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和2020年:科學研究非凡的一年

2020-12-17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

《自然》雜誌網站12月14日刊文稱,新冠病毒大流行是2020年佔主導地位的科學事件。這種致命的、以前未知的病毒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嚴重破壞,已造成超過150萬人死亡,7千多萬人感染,並造成了嚴重的經濟破壞。但新冠病毒大流行也將科學研究的發展推向了非同尋常的程度,同時影響了一整年的科學研究工作——從疫苗和治療到校園關閉和虛擬會議。

新冠病毒被發現後,全世界的研究團隊就開始對其生物學原理進行探究,同時進行診斷測試,研究控制它的公共衛生措施。科學家們還競相尋找治療方法,並開發能控制大流行的疫苗。

但是,新冠疫情的蔓延也影響了研究人員的工作和個人生活。許多不研究新冠病毒或其影響的研究人員已推遲了他們的項目,擱置了職業甚至被中斷了研究經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病毒的發現及傳播研究

2020年1月,在發現一種神秘的呼吸系統疾病的報導後不到一個月,中國研究人員迅速查明原因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到1月11日,一個中澳研究小組在網上發布了該病毒的基因序列。此後不久,科學家又有了另一個關鍵但又令人震驚的發現:該病毒可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2月,研究人員已經確定該病毒會鎖定在ACE2受體上。該病毒捕獲ACE2的強度至少是薩斯病毒的十倍。科學家認為,這可以部分解釋新冠病毒的傳染性。

3月,一些科學家認為,可以長時間在空氣中徘徊的、微小的、充滿病毒的「氣溶膠」在新冠病毒的傳播中起作用。但是並非所有研究人員都同意,而且一些政府和公共衛生組織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尋找證據,證明這是病毒傳播的一種方式。研究人員還了解到,人們可以在出現症狀之前傳播疾病。根據11月最新發布的一項分析,如果沒有控制措施,則幾乎所有新冠病毒傳播的一半都始於無症狀感染者。

圖為新型冠狀病毒武漢株01。圖片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控制措施的成功與失敗

從新冠疫情大流行開始,流行病學家就急於開發模型來預測病毒的傳播,並提出可以採取哪些公共衛生措施來控制這種病毒。在沒有疫苗或治療藥物的情況下,世界各地的政府都依靠所謂的非藥物幹預措施,例如封鎖措施。但是封鎖帶來的經濟影響是迅速而嚴峻的,這導致許多國家在病毒受到控制之前就開放了。大流行初期關於病毒是否能傳播的不確定性,還引發了關於佩戴口罩的好處的爭論,口罩在許多國家被政治化,尤其是在美國。同時陰謀論、虛假信息幾乎像病毒一樣傳播,其中包括有關群體免疫優點的討論。

流行病學家建議對新冠病毒進行大規模檢測是擺脫危機的出路。但是在許多國家,用於標準測試的試劑盒和試劑(使用PCR技術)的短缺造成了瓶頸。這促使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組開始設計新的快速測試方法,包括基於基因編輯工具CRISPR和抗原測試的快速測試方法。

全球最早阻止病毒傳播的國家和地區使用了多種方法的組合,包括全面封鎖、廣泛測試、佩戴口罩和數位化追蹤病毒接觸者。在一些國家,積極的測試與跟蹤計劃和嚴格的隔離措施相結合,幾乎消除了該病毒的傳播,使生活恢復了正常水平。這些成功故事的共同點是政府願意採取迅速果斷的行動。

但是在許多國家,政府官員行動遲緩,無視科學建議或不願加大測試力度。結果是感染率急劇攀升,導致了新冠疫情的第二波熱潮。在美國和西歐,新冠病毒感染和死亡人數再次激增。

新冠疫苗的快速開發

在一片混亂之中,新冠疫苗的開發和測試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根據2019年11月的統計數字,WHO表示有200多個新冠疫苗正在開發中,其中大約50個處於臨床試驗的不同階段。他們使用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方法,從老式的化學滅活法到從未獲得許可的疫苗製備新技術。

