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被稱為千古一帝?和他所做的這四大貢獻密不可分!

2020-12-14 探尋古今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歷經無數朝代,也出現過許多君王,其中一些君王名留青史,有些君王卻遺臭萬年,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始皇功不可沒。這裡所說的大一統並不單單指地域上的統一,其中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因為在春秋戰國之前,還有夏商周三個王朝也都實現了地域上的統一,但是國家制度卻依然處在分裂狀態,不能算大一統。

秦始皇利用十年的時間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分裂的局面,秦始皇的一系列操作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被稱為「千古一帝」。那麼,秦始皇都有哪些豐功偉績呢?

01政治方面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稱帝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君主都被稱為「君」或「王」,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覺得這些稱呼都不足以彰顯自己的尊貴,經過一番討論最終以「皇帝」自稱。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中央機關被稱為「三公九卿」,其中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為百官之首,掌管朝中政事位高權重,而太尉則掌管軍事,將軍、政兩權分開,御史大夫是專門監察文武百官,好比現代的紀委。三個重要機構互補參與相互制約,最後所有的權利都會集中到皇帝手中。

九卿分別是指: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僕、宗正。分別負責:宗廟禮儀、司法警衛、租稅財政、處理少數民族事宜和外交、宮廷警衛、山河湖海稅收和手工業製造、皇宮安保、宮廷車馬、皇族宗室事務。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廢除了分封制改為郡縣制,官吏由中央任免,分層設置官員,形成了最初的中央集權制度,實現了國家政治制度的統一。

02軍事方面

秦始皇在軍事方面的貢獻極為突出,秦國原本是一個小國地處西陲,春秋時期時實力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經常被其他國家排除在外。秦孝公奮發圖強將國家實力提升,到秦始皇這一代已經構成統一六國的硬體條件,於是秦始皇開始了統一六國的霸業。

六國中韓國實力最弱,所處的位置卻極為重要,秦始皇首先把韓國設置為攻擊目標,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秦始皇派王翦攻打趙國,王翦重金收買趙王的寵臣郭開,並散布謠言稱李牧和司馬尚意圖謀反,趙王對此深信不疑將李牧殺害後,秦軍勢如破竹,趙國投降名存實亡。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賁攻打魏國都城大梁,由於大梁城防太過牢固,秦軍攻擊無果王賁想出水攻的辦法,通過挖掘溝渠將黃河的水引到大梁,三月後大梁城牆倒塌,魏國滅亡。

公元前222年王賁再次奉命出戰,燕國滅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再次派王賁出戰,長驅直入來到臨淄,齊國直接投降,自此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

秦始皇在統一中原後並不滿足,經過一系列準備率50萬大軍發動了南徵百越的戰爭,這一仗是秦朝史上最艱難的一場戰役,戰爭持續了三年之久,終於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拿下來百越的各個部族,整個嶺南地區被劃入秦朝的疆土之中。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做出一項最偉大的功績,時至今日我國人民還在受益,那就是修建長城,當時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秦始皇不惜費人費力,建造長城只為抵擋匈奴的侵犯。時至今日,已經成為我國最偉大的建築之一。

03經濟方面

在戰國時期,因為國家眾多產生了許多度量衡和貨幣規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貨幣的規格進行統一化管理,將貨幣分成兩種,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並規定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為20兩),銅錢統一形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金幣是皇帝賞賜用的,而銅幣才是用來流通的。曾經被當成流通貨幣的珠玉、龜貝、銀錫之屬都被當成器具和飾品收藏。

秦始皇在單位標準上也進行了改良,統一了度量衡,避免了兩國屬地之間溝通不便。秦朝時規定6步為一尺、240步為一畝,產生的一畝制度沿用了千百年。因為車軌的寬窄不一樣,各國屬地的道路寬度不一樣,導致很多地方行車不便經濟落後,秦始皇為避免這一現象,要求「車同軌」均以50步為寬,並以此規定來修正公路,大大提升了經濟發展。

04文化方面

秦始皇除了統一「度量衡」、規定車同軌外,還要求「書同文」,簡單來說就是統一了文字。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分立,每個國家所使用的文字也各不相同,這給文化交流、貿易往來、制度推行都帶來阻礙。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對這一現象進行改革,命令丞相李斯進行文字調整。

