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臉盲、強迫症……這些作家更有發言權

2020-12-15 騰訊網

錢包裡的錢沒有朝一個方向放,不行;

看《老友記》看到第五季時,終於能分清喬伊和錢德勒了......

收到來自不太熟的人的邀約:今天一起出去玩吧!你:「唔,我看下哈。」其實內心小劇場瘋狂上演著《搖頭》......

總聽到有同學說:我有「強迫症」/「臉盲」/「社交恐懼症」......但其實大多數時候,大家的這些行為還上升不到病症的程度,而像這種困擾我們的事情,在大作家們身上也曾有發生。

堅信「東西摸三次會有好運」的小說家

難擺脫的強迫症其實歷史悠久,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 · 狄更斯就是個典型的強迫症患者。和出門前總要反覆檢查有沒有鎖門或是反覆洗手的「一般症狀」不一樣,狄更斯強迫自己的點非常與眾不同,比如他會時刻把梳子帶在身上,因為不能忍受自己有一根凌亂的頭髮,為此他一天之內要梳上百次頭;

比如他每到一個新地方,就要把房間內的家具重新擺一遍,尤其對床的擺放特別講究,要求必須正南正北,認為這樣可以給自己帶來創作靈感;

再比如他平時喜歡連續接觸某樣東西三次,因為堅信這樣做能夠帶來好運......(看來「數字迷信」是不分時代、地域的。)

嗯好吧,你是大文豪你說了算......

不認識自己的「醫學桂冠詩人」

奧利佛 · 薩克斯是英國傑出腦神經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寫出了多部暢銷書的作家,行醫之餘,他「不務正業」地用紀實文學的形式,把自己遇到的腦神經病人的臨床案例寫成了一個個深刻感人的故事,被書評家譽為本世紀難得一見的「神經文學家」,《紐約時報》則稱他為「醫學桂冠詩人」。

但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對他者生命極具洞察力和人文關懷的人,一個擅於捕捉真實情境中的傳奇來講故事的人,私下裡卻有著嚴重的臉盲症,可以在架子上找出自己的杯子,但無法在人群中認出自己熟悉的朋友。面對家人,他都是通過聲音、下巴和牙齒來辨認他們的.....

不僅如此,他的「臉盲」到了什麼程度呢?薩克斯曾在自己的書中自曝:「我的臉盲症越發嚴重了,從不認識最親近的人,到現在連自己也不認識了。我好幾次差點撞到一個大鬍子男人,並為此而道歉,後來才意識到這個大鬍子男人就是鏡子中的自己。」

「臉盲」到這個境界,實在非你我能夠企及啊......

日本最會生活的「社恐」大叔

日本暢銷作家松浦彌太郎,一個總在更新自己人生經歷的男人,18歲只身前往美國闖蕩,37歲開了夢想中的書店,41歲接任日本老牌雜誌總編輯並取得輝煌成績,50歲又向美食領域出發開始了新的挑戰......他也被稱為「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很多人羨慕他:做了那麼多我們想做的事。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生命如此自由多彩的他卻是個十足的「社恐」。松浦彌太郎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如果是三個人以上的聚會,我便不去參加。」(嗯,對於聚會人數,「社恐」們真的會很在意。)事實上,早在高中時,敏感的松浦就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無法融入周圍的環境。

也因為「社恐」,導致松浦早年到美國闖蕩時嘗盡異國他鄉的艱辛,在那段潦倒的日子裡,他的絕望日常大概是這樣:沒有一個朋友,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走路,每天都很孤獨......他畏懼與他人溝通,整天胡思亂想,在街上有時遇見自己國家的觀光遊客,他跟對方打招呼,卻受到了無視的眼光,這簡直是對社恐的一萬點暴擊......

松浦曾說:「儘管我再習慣獨處,孤獨也並非永遠都是我的夥伴。我也經常被寂寞、害怕、不安等恐懼情緒俘虜。」他也曾和我們一樣,不喜歡孤獨,但又不知該如何與世界相處。

宅了一輩子的男人

「宅」是許多現代人選擇的生活方式,而對於「宅」的體驗,哲學家、作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伊曼紐爾 · 康德應該就比較有發言權。1724年,康德出生於柯尼斯堡,一個德國的小城鎮(現在的俄羅斯加裡寧格勒),並且一輩子都宅在這裡(據說一生只離開過兩次,最遠一次不超過100公裡。)

不過因為身體原因,為了保持健康,宅著的康德極為自律克己,他有著嚴格的生活作息表,並能夠持之以恆地遵守,起床、上課、寫作、待客、散步、看書、睡覺等都有著固定的時間段,想來這也是他擁有開掛人生的重要原因!