輝瑞製藥公司和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莫德納、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和英國牛津大學已相繼公布其開發疫苗的大型功效試驗結果。在過去的一個月中,英國和美國的監管機構已宣布對輝瑞疫苗的緊急授權,預計歐盟的監管機構將在未來幾周內做出決定。中國和俄羅斯開發的疫苗也已獲得批准。

輝瑞和莫德納的疫苗宣稱在預防新冠病毒方面約有95%的有效率,而阿斯利康和牛津疫苗的功效尚不確定。重要問題持續存在:疫苗如何預防嚴重的疾病,特別是在老年人中,預防效果能持續多長時間?而且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疫苗是否會阻止人們傳播這種病毒。

疫苗要發揮作用,就需要到達那些最需要它們的人們手中。包括美國、英國、歐盟成員國和日本在內的富裕國家已經預先購買了數十億劑的多種疫苗。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購買疫苗的計劃雖已獲得許多富裕國家的支持,但不確定其成功與否。在生產和運送疫苗方面也有許多障礙。例如,輝瑞疫苗需要保存在零下70°C的溫度,這將在沒有冷藏基礎設施的地區造成問題。

新冠疫苗臨床研究現場

新舊療法齊頭並進

僅憑疫苗不可能結束新冠疫情大流行,擺脫這種大流行的唯一途徑是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結合。

研究人員競相測試了一系列潛在的治療方法,但取得了喜憂參半的結果。一些候選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羥氯喹和兩種HIV藥物的混合物)在小型臨床試驗和觀察性研究中顯示出最初的希望,但後來在針對新冠住院患者的較大的隨機對照研究中並未顯示出益處。

4月,研究人員宣布,一種名為瑞德西韋的抗病毒藥物縮短了新冠患者的住院時間,但後來的研究發現,該藥物並未顯著降低死亡人數。11月,WHO建議不要使用它。

在某些地區,潛在的新冠病毒療法被嚴重政治化,美國、印度和拉丁美洲的領導人大肆宣傳包括羥氯喹在內的未經證實的療法。一些監管機構發布了未經證實的治療方法的緊急使用授權,在某些情況下,這阻礙了臨床試驗並引發了安全隱患。

6月,對免疫抑制類固醇地塞米松的大型試驗發現,將這種抗抑鬱類固醇用於需要補充氧氣的新冠患者,可使死亡率減少約三分之一。另一種針對免疫系統的藥物託珠單抗,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好壞參半的結果,但在重症患者中顯示出希望。

目前,科學家們還在對新冠症狀較輕的患者進行其他幹預措施的測試,以了解它們是否能減少發展成更嚴重疾病的機會。一些科學家希望大量生產的能夠直接使新冠病毒失活的單克隆抗體會有所幫助,但研究尚未表明這些昂貴的治療方法是否能夠實現其諾言。最終,新冠病毒的治療可能需要根據患者的危險因素和疾病嚴重程度量身定製的藥物組合。

疫情對科學研究的幹擾

自二戰以來,科學研究從未如此廣泛地受到幹擾。隨著新冠病毒開始在各個國家/地區傳播,許多大學在3月關閉了校園。除最基本的實驗外,實驗室暫停了所有工作,取消了現場研究,虛擬會議開始大行其道。

在與新冠病毒研究沒有直接關係的許多領域中,項目進展速度緩慢。突然被迫在家中工作,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的生活被顛覆,常常在家庭照顧和對圖書館等資源的訪問受限的情況下苦苦掙扎。許多學生還發現自己無法進行現場研究以得到獲取學位所要求的數據。

到8月,儘管許多社區的感染率激增,但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大學校園開始重新開放,而這通常是由學生返回校園驅動的。印度和巴西等其他疫情嚴重的國家則沒有重新開放。

