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職業停滯,但他們憑什麼快速提升?重構職場崛起的底層邏輯!

2020-12-21 地是個球

近期組織團隊復盤,大家進行了一場深度的自評和互評,很感謝這個團隊各位寶寶們的真誠和坦率。

每個人都是在各方面獨擋一面並習慣了獨立決策的骨幹,放平並剖析自己需要真正的勇氣。而這對自我認知修正和未來發展糾偏,將是很有意義的一個開端。

雖然不建議將人簡單標籤化,但是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將這次團隊核心成員主要表現出的五種差異化特質,分別形象化稱為:球形、貪吃豆形、煎蛋形、鳥巢形和貝殼形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描述的每種形狀並不是專業科學的劃分標準,且這些形狀對自我的一種描述並不就完全等於各自的真實情況,僅作為團隊成員對自我認知以及未來提升的一種參考。

但這對那些曾經豪情萬丈致力於登高望遠,如今卻仍然拘囿於職場底層泥潭中苦苦掙扎而尚未窺得其道的朋友們,未嘗沒有借鑑意義。

覺知,並重構職場崛起的底層邏輯,將是今天的主題。

01「球形」特質

A同事,女,82年人,業務經理,胡同「大妞」。

A表現出這些特點:

自我接納「這就是我!」

有主見,不會因外在評價體系輕易影響自我的想法和行為「我也想聽聽大家對我的看法,雖然我是個比較不會被影響的人,但是聽聽還是挺有趣的事。」

坦率,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我的選項中只有說與不說,沒有說真話還是假話,因為只要我想說,說出來都是真話。」

對外界沒有過多欲求「我其實並沒有太大壓力,沒有特別想為自己去爭取個什麼,也沒想過要給自己那麼大壓力。」

邊界感比較強「我需要負責的一定細心負責到底,不是我的事我需要指出來。」

社交融洽既可以按照自己需求獨來獨往,也能很自然融入團隊之中,毫無突兀感。「我比較不會因長時間獨處,而在集體中感到局促不安」

生活軌跡有節奏「每天該幹什麼,幹什麼,怎麼幹,都能打理好,有章法可循,都很有規律的。」

總結:A是個比較典型的健全人格的同事,我們形容為一個圓圈或者一個球形可能更容易理解。

「球形」特質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也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狀態。

如果說非得給點建議,因為球形是一個比較穩固的結構,這個球形沒有明顯裂口,因此也不容易出現外界信息點的大量輸入和內在信息點的大量輸出

未來如果要提升(前提是先有提升意識)或可以嘗試從這個角度切入。

02「貪吃豆」特質

B同事,男,86年人,業務總監,心理自我調適者。

B表現出這些特點:

焦點效應體現很明顯對自己的認知及對自己在所處世界中的影響往往存在放大效應。「反思自己內心深處,曾經的想法也許是認為自己很重要,很獨特,獨一無二吧」

往往在意問題的外在反饋「其實是在意別人的評價,並希望時時得到認可和正向反饋,以前如果被懟了,第一時間可能有不服氣,往往很長時間才能平復下來。」

優越感意識會一直希望做最重要、最突出的那個NO.1,並時常憧憬成功實現後愉悅感。「我的問題可能要追溯到很小時候,那時從小就學會爭第一,做三好學生,語文數學都要拿第一。」

會被兩類人吸引「我以前喜歡那些敬佩、羨慕、誇讚、崇拜自己的人,和自己敬佩、羨慕、誇讚和崇拜的人。後來分析這也許是我的弱點所在。」

往往內心有很多痛苦和糾結「小時候的成長環境,那些期望都會努力實現,永遠爭做第一,慢慢長大會涉及到越來越大的社交圈很難維持這種優勢,因此開啟心理摧毀-重建-再摧毀-再重建的那種循環。」

但往往更容易成長,因為有動力推動更加努力「每到一個新階段別人都會發現我比他們的認知將有明顯提升,帶給別人的驚喜感是讓自己愉悅的事情」

學習能力強「所有的時間基本都利用起來,包括碎片化的時候,學習思維、管理、技法等任何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我不忙,只是時間不夠用。」

