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一句話:優秀的女人,大都雌雄同體。
她們可以溫柔,卻也清楚底線;她們有軟弱,卻也有保護自己的盔甲。
既有女人獨特的魅力,又帶著獨立和智慧的光輝。
如果在民國長河中列一個雌雄同體名單,倪桂珍必然位列其中。
少年時的倪桂珍:信仰虔誠,卻思想自由。
倪桂珍是誰?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可提到她膝下的六個子女,那可是大名鼎鼎。
倪桂珍,是宋氏三姐妹的母親,她的三個女兒,兩位第一夫人,一門巨富;
還有三個兒子:兩個是部長,可謂妥妥的人生大贏家。
做為母親,用現在的語言形容,倪桂珍絕對是中國「最強辣媽」。
只不過,太多人將目光都投注在了她優秀的子女身上。而忽略了當母親的她。
看倪桂珍的照片,身材矮小,相貌一般。人們會很自然地把她當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舊式小老太太。
如果你真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
倪桂珍生活在舊時代,名字也土不洋氣,但她的思想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卻非常新潮。
倪桂珍出生在清末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倪韞山是牧師,母親姓徐,是中國明朝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的後裔。
那時候,所有女性都以「三寸金蓮」為美,倪桂珍的兩個姐姐也不例外,紛紛裹上了小腳。
可到了倪桂珍這裡,裹腳反應特別大,接連著發高燒,就是不退。
父母不忍心看著小女兒受罪,於是就放棄了為她裹足,任由她的腳「自由發展」。
與之一起「自由發展」的,還有倪桂珍的思想。
雖然是女孩,但她特別愛讀書。5歲就進入私塾,跟老師練習寫字,8歲進入女子學校讀書,14歲以優秀成績被保送上海西門的培文女子高中,17歲畢業時,成績非常優秀。
要知道,與她同時的大多數女子,不是在忙著練習女紅,就是已經嫁人生子了。
而倪桂珍,卻彈鋼琴、畫油畫、算數學,精神生活已經超越了同期女子20年。
由於父母都是虔誠的教徒,而倪桂珍也是一所教會學校上的小學,所以她在信仰方面非常虔誠。
她不會像後來的陸小曼一樣,仗著自己會新鮮的西洋樂器就縱情笙歌。
相反,倪桂珍樸素、恬靜,將書籍和音樂都當做是滋潤心靈,營養精神的調劑。
有自由的思想,也有虔誠的信仰,不流於浮華,亦不冥頑不化,倪桂珍的這種人生態度,伴隨了她的一生,既在愛情家庭上充分體現,更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得以升華。
沒有繁瑣的禮教,沒有過多的清規,兩人看對了眼,倪桂珍很快成了宋嘉樹的愛妻。
不知覺中,已長成大姑娘的倪桂珍,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
雖然倪桂珍思維敏捷,多才多藝,家境也算中上,但因為長了一雙大腳,成了嫁人的「短板」。
好在有月下老牽線,一位名叫做宋嘉樹的男人來到了她面前。
剛從美國回國不久的宋嘉樹,因美國的女友去世,心情十分的消沉。
一天,他在大街漫無目的溜達,剛好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學牛尚周。
這牛尚周是倪桂珍的大姐夫。
經過牛尚周介紹,宋嘉樹見到了倪桂珍。
倪小姐正在教堂唱詩班裡唱著讚美詩。她面容純淨,表情莊嚴,清澈的眼神中透著幾分靈動。
只要雙方能對上眼,其它都是次要的。
二人很快相遇相知,見過倪桂珍的父母后,便商定了婚期。
婚後的倪桂珍隨宋嘉樹來到崑山,隨她嫁過來的,還有一箱價值不菲的嫁妝。
而這些錢,足以讓他們夫妻生活得很好。
我愛你,但我不會迷失我自己。因為我不是攀援大樹的絲蘿。
宋嘉樹是有大志的人,剛回國的他缺少基礎和人脈。他要把妻子的陪嫁,花在打點關係上,以此做為他要當人中龍鳳的基礎和起點。
要是平常的女人,娘家給的嫁妝,怎容丈夫如此「敗光了」呢?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護自己僅有的財產,那是當仁不讓的。
但倪桂珍不同,她非但沒有半句怨言,反而成了丈夫的堅實後盾,在物質、精神和思想上義無反顧地支持著丈夫。
在她眼裡,錢算什麼?只要用在點子上,那就絕不吝嗇。
在她心裡,始終相信丈夫,堅信他會成就一番事業。
因為嫁妝全部拿去打點關係,倪桂珍連自己喜歡的一件衣服都買不起;因為生活的窘迫,他們倆人甚至不敢要孩子。
為了支持丈夫,倪桂珍也真是拼了。
為了補貼家用,從小沒吃過苦的倪桂珍,竟然選擇成為了上海第一富戶盛宣懷家中當的一個侍奉人的丫鬟。
家庭雖然困苦,但宋倪夫妻齊心協力,共同創業。
宋嘉樹拿著妻子的嫁妝,在外打拼,感受著妻子為這個家庭所做的努力,宋嘉樹也開始不斷地思考賺錢的方法。
為了改善家庭的拮据的情況,他便開始為教會印刷聖經,靠著這樣的方式,他打開了財路。