不過也還有一些亮點。即使邊界關閉,一些國際合作仍在增長。研究人員開始更加公開地分享數據,許多人在預印伺服器上發表他們的研究工作,而且大多數出版商都開放了免費閱讀新冠研究文章。科研文化也暫時從強調生產力轉向討論更廣泛的問題,例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自然》評述2020疫情讓科學研究彰顯非凡
    新冠病毒感染檢測 (源於《Nature》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述評讚譽「2020年新冠疫情成就了科學研究非凡的一年」。新冠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範圍之廣和傳播速度之快,是科學家們從未沒有見到過的狀況:從年初發現這種致命的新型病毒在全球範圍爆發疫情,至少造成了160萬人死亡,感染疾病超過幾千萬人(可以說不計其數)。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對人們生活工作的影響仍在持續中。全世界科學家幾乎同時展開了全方位研究新冠病毒的生物學、傳染病學、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學、臨床醫學等相關領域。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7日電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 中國、美國、歐洲等地科研人員在2020年年初獲得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便嘗試不同技術路線研發疫苗。
  • 不止新冠|塑造2020年的科學大事件
    儘管今年最受關注的是一個災難性事件——新冠病毒大流行,但從大膽的太空任務到室溫超導體,在科學和研究方面還有許多其他有報導價值的進展。 目的地:火星
  • 陳根:從科學努力到科學弱點,科學如何戰勝新冠病毒?
    文/陳根2020註定會因新冠疫情而被載入史冊。疫情的大流行成為影響全球經濟走勢、國際政治等最重要的變量,讓社會的不確定性有增無減。不同的問題在各個領域不斷地湧現出來,從教育到醫療,乃至社會意識形態均面臨大考。
  • 不止新冠,這些科學大事件改變了2020年
    儘管今年最受關注的是一個災難性事件——新冠病毒大流行,但從大膽的太空任務到室溫超導體,在科學和研究方面還有許多其他有報導價值的進展。目的地:火星 來源:Joe Skipper/Reuters這是對太空探索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2020年7月啟動了三次火星探測任務,當時地球和火星之間的位置排列使向這顆紅色星球發射太空飛行器變得更有效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次執行星際任務,「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將繞火星飛行並研究火星氣候。
  • 七張圖告訴你,2020年出版了多少篇新冠論文
    2020年,新冠病毒研究「霸佔」了各大網站和期刊。《自然》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研究改變了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式和研究對象。《自然》收集數據並進行分析後發現,新冠肺炎大流行衝擊了2020年的科學界,改變了研究出版的現狀。根據某資料庫的統計,2020年全球約4%的研究產出都專注於新冠病毒。
  • 難忘:新冠與中國科學的2020
    疫情猶如戰場,需要科學家們的強力支援。醫生們在一線搶救危重病人,病毒學家解析病毒序列,公共衛生學者為疫情防控建言獻策,免疫學家們攻堅疫苗研發,探索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加速進度。隨著多款新冠疫苗研發成功,擺脫這場疫情,全球交流重啟的希望就在前方。 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學習、工作和出行。
  • 義大利研究發現:該國1號新冠病人2019年11月已出現
    據安莎社和《共和國報》網站等義大利媒體1月11日報導,義大利米蘭大學牽頭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從該國一名年輕女性皮膚病患者在2019年11月10日的活檢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這一結果將義大利1號病人出現時間再次提前到2019年11月。
  • 《自然》:影響2020年科學事件的十位人物—新聞—科學網
    「在新冠大流行肆虐世界的這一年裡,《自然》從全球選出了參與2020年最重大科學事件的幾位人物。」《自然》特寫部主編Rich Monastersky說。「這十位人物與他們的同事在一系列科學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對致命新冠病毒的測序,領導新冠疫苗的研發,為開創性北極氣候任務的研究人員保駕護航等。」
  • 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花!《科學》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
  • 被「新冠」定義的一年:頭條搜索發布2020年十大關鍵詞
    12月23日,頭條搜索發布2020年十大關鍵詞,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毫無懸念排名第一以外,「延期」「直播帶貨」「復工復產」等也都上榜,凸顯了2020年的抗疫主題。  「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導致世界發生巨變,一定程度上其他上榜關鍵詞都是「新冠」的副產品——疫情的挑戰加劇了「中美關係」的緊張,讓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不斷「延期」,也讓「囧媽」成為首部在線上上映的賀歲片。
