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紀錄)致敬英雄|敵機狂轟濫炸前不眨眼 離別朝鮮阿媽時落淚

2020-12-15 上遊新聞

人物檔案:

慄遠奎 ,87歲,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十七軍一三九師四一五團二營營部戰士,榮立兩次三等功

背著父母離家參加志願軍,家裡接到他的立功喜報才知道兒子活著。在戰場上,敵機「查戶口」般的狂轟濫炸和夜行軍時睡在「墳坑」裡的艱苦他都從容樂觀應對,反而是朝鮮「阿媽妮」對志願軍戰士的深情厚意讓他動容。退休後自費赴日本八次打官司,讓更多人知道日軍在「重慶大轟炸」中的暴行,做了不少老兵服務工作,「抗美援朝精神」貫穿他的一生。

粟遠奎和別人見面時,總習慣這樣介紹自己:「我姓粟,粟裕大將的粟。」說這話時,老人微微昂起頭,氣宇軒昂,中氣十足。他手機裡的微信信息提示音不斷響起——即使退休後,粟遠奎也繁忙得很,加入了好多個老兵群,上百老兵他都叫得出名字,算得上是響噹噹的核心人物。

風雲激蕩的歲月過去了70年,但在任何時候,只要提起「抗美援朝」幾個字,老人的心底都會激起波瀾。 

▲慄遠奎講述「抗美援朝」的艱辛歷程

背著父母報名當兵 為保衛祖國不惜犧牲生命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親眼見證了解放軍入城儀式的粟遠奎在心中埋下了一棵種子——我也要當解放軍!在這個少年眼裡,戰士們行動整齊,穿著正規,深受人民愛戴,他很是嚮往,也想做這樣的人。

當時還在西南中學念書的粟遠奎見到學校裡張貼出徵兵告示,立馬決定報名參軍。

當時老家有一句俗語是:「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擔心父母不放心、不同意,粟遠奎是背著家裡報名的。在設在江北區中學的報名點,一些家長硬拽著想去報名的孩子回家,哭喊著規勸:「我的兒呀,家裡可就你一個獨苗啊,你要走了我們可怎麼辦!」

看到這一切,粟遠奎更是沒敢跟家裡說,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家。他變賣行李,跟著部隊上路。當時他所在的部隊屬於四野,他們一直行進到湘西,參加了139師,駐地在湖南一個縣城。

在這裡,他參加了「青年幹部訓練班」,裡面都是學生兵。培訓期間,每天都能吸收到耳目一新的知識。革命理論知識源源不斷灌輸到腦海裡,讓他如沐甘霖。人是猿人進化而來,勞動創作一切。什麼是共產主義、無產階級、馬克思主義,都深深嵌進入了他的腦海。「為了保衛祖國,我可以犧牲一切。」年輕的粟遠奎心裡暗暗發誓。

參與了湘西剿匪後,1951年春節後,部隊接到命令參加抗美援朝。於是,粟遠奎跟著部隊開始了漫長的徵程:從湘西步行到衡陽,再乘汽車到武漢,然後坐上「甕罐車」——裝貨的火車,裡面鋪著穀草和毯子,一路坐到丹東。

那時丹東還是叫安東,是一座寧靜的小城,與朝鮮新義州隔江相望。據說「安東」這個名字取自一位抗戰時期的蘇聯將軍。在這裡,戰士們開始進行艱苦的集訓,準備入朝。 

▲慄遠奎和他的戰友們

防空襲要打「警報槍」

1951年4月,粟遠奎跟隨部隊跨過鴨綠江,和歌裡唱的「雄赳赳氣昂昂」有些不同的是,當時跨江鐵橋已被炸毀,志願軍在江上搭建起一座浮橋,離江面很近。冰雪尚未全部融解,涉水而過,江水沒過腳踝,冰冷刺骨。

在新義州,已很少有完整的民房,大都被炸成了廢墟。剛到時,粟遠奎和戰友們掄起鐵鍬在田地裡挖一個坑,展開雨衣——其實就是一塊防水布,鋪在土坑裡,再蓋上一層稻草作為偽裝。人就睡在坑裡,他笑著說像是睡在墳堆裡。

