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過波司登的羽絨服嗎?
在開始走多元化路線失敗以後,波司登總算又想起來自己是一個羽絨服公司。
在當初,波司登也曾想打破這個刻板印象,但兜兜轉轉,波司登發現自己除了羽絨服還是羽絨服,這就像是一個「魔咒」,也是它的宿命。
根本逃不掉。
在波司登當前的業餘中,只有羽絨服業餘在上漲,貼牌加工、多元化服裝均在下滑。而十年前被波司登寄予厚望的多元化服飾收入僅為3130萬元,在總收入比重中佔比已經不足1%。
數據來源:波司登官網
從中國羽絨服的龍頭老大到遭遇滑鐵盧瀕臨倒閉;
往日的波司登從瘋狂擴張開店14000多家,到一年關店5000家;
如今,44歲的波司登回到起點,站在同一個壁壘前,再次面臨著曾經的困境。
暢銷27個國家,兩億人穿的的波司登,為何逃不出羽絨服「魔咒」
只賣單一羽絨服的波司登如何走出困境?
與優衣庫、ZARA、HM的混戰究竟鹿死誰手?
高開高走:波司登起高樓
波司登作為家喻戶曉的品牌,最令人熟知的就是出現在全國各類媒體上的「暢銷全球72國」的廣告詞,波司登羽絨服動輒千元的價格,也使其成功進入了中高端服飾行列。
雖然價格高昂,但是波司登過硬的質量也為它的好口碑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0年十一國慶期間,波司登網上銷售突破1910萬元,同比增長574%;銷售平均單價由2019年的613元提升至1034元。
然後羽絨服火爆銷售的背後,卻隱藏著波司登沉重的擔憂。
憂愁的原因還要從44年前說起。
1976年,常熟縣的高德康還是一個裁縫,當時他借來八臺縫紉機,十幾個農民,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受制於鄉村的閉塞,高德康騎著自行車遠赴上海崑山跑貨,後來依靠小有名氣的口碑拿下了當時國內的羽絨服廠家「飛達」的代工資格。
在當時國內還流行夾克衫,羽絨服還不成規模,但高德康堅定的認為,羽絨服一定會有市場。
在給飛達代工的幾年中,高德康逐漸掌握了羽絨服的生產加工、運營技術,1992年,高德康註冊商標「波司登」商標開始單幹。
1994年,還沒有來得及做市場調研,波司登就急於求成的全面鋪開市場,結果因為設計美感不足,滯銷15萬件。
後來波司登同王府井商場開展反季促銷,以巨額虧損的代價保住了波司登。
痛定思痛的波司登開始大膽創新,引入時裝設計理念,並積極研發,將羽絨服的含絨量提升到90%,同時革新工藝,變的更薄更保暖,
1995年。波司登就火遍了大江南北,當年銷量高達62萬件,拿下了全國17%的市場份額,波司登還大手一揮在央視打起了廣告。
1998年,穿著波司登的登山隊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波司登逐漸成為尊貴和高品質的代名詞。
在之後的幾年中,波司登打遍天下無敵手,穩坐羽絨服市場頭把交椅。
2007年,波司登覺得時機成熟了,可以準備上市了。
危機凸顯:波司登樓塌了
如日中天的波司登選擇了上市,但遺憾的是,波司登迎來了一個史上少有的「暖冬」。
受氣候的影響,高德康原以為會繼續輝煌的波司登,不僅沒有繼續輝煌,反而滯銷,65萬件庫存滯銷,這次打擊讓波司登明白要擺脫氣候的掣肘。
於是,波司登進軍非羽絨服業務,2009年,波司登正式提出「品牌化、四季化、國際化」戰略用以擺脫對單一羽絨服業務的依賴。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波司登開始大量擴張,通過併購、研發向全品類進軍,推出男裝、女裝和童裝等產品。
在國際化方面。2012年,波司登斥三億巨資在英國買下一棟樓,與當地眾多知名設計師合作,開設首家海外高端品牌旗艦店。
2013年,波司登總門店達到了高峰14435家。
在四季化方面,服裝行業流行的「快時尚」,優衣庫、ZARA、H&M三大巨頭打的正酣。
