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黨」的真實心思,最可怕的不是學習壓力,而是父母的這些話

2020-12-21 教育新視線

「高三黨」的真實心思,最可怕的不是學習壓力,而是父母的這些話

2020年已經只剩下十幾天了,對於2021年要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現在只剩下五個多月的複習時間,在備戰高考的這段時間裡,只要是想認真學習的考生,都是付出了非常多努力和汗水的,為了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很多學生已經不記得自己多久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還有很多學生每天都在靠著意志堅持。

參加過高考的人都知道,整個高三一年是最難過的,不僅學習強度非常大,更重要的是還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有的學生處理不好這種壓力,長期憋在心裡就會造成一定的問題,而對於高三的學生們來說,在這一年中最沉重的壓力可能並不是來自學習,而是來自最親的父母。

家長們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值得理解,但如果這種執念過深,採取的方式有不當,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才是最可怕的,相信每個在高三努力學習的學生,都最害怕聽到家長們說的這些話,比起高考的學習壓力和繁重的複習任務,也許家長們的不理解才最傷人,這是來自高三黨的心聲。

「考不上大學就怎麼怎麼樣!」這應該是學生們最常聽到家長說的話了,而且這句話不僅是在高三學生的家長口中,有的家長甚至從小就這麼教育孩子,從家長們的視角來看,讓孩子明白考不上大學就得怎麼怎麼樣,這是一種很厲害的鼓勵,但從學生視角出發,這並非鼓勵,而是一種赤裸裸的「威脅」,甚至於是「恐嚇」。

要知道在高三那一年最辛苦的是學生,即使考不上大學,來承受這個惡果的也是學生,家長可以做的,可能只是找一個比較好的輔導老師,或者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給予孩子一些心靈上的慰藉,但想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歸根結底還是要學生去付出,高考確實很重要,高考的成功對未來的人生確實有很大助力,家長希望學生意識到這一點的心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採取正確的方法,如果通過這種威脅或者恐嚇的方法,只能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除了學習,就什麼都不要考慮了!」這句話應該大部分學生也不陌生,特別是在高三的學生們,一直以來家長們總是強調,學生除了學習什麼都不要管,我們且不說這種說法對不對?就說這些話產生的效果,是不是家長們想要的,很多家長說這些話的時候真的只是好意,但今天還是要給家長們潑個冷水,因為這些話傳到學生們耳朵裡的時候,卻是格外刺耳。

學習的人是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說出來家長們都無法理解,有的學生適合無欲無求的沉迷學習,而有的學生卻適合勞逸結合,家長的這些話無異於是把學生和學習捆綁在一起,高三的學習壓力本來就大,學生如果一點愛好都沒有,那這麼多的學習壓力怎麼去釋放呢?如果在心裡放得久了,會不會造成什麼心理上的問題?這很可怕,但卻是現實。

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很多,比如「別人家孩子怎麼怎麼」,「誰家孩子又考了第一名」,或者「我為了你付出了多少……」等等諸如此類,家長們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上卻出了大問題,如果用錯誤的方式解決問題,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家長們在面對高三學生的時候,一定要儘量多去聆聽孩子的心聲,這才是真正的解壓。

