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歷史由來和飲食習俗原來是這樣的,看完才知道了

2020-12-23 七寶醬的廚房

中元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同清明節、重陽節、除夕等都屬於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的大節。中元節是道教的一種叫法,民間俗稱一般就是七月十五或者七月半,這個節日的主要習俗就是焚燒紙錠、祭祖,還可以說這個節日就是追懷先人的一種傳統的文化節日,文化核心就是敬祖盡孝,不忘根本。

中元節的來歷

七月十五原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日,到了東漢時期道教稱之為「中元節」,而佛教稱其為「盂蘭盆節」,在唐代時期統治者開始推崇道教,因此道教的「中元節」開始盛行,節日設在七月十五,並一直延至迄今。

很多人認為中元節就是盂蘭盆節,其實這種認識存在很大的誤解,正確來講七月半祭祖、中元節以及盂蘭盆節分別屬於民間俗信、道教和佛教的說法,三者呈現並列關係,而不是一個節日有三個稱謂,在民間,七月半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就是敬祖盡孝,在佛教中「盂蘭盆」是梵文的音譯,大概的意思就是解救在地獄受苦的鬼魂,而非「鬼節」,而道教中的「中元節」主要是祭祖,強調的是孝道,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所以如今的中元節可以說是世俗、道教與佛教的融合。

中元節的鬼神論

提到中元節,很多人都有點害怕,因為在民間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其實中元節只是民間祭祖習俗,上古時代就已經開始盛行,而「鬼節」只是後來的說法,這種說法應該是從道教普渡開鬼門關的思想演變而來,「中元節」是大約是東漢後時期道教的說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他們是天地派駐人間的代表,地官所管的地府自然是鬼眾了,據說中元之日,地官打開地府之門,考驗冥界的眾鬼,所以又被稱為「鬼節」,長久以來,很多地方就認為七月是個鬼月,是個不吉利的月份,後來以訛傳訛,七月成為一個諸事不宜的節日,很多喜事都不會放在七月去辦,其實這是不對的,從佛教的理論上來講,七月是個非常吉利的月份,而至於「鬼節」有沒有鬼,只是迷信罷了。

中元節國外習俗

了解了中元節的歷史由來以及文化內涵,再來了解一下中元節的節日習俗,關於中元節國內各個地區的習俗不同,如河北有些地區會攜帶水果、糕點、紙錢或者燒紙等物品前往祖先墓地上墳每個地區基本上都有各自的習俗,而且習俗不盡相同。中元節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也是世界的節日,國外很多國家也過中元節,只是各個國家叫法不同而已,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眾所周知,日本被稱為「盂蘭盆節」,日本的盂蘭盆節是由隋唐時期傳入日本,並沿用至今,日本人非常重視盂蘭盆節,每到盂蘭盆節全國上下不約而同的會放假一周,返鄉團聚祭祖,因此這個節日也成為了僅次於新年的一個大節。除了日本,泰國在七月十五這一天會舉辦「水燈節」,人們放天燈為逝去的亡靈祈福,朝鮮稱為「百中節」。

中元節的飲食習俗

中元節既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當然跟其他節日一樣,也有屬於自己的飲食習慣,全國各個地區的飲食習俗都有各自的說法和特點,不過很多地方都有吃鴨子的習慣,鴨子取其諧音,「鴨」同「壓」,寓意就是吃鴨子能壓住鬼魂,其實排除這個說法,從科學養生角度來分析,秋季吃鴨子對身體也是大有益處的,中元節吃鴨習俗還是比較好的習俗。

除了吃鴨子,有些地區還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俗稱「掐嘴節」,中元節過後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了,白露之後天氣開始變冷,這個時節飲食調整要多吃清淡食物,少吃油膩的大魚大肉,所以吃粗茶淡飯也是一種比較養生的習俗吧。

