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1日早上,加拿大BC省西部與阿拉斯加南部海域連續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達到6.4級。
第一次地震發生於早上8點22分左右,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Aleutian Islands)附近。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數據顯示,地震為6.4級。8點35分,第二次地震襲擊了阿拉斯加灣南部和BC省西部的海岸線,這一次震級也有5.7級。 儘管此次的地震活動沒有海嘯威脅,但近海地震仍然隨時可能引發溫哥華等附近城市海嘯,而且大溫本就處在活躍地震斷裂帶區域。
加上在11月2日至11日短短9天內,溫哥華島曾「輕微震顫」了3500多次,也讓溫哥華居民的心更加懸了起來!
很多人都在擔心,如果地震和海嘯來了,溫哥華到底能否撐住?來自UBC的科學研究小組就解答了這一問題,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如果發生大地震,大溫的高層建築將有比預估更劇烈的晃動,損毀的風險非常高!
溫哥華是一個人口密度極高、高樓林立的城市,如果地震,大量的高層建築也可能隱含相當多的危險。研究人員用計算機模擬演練了地震發生時的情況,發現當人們最擔心的9級大地震發生時,大溫很多高層公寓會產生比想像中更劇烈的震動。
其中位於沉積盆地最低處的列治文和三角洲產生的震蕩最大,其次是素裡、新西敏、本那比、溫哥華和北溫,位於盆地邊緣處的西溫則是受到影響最少的地區。而在高層建築之中,10層到20層的混凝土大廈、特別是建於20世紀80年代及更早時期的老建築將會遭受最嚴重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倒塌!
這種嚴峻的情況,是由於大溫地區地處喬治亞沉積盆地(Georgia sedimentary basin)的上方,而這種由沉積巖頂部冰川和河流沉積物組成的沉積盆地,會在地震中放大震波,造成更強烈和更持久的震動。
而在15年加拿大官方發布的國家地震災害模型中,喬治亞沉積盆地的情況卻沒被計算在內,導致人們長時間低估了大溫地區發生大地震時的危險!
而另一項來自多倫多和西安大略大學研究所的報告也讓人觸目驚心:如果大溫地區發生大地震,還將造成大量火災,僅火災造成的損失就可能高達100多億加幣!
由於溫哥華島西面的太平洋海底有著名的卡斯凱迪亞斷裂帶(Cascadia subduction zone),曾在歷史上發生過數次超過6級的大地震,研究人員預測了5種大溫可能發生的地震情況。
如果發生令人恐慌的9級大地震,反而火災的影響較小,可能會引起16場中型火災,以及不到一場的大型火災,損失預計為1.6億;
假設在UBC以西的喬治亞海峽發生7.3級地震,或在列治文和三角洲西面發生6.8級地震,都可能導致100場小火,30場大火,預計損失將超過70億。
而造成損失最大的情況,是當地震發生在新西敏市內時。即使只是6.5級的地震,就能造成216場小火,47場大火,損失則會高達107億!
加上BC省的道路基礎設施其實很脆弱,尤其是過橋通道,這就可能會導致消防援助能力在地震發生時受到限制。
同時,雖然說所有新建的建築當中都有消防噴淋設施,但發生火災後,地下水管的供水很有可能會遭到破壞,這些噴淋設施自然也不會起作用了。
對此研究人員們也給出了應對方法,建議BC省學習加州的建築法規,在高層建築內設置二次供水,現有的建築要改造增加6萬升的水箱,還有天然氣表也需要統一換成帶有自動關氣功能的天然氣表。
此外,雖然加拿大10月最新發布的國家地震災害模型未把更大的風險計算在內,但負責建立地震災害模型的加拿大自然資源部,也已經意識到喬治亞盆地對大溫地區建築的潛在影響,正在積極對其進行研究!
儘管未來的情況難以預測,但大家還是可以在平時多了解地震相關的急救知識,在危險發生時儘量做好充分的準備,更希望那些可怕的災難永遠不會到來。
本報圖文綜合微信公眾號「加西周末」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