你還記得自己的高三是如何度過的嗎?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高三黨」最渴望父母能聽到的3句話,句句扎心,句句又很現實
    「高三黨」最渴望父母能聽到的3句話,句句扎心,句句又很現實對於中國學生來講,當今學習壓力真的很大,學歷壓力巨大用在高三學生身上形容最為貼切。很多人說過,如果心理醫生去高三,能查出一大批心理有嚴重問題的學生,而這些問題幾乎都集中在「備考壓力」方面。關於學生壓力的來源,其實,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家長,家長在無形中給學生施加的壓力讓他們快喘不過氣來。
  • 高三就成功把自己變成了禿頭,網友:真實!
    這是一個讓人倍感壓力的話題,其實,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禿頭」早已成為常態;步入社會後,面對來自的壓力,越來越多的成年人收穫了幸福的同時,卻犧牲了自己的一頭秀髮,原本以為這些只會出現在中年以後充滿壓力的人群,卻不知「禿」然間,這種現象就已充斥在年輕人的身上,特別是面對升學壓力的高三人群面前。
  • 父母給的壓力太大怎麼辦 高三了心態也比較不好 情緒很不穩定?
    問:父母給的壓力太大怎麼辦 上高三了 心態也比較不好 情緒很不穩定 ?父親每天都在念叨說 讀書是唯一出路 如果你不讀書以後只能打工之類的話 道理我都知道 但是因為家裡的哥哥姐姐們都是重本院校 然後父母他們希望我也可以 在他們認為 考一個重本是很容易的事情 可我覺得我做不到 他們每天灌輸著只要你考上了哪個重本就可以怎樣怎樣 曾經試過我一個星期都在學校晚上一個人偷偷哭 因為我覺得我沒有志同道合可以跟我一起學習的同學 大家都認為你有夢想
  • 高三一年備考,孩子的這些心理壓力和異常行為,家長要尤為重視
    進入高三後,由於心理壓力過大,有些原本活潑的學生變得不愛說話,不願跟同學、老師和家長交流,神情變得嚴肅甚至難以捉摸,人也變得憂心忡忡、精神不能集中。在強大的高考壓力下,高三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生活的樂趣,整日鬱鬱寡歡。2. 學習緊張。
  • 17歲高三男生殺害母親,悲劇一再發生,家長如何養育出感恩的娃
    本質上看,殺親的孩子是被父母高要求的,真實感受不被理解的孩子這位母親為了兒子的學習專門租的房子陪讀,無形中就是給孩子一定的壓力,加上每天枯燥和高強度的學習,回到家裡還要面對父母的高壓態度,孩子心理上的崩潰可能就是在一瞬間。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文\張媽編輯\張媽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所有家長最關心的頭等大事,許多家長總會覺得還是會因為一些壞習慣或許因為懶惰而耽誤了學習從而毀了一生。那麼,究竟什麼東西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呢?或許很多人會說是電腦遊戲,遊戲裡面的打擊快感和精美畫面無疑都是讓孩子為之沉迷而荒廢學業的東西,畢竟沉迷遊戲的孩子在上課和做作業的時候滿腦子都是遊戲根本無心學習;還有人說是懶惰是人墮落的原罪,懶惰的孩子往往不喜歡學習,他們也沒有刻苦學習的心。但是這些都是只要家長加以引導和教育,孩子都可以改正過來。
  • 親子關係中無意識的「冷暴力」——最可怕的殺手是父母的冷漠
    高二以後,小瑾的學習大不如從前。現在到了高三,她自己很想擺脫這種思想上的糾纏,專心學習,參加高考。我的這些經歷,只敢對您一個人講,現在說出來了,我感覺心裡舒服多了。」 我問她:「你沒有對父母,尤其是沒有對媽媽講過自己的這些苦惱嗎?」 她搖搖頭:「沒有。有一天,我剛與他們說到有一個男生好像很願意和我接近,就被他們劈頭蓋臉臭罵了一頓,說我小小年紀思想複雜,不想學習光想沒用的。以後,我再也不敢開口了。張老師,您相信嗎?
  • 高三學生學習壓力大,該如何調節焦慮情緒,資深班主任為大家支招
    高三對於學生來講,是最為難忘的一年,在這一年之中,大家會經歷挫折、苦難和各種學科複習的折磨,高三這一年可以說是學生們壓力最大的一年,時間過得越快,學生們的心理就會越緊張。 高三學生學習壓力之大,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學生們的時間緊迫,每一次的考試測試,都讓學生心驚膽戰。
  • 高三學生如何實現逆襲?試試「海綿心態」,越放鬆裝得越滿
    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高考都是充滿壓力的,很多學生往往在高三給自己設立了太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在日常學習中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效果也是不盡天意。到了高三,無論是在學習強度還是在學習的時間上,高三的學生都像是被支配的機器人。每天空閒的時間越來越少。
  • 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這種人!
    我覺醒後,才發現,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無明的人。因為,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她的先生不是個小氣的壞蛋,而且也應該是個能包容的人;相對的,她的衝動,反而是結束兩人緣分的關鍵。尤其,當一個男人當到了主管級,雖然賺的錢不算少,但工作的壓力想必也是很大的,相信他也是怕老婆擔心,才沒有讓她知道工作上的辛苦,結果,她反而不知惜福,還覺得他的薪水太少。像她這種活在「無明」中的人,老實說,我們身邊就一大堆。
