

這些還只是顯性的。隱性的更可怕。

曾經看過一個脫口秀,嘉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讓我靈魂共振。他說,有一天他朋友問他最害怕什麼事,他回答「一不小心按到手機上的視頻聊天鍵」。是的,人生沒有比這更令人恐慌的瞬間了。手機也沒有比這更燙手的瞬間了。

網友@妙脆企鵝 說了這樣一個故事,也是一呼百應——

「比如我下午四點要打一個電話,那麼我從上午十點開始,就會深呼吸,時間越臨近,我越想死」。

然後下面幾個熱評,也真實的想哭。@冬天的細雪敲打玻璃窗 說「導員昨天說過幾天和我視頻,但沒有說具體什麼時候,我已經從昨天半死不活到現在了。」@好吃懶做社團團長說,「告訴我不用打了的那一刻,我如獲新生」

為了避免尷尬時刻,社恐們會自帶隱身技能。

比如聚會的時候,一個人默默躲在角落裡。也曾試圖加入群聊,最後想想還是算了吧。熱鬧是別人的,孤獨是自己的。再比如聚餐的時候,大家相互寒暄,「社恐」只有埋頭苦吃的份。不是不想加入群聊,而是一句話開場白,就如鯁在喉了很久。

太難了,真的太難了。

02

「社恐」,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有人「社恐」,是因為不自信。就像江疏影。別懷疑,就是那個演員江疏影。她的社交恐懼症是從大學開始的。

大學時,她出演了一部電視劇,或許作為一個新人有些緊張,在片場,導演的一句話,燈光老師的一個眼神都能讓她尋思好久:「我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夠好啊?」可她又不敢問,於是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中,之後變成了自卑,再之後便是很長一段時間害怕看到人,害怕和人交流。

越害怕就越害怕,於是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然後你會發現:不自信,真的在拖垮你。

圖片來源:《說出我世界》

但更多人的社恐,是內向所致。

我想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那句「這孩子真內向」,「這孩子一點都不大方」。其實這句話挺傷人的。因為不是誰,都天生是熱情洋溢的社交達人。你讓一個性格內向的小孩在不熟的人面前裝大方,本身就有些殘忍。

之前有人問過毛不易,「內向的性格」需要改變嗎?毛不易說了句「我一直覺得內向不是缺陷,它是性格的一種,其實沒必要去強迫自己」。

相似的人總是容易互相理解。只可惜,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聽到這句理解。

再深究點你會發現,大部分社恐都帶點「討好型」人格。

就像開頭提到的何炅回覆信息那件事。何炅自己也說了,其實他不回復朋友也不會怪他,可就是自己心裡過意不去,於是寧願自己累點。

03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社交恐懼症困擾著越來越多人。它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三大心理疾病。它帶來的痛苦雖然是心理上的,可一點不比身體上的痛苦少。

關於社恐的解決方法,實在太多了。

有人會教你逃避。網際網路上隨手一搜,就會出現類似「社恐在公共場合隱身的N種方法」,比如耳機一戴,誰也不愛。比如看到「目標人物」出現在百米開外,立馬低頭裝作看手機........

逃避不可恥,也有用,可治標不治本。

當個「外向的孤獨患者」,似乎是大部分現代人的宿命。解決一個坎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面它。或許你可以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比如勇敢說出自己的建議,比如在人多的地方展示自己,慢慢克服恐懼。