當時在一段時間內,敵軍控制了制空權,肆無忌憚地隨時發起空襲,我軍只能任由敵機狂轟濫炸。粟遠奎在路上走著,經常就遇到飛機機槍掃射,它們低低地盤旋,被戰士們戲稱為「飛機查戶口」。

志願軍戰士們白天不敢行軍,只能晚上趕路,運輸軍用物資的汽車也都是晚上行駛,公路上人車通宵達旦地行進,熱鬧得很。沒有路燈,就靠打手電筒,避免大範圍光亮。每幾百米會設立一個「防空哨兵」,晚上一旦有敵機飛來,哨兵立即鳴槍,這是他們稱之為的「警報槍」,大家聽到後就立刻把手電筒、車燈全部熄滅,讓敵機失去目標。

朝鮮零下20多度的冬天很難熬,很多戰士來自南方,沒有經歷過北方寒冷的天氣,也缺乏保暖經驗。有的從冰天雪地進入室內後立即烤火,不少人因此受了凍傷。

「中國薩拉米(朝鮮語「人民」的諧音),來到朝鮮地,吃的高粱米,受的飛機氣。」粟遠奎說,當時志願軍的艱苦生活被編成了民謠,廣為傳唱。雖然艱苦,但戰士們精神面貌很好,隨時都鼓足了氣抗敵。

 ▲「抗美援朝」志願軍立功證書

「朝鮮媽媽,我會再回來的!」

 紀律嚴明的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深受歡迎。在朝鮮一呆就是近三年,他與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友誼。「所到之處,當地人民對我們都很友好。」粟遠奎回憶說,當時很多朝鮮男性青壯年在戰爭中犧牲,男女比例大約為2:8,家裡女人撐起了半邊天,建築工人、警察、民兵、交通員,需要下力氣的艱苦工種,女人一樣幹得很好。

女人們既能吃苦,也有柔情的一面。整訓時他長期寄宿在朝鮮民居,女主人的兒子在戰爭中犧牲,把和她兒子年齡相仿的粟遠奎當作兒子看待,他也以「朝鮮媽媽」相稱。每次出門前,她都會細心地幫粟遠奎把衣服理一理。

時隔多年,粟遠奎已記不得朝鮮阿媽的相貌,但他記得臉上始終都有慈愛的笑容,穿著樸素的麻布衣服,節日時會從箱底翻出發亮的綢緞長裙,短褂子,飄帶迎風飄揚。在狹小卻溫暖的房子裡,一進門就是溫暖的炕。

阿媽的女兒也把自己當哥哥看待,有什麼好吃的都會留給「志願軍哥哥」。

在部隊回國前夕,好幾天「阿媽尼」的眼眶都是紅紅的,悄悄抹著淚,「就留在朝鮮好嗎,我們捨不得你啊兒子......」粟遠奎心裡也有些不舍,但畢竟家在中國啊!臨行前,他幫著把家務做了個遍,茶壺蓋都擦得發亮。他不知道再次回來會是什麼時候。「你一定要回來,要回來看你的朝鮮媽媽啊!」走遠了,一家人還不停揮手。粟遠奎的眼中也含著淚花。

回國後,他和朝鮮阿媽通了多年的信。由於生活環境變化,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斷了聯繫,但他心裡,始終記著朝鮮阿媽真摯的笑容和真實的淚水。

中國人民志願軍胸章

家裡接到立功喜報才知兒子活著 抗美援朝精神永記心間

去了朝鮮戰場後,家裡一直不知他的行蹤,直到粟遠奎立了戰功,喜報寄回了家,家裡才知道兒子是當兵去了,還立了兩次三等功。

戰爭結束後,粟遠奎第一次回到家,母親喜極而泣,緊緊把兒子擁在懷裡,淚水漣漣:「兒啊.......人還在就好。」看著家裡掛著的喜報、獎章,粟遠奎百感交集,「自己算非常幸運了,有的戰友家人期盼多年,盼回的卻是陣亡通知書,心裡該有多難受啊!」