  • 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這種人
    我覺醒後,才發現: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無明的人。所謂的無明,是你沒有覺察自己是無知的,甚至相信自己是對的。聽不進去別人的苦勸,而且還把自己的妄想付諸行動,害人害己。我有位女性朋友,才結婚幾個月就離婚,原因是她不想看別人的臉色過生活。
  • 洛陽理科第一名李伊琤:不是每一分鐘都學習,而是抓住學習的每一分鐘
    提升學習效率,抓住學習時間說起學習方法,李伊琤說,好的學習方法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實踐,要將每一種方法運用到學習中。「我主要是跟著老師走,上課注意力集中,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課下有不會的也立刻請教老師,不把問題留下來。」
  • 父母的「自作多情」,讓孩子難以呼吸,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我壓力不大呀?」這些話來自電視劇《小歡喜》,可以說是最最經典的家庭「軟暴力」案例了。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焦慮,孩子有孩子的壓力,兩者本就不同。好的父母會和孩子好好溝通,彼此舒緩壓力;而糟糕的父母僅僅只是通過這些「軟暴力」來達到「情緒勒索」的目的,孩子看起來是更聽話了,但內心深處卻埋藏著一顆想要逃離的心。
  • 高三孩子注意力分散,父母干著急不知怎麼辦?這3步練好立刻專注
    高三父母專欄在父母成長營,有的高三父母會留言講自己孩子的一些問題,或者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其中有一個現象經常被共同提到:「我家孩子學習中常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學習成績上不去,壓力很大……」這種「走神兒」現象是比較普遍的被提及,也確實應該重視起來
  • 「高三,沒誰不辛苦!」此時對學習正在迷茫的你,一定要看!
    我不斷反思,不斷學習。我認為曾經那樣的努力過,對得起自己,對得起青春,這就足夠了。高考成績的公布,證明了我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它讓我邁入了我心儀大學的門檻。那一刻,我並沒有欣喜若狂,因為我始終堅信: 不是努力沒有收穫,而是收穫需要一個過程,一段時間,並不能立竿見影,只要它最終到了,這就夠了。
  • 高三女孩連續2個月沒來「姨媽」,醫生說出真相後,讓媽媽慌了神
    文/小茹爸爸育兒作為父母,自然是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在未來過得更好,可以自力更生,有獨自擔當起風險的能力。所以在孩子童年時期,父母們也會緊抓孩子的學習不放,因為對於現在的大部分孩子而言,讀書就是最好的出路。但是當我們把學業的壓力全都壓在孩子的身上時,是否有想過孩子的真實感受,而孩子的身體又是否有如此強的抗打擊能力呢?
  • 濟公出家不是因父母突然離世,也並非為了兒女私情,而是因為祖父
    在這些故事中,關於濟公為何出家的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在現代的影視劇創作中,編者按照不同的想法創作出了各種劇情,來詮釋濟公出家的原因。在我看來,這些原因雖然有道理,但卻並非濟公出家的真實原因,而是站在普通人角度的推測。不論是遭到父母突然離世的打擊,還是逃避婚姻的無奈,都是不是濟公出家的根源所在。
  • 父母如何正確給孩子「打雞血」,讓孩子愛上學習
    大家好,歡迎大家繼續關注,這期就為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那麼強調孩子門們一定要努力讀書,好好學習。 古代是這樣,今天依然是這樣,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畢業,一場馬拉松長跑,而且家長不只是陪著、逼著就能夠管用的,所以說怎麼給孩子「打雞血」,又能打的恰到好處,真的是每個家長要花心思花心血去研究的。
  • 夜讀 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這種人
    我覺醒後,才發現,世間最可怕的人,不是小人,也不是壞人,而是「無明」的人。
  • 高三緊張備戰期,孩子易陷入焦慮恐慌心態,家長輔助工作該這麼做
    有很多家長會說:"為了孩子高考能考好,恨我就恨我吧,那也沒辦法,作為家長在高三的時候必須對孩子嚴格一點,不然孩子考不好才是最慘的。"誠然,做父母的,都是真心實意為了孩子的前途著想。使用語言攻擊諷刺孩子、用兇悍的眼神瞪孩子、用打罵的方式鞭策孩子,這些我們認知中的"嚴格教育"的手段,其實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嚴格教育,與家長所期望的正相反,這些行為只是單純的、實質性的造成了傷害,對孩子的影響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