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組織團隊復盤,大家進行了一場深度的自評和互評,很感謝這個團隊各位寶寶們的真誠和坦率。
每個人都是在各方面獨擋一面並習慣了獨立決策的骨幹,放平並剖析自己需要真正的勇氣。而這對自我認知修正和未來發展糾偏,將是很有意義的一個開端。
雖然不建議將人簡單標籤化,但是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將這次團隊核心成員主要表現出的五種差異化特質,分別形象化稱為:球形、貪吃豆形、煎蛋形、鳥巢形和貝殼形。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描述的每種形狀並不是專業科學的劃分標準,且這些形狀對自我的一種描述並不就完全等於各自的真實情況,僅作為團隊成員對自我認知以及未來提升的一種參考。
但這對那些曾經豪情萬丈致力於登高望遠,如今卻仍然拘囿於職場底層泥潭中苦苦掙扎而尚未窺得其道的朋友們,未嘗沒有借鑑意義。
覺知,並重構職場崛起的底層邏輯,將是今天的主題。
01「球形」特質
A同事,女,82年人,業務經理,胡同「大妞」。
A表現出這些特點:
自我接納「這就是我!」
有主見,不會因外在評價體系輕易影響自我的想法和行為「我也想聽聽大家對我的看法,雖然我是個比較不會被影響的人,但是聽聽還是挺有趣的事。」
坦率,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我的選項中只有說與不說,沒有說真話還是假話,因為只要我想說,說出來都是真話。」
對外界沒有過多欲求「我其實並沒有太大壓力,沒有特別想為自己去爭取個什麼,也沒想過要給自己那麼大壓力。」
邊界感比較強「我需要負責的一定細心負責到底,不是我的事我需要指出來。」
社交融洽既可以按照自己需求獨來獨往,也能很自然融入團隊之中,毫無突兀感。「我比較不會因長時間獨處,而在集體中感到局促不安」
生活軌跡有節奏「每天該幹什麼,幹什麼,怎麼幹,都能打理好,有章法可循,都很有規律的。」
總結:A是個比較典型的健全人格的同事,我們形容為一個圓圈或者一個球形可能更容易理解。
「球形」特質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也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狀態。
如果說非得給點建議,因為球形是一個比較穩固的結構,這個球形沒有明顯裂口,因此也不容易出現外界信息點的大量輸入和內在信息點的大量輸出。
未來如果要提升(前提是先有提升意識)或可以嘗試從這個角度切入。
02「貪吃豆」特質
B同事,男,86年人,業務總監,心理自我調適者。
B表現出這些特點:
焦點效應體現很明顯對自己的認知及對自己在所處世界中的影響往往存在放大效應。「反思自己內心深處,曾經的想法也許是認為自己很重要,很獨特,獨一無二吧」
往往在意問題的外在反饋「其實是在意別人的評價,並希望時時得到認可和正向反饋,以前如果被懟了,第一時間可能有不服氣,往往很長時間才能平復下來。」
優越感意識會一直希望做最重要、最突出的那個NO.1,並時常憧憬成功實現後愉悅感。「我的問題可能要追溯到很小時候,那時從小就學會爭第一,做三好學生,語文數學都要拿第一。」
會被兩類人吸引「我以前喜歡那些敬佩、羨慕、誇讚、崇拜自己的人,和自己敬佩、羨慕、誇讚和崇拜的人。後來分析這也許是我的弱點所在。」
往往內心有很多痛苦和糾結「小時候的成長環境,那些期望都會努力實現,永遠爭做第一,慢慢長大會涉及到越來越大的社交圈很難維持這種優勢,因此開啟心理摧毀-重建-再摧毀-再重建的那種循環。」
但往往更容易成長,因為有動力推動更加努力「每到一個新階段別人都會發現我比他們的認知將有明顯提升,帶給別人的驚喜感是讓自己愉悅的事情」
學習能力強「所有的時間基本都利用起來,包括碎片化的時候,學習思維、管理、技法等任何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我不忙,只是時間不夠用。」
總結:B可能是個帶有自戀人格特質的同事,我們形容為一個「貪吃豆」的形象可能更容易理解。
因為「不完整」,所以需要不停的「吃吃吃」。
貪吃特質往往會是一個明顯帶有自戀特質的人。但如果能夠自我覺知並受控,這並不是特別困擾的問題,反而往往自我提升迅猛。
我們來看,這個「貪吃豆」的形狀是球形缺少一塊,露出一個可大可小的缺口。
如果在確保結構相對穩固的基礎上,找到這個缺口大小的「度」,這反而更加有利於與外界之間的良性信息流動。
未來提升方向或許在於壓縮自我調適過程的時間,以更輕鬆的心態勝任更大的承擔。
03「煎蛋」特質
C同事,女,83年人,業務高級經理,「人老好了」。
C表現出這些特點:
不懂拒絕或者無法拒絕「我會經常放下自己的工作或其他事情來應對別人的互動要求,其實內心往往也是拒絕的,但是事後又勸說自己。」
不能停下迎合所有人,敲重點,所有人「我跟誰溝通時,都不自覺地點頭表示認同和附和別人,不想任何人因為我或在我這裡感到不痛快。」
隨時關注別人的情緒變化,猜測別人的感受「無論正式場合的會議,還是私下的聚會,我會經常擔心沒有照顧到每一位的心理感受,擔心自己哪裡做的是否有遺漏或者做得不夠好。」
希望隨時一團和氣「我會盡力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無衝突、其樂融融的氛圍,氣氛稍有不對時,我寧願拿自己開涮,甚至是黑自己來活躍氣氛,儘管這種搞笑也非自己本意。」
犧牲自己的需求點「我有哪怕再小的事情也不想麻煩別人,擔心讓對方為難或者給對方造成麻煩;但別人有哪怕讓我很為難的事情,我也儘量想辦法幫助他們。」
犧牲自己的觀點「我有自己的思考,並不是人云亦云,但是別人拋出觀點時,我卻往往不自覺地去淡化自己的觀點,順著別人的觀點走了。」
