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動不動就衝鋒鎗掃射,其實真實抗戰,我們主要用這三種槍

2020-12-17 滄海沉雲史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和平國家,戰爭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我們不能忘記曾經發生過的那些戰爭,也不能忘記我軍將士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才贏得戰爭的勝利。不過正是藉助大家對於抗日戰爭的在意,很多無良編劇無良導演創作了很多「抗日神劇」,劇中的中國將士們力拔山河手撕鬼子,一個人能打一個師,拍出來的效果相當震撼,但完全不尊重真正的歷史。

偏偏很多老人愛看這樣的爽劇,其實他們只是單純想看日本軍隊吃癟,這樣的心情我們理解,但很多人會受到這一類電視劇的誤導,以為當年的戰爭真的贏得如此輕鬆,尤其是小孩子。後來經過央視點名批評,這樣的影視劇少了很多,不過如今市面上還是存在著許多不符合史實的抗日電視劇,從一個細節就能判斷抗戰片是不是「抗日神劇」。

戰爭爆發的時候兩軍對壘用到最多的武器就是槍枝,很多抗日神劇中為了凸顯一個爽字,會給我軍將士配備衝鋒鎗。衝鋒鎗在正面作戰中十分實用,能靈活地進行掃射,而且不需要頻繁地更換子彈。但在抗戰時期我軍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置這種槍枝,更別說部隊中人手一把了。

還有機關槍在部隊裡面也是很少的,很多抗日神劇裡面能看到一排排士兵端著機槍進行掃射,這樣的情況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機關槍雖然威力大射速快,能在短時間內對敵軍進行火力壓制,但實在太耗費子彈了。當時我軍每個士兵平均只有十幾發子彈,即便部隊裡面有機關槍不到關鍵時刻也不捨得拿出來用,更別說一排排大面積掃射。

那麼在抗戰時期,我軍部隊一般都在使用什麼槍枝呢。首先要知道,因為經費原因,我軍使用的武器沒有統一配備,基本都是邊打邊收繳敵人的器械,每個部隊都自己想辦法補充武器裝備,所以大家手上的武器都五花八門。部隊中正式裝備的武器是24式步槍,也就是後來我們所說的中正式,最初派發的時候僅有70萬支。

這樣的裝備比起當時日軍的槍枝器械來說十分簡陋,但就是憑藉著如此簡陋的裝備,我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其間過程如何慘烈可想而知。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常用的幾種槍枝。

第一種:漢陽造

這一類槍枝是中國漢陽兵工廠製作的,仿造的是德國1888年委員會步槍,其中就包括最早期的老套筒。這種槍採用7.92毫米口徑,能裝五發子彈,屬於最簡單的手動拉栓式單發步槍。這種步槍的缺點是需要手動裝彈退彈,操作比較繁瑣,而且經常出現卡殼情況,不過因為造價比較低廉,還是被中國軍隊大量採用,建國以後才被徹底淘汰。

第二種:中正式

這種槍改進了德國毛瑟24步槍之後製作出來的,口徑為7.92毫米,在原作的基礎上,中國工廠縮短了槍身,使其更適合東方人使用。這種步槍比起第一代步槍來說,性能更好,但依舊是栓動步槍,而且只能放置五枚子彈,沒有太大的提升。

第三種:三八式

這種步槍造型有了一些改變,槍身有一隻隨動的防塵蓋,所以大家為它起了一個外號——「三八大蓋」。日本侵略者在早期入侵中國的時候就是用的這種步槍,該步槍採用6.5毫米口徑,同樣是五發子彈的彈倉供彈。因為口徑小,所以步槍穩定性好,而且槍身和軍刺比較強,適合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使用。後來我軍從戰敗的俘虜中大量繳獲這種步槍,反過來打擊日本侵略者。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幾種步槍,中國將士們還用過美國德國甚至義大利生產的步槍,數量超過了十餘種,被稱為萬國牌步槍。但即便是在裝備如此不成體系的情況下,我軍還是憑藉著頑強的意志,用血肉之軀扛住了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保衛了我們的祖國。過去的中國軍隊雖然裝備差,但是我們的軍人,一點也不差!