但前提條件是,千萬別勉強自己。融不進去的圈子就別融了,說不上話的人就別說了。你「強融」或者「強說」,到頭來只會讓自己更累,別人又不會多愛你一點。

生活本來就夠累了,怎麼舒服怎麼來吧。

原標題:《社恐的人,每天有100個想死的瞬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社恐的人,每天有100個想死的瞬間.
    這時候如果換做別人,可能會來個群發,打個馬虎眼也就過去了。可何炅,偏偏又是個不愛糊弄的人。所有簡訊都要親自編輯,然後再回復。這就導致他大好的假期時光都用來回信息了。從年二十九回復到年初二,可能還沒回完。別說何炅了,我看著都累。私以為,社交,是第一快樂殺手。
  • 讓一個社恐人崩潰有多容易?成年人的社交,社恐人怕了
    >陌生人的搭訕往往會被認為是一種冒犯「沒人能以飽滿的精力每天應付這麼多陌生人,除了AI人工客服.」據民間科學家統計你一生中大概會和4萬人有過交流均攤下來其實只有每天1.3個但就是這1.3個新朋友的KPI成了社恐們心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 社恐的人最怕這幾件事……
    年輕人你有社交恐懼嗎?據數據顯示,近八成年輕人認為自己有社交恐懼症,與不熟悉的人尬聊猶如上刑,最怕在電梯裡遇到同事,眼神交流是能避則避,更有不少社恐自嘲:我們不是自閉,我們只是對人過敏!由於社交恐懼症已較為普遍地存在於年輕人中,因此網絡上關於社恐的話題也有很多:#當代社恐最想逃離的瞬間#、#社恐人群的噩夢#、#社恐的三大表現#,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討論……團建就是社恐大型災難現場,好在我有「保命絕學」——@瀟瀟灑灑尚好
  • 2020年聚會必備social指南,社恐有救了
    以下幾個讓社恐靈魂為之震顫的瞬間,你是不是也經歷過?偶遇有點熟又不辣麼熟的熟人,好不容易想起人家的名字,下一秒又害怕人家不理你,只好裝作沒看見、甚至特意放慢腳步避免打招呼。不錯,新年玩法「領雙冰釣」也已經正式上線,閒暇之餘每天邀請好友釣取水下寶鑽,還有機會獲得豐厚的獎品獎勵,最重要的是,釣魚講求的是心靜,不用太多尬聊,這簡直就是「社恐症」的福音了呢!
  • Soul是社恐人群的社交利器
    你有社交恐懼症嗎?你也是表面佛系,內心澎湃的「反差青年」嗎?  關於這個問題,在Soul上一些Souler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一位22歲來自細緻精英星球的Souler在他的瞬間寫到:  「我是間歇性的社交恐懼,最嚴重的時候,在每天朝夕相處的室友面前都說不出話來。
  • 讓一隻社恐崩潰有多簡單?讓他做個自我介紹就知道了.
    而這樣的「公開處刑」,遠不只這一次;社恐所害怕的,也遠不只是自我介紹。社交恐懼症,簡稱社恐,是世界第三大精神健康問題。據調查顯示,40%~60%的人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最近有一部日劇很火,叫《出租什麼都不做的人》,主人公將太推出了「出租自己」的服務,只需要提供交通費和餐食費,就可以租到將太,讓他陪你做你不想一個人去做的事情。
  • 社恐恐怕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誇獎
    說起社恐,可能是很多社會人的一塊心病。我可以加班熬夜孤單自閉,但千萬不要問我,「你看今晚月色這麼美,要不要跟我們去social?」對於社恐而言,被子外面的世界都屬於「毒圈」,面對不太熟的人,他們貌似高冷,內心其實慌得一批……為了把「生人勿近」的技能點滿,他們付出了所有的財力腦力創造力,如果你也是社恐一員,或者身邊有社恐的朋友,不妨把這份【社恐の完美生活嚴選清單】收藏抄送。生活不易,能好一點是一點。
  • 一個「社恐」的內心獨白:「對不起,我對人過敏」
    社恐的房東兒子選擇躲進箱子裡和萬智對話同劇中的主人公一樣,很多社恐的人都有逃避型人格。他們遇到不想面對的事情和不想交談的人,都會選擇繞道而行——因為害怕聊天尷尬、冷場而拒絕聊天。因為怕自己不討人喜歡,而選擇將這個潛在可能切斷。
  • 內心極度社恐的人:表情包,是我最後的倔強
    只要能夠避免與你四目相對,社恐能想出100個理由躲著你。 社交恐懼有多麼普遍?社恐廣泛地分布在全世界。根據目前的研究表明,有12%的人可能會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表現出符合社交焦慮障礙的症狀。所以,偶爾感到社交焦慮是很正常的。