李斯在秦國文字的基礎上,對六國的文字進行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出統一的文字「秦篆」體作為官方規範文字,並在秦篆體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造另外一種字體「隸書」作為日常交流文字。秦始皇的這一舉措總結了中國古代文字發展和演變,是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文字改革,在中國文化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我看來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中最傑出的通知則,他不僅創立了一個王朝,還腿痛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為中國文化統一奠定了基礎,他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方面的成績無人能及,可以說秦始皇的格局放在現在依舊適用。雖然,秦始皇嚴刑峻法、濫用民力、喜好暴政讓許多民眾苦不堪言,但他功大於過值得後人稱讚,被稱為「千古一帝」並不為過。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什麼秦始皇沒有立皇后跟太子?
    秦孝公重用商鞅,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這使得秦國慢慢得到了發展和改變。在商鞅變法期間,秦孝公就規定只有明媒正娶的妻子才能成為皇后或者太后。這個規定一直在前幾任皇帝那裡都還在沿用,可是到了秦始皇這裡卻斷了,這是為什麼呢?
  • 千古一帝的千古一謎:秦始皇到底是誰的後人,呂不韋還是子楚?
    今天要討論的不是這個,而是千古一帝的贏政到底是不是正宗的秦性血統?還是呂不韋跟趙姬生下的私生子呢?並且讓人覺得可怕的是,這一說法還有史書記載,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就寫道:「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呢,趙姬在嫁給秦莊王的時候將自己已經懷孕的事情隱藏了下來,後來生下了兒子,也就是秦始皇。這句話雖然十分簡短,但是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卻可以看到許多的信息。從這一點中我們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身世的確和呂不韋脫不了關係,很多人也會評論贏政的面相跟呂不韋的面相似,當然很多人還是在糾結中。
  • 秦始皇為什麼一生沒有立後?看看他母親的私生活,就能理解了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的皇帝,創下了輝煌的功績,他被稱為是千古一帝。自古以來,秦始皇就是史學家們和歷史愛好者研究和熱議的重要人物。最近《大秦賦》的熱播,讓大家可以從秦始皇小時候開始了解這位千古偉人。奇怪的是,秦稱始皇帝後,卻沒有立後,也沒有封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一個女人,一生不立後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其功績不可否認,但他在個人生活上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謎,按理說秦始皇統一六國,身邊應該有很多的美人陪伴在側,應該不難選一個心儀的女子作為皇后,但是事實上他一生都沒有立後,又是為什麼呢?難道他身為帝王就不需要一個可以母儀天下的女子為他打理後宮嗎?
  • 秦朝為什麼短短十幾年就被滅?秦始皇這個決定,可能是最大原因
    說到秦朝,人們一定會想到秦始皇的暴政,但真的是暴政嗎?而且自從合併六國之後,秦國的實力明明非常強大,為什麼會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就被滅了?秦始皇這個決定,可能是最大原因。秦始皇,功大於過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為後世做了很多貢獻,建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築長城抵禦外敵等等,但後世的人卻只記住他「焚書坑儒」、「驕奢淫逸」,就像馬雲說的:「你們只看到我做錯的那一道題,卻看不到我前面做對的那3道題。」
  • 從趙國人質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實現人生逆襲的秘密,全在這本書裡
    他,剛出生就成了敵國手中的人質,13歲登基,22歲親政,38歲得天下,49歲逝世於巡遊路上。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頗有爭議,崇敬他的人贊他為千古一帝;仇恨他的人罵他是一代暴君——這個被西方人成為「東方愷撒」的帝王,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
  • 「千古一帝」秦始皇屢遭猜忌,因生母關係混亂,生父是誰成謎
    「千古一帝」秦始皇屢遭猜忌,因生母關係混亂,生父是誰成謎秦始皇嬴政,他是也是中國第一個稱被稱為「千古一帝」。而歷史上對於嬴政的評價卻也是是褒貶不一,尤其是關於嬴政的身世之謎,這麼多年來也一直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嬴政的一生經歷了三個父親,他本出生於趙國的首都邯鄲。他的父親子異 ,是在邯鄲做人質的秦國公子。而他的母親是出生於邯鄲豪門的舞姬,被叫做趙姬。
  • 為什麼秦始皇滅了六國,最終卻沒能統一中國?
    秦始皇嬴政13歲即王位,一生南徵北戰鮮有敵手,在位期間先後滅了其餘六個諸侯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對內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廢除分封制,建立起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格局,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自稱始皇帝,完成了歷史上不可一世的貢獻。
  • 同是千古一帝,凱撒名言絕似秦始皇!他的話讓你單詞量暴漲200+!