中元節這天,在江蘇的有些地區會有吃扁食的習俗,扁食是一種用麵粉和糖做成的畚箕形的食物,類似餃子。在浙江地區中元節這天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春卷的食物。其實關於中元節的飲食習俗還有很多,每個地區各有各的說法和吃法,無論什麼樣的飲食習俗其意思都是在中元節這天緬懷祖先和逝去的親人。

中元節後的養生

除了中元節的飲食習俗,這裡還要講一下中元節後的養生,中元節與白露相差幾天,白露節氣後,氣溫開始逐漸下降,天氣逐漸開始轉涼,早晚溫差較大,這時候需要注意防寒,同時也要注意飲食上的調整,無論是蔬菜還是水果都要了解其性質,從而根據它們的營養特點來幫助身體獲得健康,那麼白露後什麼可以吃什麼要少吃或者不吃呢,接下來簡單分析一下,白露正是秋意漸濃的時期,秋天是進補的最佳季節,進補需要先將脾胃調理好,所以飲食上一定要注意不要吃損傷脾胃的食物,最常見的西瓜就是其中之一,西瓜屬於寒涼水果,夏天消暑止渴,但是過了夏天就不要再吃了。這個時候要多吃應季的水果,如梨、葡萄等,梨有滋陰潤肺的功效,任何食物再好也要攝入適量。秋季根據養生原則要多吃豆類、蓮藕、銀耳、大棗、茄子、胡蘿蔔等食物,飲食要清淡,不要油膩。

總結

中元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了解的並不多,本篇文章從中元節的來歷、中元節的鬼神論、中元節的國外習俗、中元節的飲食習俗以及中元節後的養生等方面給大家做了分析,中元節從上古時代就是祭祖的節日,只是因為東漢後道教的理論思想演變成「鬼節」,其實中元節只是追懷先人的一種傳統文化的節日,而七月也並非不吉利的月份,只是人們返鄉祭祖和盡孝的日子。