總結:B可能是個帶有自戀人格特質的同事,我們形容為一個「貪吃豆」的形象可能更容易理解。

因為「不完整」,所以需要不停的「吃吃吃」。

貪吃特質往往會是一個明顯帶有自戀特質的人。但如果能夠自我覺知並受控,這並不是特別困擾的問題,反而往往自我提升迅猛。

我們來看,這個「貪吃豆」的形狀是球形缺少一塊,露出一個可大可小的缺口。

如果在確保結構相對穩固的基礎上,找到這個缺口大小的「度」,這反而更加有利於與外界之間的良性信息流動。

未來提升方向或許在於壓縮自我調適過程的時間,以更輕鬆的心態勝任更大的承擔。

03「煎蛋」特質

C同事,女,83年人,業務高級經理,「人老好了」。

C表現出這些特點:

不懂拒絕或者無法拒絕「我會經常放下自己的工作或其他事情來應對別人的互動要求,其實內心往往也是拒絕的,但是事後又勸說自己。」

不能停下迎合所有人,敲重點,所有人「我跟誰溝通時,都不自覺地點頭表示認同和附和別人,不想任何人因為我或在我這裡感到不痛快。」

隨時關注別人的情緒變化,猜測別人的感受「無論正式場合的會議,還是私下的聚會,我會經常擔心沒有照顧到每一位的心理感受,擔心自己哪裡做的是否有遺漏或者做得不夠好。」

希望隨時一團和氣「我會盡力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無衝突、其樂融融的氛圍,氣氛稍有不對時,我寧願拿自己開涮,甚至是黑自己來活躍氣氛,儘管這種搞笑也非自己本意。」

犧牲自己的需求點「我有哪怕再小的事情也不想麻煩別人,擔心讓對方為難或者給對方造成麻煩;但別人有哪怕讓我很為難的事情,我也儘量想辦法幫助他們。」

犧牲自己的觀點「我有自己的思考,並不是人云亦云,但是別人拋出觀點時,我卻往往不自覺地去淡化自己的觀點,順著別人的觀點走了。」

能覺知討好習慣不好「我也知道是個問題,是不太好的問題,但是自己身臨其境,處於那種場景之下時往往又控制不了自己,所以經常搞得自己很疲憊。」

低自尊狀態「我往往內心其實很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是真誇讚我時,又感覺到渾身不自在,好像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匹配這種讚譽。」

人人都說人很nice「每個人評價我時,都說人很好,感覺很溫暖。但是自己其實真的不想要這個好人的標籤。」

總結:C可能是帶點討好人格特質的同事。

老好人,往往能讓任何人都感覺到很舒服。

我們形容為一個「煎蛋」的形象可能更容易理解,因為煎蛋是沒有自己固定的形狀的。

其實C已經具備了很專業的知識儲備和很深厚的經驗積累,往往也能提煉出自己的想法。

但問題是在公開輸出想法和觀點時很容易緊張,不好打開自己。

未來或有兩點建議:對內先找到「我自己」,我的底線在哪裡;對外嘗試找到界限感,學會適當拒絕。

慢慢跳出來,或可短時間內就打開自己煥然一新的局面。

04「鳥巢」特質

D同事,女,86年人,業務經理,「寶寶有顆少女心」。

D表現出這些特點:

缺乏自信「我總覺得自己可能沒法獨自扛下來,我總感覺自己經驗還是不足,表達、溝通、管理以及系統思維能力都太弱了。」

容易依賴他人「不過我能繼續往前,是因為我知道我的工作最終交付之前,還有人幫我把關。大家都是大咖,有什麼不懂的我還可以問大家。」

展現柔弱的一面降低外界攻擊力度以獲取安全感「我每次公開演講前都會表達我沒有怎麼準備,或者我講的不好哈,或者你們都是大咖我要先向你們學習,或者寶寶真的好怕怕哦等開場,其實是不想挨懟。」

熱愛並享受生活「我日常中其實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是真的感到每天都快樂的那種,我很享受這種感覺。」