相關焦點

  • 美國記者鏡頭下的真實抗戰,一個步兵班六種步槍,打臉抗日神劇
    最近有關抗戰影視劇的話題一度熱門起來,起因是一部新上映的電視劇《雷霆戰將》,其中許多不合理的情節遭到了觀眾的瘋狂吐槽。在電視劇中,我們的隊伍裝備精良,打擊日寇輕而易舉,讓人們感覺抗日戰爭打的實在太容易了。這種抗日神劇是嚴重違背史實的,是對抗日戰爭這段光輝歷史的褻瀆。
  • 抗日戰爭研究︱抗日神劇無法推動抗戰敘事,誤導受眾歷史觀
    「抗日神劇」的衍生邏輯自2010年前後,我國電視熒幕上陸續出現了一批嚴重違反歷史真實與常識的抗戰影視劇。其中影響較大者包括《抗日奇俠》(2010)、《一個鬼子都不留》(2011)、《一起打鬼子》(2015)等。
  • 抗戰時中國軍隊,為何能將歐洲不待見的「盒子炮」,玩得大放異彩
    抗日劇裡有很多這樣的場景,八路軍將領們指揮戰役,或者一言不合要動武時,通常會掏出一把帶個盒子的槍,槍管細長、盒子方方正正,外形頗為奇特。 電視劇情節暫且不論,畢竟咱們腦洞都沒編劇大,但這槍倒是真的,就是鼎鼎大名的盒子炮。
  • 《亮劍3》驚豔出場:衝鋒鎗彈匣插槍管上,超越燕雙鷹的抗日神劇
    國內的軍迷提起抗日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便會想起《亮劍》和《我的團長我的團》這兩部優秀抗日題材電視劇,2005年播出的《亮劍》,一經上映就火爆全國,由李幼斌老師扮演的李雲龍,其生猛、草莽、帶有缺陷美的英雄形象更是深入每一個國人心中。
  • 抗日時期,真實的「子彈袋」長啥樣?別再被神劇給騙了
    導語:真實的「子彈袋」長啥樣?看完老照片後,別再被抗戰神劇給騙了隨著近些年抗日神劇的大量湧現,很多影視作品不尊重歷史的現象也是越來越嚴重,就拿很簡單的子彈袋來說吧,這些抗日神劇中所展現出的情況就與真實的歷史大相逕庭,這樣越來越多的節目也非常容易誤導青少年,讓他們真的以為曾經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進行的。
  • 衝進50米就是勝利,抗戰老兵用花機關,為什麼能一對四
    對許多人來說,14年抗戰,我國軍民武器裝備始終處於劣勢。輕重機槍數量不足,制式步槍射程只有日寇三八大蓋一半。因此當時抗日軍隊和日寇對槍,往往是打不到敵人,自己就先被撂倒。為了克服這一缺陷,當時我抗日軍民研究「近戰」、「夜戰」戰術打法,輔助得力近戰武器,打的日寇睡覺都要睜著眼睛。
  • 同樣是抗戰神劇,國產抗日神劇與獵殺《T-34》差在哪?
    但我卻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有網友評價《獵殺T-34》時說到:我們的主旋律多學習學習吧。同樣是「抗戰神片」,國產的抗日神劇比「抗德神劇」《獵殺T-34》相比,最明顯的差距就在於塑造的反派形象上。這些國產抗日神劇就像網文小說一樣,看著主角手撕鬼子很爽,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歷史的歪曲,也是對曾經用獻血捍衛國家的先烈們的不尊重。反觀同樣是自帶「抗戰神劇」屬性的《獵殺T-34》,之所以讓觀眾感到好看不尷尬,是因為它神化的是坦克而不是人。
  • 日本演員和中國演員的抗日經歷(圖)
    抗日劇是這樣演繹的  看抗日劇,更多的時候是在看劇中演員塑造的人物形象,鬼子狡猾,加深我們的痛恨,鬼子弱智,增加我們的笑料;英雄威武,我們看著痛快;英雄受罪,我們跟著心痛,所有的喜怒哀樂都由演員的直觀表演來牽引。劇中的他們是一種形象,作為普通人的他們對抗戰劇的角色又是如何看待?
  • 別再神劇被騙了!從槍就能看出來,你還不知道
    老片的抗戰片比較真實,八路軍的軍裝都是土布,還有補丁。鬼子的槍都是"三八"大蓋,刺刀明亮。現在的所謂抗戰劇八路軍的軍裝比T臺走秀的還要好,鬼子的槍刺刀都是用塑料做的,跟小孩玩泥沙一樣。
  • 臺灣人看完大陸的「抗日神劇」後:感慨萬千
    接著,作者替大陸抗日神劇定調:「由於大陸民族主義泛濫,彷佛只要能同仇敵愾,即無需考慮內容的正確與否」,並在文章結論向大陸喊話:「如此一來,『抗日』的莊嚴意義,將有在民間逐漸淪為笑談之虞,而失去對『抗日』受難同胞的追思與紀念。吾人對此理應正視,別讓胡鬧的劇目毀了歷史真實意涵」。
  • 30張鬼子進村真實照片,不要再被「抗日神劇」忽悠了!
    我們在各種抗日神劇裡看多了日軍侵華期間對中國廣大農村的「清鄉」、「蠶食」,以及各種各樣的大掃蕩。鬼子所到之處,雞飛狗跳沸反盈天,民眾避之不及叫苦不迭,一年的口糧被全部帶走、一輩子積蓄造起來的房屋燒毀,一家人的性命都難以保全。  那麼,真實的鬼子進村,也是這樣的嗎?
