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2020-12-17 上官木啊

40年前,如果有誰告訴你中國將領導全球,你一定會以為又是一個全球化的謊言。但40年後的今天,如果有誰詢問中國能否再度屹立,他將獲得來自四面八方的必勝的吶喊。

在中美博弈日漸白熱化的今天,我們似乎越來越清晰地看到那一度令人望而生畏的西方強國的內中敗絮。

經濟停滯、就業內卷、創新保守……種種事實都在質問:如今的美國是否已經失去了探索生存邊界的初心?那麼當下的中國,是否又能成為新的未來?這是一場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思考。

星光不問趕路人

康德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不懂風情的哲學家之一,他的私生活傳聞幾乎為零,不僅似乎沒有常人的愛恨痴嗔,甚至罕見瘋癲張狂的遺聞軼事。但他卻曾說過世上最浪漫的人類宣言之一:世上最令我們內心激蕩的,是頭頂燦爛流轉的星空和人們心中永恆的道德律。

一個民族若永遠匍匐地面,終其一生也只能做文明的奴隸,碌碌不知其所之。它將不能誕生偉大的心靈和偉大的文化,也不能激起時代最前沿的科技創新,註定湮沒在燦爛如輝的歷史中,成為其他文明的註腳。

而在現代,那些一度光鮮一時的文明卻接二連三地低下頭來,在塵土飛揚的地球表面為利益撕破臉皮,放棄底線,忘卻了他們曾為何出發。八年前,在中國即將啟程圓夢前夕,歐巴馬曾在白宮同賈伯斯進行了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

這位剛剛連任成功的總統先生問:「那些開設在中國的工廠,我們還能召回來嗎?「賈伯斯想了想說:「對不起總統先生,那些工作崗位應該回不來了。「

繁榮昌盛的西方世界將工業視為底層經濟產業,毫不留情地將其逐出門外,金融洪流將所有人裹挾其中,為欲望掙扎的普通人們愈來愈絕望地發現這世界不再由他們主宰,他們本就微弱的力量被切割成無數碎片,沉澱在歷史失敗的灰燼中。

而此時,中國剛剛迎來工業噴發的時代,中國人正在用自己的雙手,一一補齊工業序列的短板,使之完善成為一塊堅不可摧的銅豌豆,無懼來自四面八方的挑釁。

1978年的逆轉

49年建國初期,中國沒有任何一座可以稱之為現代化的工業。

唯一留存下來的一些基礎設施型工廠都是晚清遺物,比如中國第一條鐵路和江南造船廠都是慈禧年代建成的,這些廠子面臨著機器老朽、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當年洋務運動,官老爺們只是一股腦買來了機器,自己一點技術都沒有。

不僅沒有工業體系,連能否進入工業化都是個問題。

1978年,錢學森曾頗為無奈地和濟南汽車廠廠長說,我們現在能夠造出飛彈來了,但運飛彈的車還是造不出來,要是一直造不出來,那只能咱倆抬飛彈走了,我抬前面,你抬後面。

對方也頗為苦澀地笑了笑,他想起了我國第一輛重卡,黃河重卡,而它卻是幾百個工人手持榔頭一點點打造出來的。

有人說黃河重卡是個笑話,在叮叮噹噹中一點點成型的黃河重卡哪裡是工業產物,還是小農民們的手工藝品。而縱觀世界,70年代的美國用鐵錘當街打砸日產汽車,而我們還在用它生產汽車。

但我們的民族正如這臺曾滿載希望的黃河重卡一樣,想要什麼,就去生產,生產不出來,就用手造,一個不夠,那就再硬生生造出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而在1978年前夕, 當時 「內卷」的苗芽已經悄然埋伏進當時的美國社會,金融立國的要求使得蛋糕的泡沫越來越大,人們不斷地喝下一桶又一桶來自太平洋的海水,結果卻是越來越渴。

他們迫切需要將產業分散到更大的市場中去,而這個市場,就是百廢待興的中國。中美雙方外交代表團、中糧和可口可樂、德國大眾汽車和上海汽車公司……數不勝數的外企代表湧入中國,迫不及待地同我們建立聯繫。

所有如今高舉著逆全球化旗幟的西方大國們都在1978年的春天歡呼著迎接中國市場的到來,他們迫不及待地盤算著汽車工業、服裝生產線、鋼鐵煤產業的轉移效益,爭先恐後地要求會見中國廠商。

而當落後一步的美國通用和日本豐田代表來到中國後,眼見著滿大街跑的桑塔納無不後悔萬分。他們後悔什麼呢?是錯失了市場嗎?是錯過了品牌發展的機遇嗎?根本上來說,是錯過了轉移內卷的最佳途徑和時機。

