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詞
「獨立無枝挺碧空,一頭鳳尾嘯薰風」。椰子廣泛分布於熱帶地區,是典型的熱帶木本油料樹種,由於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全株皆可利用,素有「寶樹」之稱。椰樹是海南的省樹,在海南種植已有2000多年歷史。椰樹身上體現的「紮根守土、堅韌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成為獨特的海南名片。
樹木檔案
椰子,棕櫚科椰子屬常綠喬木,學名可可椰子。植株高大,可達15-30米,莖粗壯,有環狀葉痕,基部通常膨大成圓錐體或葫蘆頭,常有簇生小根。葉羽狀全裂,裂片多數,外向摺疊,革質,線狀披針形,長3-6米。花序腋生,長1.5-2米,多分枝;佛焰苞紡錘形,厚木質,最下部的長60-100釐米或更長,老時脫落;果卵球狀或近球形,頂端微具三稜,長約15-25釐米,外果皮薄,中果皮厚纖維質,內果皮木質堅硬,基部有3孔,其中的1孔與胚相對,萌發時即由此孔穿出,其餘2孔堅實,果腔含有胚乳(即「果肉」或種仁)、胚和汁液(椰子水)。花果期主要在秋季。15世紀葡萄牙探險者見到椰子時稱其為「coco(鬼臉)」,其學名即由此而來。椰子主要分布於我國廣東南部諸島及雷州半島、海南、臺灣及雲南南部熱帶地區,廣泛應用於食品、輕工、醫藥、化工、冶金、環保、農業、林業等許多領域。
獨具魅力的椰子歷史
挺拔偉岸、風姿綽約的椰樹,古往今來,是文人墨客筆下堅貞不屈的精神寫照。北宋蘇軾《椰子冠》是中國文學史上較早描寫椰子的詩,「天教日飲欲全絲,美酒生林不待儀」。明代文臣邱浚著名七言詩《椰林挺秀》最後一句寫道:「醉來笑吸瓊漿味,不數仙家五粒松」,就是在描寫甘美的椰漿。椰樹是伴隨一代代海南人成長的生命樹。李時珍曾寫道:「南人稱其君長為爺,則椰取於爺義」,可以看到椰子在海南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0世紀60年代,董必武在視察海南期間,先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椰林》:「海畔椰林一片青,葉高撐蓋總亭亭。年年抵住颱風襲,幹偉花繁子實馨。」和《椰莊海邊黎民村》:「椰子林中住,幽村樂氣清。日升明向午,潮落靜無聲。蚌蛤尋非遠,雞豚散不爭。」文學家錢鍾書先生曾在《飽蠹樓書記》第二冊題詞:「心如椰子納群書,金匱青箱總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並無魚。」以椰子做比喻,要放開胸懷讀遍天下書,寄託了自己的高遠志向。
椰林挺碧空,千年難撼椰夢綿延。多少年來沉澱和堆積的椰子文化通過詩詞歌賦、童話民謠,在每一個椰鄉人的生命中柔軟溫存地流淌著,傳遞著勇敢、堅韌和愛。
椰樹是海南的省樹,全株皆可利用,素有「寶樹」之稱。椰林挺碧空,盡顯海風椰韻。 OlegDoroshenko攝
積澱千年的椰樹精神
以椰樹為特徵的「椰樹精神」,形成了熱帶地區獨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在海南人心目中,椰樹是母親樹、革命樹。在戰爭年代,瓊崖戰士倚靠椰樹搭建棚帳,用椰子水解渴,椰子肉充飢,椰子葉當被蓋、作雨衣,掏空的老椰樹做土炮,椰子水取代葡萄糖注射液救治傷病員,還有戰士靠掛在腰間的一個椰子擋住了敵人的子彈。今天的海南人把對「椰」的鐘愛,以創建著名企業商標的形式表現出來,如人們熟知的椰樹、椰仙、椰島鹿龜酒等,這些「椰」,代表了海南今天的繁盛,給海南帶來了更多的財富。
海南島,又稱「椰島」,經過千年積澱,與椰子有關的風俗文化幾乎滲透到海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婚椰」:在海南文昌地區訂婚時,男方會給女方家送兩棵椰苗,名「訂婚椰」;結婚時,女方帶兩棵椰苗送到男方家,讓新人種上,名「結婚椰(夫妻椰)」,寓意夫妻兩人,永結為好,子孫興旺。當結婚有孩子後,海南人會為自己的子女種下兩棵椰子樹,名為「子女椰」,寓意子女能像椰子樹一樣茁壯成長,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在土地、住宅或田地旁種的椰子會稱為「地界椰」;到每年收穫椰子的時節,留下大且健壯的椰子苗,稱為「留種椰」;還有因丈夫外出而種的「盼夫椰」;為紀念貴賓或親人來訪而種的「紀念椰」,等等。