  • 抗戰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別再被電視劇欺騙了!
    現如今,層出不窮的抗日故事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視野。本著對先烈們的敬畏之心,以及對過往歷史的緬懷,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觀看一部又一部的抗戰電視劇。但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部分抗日劇成了帶給世人"幽默、風趣"的搞笑故事,或者齊聚"武林高手"的抗日神劇……早已失去了它本來記錄歷史事實的使命。
  • 你還在看抗日神劇?抗戰老兵親身經歷告訴你,什麼是真正日本鬼子
    眾所周知,近幾年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在屏幕上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什麼手撕鬼子,自行車飆車上火車,什麼八百裡開外一槍幹掉鬼子的機槍手,還有水果蔬菜炸彈,而這一系列不切實際的場景都是廣大抗日神劇導演們腦嗨出來的產物。那麼你是否還在看這樣的抗日神劇呢?
  • 不要再被抗日神劇騙了,其實很殘忍
    雖說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但為了現在的人民了解歷史,電視熒幕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抗日劇,可並不是所有的抗日劇都能切實際的展現出抗戰的殘酷,甚至還出現了很多搞笑的場面,完全扭曲了歷史的真實性,所以被我們稱之為抗日神劇。
  • 歷史上抗戰老兵告訴你
    這個問題想必困惑著大家,許多人進來受一些影視作品的渲染,大家通常是看到一個人身中好幾槍,甚至被炮彈近距離轟炸過之後,依然沒有退縮,奮鬥在前線,更有甚者,實際上還和敵人一起拼刺刀並且還勝利了!這種事情可能嗎?抗日老兵說,不可能!大家可能知道,當時日軍主要使用的是三八大蓋步槍,這種步槍威力比較小,但是穿透力和射程大,抗日老兵說儘管這是步槍中威力最小的一隻。
  • 抗戰中女戰士穿絲襪、用駁殼槍衝鋒是真的嗎?老兵:別被電影騙了
    值得一提的是,14年抗戰期間,日本控制西方向我國出口軍火,但卻沒有禁止駁殼槍,這也是我國廣泛使用駁殼槍的原因之一。據了解,軍閥馮玉祥曾用駁殼槍裝備過一個手槍旅,每人配備兩把駁殼槍和一把大刀;抗日時期,不少中國搶手甚至佩戴有兩把以上的駁殼槍,由於駁殼槍被我國槍手廣泛使用,我國戰士也想出了一個不僅能夠解決槍口上跳,還能將它轉化成全自動速射的方法。
  • 對比我們拍的「抗日神劇」,日本拍的「抗中神劇」是這樣的?
    中國14年的艱苦抗戰,終於在1945年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成為最終的勝利者。但如今的影視作品,卻把當年的歷史胡編亂造,拍攝了一連串的「抗日神劇」。其實把八路軍拍的高大一點,把日軍拍的猥瑣一點,這都無可厚非,可是偏偏為了博眼球,拍出一堆垃圾出來。
  • 19把衝鋒鎗全解析:這把平民神器可虐龍!?
    槍姐上周的時候曾經給大家帶來了一篇CA中69把步槍全解析,槍友寶寶們看完紛紛叫好,覺得非常有用。回顧:69把步槍全解析 這把槍可以直接懟炎龍!?今天,我們的全槍械解析系列又更新啦,這一次為大家講述的是CA中的衝鋒鎗。
  • 抗日劇中亂用輕機槍,真實的八路軍中,可沒這麼「富裕」
    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中,輕機槍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不過,關於輕機槍的實際用法和編制配備,很少有抗戰劇能夠搞明白。單單說一個換彈匣的問題,絕大部分抗戰劇就沒考慮到這一點,甚至將輕機槍當成衝鋒鎗,讓戰士們人手一把端著衝鋒的場景也不少見。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集中若干挺機槍用於防禦或是突擊是很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