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寫隨感而談,就是想到哪說到哪,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記錄下來。
先說幾個例子:
亞馬遜到底有多可怕!
例1:最近一段時間蘋果突破萬億市值後還沒有高興太久,市場上再次出現了一個公司在某個時間段內突破萬億市值!這家公司就是亞馬遜,不過相比較蘋果公司的平穩上升,亞馬遜進步的跨度就很大了,據相關數據顯示,僅在過去一年亞馬遜市值就增加約5200億美元!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還是因為蘋果公司和亞馬遜發展的方向不同,可以說亞馬遜是雲計算扛起的,而電商則是基礎!--摘自網絡文章「科技達人」
例2:IT之家11月29日消息 在亞馬遜近日舉行的Invent大會上,亞馬遜AWS雲服務CEO Andy Jassy表示,亞馬遜AWS目前在全球雲計算領域取得了51.8%的份額,成為全球最大的雲伺服器運營商。
例3: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大裁員,資深員工不滿--摘自網絡新聞
通用汽車為什麼倒閉?
原文找不到了,大概意思就是通用汽車倒閉宣告著西方管理思想的實踐失敗!
海爾怎麼啦?
原文也找不到了,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海爾引入類似於阿米巴的經營方式,最後也沒有成功,歸根結底是「過於重視戰術、忽略了戰略」
從一篇文章裡看到關於亞馬遜的分析,把大概意思轉述下來:
亞馬遜幾年前轉型到雲服務上,在幾大科技公司裡,市值增幅最大,且持續時間最長,甲骨文後來也開始轉型關注云服務,但理念轉變不過來,一直沒有太大的起色;
亞馬遜與甲骨文最大的差異可以從兩個公司組織的行業大會上看出來,亞馬遜組織的行業大會基本都是穿著牛仔褲的技術控,甲骨文的行業大會多是西裝領導的管理者,這裡不知道該怎麼總結,個人感覺推動科技進步的必然是科研技術人員,領導者在一起談談管理問題還是不錯的。
通用和海爾的例子說明東方和西方的管理思想都可行、也都不可行,度上要把握好,企業管理既要有戰術、又要有戰略,這點上感覺華為真的值得敬重。
再說說定製軟體行業,這幾年一直在摸索學習過程中,對這個行業稍有些心得,本人純屬外行,只是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
國內的表單工具很多,有些屬於上一代產品,觀感效果,比定製軟體差很多。
還有一類web新技術,在整體效果上已經達到或超越了國外定製軟體商,但受限於影響力,國內的企業在市場份額上很難超越國外產品(但在某些領域,國內的產品已經佔有絕對領先的份額)。
之所以這篇文章命名為「誰能彎道超車」,真的是看到國內軟體的技術優勢,超車只是時間問題,戰略得當、戰術運用好,軟體行業必然能突破國外技術。
過去定製一套軟體,少則幾千萬、多則幾個億,周期要2~3年。利用興起的新技術,2~3個月能到達同樣的效果,同時學習門檻在逐步降低。
我在最開始學的時候,幾個月也沒學明白(實際是只知皮毛,做不出成型的產品),現在的新技術,一天就能學會基本操作,熟悉個個把星期,就能做出像樣的產品。我覺得對定製行業來說,真的是變革的到來!
定製產品還有一點問題,經歷兩三年時間開發出來的產品,跟不上企業管理變化,產品剛上線可能就面臨再調整,上萬頁的代碼要重新修改,定製商的技術人員還在離職與入職中,一套軟體這樣折騰下來,基本報廢!信息部門會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修修補補是個浩大工程,推翻重來也是個浩大工程,維護起來還是個浩大工程!
從本質上來講,信息技術服務於管理,但因為管理變化太快,信息技術往往滯後。利用現在的新技術,可以隨時響應管理需要,真正為管理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