關於海南椰子的來源,人們說法不一,勤勞善良的海南人民則運用自己的智慧賦予了椰子更多的神秘與傳奇色彩。漢代之前椰子也稱「越王頭」,越人是黎族的先民,傳說越王受人民擁戴,在戰役勝利慶祝之時,因疏於戒備而被奸細所殺,為了能夠繼續守護子民,越王將身軀化為椰子樹,頭顱變成椰子,嚇退了來犯的強盜,我們看到椰殼上的三個孔便是越王的眼睛和嘴巴。
在海南還有椰子具有靈性、果實掉落後只砸壞人不砸好人的說法。另有一種說法是椰子樹為一位海南女性,因丈夫出海捕魚遲遲未歸,妻子佇立海邊盼望丈夫歸來,最終變成了一棵亭亭玉立的椰子樹。
椰肉與椰汁王旭攝
不可勝數的椰子用途
椰子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全株皆可利用,俗話說,竹有千用,椰樹有一千零一用。據統計,椰子果實與椰樹的用途有360種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和「寶樹」。在中國,最能體現椰子經濟價值的地區便是海南島,海南每年椰子產量約2.4億個,綜合產值約200億元。
食用:椰子水是椰子的液體胚乳,為一種天然飲料,可以直接飲用,也可用於烹飪或製成罐裝椰子飲料。椰肉是椰子果實的固體胚乳,富含脂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於製作袋裝椰子肉、海南椰子雞、飲料、椰糖、椰蓉、椰奶等特色食品。
藥用:椰子水中含有糖、胺基酸、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多種營養元素,對增強腎臟代謝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在臨床上也被用作肝炎與腸胃炎的輔助治療藥物,甚至可以將椰子水替代葡萄糖注射液進行注射,被譽為「生命之水」;根也具有藥用價值;椰幹經過處理可生產椰奶粉、椰蛋白及椰精煉油。
輕工日化材料:椰殼是椰子的內果皮,主要成分為木質素和纖維素,可做器皿或製作活性炭等物品,也可做椰雕等工藝品;椰衣纖維又稱椰殼纖維或椰糠,主要成分也為木質素和纖維素,可以做培養基質,在花卉產業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也可制毛刷、地毯、纜繩等;椰油除了供人們食用之外,還可加工成工業用油或柴油燃料,被讚譽為「綠金」;椰子樹幹可用作建築材料,也可以製作成家具、餐具、文具、壁畫、椰包、腰帶、掛飾、頭飾、手鍊、項鍊、鑰匙扣、風鈴、燭臺、鐘錶、燈具、鏡框等系列產品。
海邊椰樹美景
富有特色的椰子產業鏈
椰子是極具熱帶特色的「寶藏作物」,是海南的象徵,為海南「橡膠·檳榔·椰子」三棵樹之一。椰子產業是特色富民產業。據統計,海南椰子種植面積為50餘萬畝,全國98%的椰子種在海南,有400多家椰子加工企業,全省有200多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椰子相關產業工作,開發椰子汁、椰子糖、椰子粉、椰雕工藝品、活性炭等30多個品類200餘個品種的產品,椰子的附加值增加了15-20倍不等,年產值約200億元。
椰子在「一帶一路」沿線主要熱帶國家皆有種植,更是東南亞各國和太平洋島國的主要經濟作物。
在中國海南島,椰子的種植、生產、加工以及綜合利用正在形成越來越完善的產業鏈,也形成了海南地區的特色,僅飲食方面便有:椰子角、椰子飯、椰絲糯米粑、椰子盅、椰蓉仔雞、椰香酥雞、椰子粽、椰蓉包、椰子清補涼等多種標誌性的海南特色食品。海南省東郊椰林位於文昌市東郊鎮沿海,種有青椰子、金椰子、紅椰子、水椰子等50餘萬株。這裡椰樹成片,椰姿萬千,與碧海藍天相映成趣,還配備有碼頭、度假村和完善的餐飲娛樂設施,是海南省著名的旅遊度假區之一。當地人常自豪地稱「文昌椰子半海南,東郊椰林最風光」。
作者簡介
趙坤坤 碩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方面的研究。
周璋 博士,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生態學方面的研究。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