隨著1953年7月27日籤署停戰協議,志願軍部隊陸續撤回,粟遠奎繼續留在當地參與和平建設,幫助恢復生產,多留了半年多才回國。後在重慶市政府辦公廳、民政局等單位工作,從事退伍軍人安置、優撫。

粟遠奎描述自己退休後做了兩件事:參與重慶大轟炸對日索賠團,十多年間,自費去日本八次打官司,讓更多人知道侵華日軍的暴行。另外做退伍老兵的服務工作,老奔波著落實老兵政策,成立了一些民間老兵組織,目前任重慶市抗美援朝精神研究會副會長。

粟遠奎一直把「抗美援朝精神」掛在嘴邊和心裡。他說:「我們國家當時剛解放,一窮二白,千瘡百孔,裝備落後美國兩個時代。敵人有飛機大炮,我們是小米加步槍,但我們不害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心裡只想著為祖國而戰,沒有想到自己的安危。拼的就是一個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這些是我們和平年代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永久傳承和宣揚!」說完,粟遠奎挺了挺腰,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眼裡的光芒,和70年前一樣明亮。

▲慄遠奎和他的戰友們行軍禮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鄒飛 紀文伶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英雄讚歌|敵機狂轟濫炸前不眨眼 離別朝鮮阿媽時落淚
    在戰場上,敵機「查戶口」般的狂轟濫炸和夜行軍時睡在「墳坑」裡的艱苦他都從容樂觀應對,反而是朝鮮「阿媽妮」對志願軍戰士的深情厚意讓他動容。退休後自費赴日本八次打官司,讓更多人知道日軍在「重慶大轟炸」中的暴行,做了不少老兵服務工作,「抗美援朝精神」貫穿他的一生。
  • 志願軍用探照燈打敵機!強光交叉照射,敵機不知方向一頭撞上山
    因為司機對敵機空襲鬥爭都有一定的經驗,敵機來了,如果附近沒有隱蔽物,司機就帶著我們開車快跑,敵機追來時,司機就猛剎車,就這樣和敵機兜圈子,甩開敵機。跨過鴨綠江後,我們看到朝鮮的城市和鄉村到處是一片廢墟,老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更加激起了我們對敵人的無比憎恨。
  • 【淚目】回望致敬那些為了祖國、正義與和平的英雄們!
    鴨綠江「雙橋」 為阻斷志願軍前線與後勤運輸之間的紐帶,1950年11月8日,以美軍為首的侵略軍在鴨綠江上空狂轟濫炸,橋梁被攔腰炸斷,靠朝鮮一側的橋面頃刻沉入江中,僅留下光禿禿的橋墩。
  • 朝鮮戰場上的奇蹟,志願軍汽車司機用13發步槍子彈擊落美軍飛機
    誠然,用步槍擊落美軍飛機,之前,連筆者自己也不相信,然而,這的確是真實發生的事兒,發生在1951年的朝鮮戰場上,絕不是筆者憑空杜撰。用步槍擊落美軍飛機的英雄名叫趙寶印,志願軍汽車司機。當時,《遼東日報》、《人民日報》和《志願軍前線戰鬥日報》等新聞媒體均大篇幅報導了此事。
  • 【黨員先鋒】遙憶崢嶸歲月,壯歌致敬英雄——經管學院學生黨員分享...
    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的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手雷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的火力點,為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 紅船人物丨摸熟敵機脾氣,它就碰不到我們一根毫毛
    1950年6月27日,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侵略韓戰。東北邊防軍是韓戰爆發後,中共中央為了保衛我國東北地區的安全,和在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戰爭,於7月間成立的。「嘟嘟嘟……」忽然,營區響起了緊急集合哨。此時的朝鮮戰場形勢越來越嚴峻,王仁山心中一緊, 趕緊從車底爬出來往連隊衝。連隊整隊完畢。指導員開始在隊伍前面作動員。
  •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冰雕連」,敵軍主動脫帽致敬,司令也落淚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冰雕連」,敵軍主動脫帽致敬,司令也落淚。一、嚴寒下的冰雕志願軍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彭司令帶著志願軍們跨過鴨綠江,幫助鄰國朝鮮抵禦美國的攻擊。同一年,便發起抗美援朝戰爭中非常著名的一次戰役——長津湖戰役。