不自主表演傾向「在工作中我對外也不自主地希望給人展示的形象是快樂、單純、無害的青少女,但其實自己很多時候的鬱悶、不開心、壓力和緊張都自己消化,不想別人看到。」

知識碎片化「我也想成為一個大咖,但是感覺到有了很多年工作經驗之後,仍始終不能將經驗串起來,東一點西一點,沒有找到那根線,更沒有框架的感覺。」

不容易出結果「我每次確實不知道工作交付物怎麼樣才是好,雖然很努力地做,但是總做不到那種程度的結果,大家往往也並不滿意。」

能認識到問題「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向,每天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但是一到用的時候就間歇性想不起來。感覺這點始終提升不了,為此有些害怕和茫然。」

總結:D依賴性特質比較明顯,喜歡示弱以獲得安全感。

我們形容為一個「鳥巢」的形象可能更容易理解。

對於D而言:生活的一面應該是完整的,自洽的,但是工作方面找不到自己的形狀;不能很好在生活和工作之間進行自然切換,導致這兩塊不能很好的結合起來;有很多角度的知識儲備和很多年的經驗積累,但是不能將其體系化。

未來或可嘗試學會真正的思考,提煉「自己的想法」。

而有自己的觀點後,一方面可以填充自己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可以補足自己的自信心。這可能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05「貝殼」特質

E同事,男,92年人,業務骨幹,老成的「90後」。

E表現出這些特點:

不愛說話

「別人經常問我怎麼不說話,或者怎麼不發表下對某觀點的想法,但我只是單純地感覺到沒有那麼需要去說話。」

容易被表象誤解

「別人會根據我貌似冷漠的表現,揣測我對某個事情的想法是不樂意、不關心、不感興趣,但是我好像也不太願意去解釋。」

▌喜歡獨處

「我沒有社交方面的障礙或者類似的問題,只是不太有興趣去關注外面的事情,我覺得自己一個人獨處挺自在的。」

▌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說話不代表我沒有思考。我只是享受自己思考問題的過程,不習慣去對外分享我的心理動向罷了,也感覺沒有必要。」

▌經常沉思和自省

「我做事情前會先思考清楚,經常一段時間總結自己的過往經歷,接下來怎麼做,我自己就會知道,而且知道怎麼做的更好。」

總結:E的氣質偏內向一些,會感覺到有一層明顯的膜隔絕了與外界的信息傳輸,我們形容為一個「貝殼」的形象可能更容易理解。

殼能讓人感覺到明顯的界限感,但殼裡面其實是有自己的錦繡乾坤的。

在這種狀態下,個人可以很容易形成自己的一套想法。

但,因為殼的壁壘,稀釋了個人與外界良性信息的流通;也因為殼的幹擾,個人也比較容易被外界誤解。

這可能是一個不太有利職場進階的因素。

未來可以嘗試下主動表達觀點,多與外界信息溝通,這對自我提升或會有所裨益。

06總結一下

重構邏輯,簡單說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不管什麼性格特點的人,如果能夠找到一套能很好自洽的邏輯基礎來認知自我和解釋世界,便不會迷失自我發展方向;如果這套邏輯基礎恰又能很好與外界進行信息的良性交互流通,便不會故步自封,且能夠進步。