除了財力上的支持,倪桂珍還為宋耀樹拓展人脈,自己的娘家,還有盛宣懷家,有財力、有人脈、又有聰穎的頭腦,宋嘉樹在短短幾年內,很快地闖出一片天地。
他兼做進口機械的代理商,並且依靠著倪桂珍娘家的名號,事業更是蒸蒸日上,之後他逐漸成為了上海灘赫赫有名的實業家,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支撐起了一片天。
不做依附於喬木的絲蘿,而是要成為比肩而立的大樹,這是倪桂珍對待愛情的態度。
無論家境貧寒還是富有,宋、倪夫妻始終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倪桂珍為宋嘉樹生三子三女:宋藹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
這些孩子們,與宋嘉樹一道,組成了赫赫有名的宋氏家族。
宋家六姐妹長大成材,與倪桂珍的嚴格教育離不開關係。
世人都說「子不教父之過」,但是倪桂珍卻明確表示子不教不僅是父之過,也是母之過,因此她對待子女的教育尤為嚴格。
無論家庭多麼困難,倪桂珍對於孩子的教育從來沒有落下。
從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倪桂珍就會買來幼兒讀物,教孩子讀書認字。
倪桂珍和宋嘉樹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取長補短,從來都是將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的首位。
自從宋嘉樹事業有了起色,倪桂珍便全力以赴地挑起了在家照顧孩子的重任。
但別以為她這是絲蘿依附喬木,隱於丈夫後面,做個小女人。
事實上,倪桂珍是家裡絕對的權威,對家人的生活方式有著自己的堅持,宋嘉樹也不例外。
她不允許丈夫和孩子在家裡賭博、酗酒、跳舞,也不許孩子們到交際場合去跳舞。
就連宋嘉樹都這樣評價自己的妻子:「桂珍是生活在東方的堅強女性,她的偉大在於敢於選擇自己的愛人,這在東方,在中國,簡直是不可思議。
孩子們出生時,宋家已基業豐厚。
幾姊妹生活上衣食無憂不成問題,可是倪桂珍卻不允許他們有一絲一毫的奢靡浪費。
書中記載:「(倪桂珍對子女)採用斯巴達人的訓練方法……還要進行禮貌規矩的訓練。」
斯巴達人的訓練方法十分嚴苛:恪守清規,勤儉樸素,吃苦耐勞,作息規律,勤奮上進。
為了成為子女的榜樣,倪桂珍每天早睡早起,教孩子們彈鋼琴,為他們輔導功課。
然而,雖然家風嚴格,倪桂珍的教育卻並不古板。
由於宋嘉樹與倪桂珍思想都非常開明,而且接受過美國東北部的教育,所以他們鼓勵孩子多接觸田園和自然。
為此,宋家特地在郊外買了套房子,一家人在那裡居住。
有鮮花,有原野,有椰樹,有小河,開闊的風景也為孩子們帶來了開闊的心胸。
宗教、田園、鋼琴、英語與民主精神,使這個家庭與當時中國萬千個普通家庭相比,處在一種『世外桃源』的優越環境中,既有基督教嚴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諧、歡樂和詩情畫意。
倪桂珍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嚴格的,但同時她又是民主的。
其實這兩點並不矛盾,她嚴格,是因為她清楚孩子終是要離開父母的,唯有他們自己長成強壯的翅膀,才能自由翱翔。
所以後來,當宋嘉樹決定讓六個子女出國留學時,倪桂珍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再後來,靄齡嫁與孔祥熙,慶齡嫁與孫中山,美齡嫁與蔣介石,倪桂珍其實都是反對的。
雖然後來因為立場相異,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但不可否認倪桂珍是一名偉大的母親。
因為愛與尊重,她選擇了接納孩子們的決定,並為孩子們送上祝福。
你們需要我時,我會竭盡所能給你們最好的教育;但若是你們要飛,我也不會成為你們的阻礙。
雌雄同體,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魅力。
周國平曾說:「一個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她的魅力不只能徵服男人,還能徵服女人,因為她既有性的魅力,又有人的魅力。」
倪桂珍便是有著這樣魅力的人,身邊人常常這樣評價她:
平時樂善好施,尤非他人所能及。……待老年人親如手足,待幼年人寶如孫子,一生自奉簡約,節食省衣。
在丈夫眼中,她是好妻子;在孩子眼中,她是好母親;甚至在親朋好友鄰居同鄉眼中,她都自帶光輝。
1931年的夏天,這位能幹的,勤快的,明理的,勇敢的女人去世了,終年六十二歲。
她堅強,卻不堅硬;她善良,卻不怯懦;她嚴格,卻不嚴苛。
宋嘉樹曾經稱讚自己的妻子:「才德的女子很多,唯獨你超越一切!」
倪桂珍,活成了最賢的妻子,最好的母親,更重要的是,她活出了自己最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