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新開始,
卻傳來了「老夫子」作者王澤逝世的消息。
王澤逝世,享年93歲
.
老夫子陪伴了我們這麼多年,
卻始終要迎來「終章」。
王澤先生,
一路好走。
人已經不在,
但關於「老夫子」真正作者的爭議,
卻依然不絕。
2016年,《老夫子》涉嫌抄襲的消息被廣泛流傳。其實,「老夫子」這一漫畫形象卻涉嫌抄襲公案多年。
早在2001年,「老夫子」就被指最早誕生於解放前的天津,作者名叫朋弟(原名馮棣)。近年,雖然京津兩地文化界陸續做過一系列「為朋弟不平」的活動,但依然不能扭轉「朋弟種樹、王家禧摘果」的事實。王家禧父子方面卻一直對這一質疑採取躲閃迴避的態度。
朋弟創作出一個穿著半截坎肩,一襲短袍,帶瓜皮小帽的漫畫人物,並給這個人物取名為:老夫子。
老夫子是一個極具時代特徵的遺老遺少性質的平民形象,新舊事物在其身上產生著強烈的衝突。朋弟正是通過這一人物的複雜性,折射出社會的斑斕與荒誕,並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批判精神。
1996年,作家馮驥才發現港臺和海外竟然流行一部似曾相識的「老夫子」。馮驥才出生於天津,知道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天津有過一個「老夫子」形象,作者名叫朋弟。
1999年,馮驥才正式在天津《今晚報》上發表文章《朋弟的「老夫子」與王澤(即王家禧)的「老夫子」》,向世人明確說明:「老夫子」最早是由朋弟創作的,王家禧的「老夫子」是抄襲。
左為朋弟版,右為王家禧版。
1965年(香港)「王澤」的《老夫子》(上), 三十年代朋弟的《老夫子》(下)。
文章詳細記錄了自己發現王版老夫子的始末:「1996年我從埃及回國途經新加坡的時候,在書攤上到處可以看到一種名為《老夫子》的漫畫圖冊,經友人介紹才知道『老夫子』已經享譽四海。但是,這個『老夫子』已經不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天津漫畫家朋弟的手筆,作者名叫王澤!我曾看過天津老漫畫家黃冠廉的文章,指責這位自上世紀60年代起在香港發表了大量關於『老夫子』的漫畫故事的王澤,有剽竊朋弟之嫌,並且在香港《漫畫讀物》上用文字來表達心中的憤憤不平。王澤生在天津,原名王家禧,上世紀50年代在文化宮做美術幹部,60年代到香港,開始在報端發表題為『老夫子』的漫畫故事。後來我翻看了王澤的《老夫子》,可以斷定,在人物造型與性格設計上, 王澤確實搬用了朋弟的『老夫子』、『老白薯』等所獨創的漫畫人物。何況連名字『老夫子』也是人家朋弟的!」
直到王家禧去世,這段中國漫畫史上的公案仍未有定論,如今兩位漫畫大家都已西去,而他們創作的老夫子猶在,並於去年傳出《老夫子》漫畫將大舉進軍大陸市場的消息。是非在讀者心中自有證明,希望可慰故人先靈。
(資料來源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