能覺知討好習慣不好「我也知道是個問題,是不太好的問題,但是自己身臨其境,處於那種場景之下時往往又控制不了自己,所以經常搞得自己很疲憊。」
低自尊狀態「我往往內心其實很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是真誇讚我時,又感覺到渾身不自在,好像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匹配這種讚譽。」
人人都說人很nice「每個人評價我時,都說人很好,感覺很溫暖。但是自己其實真的不想要這個好人的標籤。」
總結:C可能是帶點討好人格特質的同事。
老好人,往往能讓任何人都感覺到很舒服。
我們形容為一個「煎蛋」的形象可能更容易理解,因為煎蛋是沒有自己固定的形狀的。
其實C已經具備了很專業的知識儲備和很深厚的經驗積累,往往也能提煉出自己的想法。
但問題是在公開輸出想法和觀點時很容易緊張,不好打開自己。
未來或有兩點建議:對內先找到「我自己」,我的底線在哪裡;對外嘗試找到界限感,學會適當拒絕。
慢慢跳出來,或可短時間內就打開自己煥然一新的局面。
04「鳥巢」特質
D同事,女,86年人,業務經理,「寶寶有顆少女心」。
D表現出這些特點:
缺乏自信「我總覺得自己可能沒法獨自扛下來,我總感覺自己經驗還是不足,表達、溝通、管理以及系統思維能力都太弱了。」
容易依賴他人「不過我能繼續往前,是因為我知道我的工作最終交付之前,還有人幫我把關。大家都是大咖,有什麼不懂的我還可以問大家。」
展現柔弱的一面降低外界攻擊力度以獲取安全感「我每次公開演講前都會表達我沒有怎麼準備,或者我講的不好哈,或者你們都是大咖我要先向你們學習,或者寶寶真的好怕怕哦等開場,其實是不想挨懟。」
熱愛並享受生活「我日常中其實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是真的感到每天都快樂的那種,我很享受這種感覺。」
不自主表演傾向「在工作中我對外也不自主地希望給人展示的形象是快樂、單純、無害的青少女,但其實自己很多時候的鬱悶、不開心、壓力和緊張都自己消化,不想別人看到。」
知識碎片化「我也想成為一個大咖,但是感覺到有了很多年工作經驗之後,仍始終不能將經驗串起來,東一點西一點,沒有找到那根線,更沒有框架的感覺。」
不容易出結果「我每次確實不知道工作交付物怎麼樣才是好,雖然很努力地做,但是總做不到那種程度的結果,大家往往也並不滿意。」
能認識到問題「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向,每天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但是一到用的時候就間歇性想不起來。感覺這點始終提升不了,為此有些害怕和茫然。」
總結:D依賴性特質比較明顯,喜歡示弱以獲得安全感。
我們形容為一個「鳥巢」的形象可能更容易理解。
對於D而言:生活的一面應該是完整的,自洽的,但是工作方面找不到自己的形狀;不能很好在生活和工作之間進行自然切換,導致這兩塊不能很好的結合起來;有很多角度的知識儲備和很多年的經驗積累,但是不能將其體系化。
未來或可嘗試學會真正的思考,提煉「自己的想法」。
而有自己的觀點後,一方面可以填充自己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可以補足自己的自信心。這可能是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
05「貝殼」特質
E同事,男,92年人,業務骨幹,老成的「90後」。
E表現出這些特點:
▌不愛說話
「別人經常問我怎麼不說話,或者怎麼不發表下對某觀點的想法,但我只是單純地感覺到沒有那麼需要去說話。」
▌容易被表象誤解
「別人會根據我貌似冷漠的表現,揣測我對某個事情的想法是不樂意、不關心、不感興趣,但是我好像也不太願意去解釋。」
▌喜歡獨處
「我沒有社交方面的障礙或者類似的問題,只是不太有興趣去關注外面的事情,我覺得自己一個人獨處挺自在的。」
▌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說話不代表我沒有思考。我只是享受自己思考問題的過程,不習慣去對外分享我的心理動向罷了,也感覺沒有必要。」
▌經常沉思和自省
「我做事情前會先思考清楚,經常一段時間總結自己的過往經歷,接下來怎麼做,我自己就會知道,而且知道怎麼做的更好。」
總結:E的氣質偏內向一些,會感覺到有一層明顯的膜隔絕了與外界的信息傳輸,我們形容為一個「貝殼」的形象可能更容易理解。
殼能讓人感覺到明顯的界限感,但殼裡面其實是有自己的錦繡乾坤的。
在這種狀態下,個人可以很容易形成自己的一套想法。
但,因為殼的壁壘,稀釋了個人與外界良性信息的流通;也因為殼的幹擾,個人也比較容易被外界誤解。
這可能是一個不太有利職場進階的因素。
未來可以嘗試下主動表達觀點,多與外界信息溝通,這對自我提升或會有所裨益。
06總結一下
重構邏輯,簡單說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不管什麼性格特點的人,如果能夠找到一套能很好自洽的邏輯基礎來認知自我和解釋世界,便不會迷失自我發展方向;如果這套邏輯基礎恰又能很好與外界進行信息的良性交互流通,便不會故步自封,且能夠進步。
重構的前提,是覺知。也許是該花些時間,好好地研究下自己的內心世界。
真正接納自己,努力構建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穩定理論基礎。
從這裡起步,從現在起步,從此開啟自己職場巔峰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