重構的前提,是覺知。也許是該花些時間,好好地研究下自己的內心世界。

真正接納自己,努力構建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穩定理論基礎。

從這裡起步,從現在起步,從此開啟自己職場巔峰崛起之路。

相關焦點

  • 掌握它的底層邏輯你就會了
    長此以往,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確實收穫了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卻丟失了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東西,探索,挖掘問題的思維和能力。不說本末倒置,但確實對我們不利。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在現有答案中去挖掘答案深層次的底層邏輯,在了解事物底層邏輯之後,就會發現事物的變化都遵循著底層邏輯,例如:能量守恆,萬有引力。
  • 3個底層邏輯,藏著你的命運
    那麼,做選擇時,有沒有什麼方法或底層邏輯能讓我們去遵循,從而減少決策難度呢?當然有。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就給大家推薦三個做選擇的底層邏輯。它說的是:當一件事情發生時,它帶給你的獲益比損失多,帶給你的好處比壞處多。這也是著名學者塔勒布提出的「槓鈴策略」背後的底層邏輯。根據這個邏輯,你可以去設置自己的理財計劃。
  • 聊八卦才是職場社交的底層邏輯
    然而,即便是這樣的一群常用理性腦工作的職業精英,也沒有逃過八卦的魅力。因此,聊八卦,對人類來說,一定是有巨大的價值的。否則人們不會對聊八卦這件事如此熱衷,而且甘願為此付出不小的時間和精力。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從靈長類動物身上,探尋到語言最初的痕跡,以及職場社交的底層邏輯。要解釋聊八卦對人類的重要性,我們首先得從我們的祖先——靈長類動物的梳毛行為說起。>>猴子梳毛真的只是互相撓痒痒、抓蝨子?在《動物世界》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靈長類動物之間互相梳毛的場景。很多人都以為,猴子們的這種行為是在打發時間,享受時光。
  • 吉米-巴特勒,深諳底層邏輯的窮人版小卡
    找一個參照物,杜蘭特身高2米08,臂展卻有2米25,可見巴特勒在硬體天賦上落後了不少,短臂的影響當然很大,進攻端和防守端無論縱向還是橫向——威脅都更小。所以,巴特勒僅僅只是第一輪第30順位,當初公牛選中他,充其量最大的期待也就是3D型的側翼輪換球員而已。但他顯然是特別的,深諳底層邏輯,很懂打逆風局。什麼是底層邏輯?
  • 營銷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現在任何事物都離不開營銷二字,開飯店需要營銷有客戶來吃,做電商需要營銷促進訂單量,就連培訓機構都要營銷提高就學率。營銷已經進入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我們如何針對自身的行業做好營銷工作呢?那就要先探究營銷本身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 「梗」流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梗流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在進入正文之前,咱們先做個小測試。 你知道奧利給、一起爬山吧、腳趾摳出三室兩廳、茶藝大師是什麼意思嗎?你是否知道他們的出處?如果你都能答上來,恭喜你成為網絡衝浪十級選手。
  • 四十九坊快速崛起進軍新零售,重構人貨場藍圖
    四十九坊是白酒行業典型的新零售品牌,從誕生至今,藉助網際網路快速崛起,成為酒業的新物種。  江湖一杯酒,天下皆朋友。近期,襄陽共享國際大酒店內群英薈萃,襄陽市四十九坊聯盟成立大會暨美酒品鑑會在這裡隆重舉辦,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和媒體代表300多人出席了此次大型品鑑會。
  •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經濟停滯、就業內卷、創新保守……種種事實都在質問:如今的美國是否已經失去了探索生存邊界的初心?那麼當下的中國,是否又能成為新的未來?這是一場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思考。「賈伯斯想了想說:「對不起總統先生,那些工作崗位應該回不來了。「繁榮昌盛的西方世界將工業視為底層經濟產業,毫不留情地將其逐出門外,金融洪流將所有人裹挾其中,為欲望掙扎的普通人們愈來愈絕望地發現這世界不再由他們主宰,他們本就微弱的力量被切割成無數碎片,沉澱在歷史失敗的灰燼中。
  • 廣告的底層邏輯 - 專欄 - 創業邦
    今天從認知心理學的視角,來解析一下廣告的底層邏輯。我們從客戶認知視角反過來想一下,這種設計的底層邏輯是什麼?餐飲消費有一個經驗型的數據:80/20定理。
  • LCK底層邏輯:老虎隊對於韓國為什麼獨一無二,你了解多少?
    LCK底層邏輯:老虎隊對於韓國為什麼獨一無二,你了解多少?,而在2010年的中國,網路遊戲還是CF和DNF的時代,英雄聯盟在中國並沒有很多人玩,很多S1時期國服的頂尖玩家,也就是國服前100名,有很多人都是後來的LPL職業選手。