  • 滴滴滴,此處有一份社恐測試題等待籤收!
    滴滴滴,此處有一份社恐測試題等待籤收!在多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全部都會讓社恐青年們當場暴走!Example1:「最怕隨機抽到自己發言,同學們突然轉頭視線集中在自己身上,瞬間結巴」Example2:「小組匯報我寧願寫文稿做ppt我也不要上臺總結啊!」
  • 為什麼現在大家都喜歡自稱社恐患者?
    急速城市化之下的大規模人口遷徙造就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獨居老人和獨居青年,科技的發展又讓人們有充足的理由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足不出戶,世界盡在小小屏幕中……人與人的壁壘越來越厚,孤獨成為了一種結果,也成為了一種習慣。
  • 社恐的人太太太太太太太慘了!
    寫在最後:社恐的表現有很多:比如最怕被很多人盯著;比如打的時,司機跟自己聊天,總覺得尷尬;tony老師給自己剪髮,不敢提出意見,只能任憑他「折騰」;面對別人的熱情,很難等價回應……很多人對社恐這個群體都持有很大偏見,喜歡給他們貼各種各樣的標籤,好聽一點的稱之為「高冷」,難聽一點直接說是「怪胎」。
  • 社恐的友情:我心裡有你就夠了
    現在還好點兒,之前連和熟悉的人交流都會害怕。 我轉念一想,我也是呀!每次和陌生人說話都得醞釀個三五分鐘,每一次打電話內心其實都經歷了無數次的掙扎。 作為社會人,我們必要地參與各種社會生活,扮演著好學生、好社畜、好孩子等各種社會角色。
  • NO WIFI NO MENU NO PHOTOS 社恐去了想瞬間逃離
    第002期這期推一個社恐去了想瞬間逃離的bar。這兩天在看《彌留之國的愛麗絲》,是一部日本漫畫家麻生羽呂《今際の國のアリス》的作品改編的,所以就想聊聊 東京銀座的bar high five。位置我是一個人去的。
  • 社恐、臉盲、強迫症……這些作家更有發言權
    收到來自不太熟的人的邀約:今天一起出去玩吧!你:「唔,我看下哈。」其實內心小劇場瘋狂上演著《搖頭》...... 總聽到有同學說:我有「強迫症」/「臉盲」/「社交恐懼症」......
  • 社恐有多難?陌陌的文案很精闢!
    現代人似乎或多或少都存在社恐的症狀。不喜歡出門,害怕跟人社交;能用微信、簡訊通知的絕不打電話;偶遇熟人,總是在打招呼和裝作視而不見中左右為難......他們不願意與人交往、不擅長交流,在人多的社交場合時一度會尷尬和恐慌、對社恐的人來說,「與自己相處」才是真正快樂的源泉。而這種「恐懼社交」的人,還不在少數。 基於對當下人們社交狀態的深刻洞察,發布一組以「社恐」為主題的廣告片,以一種戲謔的方式,剖析了現代人的社交恐懼。
  • 何炅自曝社恐驚訝全場,這屆成年人越來越懶得說話了
    就連公認「會說話」的何炅也在節目中自曝有社恐: 「很怕和陌生人聊天,但奈何工作如此,到後來才慢慢好了起來。」 脫口秀大會上王勉一首《職場社恐之歌》更是戳中了社恐人群的痛點,瞬間引起共鳴: 「昨天上班他走進你那部電梯,你趕緊掏出沒有信號的手機。」
  • 社恐星人活該被職場淘汰嗎?
    這些表現,也許就是年輕人常調侃自己的「社交恐懼症」,簡稱「社恐」。「社交恐懼症」一種醫學範疇的心理病症,但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只是不擅長社交,或者害怕社交,遠沒有達到醫學上心理疾病的程度。但是,人在職場,工作時需要與同事交流,年終時需要向領導匯報,開會時需要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有效的社交是職場生存的必備條件,用好了,反而能幫你獲得更多機會。如果有「社恐」的職場新人放任自己逃避下去,那麼真的可能會被職場淘汰。
  • 當代社恐的真實寫照:「對人過敏」上班如上刑
    02社交時代怎麼會有社恐人群?事實上社恐人群數量相當龐大,尤其是20~40歲左右的青年人。社恐也不是我國獨有的,在我們眼裡崇尚自由的美國人也有這樣的問題,據調查,在美國有1500萬人不同程度被社恐影響著生活。
  • 一個自卑內向社恐到極點的人的創業路
    四月份又想開始做下去了,結果發了兩天朋友圈,沒人理,也沒人幫,就又停止了天天這麼耗著,直到四月十七號,一個高中生讓我給他代購,我就做了。給我帶來了希望,其實我是自卑社恐不敢見人,內心的掙扎與痛苦沒人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