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CNSPHOTO
在全球奢侈零售復甦之際,從來不打折的法國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以下簡稱LV)突然在中國開始降價,這距離LV時隔四年首次漲價僅兩個月時間。
近日,有消費者表示,LV已經在中國官網以及線下實體店下調部分產品價格,差價約為300元-1500元,降價幅度在3%-5%。
據悉,在LV官網上,大部分產品售價已下調。其中,NEONOE水桶包由1.23萬元降至1.18萬元,NEVERFULL由1.04萬元降至9900元,MONOGRAM CONFIDENTIAL束髮帶由1500元降至1450元。該降價消息傳出後,隨即引發行業的廣泛關注。
從不打折的LV在中國市場為何突然降價了?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LV降價是受國內關稅下調影響。對此,有媒體記者致電LV官網客服後被告知,由於國家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調整,品牌已經將國內大部分產品價格進行下調,已經預訂的產品可與客服或店員協商退訂。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的新一輪進口關稅下調計劃於近日正式實施,調整範圍涉及日用消費品和服飾等。其中,服裝鞋帽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5.9%降至7.1%,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8.4%降至2.9%。
據悉,服飾鞋帽進口關稅下調幅度為51%,化妝用品進口關稅的調整幅度也在48%左右,鐘錶眼鏡和珠寶首飾的關稅則分別下調了13.9%。中國海關總署稅收徵管中心主任張旭則透露,今年上半年服裝鞋帽類商品的關稅徵收總額為52.7億元,稅率調整後,該品類整體稅負下降將超過30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降價行為建立在國家政策調整的基礎上,LV先於其他品牌進行了市場調整,預計其他奢侈品牌也會後續跟進,對產品價格作出相應調整。此外,由於很多消費者購買LV產品途徑均為代購,LV率先調價也是為了降低國內外差價,並讓更多的消費者回流至本土市場進行購買。
實際上,早在Louis Vuitton之前,Chanel、愛馬仕等奢侈品牌也曾因關稅調整、匯率波動等原因而走上了降價這條道路。
2015年3月,Chanel帶頭宣布在中國市場降價,其標誌性的手袋在香港的售價降幅超過24%,而在歐洲市場則漲價。同樣的商品,品牌保證在中國價格比起歐洲最多只貴出5%,以保持全球市場平衡。Chanel時裝部門總裁Bruno Pavovlsky曾表示,調整價差將讓品牌可以集中精力專注服務本地消費者。
隨後,其它奢侈品牌也開始效仿。據悉,2015年Prada、Miu Miu及Gucci部分貨品更低至五折,而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也加入減價促銷大戰。
值得注意的是,LVMH管理層當時明確表示不會追隨Chanel拉平全球價差的舉措,認為奢侈品牌追求全球同價絕不是明智之舉,因為作為全球化的集團,需要為應對匯率波動預留靈活的空間。
有業界人士認為,奢侈品牌加大折扣力度並不總能實現吸引消費者購買,大力度的折扣只對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有效,而對真正有實力的消費者反而是一種傷害,降價是奢侈品牌最無奈採取的手段,同時也是最危險的策略。
不過現在中國的奢侈品環境加速復甦,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也有所下降,不少奢侈品牌開始改變策略,開始推出更多針對本土市場的產品和營銷活動。
貝恩最新發布報告指出,今年中國的奢侈品銷售預計將增長20%以上,並預測這個反彈將帶動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長高達8%至2810億歐元。
按市場劃分,亞洲增幅將達到12%領跑全球,其中全球個人奢侈品銷售收入約三分之一為中國消費者所貢獻,他們對於品牌的需求不斷增加,也越來越挑剔,成為了推動奢侈品行業增長的主要力量。
在截至3月31日的第一季度內,LVMH銷售額同比上漲10%至108.5億歐元,有機增長達13%,超過分析師預計的8.5%,主要得益於旗下時尚和皮具品牌業務的快速增長推動。期內,集團核心的時尚皮具部門銷售額大漲25%至42.7億歐元,有機收入增長為16%。
有業界人士認為,隨著明智的年輕消費群體增加,奢侈品牌利用高價作營銷的方式可能會越來越不適應中國市場,再加上品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和關稅下調的預期,降價的趨勢會更加明顯。
(綜合自:北京商報、時尚頭條網、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