「內卷」一詞如今已不新鮮,是指同一個社會下人們所爭取的目標對象發生高度同質,由此發生彼此傾軋,競價砝碼愈加愈高的情況。

它最先出現於歐美,如今在我國也初顯苗頭。這一問題最顯著地出現於職場,我們常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大學博士應聘幼兒園教師,某某公司保安要求學歷研究生及以上,某某事業單位千人競爭一崗……

內卷的背後往往是系統的問題,人們不再追求多樣化發展,而是一個勁地只想做最賺錢的、或最穩定的那一行。在前些年的網絡上我們也常聽到這樣的話:發展航天有什麼用,還不如給農民買倆饅頭。

這種心理的出現,正是內卷和停滯即將出現的苗頭。但好在我們及時發現,並積極應對,重新樹立起了正確的發展觀念,甚至於今許多小學生都能夠掰著手指頭向你闡釋航天事業的重要性。

但西方國家卻沒有這麼高的警惕性。上個世紀70年代初,西方集體陷入內卷,無奈之下,將許多先進科技帶進中國。而我們仿佛鄉下人上街、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不斷驚呼:「居然還可以這樣!」

對於美國來說,他們無疑是十分驕傲的,他們一口氣賣給中國無數高科技產品甚至包括航天技術,這在如今科技保密的時代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事情。

或是想要聯中抗蘇,或是只是技術憐憫,不管他們的間接目的是什麼以及有沒有達成,「轉移內卷」這個根本目的總歸算是圓滿完成了。因此,當今的美國總有許多人叫囂稱,如果當初不向中國賣技術,現在美國的老大地位就不可能受到挑戰。

這無疑是年輕人不成熟的觀點,如果當初尼克森、柯林頓不轉移產業,可能現在憤懣的年輕人們連思考政治的機會都沒有。

停滯和爆發

2001年,911事件爆發了。在如今無數自媒體人撰寫的文章中,這一恐怖事件被演繹成中國國運逆轉的時刻,因為它暫緩了布希對中國的施壓態度,給我們帶來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和平期。

隨著柯林頓籤署了那份友好善意的對華貿易法案,中國人的心這才終於塌下來,喘息之際,我們也見證了資本主義的傲慢。

福山作為近代崛起的學術領袖,他的觀點相當程度上代表著西方精英們的根本立場,他說,資本主義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因此無需擔憂來自社會主義的中國的挑戰,蘇聯故事遲早會重新上演,他們只需要耐心坐著就行,即所謂天命之子的舒然。

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全方位的經濟停滯正逐漸拉開帷幕,而最先暴露危機的,是航天工業。

和汽車工業一樣,我們的航天工業在一開始所面臨的,其實是猶如天塹鴻溝一般令人絕望的差距。當我們將第一顆衛星東方紅號送進太空時,阿姆斯特朗已經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但接下來,我們僅用了十年便趕超了四十年的差距,而美國只是推出了馬斯克和SpaceX,一個依託早已成熟的技術進行資本運作的航天企業。

如果你問,他們仰望星空看到了什麼,他們可能會反問你:「什麼星空?」他們再也不願意建造能登月的火箭抑或太空飛行器,人類的進程已經和他們無關,他們只想要生產流水線一樣的載人航天產品,將「仰望星空」的夢想徹底商業化。而這,正是停滯的根源。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我們能找出許多專有名詞、許多前沿理論來解釋歐美國家近來愈顯沉重的步伐,但從人文的角度來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主動放棄了對人類的責任,對歷史的責任。

千年後,康德的燦爛星空從此沉寂於金錢堆積的朽夢,它只能依託於另一個民族繼續前行。這個民族成長的進程也許並不光鮮,並不從容,但每一點發現都源出于堅實的腳步和堅定的雙手。

在如今,停滯和內卷已經席捲全球,疫情衝擊下更多人民的生活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我們並未倖免,但我們更加堅強,更加充滿理想。

