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全球奢侈品行業強者恆強的寡頭導向愈發清晰化,資源整合不斷
作者 | 周惠寧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全球資本市場跌宕起伏,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奢侈品寡頭間的收購大戰或將暫時告一段落。
據金融數據提供商Refinitiv周二發布的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全球併購活動下降28%,從去年同期的9640億美元降至6980億美元,為2016年以來最低水平。
其中美國一季度併購活動大跌50%至2520億美元,亞洲併購活動下降17%至1429億美元,歐洲的併購交易規模則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至2320億美元,主要受去年12月底前就已達成的交易推動。
有分析認為,這或許意味著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與美國奢侈珠寶品牌Tiffany於去年底達成的162億美元收購案將成為業內最後一個大併購。該金額是LVMH收購史上的最高出價,遠超過2017年收購Dior的70億美元。
在今年初獲得Tiffany集團董事會的通過後,LVMH計劃發布75億歐元不同期限的歐元債券和15.5億英鎊債券籌集約90億歐元用於支付相關款項,交易最快將於今年年中完成。
除了Tiffany,LVMH去年還通過旗下的Luxury Ventures收購了美國休閒服裝品牌Madhappy和另一設計師品牌Gabriela Hearst的少數股權,並買下了位於義大利薩爾阿諾市製革廠Masoni Industria Conciaria SpA的少數股權以提升自身的製作工藝和效率。
值得關注的是,Tiffany今年截至3月18日的股價累計下跌17%至111美元,低於每股135美元的協議收購價格,隨後便有消息稱LVMH有意趁機低價在公開市場購買部分股權。
儘管LVMH迅速對相關消息作出否認,表示會嚴格按照協議執行,但依然體現出奢侈品行業在此次疫情中已經瀕臨極點的處境,只有充沛的現金流才是真實力。據該集團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刨去2018年收購Belmond酒店的2.74億歐元後,其自有現金流為61.67億歐元。
更令LVMH感到壓力倍增的是,在把Tiffany高價收入囊中後其任務並不輕鬆,畢竟除了最基本的品牌形象和產品的更新外,Tiffany目前還面臨著遊客消費減少和美元匯率堅挺等挑戰。在截至1月31日的12個月內,Tiffany集團銷售額幾乎與上一年持平錄得44.24億美元,毛利率為62%,淨利潤下跌7.6%至5.41億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疫情直擊奢侈品的心臟,奢侈品牌在北美、歐洲等主要市場線下門店的暫時停業,工坊也無奈停工,奢侈品行業這個輪軸基本處於靜止狀態,龐大的員工工資以及昂貴的門店租金卻每天都在遞增。Tiffany位於香港最昂貴購物街區的尖沙咀廣東道旗艦店已悄然關閉,該佔地4000平方英尺的門店租約已於去年底到期。
據不完全統計,自疫情發生以來已有超過10家奢侈時尚企業表示將從信貸中提取一定的現金來支撐停業期間的開支。另據BCG波士頓諮詢機構預計,今年全球時尚和奢侈品銷售額將同比下跌25%至35%,貝恩諮詢機構更坦言奢侈品行業損失或高達700億歐元。
旗下已坐擁近80個奢侈時尚品牌的LVMH於上周五特別發布聲明警告稱,今年第一季度營收或大跌10%至20%,將是該巨頭近10年來將錄得首次季度收入下滑,LVMH強調短期內旗下工坊和門店的關閉將對集團上半年的業績產生影響。此前有分析預計通過收購Tiffany將使LVMH的收入增長8%,營業利潤增加6.7%,手錶及珠寶業對總收入的貢獻將由8.7%增至16%。
對LVMH緊追不捨的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則在發布去年業績後明確否認將收購奢侈羽絨品牌Moncler,並預計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同店銷售額將大跌15%,整體銷售額跌幅約在13%至14%之間。
併購交易可能陷入的停滯對奢侈品行業而言無疑也是一記警鐘。
近三年來,全球奢侈品行業強者恆強的寡頭導向愈發清晰化,資源整合不斷。先是兩年前Coach和Michael Kors兩大美國輕奢品牌紛紛開啟強勢收購戰略,試圖在美洲大陸複製LVMH的成功。Coach收購Kate Spade成為Tapestry集團,Michael Kors收購Jimmy Choo和Versace成為Capri集團。
看似穩定的歐洲奢侈品格局內部則在不斷撕扯。LVMH於2017年拿下Dior時裝部門,雖然這不過是掌握著Dior集團與LVMH的Bernard Arnault家族的「左手倒右手」,但是通過完成Dior時裝與香水兩大部門整合,LVMH強化了其在奢侈品行業的頭部競爭能力。
2019年也被認為是奢侈品行業重心向硬奢轉型的元年,戰火燒到硬奢大本營瑞士。被視為第二大奢侈品集團、以高端腕錶和珠寶為主營業務的瑞士歷峰集團在LVMH和開雲的左右夾擊下面臨巨大壓力,同樣躍躍欲試,有意重啟收購策略。
不過從去年開始,開雲集團對待收購主要持開放但謹慎的態度,因為其優先選項是以中長期視角來發展品牌核心能力,畢竟旗下核心的Gucci年銷售額 96億歐元距離此前100億歐元目標一步之遙,Saint Laurent突破20億歐元,Bottega Veneta和Balenciaga也突破10億歐元。
可以肯定的是,富餘的自由現金流是支撐一個集團進行收購的最大底氣。有分析認為隨著股市到達一個新的低谷,有實力的買家或許會在情況恢復穩定後,趁機出手收購來填補自身的業務空白或消滅競爭對手。
分析師MARIA VOLE則在最新一份報告中指出,過去幾年奢侈品領域的併購活動持續升溫,並沒有停止跡象,但今年的風險會高於往年。另有業界人士稱,放棄Moncler的開雲集團下一個目標最有可能是Burberry,該英國奢侈品牌的市值約為50億英鎊,創近4年來新低,市值跌破1億英鎊的Mulberry也被視為另一潛力股。
但目前看來,比起通過收購併購來獲得新的收入,勒緊褲帶,從內部尋求增長動力仍是大部分奢侈品集團面對困境的上策。
自今年以來LVMH股價累計下滑23%,市值約為1636億歐元,開雲集團同樣錄得23%的累計跌幅,市值回落至576億歐元,歷峰集團則大跌33%,市值約為267億瑞士法郎。
更多
TIFFANY LVMH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