    不過,要論功業和霸氣,不遑多讓的秦始皇,年齡上可是比凱撒早了150年呢,始皇叫他一聲「小撒」,相信他也不會不服氣。哈哈,開個玩笑!還是來聽聽咱們始皇帝的名言,是不是和「小撒」的話如出一轍,而且一樣霸氣:「額滴!額滴!都斯額滴!」
  • 這14個姓氏中,如果有你的姓氏,恭喜,你和秦始皇可能是一家
    這第一個說的是同一個姓氏可能是因為不同的原因形成的,第二個則說的是不同的姓氏可能是由一個姓氏發展演變而來的,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系統,姓是姓,氏是氏,並不能夠混為一談,但是在後人看來,這樣做實在是太麻煩了。於是到了近現代,乾脆合二為一了,姓氏不分家了。據說秦始皇的姓就演變成了14個姓氏。
  • 都說秦始皇是殘暴,是真的嗎?3件事情證明他有賢明的一面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經常會被喜歡歷史的人們津津樂道。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秦始皇生前的所作所為非常殘暴。所以劉邦項羽揭竿而起 讓統一六國的秦朝兩世而亡。那麼,秦始皇真的殘暴嗎?對於秦始皇殘暴這個說法,真的了解過秦朝歷史的人,和沒了解過秦朝歷史的人一般持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從道聽途說裡了解秦始皇的人,大都認為秦始皇焚書坑儒,花費巨資修築長城,花費大量勞力修築阿房宮,搞得民不聊生,確實當得起殘暴君主的名聲。
  • 秦始皇在位37年,從沒濫殺過一位臣子,卻為何都認為他殘暴不仁?
    秦始皇在歷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帝,他不但統一了六國的疆土,還統一了華夏文明,是難得的開國明君。雖然他的功績被後人讚頌,但在歷史上總會有人說他是暴君,那秦始皇究竟是個怎樣的君主呢?公元前247年嬴政登基稱王,之後他勵精圖治將秦國發展壯大,先後統一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他認為自己的功績超過三皇五帝,於是就給自己起了一個皇帝的稱號。
  • 秦始皇嬪妃長啥樣?頭骨復原外貌,網友:秦始皇審美和現代人一樣!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他憑藉一國之力橫掃六國,奠定了華夏2000多年的版圖基礎,同時還統一了貨幣,文字和度量衡,開創了延續兩千多年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雖然後期有焚書坑儒,修建萬裡長城和秦皇陵勞民傷財,百姓苦不堪言,但是從事實來說,秦始皇算是中國千年歷史的第一人。
  • 秦始皇為什麼一生都沒有立後?原來是被這些事耽誤了
    提起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相信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秦始皇,秦始皇的功績不僅僅實在了中國歷史上首次統一,更是制定了傳承千秋萬代的制度,這樣的豐功偉績即便是放在全球也能屈指可數的,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過,秦始皇一生中唯一的遺憾便是從未立後,身為千古一帝為什麼對自己的婚姻如此不上心呢
  • 揭秘,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終身沒有立皇后?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創立者,他創立的秦朝為後世各個王朝的發展模式起了示範作用,然而後世都存在的皇后,秦始皇卻終身都沒有設立。秦始皇為什麼不設立皇后呢?
  • 中國為什麼沒有像歐洲那樣被分成很多小國?原來文字起了重大作用
    而我國卻不一樣,地廣物博,但卻一直保持了統一,56個民族求同存異,融合共存,這到底是為什麼?其實這要從2000點年前秦始皇的大一統說起。秦始皇統一了六國,開創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但是秦朝卻也是有名的短命王朝,只不過存活了十幾年而已,但是呢,秦始皇卻被稱為是千古一帝,這是因為,秦始皇創立的秦朝歲雖然短命,但他卻為中國得以延續而做出了最重大的貢獻。
  • 秦始皇后宮之謎:他的皇后是誰,就連後宮妃嬪都沒有記載
    秦始皇統一六國,成千古一帝,修萬裡長城,他的陵墓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至今他的後宮都是一個未解之謎。歷朝皇帝都是妻妾成群,後宮都有記載,但正史上為什麼沒有秦始皇后宮的記載,他的皇后是誰,後宮妃嬪也是隻字未提。
  • 你可知道《大秦賦》中的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的真實原因?
    第一,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和嫪毐的姦情給秦始皇的少年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相信看過《大秦賦》的友友們,都知道秦始皇嬴政繼位後,他的母親趙姬因為不甘受後宮的寂寞,想要找老相好呂不韋和她重敘舊情,但呂不韋公務繁忙實在不願搭理她但又不想得罪她。
  • 六國霸主秦始皇,功過三皇德過五帝,卻也是殘酷暴君?
    對於古代歷史上的一些君主都是比較難以定義的,因為他們既有讓人讚嘆的一面,又有讓人可恨的一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談一談千古一帝秦始皇。說起秦始皇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還是黑化的吧,因為秦始皇在歷史上也是做了很多殘酷的事情,漸漸的就被黑化了,不過秦始皇的功勞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就不能把秦始皇單純的定義為是一名暴君。
  • 項羽憑啥被稱為千古無二?因為他創下了3個中國第1,無人超越
    在中國古代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湧現出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印記,是不可複製的,倉頡造字,大禹治水,千古一帝,秦始皇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他的所作所為,歷史褒貶不一,聲名狼藉,但我們不能否認,秦始皇的所作所為,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