這些時尚品牌大多選擇大型、一體化的購物中心,以大店面、多產品、快速周轉為經營策略,店面平均面積在500平米以上。
與快時尚品牌相比,波司登更傾向於選擇大型商超貨櫃和城市街邊專賣店,而這帶來的弊端就是品牌在客戶端的曝光率不足,使得波司登的用戶專注度較低。
在上新方面,H&M可以實現12天從設計到上櫃售賣,ZARA能保證一周兩次更新,一年內能推出十萬種時裝,並且能快速抓住時裝熱點,推出各種網紅風、ins風、BM風等熱銷單品。
即使波司登在不斷快速擴張,但是一年也只能推出200款新品,這與他的競爭對手在一周更新數款新品的速度相去甚遠。
再說品牌化,波司登經過幾十年的口碑積攢,早已成為一代人的情懷單品,但隨著受眾的老去,波司登也成為「老氣品牌」、「爸媽裝」的代名詞。
但波司登步子邁的太開,品牌形象轉型過於激進,產品推新較慢,市場預估偏差,導致庫存積壓,這給波司登帶來了大麻煩。
在2013年年底,波司登非羽絨業務收入同比跌5.3%,庫存高達27.03億,高庫存積壓讓波司登瀕臨破產,後只能再一次反季促銷,斷尾求生。
波司登的淨利潤從2012年的14.51億元。一路下降,到了2015年。波司登的淨利潤只有1.38億元。
危機之下,波司登的路線開始趨於保守,多元化業務進行了削減,並且關閉了大量門店。
2015年,波司登關閉5133家門店,到了2017年,僅剩下5070家,並且在這一年,波司登悄悄的關閉了自己的英國旗艦店。
這意味著,波司登的「三化」道路,「品牌化、四季化、國際化」宣告失敗。
2018年,波司登輾轉反側,又回到了原點,「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收縮多元化「戰略目標。
而這一轉變從公司公布的數據中也可一窺究竟,直至2020年3月公布的年報數據中,波司登的多元化服裝收入為8600萬元,僅佔集團總收入的0.7%。
破局:波司登的涅槃
經歷了十三年的波折,波司登終於明白,製作羽絨服是自己的立業之本,既然如此,不如先從深耕老本行業務做起。
當下品牌推廣的一個思路就是,吸引更多的年輕受眾,他們有著超強的購買力,對新潮事物擁有足夠的好奇心,對服裝審美有自己獨到的認識。ZARA推出輕時尚系列、海瀾之家創辦年輕潮牌「黑鯨」,並針對年輕人贊助奇葩說、說唱等綜藝,其實就是通過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塑造具有個性化、立體化、年輕化的品牌形象。
而波司登當下的打法也大致相同,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波司登聯合知名IP推出了「漫威系列」、「星戰系列」、「迪斯尼系列」。
同時,為了塑造自己的高端時尚品牌形象,波司登和眾多創意大師合作,並且在今年疫情期間,逆流而上,驚豔亮相國際時裝周。
據2020年波司登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波司登非羽絨服收入從1.1%降至0.7%。
而主營業務羽絨服的銷售額實現回升,收入29.89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達64.1%,同比增長了18%。
回到起點做羽絨服之後,波司登又仿佛重新找回了信心。
但波司登依然承受著和13年前一樣的,面對氣候影響、產品單一、營收單一的巨大挑戰。
即使目前風平浪靜,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專注品牌化的打造,積累大眾口碑,才能在未來的大風大浪中乘風破浪。
所以,面對積極求進的波司登,你還會買他們家的羽絨服嗎?
參考文獻:
快刀財經:「鐵王座」波司登上位史
閱讀:圖書眾籌:《世界因你而美麗——波司登》一部改革開放民營企業的發展史
子彈財經:波司登,難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