  • 2019年度總結關鍵詞為:底層邏輯,解析何為底層邏輯
    年度總結我把今年的詞總結為:底層邏輯。從真正意義上來說,我可能對這個詞理解的並沒有那麼的透徹,只是淺顯的理解為任何事,任何關係,任何感情,都需要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在裡面。為什麼今年這個詞會成為我的關鍵詞呢?更目前自媒體的發達,以及自身自媒體的嘗試有關係。
  • 汽車品質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凡事,都有其底層邏輯,通俗來說,它是事物的「初心」,是最本質、最核心的思考方式。        蘋果手機的底層邏輯是「打造極致的人機互動體驗」,相比拍照像素、電池容量等產品性能,蘋果始終執著於順暢的使用體驗;特斯拉底層邏輯是「革燃油車的命」,其在外觀、內飾布局、性能上都有顛覆性創新。
  • 是什麼「底層邏輯」在支撐這場618狂歡?
    在今年疫情中迎來爆發式增長的「直播帶貨」又有什麼魔力讓各行業大佬紛紛下場做直播,這些超級現象的背後,其商業的底層邏輯是什麼?以三隻松鼠和完美日記等純網際網路電商品牌舉例,通過「雙十一」「618」這些對標年輕人的新生代品牌可以快速獲得品牌曝光機會。而阿里之前也表示,「雙十一」已經成為全球品牌的奧運會,對品牌方而言「雙十一」「618」等大型活動中更像是一次大型公關現場,可以快速影響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 灰度認知社曹升:廣告的底層邏輯
    今天從認知心理學的視角,來解析一下廣告的底層邏輯。為什麼要做廣告?廣告的本質是什麼?廣告的本質是傳播和轉化。通常,廣告=傳播學+營銷學。隨著信息傳播底層設施的徹底改變,廣告也經歷大洗牌,顯然僅融合傳播學與營銷學已不足夠。
  • 灰度認知社曹升: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
    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是什麼?以下,Enjoy:學習正念領導力,對提升我們的個人績效,達到人生的巔峰體驗,是很有幫助的。很多中國人一聽正念,就覺得是佛教。其實不然,現在企業界講的正念來自美國,美國正念已經去宗教化,它一個非常好用的領導力工具。估計很多人都很疑惑,正念怎麼會是從美國傳過來的呢?一、什麼是美國正念?
  • 用偵探的推理邏輯,快速寫出好文案
    好的文案,就跟偵探一樣,重要的是推理邏輯。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大偵探一樣,通過推理邏輯寫出好文案呢?案發當天你都去過什麼地方?那天你都和誰在一起,見過什麼人?那天都做了些什麼事情?你所描述的事情具體發生在幾點鐘?
  • 提升14條職場認知與能力:不再傻傻的努力付出
    產業鏈可以幫助你理解業務所處的位置及利害關係,價值鏈可以幫助你了解業務運作邏輯。由行業知識塑造的能力可以讓你在解決業務問題時,從更高的視角思考問題,從而撬動更大的工作成果。尤其是你期待著自己的職業之路步步高升,就需要通過多維能力來塑造自己的綜合實力。
  • 灰度認知社曹升:三大方法論,拆解廣告的底層邏輯
    今天從認知心理學的視角,來解析一下廣告的底層邏輯。為什麼要做廣告?廣告的本質是什麼?廣告的本質是傳播和轉化。通常,廣告=傳播學+營銷學。我們從客戶認知視角反過來想一下,這種設計的底層邏輯是什麼?餐飲消費有一個經驗型的數據:80/20定理。
  • 聽邏輯英語鍾平老師講 , 職場人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
    雖然職場人學習英語會遇見各種困難,但也並不是毫無方法,有道邏輯英語鍾平老師就根據英語學習種種特性,研究出了一套非常適合職場人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用有限的時間,學習無限的知識很多職場人學習英語主要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我們上學的時候英語老師總會說要多花些時間背單詞、看英語書。由此可見,學習英語還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
  • 女兒紅「染」醬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其言下之意是,女兒紅的IP屬性是其「染」醬的底層邏輯之一。還有行業人士指出,通過跨界處在「風口」的醬酒來實現自身規模和價值的提升,這或許能為女兒紅蓄力中的黃酒板塊走出一條「曲線救國」路。 2002年,當任正非頭一次聽到「華為應該做手機」的提議時曾拍著桌子說:「華為不做手機,誰再胡說誰下崗!」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任正非在詳細了解手機業務的前景後,帶頭開展自我批評,不再固執堅持已見。18年後的今天,華為已然成為手機行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舉華為的案例只說明一點:一個品牌同行業內跨品類「打劫」是有勝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