你看,狄更斯、薩克斯、松浦彌太郎、康德這些天才、大家們在社會身份之外,也是普通人,也有著和我們一樣的困擾。所以,放輕鬆,只要沒有因此嚴重影響生活,就不必太過擔心

如果因為「臉盲」被誤解,沒關係,時間會證明你;如果沒辦法灑脫自如地社交,不用自我責備;如果你只是有輕微的強迫行為,試著去緩解焦慮情緒;同樣,宅在家裡也並不代表消極,只要你覺得適合自己......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和世界相處的方式,請完全地接納自己。

最後想摘一段奧利佛·薩克斯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中的一段話送給大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要找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我是個有感覺能力的人,一個會思考的動物。在這個星球上,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權利和冒險。」

相關焦點

  • 臉盲真是病!一張圖確定你有沒有臉盲症!
    上圖臉盲測試的標準答案是:A、毛主席;B、歐巴馬;C、普京;D、希拉蕊;E、貝克漢姆;F、麥可·傑克遜。如果認識這些名人,卻辨識不出3個以上,可能就屬於中國數千萬臉盲症大軍中的一員。臉盲的由來數據統計顯示,世界上有2.5%的人口存在臉盲症。以中國人口14億計算,即我國大約有3500萬的臉盲症,為數不少。而臉盲症是一種認知障礙疾病,是指患者因大腦部位功能受損,無法辨識熟悉的臉孔,包括本人自己的面孔。
  • 臉盲症,究竟是個什麼病?
    2006年哈佛大學公布了認知神經科學家中山健和英國倫敦大學迪謝納的報告,他們在網絡上用一系列面孔識別測試調查了1600人的面容失認情況,大約有2%的受調查者患有嚴重的面孔識別障礙,這意味著50個人當中就有1人患臉盲症。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臉盲症,我們不妨來做個小測試。看看下面的圖片,這些名人你可以認出幾個呢?
  • 一張圖確定你有沒有臉盲症
    「對不起,我有臉盲症。」對方十之八九會這麼對你說。數據統計顯示,世界上有2.5%的人口存在臉盲症。以中國人口14億計算,即我國大約有3500萬的臉盲症,為數不少。在我的母校中山大學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臉盲症的故事:心理學系某學生入學時第一次見新同學,心情激動地問了四個女生的名字,最後發現,竟問了同一個人四次!
  • 「臉盲症」到底是個啥?
    其他臉盲症患者說他們通過做鬼臉來認出自己的鏡像。無法識別人臉造成了社交困難。臉盲症患者可能會無意識地徑直走過朋友或同事,基於這點,他們擔心他們會被當成粗魯孤僻的人。抑鬱和社交焦慮這兩種症狀在臉盲症患者身上十分常見,但他們找到了解決這些障礙的方法。
  • 你有沒有臉盲症?看看這張圖就知道!
    數據統計顯示,世界上有2.5%的人口存在臉盲症。以中國人口14億計算,即我國大約有3500萬的臉盲症,為數不少。而臉盲症則恰好相反,它是一種認知障礙疾病,是指患者因大腦部位功能受損,無法辨識熟悉的臉孔,包括本人自己的面孔。人腦負責臉孔認知功能的部位被稱為「梭狀回」,大腦這部位能幫助人們通過更細節地記憶臉孔細節,從而辨識面貌認人。大部分人的右腦梭狀回使用頻繁度高於左腦。
  • 強迫症測試:你的強迫症是多少級?
    來源 | 百家號作者:九霄雲客不知道小可愛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看到手機上的小紅點總是忍不住點進去,讓小紅點消失;出門的時候總是會反覆檢查門關了沒;看到密密麻麻的東西總是有種莫名的恐懼感?如果出現上述現象,那麼恭喜你,強迫症患者。每個人可能都有或多或少的強迫症,有自己做事情的一個方式和原則,你的強迫症是幾級呢?來和小閱一起來測測吧。
  • 也許你沒有強迫症,但這些強迫傾向一定有!
    有一天,我們的對話如下:——夫人:小沈,內個~你別撕嘴皮了,都流血了誒!——小沈:哦~天哪,又流血了,不好意思,我愛撕嘴皮,習慣了。——夫人:你是不是有強迫症?——小沈:你怎麼知道?其實,只是有點強迫傾向啦!
  • 一張圖確定你有沒有臉盲症,很多人竟然都看不出來!
    上圖臉盲測試的標準答案是:A、毛主席;B、歐巴馬;C、普京;D、希拉蕊;E、貝克漢姆;F、麥可·傑克遜。如果認識這些名人,卻辨識不出3個以上,可能就屬於中國數千萬臉盲症大軍中的一員。數據統計顯示,世界上有2.5%的人口存在臉盲症。以中國人口14億計算,即我國大約有3500萬的臉盲症,為數不少。人類,正常情況下對臉孔的敏感度極高,經常可以從照片背景的塵埃、天上的雲彩甚至橙子上的褶皺,聯想到人臉或者笑臉。
  • 強迫症是一種思維束縛!成都治療強迫症專科醫院!