在誰能領導全球這個問題上,無論未來是否由我們主宰,我們至少永遠不會忘記仰望星空的理想,永遠背負著比民族更沉重的責任,在人類生存的前沿緩慢開拓。

相關焦點

  • 中美博弈背景下的全球化迷思:閉關與入關,誰是未來?
    尼克森雪中遊故宮另一邊,中方接待人員吃驚的發現,無論在美國人房間裡擺多少北京果脯,第二天都會全部消失。後來才知道,是帝國主義代表們捨不得吃,全都揣進了行李箱。抗議炸館的人群就在中美兩個大國以「你是風兒我是沙」的姿態奔向新世紀時,世界的角落裡卻是另外一幅模樣。97金融危機席捲日韓、東南亞、俄羅斯,兩年後,拉美再次崩盤。
  • 中美博弈與臺灣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跟頭摔得會越狠。在中美戰略競爭博弈新形勢下,美臺關係究竟會密切到何種程度?美國與兩岸之間關係會如何傾斜?美國會支持臺灣當局與大陸對抗較量到什麼程度?在中美交惡和建交兩種情況下,美國都曾拋棄臺灣,充分說明了臺灣的戰略分量有限,是可以視情拋棄的棋子。在美國人眼裡,臺灣以往是、現在是、未來也始終是一顆棋子,絕不是英國式的盟友。
  • 莊建中:中美能源領域合作前景巨大,應在博弈中尋求合作
    ,應在不斷博弈中尋求合作。莊建中表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外交、文化和學術交流、貿易、地緣政治等全面對抗階段。中美戰略競爭首先是結構性矛盾。中國正日益強大,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作為第一,多年來持續鼓吹「中國威脅論」。自2018年起,美國已將中國作為全面主要競爭對手,同時推崇單邊主義,退出了許多國際組織和條約。其次是美國國內政治的需要。
  • 中美大博弈下東南亞的窘境
    文:石齊平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轄下的東協研究中心不久前發表了一份《2020東南亞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了東南亞國家面對中美兩強博弈下的窘境。
  • 「趙遠良」中美博弈關係再解讀——基於世界治理手段變遷的視角
    以此為開端,西方國家(特別是以美國為主)在隨後的歷史進程中,不斷設計和實踐出新的世界治理手段,大國博弈因此也採取了新的方式——洛克式博弈。具體就中美關係而言,霍布斯式博弈不再是兩國競爭採取的終極選項,而是洛克式博弈。中美貿易博弈折射出兩國洛克式博弈的方式和手段。大國經略世界,主導世界格局,其手段是多樣的,在表現形式上或曰統治,或曰治理。
  • 「內卷」裹挾的愛,孩子未來會幸福嗎?
    我太太說,感覺自己也陷入了「內卷」焦慮(最近爆紅的一個詞),是不是我們以「愛」的名義做多少事情,孩子未來都難以得到幸福呢?先說說「內卷」這個詞,英文是involution,本意是向內演化。再看它的反義詞——evolution,進化,就是向外擴張性發展,未來是無限的。
  • 從三姬分金談中美博弈
    「三姬分金」是《天行九歌》裡的一個故事,講的是戰國的韓非拜訪大將軍姬無夜,看到其三個姬妾在搶奪100枚金幣,分配規則是:甲、乙、丙三姬依次提出分配方案,如果某姬提出的方案未能獲得所有參與者半數以上認同,則提出方案的人被處死,後一個按順序提出新方案,遊戲繼續;若獲得半數以上認同,則按方案分配,遊戲結束。假設三個人均是聰明、理智、冷血且獨立的,最終三姬將如何分金呢?
  • 親清學堂第十五課 | 中美戰略博弈及關係走向
    國防大學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金一南以《中美戰略博弈及關係走向》為題,通過視頻形式作了專題講座。吳昊、蘇偉等縣領導與我縣黨政領導幹部和重點骨幹企業家代表共同收聽收看。金一南從戰略的高度,置身於國際、國內歷史大變局的背景,用豐富的資料、典型的實例深刻分析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世界形勢變化,中美戰略博弈和我國所處的周邊安全形勢,特別是後疫情時期中美關係走向和經濟發展情況。
  • 我在日本社會裡,看到了中國內卷的未來
    來源:新財富雜誌內捲化,既不是剛剛開始,也不會馬上停止,它不是由社會成員之間的互相競爭而起,它更像是一股席捲世界的浪潮,洶湧而來。而對抗內卷,思考往往比行動更重要。當我們在討論就業、失業時,與其關注整體勞動力數量的多少,不如去思考,我們可能會被誰替代,又有什麼解決辦法。 02我們可能被誰替代在吳軍博士的《浪潮之巔》中,曾記錄了這樣一件事:20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工業發展迅猛,大有挑戰美國的勢頭。
  • 內捲化焦慮
    這種現象並不罕見,在18世紀之前,人類社會已經內卷了千年或數千年。英國學者安格斯·麥迪森在《世界經濟千年史》中用數據統計揭示了一個「千年停滯」的內捲化經濟:在公元後第一個千年裡,世界經濟幾乎沒有任何增長【3】。在那個漫長而痛苦的年代,經濟增量僅來自人口與土地規模的增加。
  • 中美貿易戰打響第一槍:深層次思考和未來沙盤推演