  • 施工現場新冠疫情防控_2020年施工現場新冠疫情防控資料下載_築龍...
    ,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山東省交通運輸廳,上海市交通委: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抓緊抓實抓細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科學有序做好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我部制定了《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參
  • 新冠給世界帶來十大改變
    大量研究表明,戴口罩是有效應對新冠利己利人的預防措施。 3.焦慮抑鬱上升。新冠肺炎大流行嚴重損害人們的心理健康。美國疾控中心2020年8月份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冠大流行期間,焦慮、抑鬱和自殺念頭比率急劇上升。與之相關的社交隔離、學校停課、失業和其他經濟煩惱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飲酒量激增。
  • 「非凡2020」方法一「新」萬象新——2020年我市科學運用「十一個...
    編者按2020年是極不平凡、極不尋常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複雜外部環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全輪驅動,風雨兼程、勇毅前行,新事辦得出彩,大事辦得精彩,實事贏得喝彩,交出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靚麗答卷。徵途漫漫,惟有奮鬥!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是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徵程的開局之年。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揭曉的熱度還沒散去,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20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因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被讚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多國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中國之外傳播早於武漢出現疫情
    (抗擊新冠肺炎)多國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中國之外傳播早於武漢出現疫情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綜合消息:據路透社和義大利《晚郵報》等多家媒體報導,義大利米蘭國家腫瘤研究所(INT)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該研究所在去年9月採集的部分居民血液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抗體
  • 新冠疫情、信任危機、環境問題……外媒評選2020為「最糟糕的一年」
    美國《時代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將2020年稱為「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並在2020的字樣上打了一個醒目的紅叉,試圖以這種方式與2020年帶來的「黴運」一刀兩斷。美國《時代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圖源:ABC新聞)迄今為止,全球新冠疫情已造成累計超過6700萬人感染,153萬多人死亡。
  • 《科學》公布2020年年度10項突破,疫情下科學沒有止步
    2020年一整年,全球幾乎都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隨著年末新冠疫苗的上市,或許2021年我們有望在這場戰役中取得勝利。儘管新冠病毒大流行,但這一年的科學並沒有止步,在好奇心的趨勢下,科學家取得了諸多成果,從人工智慧到基因編輯,《科學》雜誌最近羅列了10項成果/事件,年度突破則授予「新冠肺炎」。
  • 非洲新冠疫情和輿情最新播報 25/12
    南非立法首都開普敦所在地——南非西開普省是此次二波疫情高發區,該省省長阿蘭·溫迪表示,未來兩周到一個月將會迎來二波疫情高峰,且每日新增感染人數可能是第一波疫情高峰時的兩倍。西開普省需要更多的病床和更多的醫療資源。阿蘭·溫迪稱,南非衛生部長穆凱茲及相關專家團隊24日開始在西開普省進行調研和數據分析。西開普省目前正在接受治療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為34694例,比第一波疫情高峰時高出61%。
  • 2021年: 大流行後全球醫學研究和科技發展趨勢
    2020時間模式. 那些醫生和科學家們是按照這個時間計算每一小時,每一天;因為每一秒都有許多人死於新冠病毒國際權威期刊《自然》回顧了2020年一系列裡程碑意義的生物醫學研究成果和探索進展,除了以史無前例速度成功研發出了新冠疫苗,並且全球開始普及接種,還有什麼值得關注的?有人希望快點兒熬過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