    核心提示:說起強迫症,身邊很多朋友都說自己有強迫症,其實身邊朋友的那種「強迫症」嚴格意義來說不算是真正的強迫症,只算是一種強迫行為。而真正的強迫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很多有強迫症經歷或強迫症的人總有這樣的想法,在處理強迫症的時候,我總是喜歡用「必須」、「必須」、「否則」來提醒自己,我可以幫助擺脫痛苦。大家都知道,你誤會了對付強迫症。  那麼,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來克服強迫症和減輕疼痛呢?我認為強迫症患者的治療首先必須改變對這四個問題的錯誤認識。只有正確認識他們,改變我們對待強迫症的錯誤態度和方式,才能慢慢擺脫強迫症,然後戰勝強迫症。
  • 潔癖強迫症、愛情強迫症、完美強迫症…原來強迫症分還分那麼多種
    潔癖有輕重之分,較輕的潔癖僅僅是一種不良習慣,較嚴重的潔癖屬於心理疾病,是強迫症的一種,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和社會交際,應該求助於心理醫生
  • OCD-強迫症同伴互助小組招募
    在你的支持小組裡你可能會遇見這樣的心理治療師,從事焦慮症研究多年,有豐富的經驗,但相信支持小組更有利於強迫症的治療,你可能會遇到一個自身患有強迫症多年的治療師,一個強迫症的作家,這些人通過互助與自助治療改善了自己的症狀,並且相信支持小組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 別把強迫傾向當成強迫症
    你喜歡有秩序的東西,比如書籍、衣服、學習資料,你喜歡分類擺放,別人說「你有強迫症吧?」
  • 強迫症都有啥症狀?
    一起生活多年的丈夫揶揄小葉有強迫症,小葉心裡也承認自己這確實是個「毛病」。        事實上,生活中類似小葉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有強迫行為不代表就是強迫症,強迫症狀反覆出現欲罷不能才是病!        「你有強迫症吧?」近些年這句話漸漸成了熟識朋友之間的玩笑話。那麼,什麼樣的行為算是強迫症呢?
  • 什麼是真正的強迫症?強迫症的痛苦如何來形容
    看到強迫症我忽然想要說個只有業界的人看得懂的笑話。我有糾正別人濫用強迫症這個診斷的強迫症怎樣!好笑嗎! oh you don't get it?沒關係。你的問題是什麼是真正的強迫症?強迫症的痛苦如何來形容?大部分認為自己有強迫症或者完美主義的人都只是給自己的小懶惰、失誤、拖延、無聊找些漂亮、時髦又能減輕負罪感的藉口而已。。。
  • 強迫症的症狀
    強迫思維又可以被細分分成三種,強迫觀念和強迫情緒以及強迫意向。具體的表現多種多樣,比如說自己出門以後會擔心門窗有沒有關好,一定要回去看看才可以放下心。或者是碰到不乾淨的東西以後,心裡很擔心。會不會生病,有時候站在陽臺上會有往下跳的傾向。而強迫性行為則是因為想要減輕強迫思維給大腦產生的焦慮,不得不採取的行為。
  • 強迫症有什麼症狀?怎麼治療?
    強迫症的表現形式千奇百怪。有這樣的一個案例,英國19歲的男子Danny Bowman每天要花10小時拍自拍。
  • 「臉盲症」是真的認不出人,還是在找藉口?1張圖測出來
    「對不起,我有臉盲症。」對方十之八九會這麼對你說。數據統計顯示,世界上有2.5%的人口存在臉盲症。以中國人口14億計算,即我國大約有3500萬的臉盲症,為數不少。在我的母校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臉盲症的故事:心理學系某學生入學時第一次見新同學,心情激動地問了四個女生的名字,最後發現,竟問了同一個人四次!
  • 強迫症測試:你的強迫症到了那種程度了?
    其實與後天的習慣關聯更大,比如你對一件事非常的緊張,你就會反覆的確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強迫症。強迫症的心理表徵是強迫性完美,你只有在心理上打破這種強迫性完美,才會改掉強迫症習慣。測試開始1、下面四種標識,哪個讓你更難受?a →2分b →1分c →4分d →3分2、你更願意去哪家餐廳吃飯?a.
  • 我快被強迫症逼死了-怎樣才能克服強迫症?
    重視患者病情隱私,堅持認為對患者負責不僅僅是在治療病情方面,還要對患者做出更全面更人性化的考慮。   上海新科腦康醫院一直重視醫護人員的醫德培養,堅持做到「不收黑心錢」「不做昧心事」,堅持以患者為重,以療效說話的重要原則。
  • 【11區真有料】對動畫愛得深沉的疾病——二次元臉盲症
    但在二次元世界裡,卻因動漫人物普遍使用同一張面型五官,導致動漫深度愛好者可能出現分辨三次元人類面部困難的情況,患上二次元臉盲症後會下意識地關注對方發色、服飾,而不是面部特徵,畢竟腦中已經默認了他/她們的臉孔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