大家好,我是七寶醬,一個非常熱愛美食和跑步的人。我不是做飯的高手,只是認真生活的普通人。每天用心分享一道原創美食,如果分享對您有用的話,歡迎點讚、轉發和關注,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中元節又叫鬼節?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七月半,鬼門開」,中元節是個什麼節日?老祖宗留下哪些習俗呢
    今年的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相信不少地方的馬路上,又多了一些燒紙錢和元寶的人。「鬼節」一詞成了中元節的代名詞。那麼這個節日究竟是怎樣來的?又有哪些習俗呢?中元節的由來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個「元」節,分別是上元節,中元和下元節。
  •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您所在的地方7月15稱什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說法)"中元節"說法的由來"中元節"是東漢後(大約北魏時期)流傳下來一種說法。
  • 中元節的由來及禁忌!
    中元節也稱之為「鬼節」,這一天人們要祭祀先人,還有些人在這一天要到河邊去放河燈,傳說這天是地獄開門值日,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也是鬼節。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是道教的說法。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
  • 元宵節的由來和民間習俗活動
    今年是特殊之年,因為防治新型冠狀病毒,元宵節是不能過了,但我們可以來了解元宵節的歷史和傳說,在家中,過一個知識元宵節。一、元宵節的來歷新年的第一月是正(zheng)月,讀一聲,為什麼不讀成四聲呢?原來秦始皇名嬴政,為避他的名諱,就下令讀成這音。
  • 七律 奉和趙君榮新教授《庚子中元節回鄉偶感》詩原玉
    (九月一日中元節早草扵德保老家)農曆七月十四,俗稱「中元節」,也就是廣西人很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鬼節」,可以說是中國的「萬聖節」,但人們一般稱為「七月十四」。在這個節日,廣西人約定俗成的要吃鴨子,於是這個節日吃鴨子成了習俗。
  • 萬聖節的由來和習俗
    萬聖節,是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是讚美秋天,祭祀亡魂,祈福平安的日子,相當於中國的中元節,具體時間是每年陽曆的11月1日,不過在現在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在萬聖節前夕(即10月31日)開展慶祝活動。一、萬聖節的由來1、名稱的由來:有關萬聖節由來的版本有許多種,流傳最多的是: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斯。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伊特人。德魯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魯伊特人讓年輕人集隊,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蔔燈(南瓜燈是後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遊蕩於村落間。
  • 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 | 這門課的由來
    | 這門課的由來 2020-11-05 14:51:00來源:央廣網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 由來,時間,習俗,南瓜燈,一篇文章了解所有
    大家好,我是W,我本來對西方的節日不感興趣,結果撲天蓋地的廣告讓我被動知道萬聖節要來了,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對西方來說十分重要的節日吧-萬聖節!萬聖節(All Saints' Day)又叫諸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時間則是每年的11月1日。
  • 科普聖誕節的由來及各種習俗
    科普聖誕節的由來及各種習俗時間:2020-12-24 15: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方人如何過聖誕? 科普聖誕節的由來及各種習俗 聖誕節的由來 科普聖誕節的由來及各種習俗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 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
  • 汕尾人在中元節吃什麼?這個絕贊好美味
    而談起這個節日,就不得不說起它的兩處由來。"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春秋繁露,四祭》董仲舒以前的人們生產力低下,信奉萬物有靈,將作物的收成和神明相勾連,而秋嘗便是人們在秋收之時祭拜祖先,和鬼神相溝通,安心現在,祈福未來的日子。
  •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及習俗 萬聖節快樂英語翻譯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及習俗 萬聖節快樂英語翻譯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 萬聖節快樂英語翻譯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及習俗
    萬聖節的由來傳說故事及習俗 萬聖節快樂英語翻譯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 七月十五中元節 鬼門開第三
    據說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上鬼門。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為了讓陰陽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在七月設醮普渡的習俗。民間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後一天都要進行拜祭。
  • 西方情人節的歷史由來和習俗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大概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關於情人節來歷的詮釋吧。情人節是一個充滿著浪漫色彩的全球性節日。相愛的男女會在此節日之際互贈鮮花,糖果,各種精美的禮物以此更增進彼此的感情。情人節是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故二月也就被渲染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 馬來西亞的中元節,與中國有什麼區別呢,不看不知道
    作為華人死後的歸宿地孝恩園也在中元節舉行了祭祀儀式,祭祀用具種類繁多,但都十分講究。祭拜對象以面燃大士為主,或稱"普渡公"、"鬼王"、"大士爺",其製作精細複雜,布藝和紙藝相結合,色彩豔麗。其他的祭祀活動中也有燒船的習俗,農曆九月初九九皇誕的時候就有燒"皇船"的儀式,據說這種燒船的習俗源於福建的地方風俗,在入秋後為了應付瘟疫的流傳,以防秋天的疑難病症蔓延至冬季,便會在九月初九舉辦七天的法會,到了九月十五日便會把紙船送至江中焚化。而後人們把紙制蓮花牌位放在一起燒送,通過儀式得以心安。
  • 【閩南習俗】一般人都會吃尾牙卻不知道尾牙的由來
    在大家的印象中尾牙就是由公司老闆出錢請員工在年終之時一起吃頓飯聯絡感情,獎勵員工一年來的辛勞尾牙是閩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但是尾牙真正的由來到底是什麼
  •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說到中元節,不少地區都稱之為鬼節,因為帶有鬼字,所以有著一些讓人覺得恐怖的色彩,傳統的中元節習俗主要是祭祀,祭奠已故的親人,所以有些禁忌是不能做的,那麼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每年的農曆七   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 中元節,禁忌早知道!!必備水果祭品~
    中元節禁忌:忌下去遊泳中元節是農曆七月份,某些地區還屬於溫度較高的時間,因此某些人就喜歡在河流遊泳,但是這樣要提醒大家,中元節當天最好不要在河流遊泳,否則可能會出現事故,相傳以前有個水性很好的人在中元節遊泳,但是轉眼間就沉了下去,好久都沒有浮上來,事後人們就覺得他是觸怒了水鬼,因而這個禁忌就流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