    對於中美雙方如此快速、如此強硬、如此大規模開打貿易戰,國內外媒體和市場一開始出現了集體性誤判,可以說,這種集體性誤判從川普逆襲總統到中美貿易戰一再上演,值得深思。直到最近,市場才開始正視並接受現實,持久戰、放棄幻想之類的理性觀點才開始逐步被認可,呼喚加快改革應對的積極聲音漸起。
  • 拜登的執政邏輯與對華戰略的深度分析
    所以,本次美國大選才異常激烈,紅藍兩大陣營都拼命動員自己的支持者出來投票,導致本次大選投票人數創出歷史性高峰。紅藍兩大陣營都很清楚——本次美國總統大選將決定未來4年紅藍兩營誰吃肉、誰買單的命運。滿足藍營訴求所以,站在中國的立場,與一個孤立保守內捲化的川普政府打交道是非常痛苦的——站在紅營的立場,中美之間矛盾遠遠大於利益。
  • 如何突破教育內卷,這所創新學校有何想法?
    為了能幫助這一代孩子創造屬於自己的新世界,提升他們的創業精神和領導力,肖知興創辦了致極學院,通過特有的「博雅教育」與「勝任力模型」,培養「知中國,懂世界的未來實幹家」。文丨張瑤 編丨Travis要說今年什麼詞最能展現大家的教育焦慮,那就是「內卷」了。顧名思義,大家都往裡面卷,卷的越多,裡面的空間就越小。
  • 從內卷說開去:自然選擇、網絡最優化原則與抗阻匹配、國家未來
    向內演化的實質邏輯上的一個詞「演繹法」,演繹法是基於現有的知識或假設,推理出各種複雜的演化,邏輯上來說,推演結果和推演的前提是等價的,也就是說推來推去其實沒有什麼新知識產生。然而這種在一定限定範圍內的向內演化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典型的例子比如歐幾裡得幾何。
  • 章百家: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是鬥狠,中國需要恢復務實外交
    在和美國的戰略博弈中,我們更需要的是勇氣和智慧,中美之間的博弈不是鬥狠。」章百家說,近年來,大家對於中美關係基本上是越來越憂慮,越來越擔心,以前的擔心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它已經變成現實了,這個現實就是,中美兩國將進入一個長期的戰略競爭狀態,而且這個戰略競爭會不斷地向縱深發展。因此,中國應該考慮如何在這場競爭中實現自己的目標。
  • 「內捲化」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實現人生躍遷?
    這就是一個存量博弈的時代,個人被鎖死在一個低水平的狀態中,在社會的某個圈層裡周而復始地循環,人生的躍遷可望不可及。1.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你才有機會跳脫出內捲化的生活,從自身真正的價值觀出發,打破低效的自我重複,避免無效的競爭,完成人生的破局。
  • 新冠之年的「內捲風」——談內卷的失速、遞歸與巴洛克
    這就像我們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駛出高速公路到休息站時,當從汽車裡出來,回頭看見高速公路上的汽車一輛又一輛發出呼嘯聲飛速從眼前駛過時,才發現自己剛才的速度有多快。(參見:《人性的,太人性的》,楊恆達譯,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44條)博爾赫斯在《世界歷史醜聞》的序裡把巴洛克定義為「那種刻意耗盡(或者試圖耗盡)其自身可能性的風格」;同時,他還指出了巴洛克的「智力屬性」,也即巴洛克更關注對藝術的形式的創造和技術的革新。
  • 衝突的邏輯:從日美貿易摩擦看中美貿易爭端
    縱觀世界經貿的發展歷史,國際貿易摩擦一直與國際貿易的發展密切相關。以2018年中美貿易爭端為起始,國際貿易摩擦的主體和客體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本文回顧20世紀50—80年代日美貿易摩擦的生成機理、日本的應對措施等研究文獻,旨在從日美貿易摩擦來分析研判當前美國挑起針對中國的貿易衝突邏輯,從而為中國有效應對爭端提供必要借鑑與智力支持。
  • 超越霸權之爭:中美貿易戰的政治經濟學邏輯
    ②由於中美貿易戰仍在持續發酵,目前也很難說哪一種理論判斷更能預測未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張宇燕和馮維江就認為,中美貿易摩擦至少存在四種發展前景。③2018年11月7日,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在新加坡的演講中也明確提出,如果中美兩國不能就貿易爭端達成一個可行共識的話,經濟鐵幕就有可能形成。
  • 內捲來襲?我們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而現在,這樣的理論因為一些名校學霸曬出的「內卷」照片而走紅網絡,照片上的人無時無刻都在看書,無論是在騎車還是在床上,厚厚的一摞資料給人的心理壓力驟然而生。一、教育內卷,罪魁禍首是誰? 「內卷」這個詞,在現在這個社會流行起來並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