  • 聲波流轉光影交錯 致敬最可愛的人
    原標題:聲波流轉光影交錯致敬最可愛的人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唱著這首戰歌,奔赴朝鮮前線。歷經兩年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 一級戰鬥英雄、解放軍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追悼會舉行
    9月19日上午,一級戰鬥英雄、解放軍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舉行,軍地各界人士前來送英雄最後一程。王海上將。這其中,有「王海大隊」的官兵代表,也有老英雄生前戰鬥過的部隊戰友,更有不少自發前來的普通群眾。抗美援朝英勇善戰功勳戰機永遠銘記老英雄王海是原空軍司令員,一級戰鬥英雄,老航校二期學員。
  • 朝鮮戰場上空的利劍:米格-15戰鬥機,曾令美軍聞風喪膽!
    米格-15機身和飛行員著裝都與朝鮮空軍相同,空中通話也用朝鮮語,作戰空域嚴格限制在三八線以北地區。儘管這樣,蘇軍一共出動了超過6.3萬架次,取得了輝煌戰果。其中,闊日杜布師共擊落敵機258架,其飛行團長葉夫根尼佩佩裡埃維擊落敵機達23架,是二戰後成績最好的飛行員。第69防空集團軍的夜航團團長阿納託列卡列林少校擊落敵機9架,是夜戰戰果最高的飛行員。
  • 戰鬥英雄王銀虎:我踏上朝鮮戰場就沒有想回來
    1949年12月,王銀虎任副政治指導員時,在四川省大邑縣戰鬥中,帶領部隊發揮夜戰優勢,智俘守河國民黨軍一個連。隨後,又率領11名戰士攻進城南關,突入國民黨軍團部,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他配合軍事打擊,開展政治攻勢,迫使其團長帶領所屬15個連隊繳械投降,繳獲29輛滿載軍用物資的卡車。1950年 9月,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評為「特等殺敵英雄」,並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
  • 一級戰鬥英雄王海,抗美援朝中擊落9架敵機,後出任空軍司令員
    我國空軍自組建之初,經歷了多次考驗,也湧現出眾多戰鬥英雄和優秀將領,王海將軍就是其中之一。王海是我國較早培養的航空人才,曾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與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激戰近80餘次,前後共擊落9架敵機,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後出任空軍司令員。
  • 北京上空,飛彈擊落敵機 ……
    當敵機到了南京上空時,看著有往北京飛的跡象,作戰值班室報告了有關首長。賀定一把敵機航線快標到濟南南面、徐州西面時,楊勇就到了。他一來,也不說話,先聽防空科科長傅暄報告。傅暄說,臺灣起飛一架RB-57D型高空偵察機,從溫州進來,經過南京、濟南,現在到了徐州,看這趨勢是要到北京來。
  • 抗美援朝戰爭中 有這些皖籍戰鬥英雄
    在此危急關頭,10月上旬,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毅然決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果敢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 蘇文俊因戰功突出榮獲「拼刺殺敵二級戰鬥英雄」稱號。1953年10月1日,他作為戰鬥英雄代表被特邀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他使用過的刺刀至今還在韓戰紀念館中陳列著。
  • 「抗疫英雄贊」阿爸阿媽的一碗奶酒
    此次抗疫擒魔一役,催人淚下場面無數,最深入靈魂、刻骨銘心的有二:一是武漢市民送別全國援卾醫療隊臨行的「跪別」,再一個就是巴彥淖爾市歡迎第二批醫療隊歸來「阿爸阿媽的一碗奶酒」。4月11日下午,該市第二批援卾醫療隊29名醫護人員即將歸來,援卾醫生那仁格日勒的阿爸阿媽早早來到市文化博物館門口,身著民族服裝,帶著給女兒的見面禮,急不可耐地盼她歸來。阿爸阿媽看著平生少見的傾城出動、全民迎接的宏大場面,激動;看到市領導們與凱旋的醫療隊員一一握手,自豪;看到歡迎儀式結束向自己走來的女兒,淚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