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廣東有一順口溜:廣東有三寶,陳皮老薑禾杆草。其中,「陳皮」是指「廣陳皮」,為陳皮中的佳品,而「新會皮」是「廣陳皮」中的上品。
陳皮在我國的使用歷史非常悠久,是人們喜愛的養生食材,不僅能入藥,還能做菜、煮粥、煲湯、泡酒等,可謂是養生的「百搭小能手」。陳皮性味辛、苦,溫,具有行氣燥溼、止咳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
「廣陳皮」是曬乾後經3年以上貯藏的茶枝柑的果皮,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又是傳統的調味佳品,向來享有極高的聲譽。追本溯源,下文將帶領大家一起領略,「廣陳皮」的前世今生之風採。
「廣陳皮」名字由來的傳說
宋代以前新會屬於蠻荒之地,新會柑還未出現規模生產,據傳「廣陳皮」一名出自新會黃姓先祖黃廣漢及其夫人米氏的故事。黃廣漢系南宋孝宗八年(公元 1181年)科舉進士,官至徐州知府。其夫人米氏自幼飽讀詩書,精通藥理,用其丈夫所創製的新會柑橘陳皮為國母楊太后治癒乳疾,被封為「邦顯一品夫人」。當楊太后問及這種藥材的由來時,米氏因為此皮之製法來自其丈夫黃廣漢所創,於是將其丈夫名字中「廣漢」中取「廣」字作為這種藥材的名字,稱「廣陳皮」以別其他陳皮。
古代的「廣」字,「廣」字頭「黃」字底, 寓義黃氏所創。《廣陳黃氏族譜詩》云:「調治後乳,著手成春,詔封邦顯」。後來明清一些名醫家如劉若金等也是使用此法醫治此症。據現代研究表明廣陳皮(柑青皮)對乳腺疾病有獨特的療效。
存期不足三年的稱果皮或柑皮,存期足三年或以上的才稱為陳皮,年份越高的陳皮越陳香醇厚。陳皮似人,隨著時間的流逝,越老越醜,就如同歲月漸老的人生,繁華漸漸淡去,美麗的容顏消逝,但是,在得與失的轉換中,人生慢慢沉澱,變得溫和、低調,醞釀出了絕美的味道和價值。在民間,百年老陳皮有「一兩陳皮一兩金」的說法。
中醫學認為,陳皮性味辛、苦,溫,具有行氣燥溼、止咳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胸脅脹痛、疝氣、乳脹、乳房結塊、胃痛、食積等。《本草綱目》載:「橘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溼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這是對陳皮功用、藥理的高度概括。
陳皮在我國的使用歷史非常悠久,是人們喜愛的養生食材,不僅能入藥,還能做菜、煮粥、煲湯、泡酒等,可謂是養生的「百搭小能手」。我們在烹調魚、肉之類葷菜時,加入一些陳皮,不僅藉助藥力充分發揮其營養價值,還可以去腥解膩、提鮮增香。陳皮還可用來製成陳皮餅、陳皮糖、陳皮梅、陳皮姜,直接用來泡茶味道亦香醇。
研究表明,陳皮主要含黃酮類、生物鹼類、檸檬苦素類、揮髮油類和微量元素等成分,現代藥理研究陳皮具有抗氧化、降脂、抗炎、保肝等作用。陳皮的苦味物質是以檸檬苷和苦味素為代表的「類檸檬苦素」,這種類檸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於水,有助於食物的消化。
飲膳品鑑
01
陳皮薑糖水
材料:陳皮絲3克,薑絲少許,紅糖適量。
做法:將陳皮絲與薑絲一起放入玻璃杯中,衝入開水,等待5分鐘,加入適量紅糖調味,即可品飲。
功用:本藥茶具有寬胸理氣、溫胃祛寒的功效。適合於風寒感冒、咳嗽痰少,胃寒腹脹、胃口不開的人群飲用。
02
陳皮荷葉茶
材料:陳皮絲3克,幹荷葉1克,幹山楂3片,蜂蜜適量。
做法:將陳皮絲、幹荷葉、幹山楂片放入杯中,衝入適量開水,等待5分鐘,可加入適量蜂蜜調味,即可品飲。
功用:本藥茶具有健脾化溼、開胃消食、降脂減肥的功效。適合於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體型肥胖、血脂較高的人群飲用。
03
陳皮山楂酒
材料:陳皮60克,山楂幹30克,白酒600毫升。
做法:將陳皮擘碎,與山楂幹一同浸入白酒中,密封,浸泡1周後濾出酒液,棄藥渣,澄清後即可飲用。
本藥酒具有健脾開胃、理氣消脹的功效。適合於食少胃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群適量飲用。
04
陳皮烏雞湯
材料:烏雞240克,陳皮9克,大棗9枚,生薑6片,食鹽適量。
做法:陳皮泡開,洗淨,切絲備用;烏雞洗淨,切塊,放入盛有清水的鍋內,大火燒開,撇去浮沫;放入陳皮、大棗和薑片,小火煮1小時,加食鹽調味。
功用:本補湯具有滋補氣血、調氣解鬱的功效。適合於氣血虧虛、神疲乏力、胸悶脅脹的人群食用。
05
陳皮酥雞
材料:陳皮15克,小公雞1隻,滷汁、蔥、姜、椒、糖、味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公雞宰殺、去毛及內臟,洗淨。放入鍋中,加入切碎的陳皮、蔥、姜、椒、鹽等,煮至雞六成熟時,撈出放涼;再將雞、滷汁放入鍋內,用文火煮至雞熟,取出;將滷汁加糖、味精、食鹽等,用武火收濃湯汁塗抹在雞皮上,餘汁倒出不用。鍋中放植物油燒至九成熱時,先將餘下的陳皮下鍋炸酥,再將雞反覆用炸陳皮的油淋燙,至雞皮呈紅亮色時取出再抹上麻油,斬成塊狀即成。
功用:本藥膳具有溫中益氣、燥溼健脾的功效。適合於胸腹脹滿、不思飲食、噁心嘔吐的人群食用。
06
陳皮杏仁粥
材料:陳皮9克,杏仁6克,粳米150克,冰糖適量。
做法:陳皮洗淨,切絲;杏仁洗淨,搗碎備用。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煮粥。粥將成時,加入陳皮絲、杏仁末攪拌均勻,再煮5分鐘即可。
本藥粥具有化痰理氣、利肺潤腸的功效。適合咳嗽有痰、胸悶不舒、大便偏幹的人群食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作者:王恆蒼、陳永燦、張秋鎮,配圖:全景網,編輯:徐婧,審核:厲秀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