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之別人灌輸給你的想法,你是不是更相信自己得出的結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還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呢?循循善誘,讓對方自己得出結論才是明智之舉。
沒有人喜歡強買強賣,也沒有人願意被迫完成任務。我們更喜歡自己做決定的感覺。我們喜歡被問及我們的心願、我們的需求、我們的想法。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在《論自助》一文中寫道:「在每一部偉大作品中,我們都會發現被自己摒棄的思想;他們帶著某種疏遠的威嚴,重新回到我們面前。」
愛德華·豪斯上校在美國政界和國際社會都頗具影響力。伍德羅·威爾遜擔任總統的時候,經常私下向豪斯上校尋求建議,拜訪他的次數比拜訪任何內閣成員的次數都多。總統為何偏偏對豪斯上校言聽計從?豪斯上校曾親自對亞瑟·豪頓·史密斯透露過內幕。後者在《星期六晚郵報》的一篇文章中回憶道:
了解總統之後,我找到了說服他的最佳方式——不經意地拋出想法,引起他的興趣,讓他自行揣摩。我找到這一訣竅全屬偶然。當時我正造訪白宮,試圖說服總統通過一項政策,但他看起來不太同意。誰知幾天後的晚宴上,我驚訝地聽見他把我的提議當作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豪斯上校是否當場打斷他說「那不是您的想法,是我的想法」?當然沒有。這麼做就不是豪斯上校了。他對總統的這一舉動求之不得。他只在乎結果,毫不介意總統是否將這個想法歸功於自己。因此他任憑威爾遜為這個「自己的」想法洋洋自得,甚至公開讚揚總統見解獨到。
#國際#
請記住,我們身邊的人和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別無二致。豪斯上校的技巧適用於每個人。
二十五個世紀前,中國先哲老子曾經說過這樣的名言,讓我們受用至今: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