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營、冬令營、生活適應班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這裡不同於學校的課堂,不同於一般的機構。雖說我們一天上班的時間不是24小時,但也差不多了。
我們的活動主題、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等嚴謹又不失靈活。
為了讓孩子們全方位的成長,我們工作分配得很細:每天定期開會,總結今天,準備明天,使得工作能夠很順利地進行。遇到工作中的失誤,會立即指出並改正,這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工作中,兩位助教老師對工作都是盡心盡力的,都非常負責任地對待每個孩子,這是冬令營成功的必備因素。他們渾身散發著積極、朝氣、嚴謹、律己、向上的力量,並把這股力量傳遞給了每一位需要幫助和渴望幫助的人。
很開心孩子們通過這幾天的訓練心中種下了處理情緒的種子,孩子只有自我控制,自我調節,不讓自己隨時爆炸,隨時崩潰,才能更加適應社會生活。
很開心孩子們在這幾天的營地生活當中彼此磨合,從陌生到熟絡,從不懂得如何合作,到懂得如何提醒別人,成功合作做了一頓頓美味的晚餐,相互一起品嘗。
很開心看到孩子們在生活當中的真正需求,讓我們更加堅信功能性課程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最有感觸的一點是讓孩子們自由活動,沒有人管孩子的時候,孩子如何規劃自己的自由休閒活動?人和人的關係,人和環境的關係,孩子應該怎麼平衡才能夠不失自我又能夠符合規則的自由活動?
很顯然,大部分孩子並沒有習得這一個技能。這個技能在機構很難教,在學校也不大可能教,哪個環境最好?居家生活環境、社區環境才能體現自由休閒技能。
這幾天的冬令營我們通過行為契約,試圖去平衡這種關係,也許時間太短了,有那麼一絲絲的改變,但是收效甚微。
自由活動的時候,能力好的孩子可以有主題的玩,他們自動就會湊堆,而那些能力弱的孩子就坐在一邊發呆,沒有互動,有時候甚至會去尋找一些自我刺激,不停的按開關、玩門、敲打等,這種自我刺激不合時宜,自然是不被允許的。如果沒有電視看,會更糟糕一點,甚至會呆呆的45度抬頭望天空。這個時候,孩子們在放空,肯定是要去管理,要介入,引導能力好的孩子帶動那些不願意一起玩的孩子,但我們發現其實孩子有時候更享受獨自的感覺,硬要他們加入遊戲,反而會覺得這是一種負擔。在自由的時間裡面,我們仍然對心智較好的孩子提出幫助別人的要求,次數不頻繁的話,還可以接受,如果每一次都要帶著不願意玩的夥伴一起玩,原本享受遊戲樂趣的孩子,也享受不到原來的快樂了。如果有老師也加入進來,孩子就覺得整個活動是一個不得不聽的局面。然而,這是自由活動時間呀,只要不是危險的事情,只要不是違反規定的事情,我一定要按照老師所說的那樣去玩嗎?孩子們不禁會有這樣的想法。
孩子們也需要獨立的空間,如果每一個時間段都介入的話,其實就是孩子一點個人的時間都沒有。這一個項目是讓我們整個團隊最迷茫和困擾的。如何走出這個迷霧?我們期待通過更多的活動,把這個答案找出來,為孩子們找到更好的方法。
我從事教育這麼多年,很有感觸:教育是言傳身教,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真正的教育源自於愛,愛孩子,愛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以愛為本,我們就能突破自身的局限性,讓每個生命都成為他本身,不是僅僅功利的傳授知識而忽視甚至無視讓人成為人的過程。目前廣州早療和融合逐步完善,但針對10歲左右孩子的「居家生活訓練」還是一個空白。牽牛花小院以「成為更好的自己」為主題,以居家生活介入形式,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自我管理和情緒控制,以便日後能更好的照顧自己和融入社會。讓孩子們學更多手藝,成為更好的自己,可以自立自強,過上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
小院第一期冬令營順利結營,我們在公眾號中分享了每天的精彩回顧,並將生涯規劃中斷層的「居家生活訓練」經驗分享出來,希望拋磚引玉,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和推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