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新鮮出爐的「JJJJound X Reebok Classic Nylon」合作鞋款,就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via Instagram@jjjjound
而這雙聯名球鞋,僅僅只在 JJJJound 的社交網站發布了照片,就已經獲得各種高度評價&高期待值,這雙米色系的 Reebok Classic Nylon 究竟暗藏什麼魅力?
這就得歸咎到這個「JJJJound」聯名單位了,比起品牌創作,更多的是生活、靈感的分享。
via Instagram@jjjjound
而這次除了想和大家一起探討「JJJJound」之外,類似這種「佛系」品牌,把重心放在文化輸出、分享的層面上,賣貨只是另一種精神傳播。
# JJJJound
終於有機會和大家一起討論「JJJJound」的話題,在我的理解當中,認為「JJJJound」是個多標籤的存在,這就在於我打開方式的差異了。
via jjjjound.com 網站截圖
問N個人 JJJJound 是個什麼?會獲得 N 個不同的答案。
它是品牌?素材庫?靈感源泉?審美視覺?它以各種身份存在於我們的網際網路當中,在我看了多篇報導,都沒有找到一個是我想要的答案。那我就用抽象這個詞來形容 JJJJound 吧。
via Instagram@jjjjound 分享的各種不明覺厲的照片
JJJJound 以 Instagram、網站、moodboard 的形式在網際網路和大家建立聯繫。在2008年的時候,主理人 Justin Saunders 就建立了這個「moodboard」以分享為主的 blog,比現在大家都會經常用到的 tumblr、Pinterest、Instagram 這種以分享照片為主的 SNS 平臺,更早提供這種功能。
via Instagram@jjjjound Justin Saunders 本人
提及到 Justin Saunders ,就肯定會把他和 Kanye West 旗下的「DONDA」團隊聯繫一起。他在成立 JJJJound 之前,以創意顧問身份活動,除了為 Kanye West、Pusha T等音樂人設計過專輯封面之外,還是「BEEN TRILL」的幾位創始人之一。
via GRAILED
在參與多次雜誌採訪當中,就能了解到 Justin Saunders 的「宅男屬性」。
與「BEEN TRILL」團隊的其他成員如 Virgil Abloh、Matthew Williams、Heron Preston 不一樣的是,Justin Saunders 更專注於通過「網上衝浪」來建立人與人的聯繫。並不是潮流時尚的快錢不好賺,只是 Justin Saunders 會以自己的方式獲得收入。
via Instagram@jjjjound Justin Saunders 的工作照
而他的方式,就是從分享及生活中,延伸出售賣 Life Style 周邊。
繼續從事創意顧問的工作之餘,還會設計出售一些調性一致的周邊,久而久之的各種品牌找上門的合作,也是我們現在最直接、最快能了解到 JJJJound 的其中一面。
JJJound x Vans Old Skool LX(左上),JJJoundx New Balance 990 v3(中),JJJoundx Reebok Club C 85(右下)via GRAILED
這些看起來平平無奇,又有點無聊的產品,為何能收穫眾多高質粉的愛戴?那就要歸咎到它自帶的「Reset」的魅力!
看得多眼花繚亂,華而不實的設計,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審美疲勞,而 Justin Saunders 追求的很簡單,總結一下的話,主要就這兩點:
1、設計實用性;2、細節的講究。
via Instagram@jjjjound 小到一張紙,都會標上材質
不管什麼品牌,Justin 只管這兩點,與現在主流的 logo 時代確實顯得格格不入。不過可能這是散發著這種「淨土氛圍」,所以才能吸引到 A.P.C、Reebok、New balance、Vans 等都具有同樣DNA的品牌前來合作。
via Instagram@jjjjound
儘管被引進到潮流圈中,JJJJound 這股清流還是繼續散發自身魅力,在與各個品牌合作的同時,我們在這些聯名單品中不難看出,JJJJound 的簡約美學一直都是佔領主導地位。
為何我會認為 JJJJound 自帶「Reset」魅力?就是因為無論什麼品牌與其合作,都會被「一鍵基礎」化。無論是球鞋還是服飾,都會被變為清淡但不乏有趣的基礎百搭款,也正是因為這種「Reset」魅力,讓我們感受到更多生活的真實。
via Instagram@jjjjound
JJJJround 的存在,更像我們的生活寫照,在追求炫酷的道路上,返璞歸真的一個站臺,作為一個引導大家關注面料、剪裁、質感的審美平臺,也從它的周邊or聯名中,思考到生活本質意義。
我猜應該有很多喜歡這種生活方式、美學的朋友,使用他們家的產品也是帶著認同感,以及通過他家的產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ODG
這個相對陌生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聞過,但他們製作的視頻,反而你會看過幾個~
via YouTube@ODG 視頻截圖
這個來自韓國的一個服飾品牌「ODG」,我第一次認識他們並並不知道,這是一個品牌,更不知道他們是賣衣服的,只覺得是一個YouTube視頻頻道而已。但誰知道,竟然是個營銷號!
眾所周知,韓國的綜藝節目、偶像製造、影視視頻都發展得相當成熟,越來越多廠牌、品牌都能獨立製造出場景短視頻,然而這個品牌有值得拿出來探討的點,就在於打得一手「煽情牌」。
via YouTube@ODG 視頻截圖
「ODG」製作的系列視頻,都是圍繞著「童心」展開各種話題,而他們是從「Hyunho&Carson」這對異國小CP對話,才開始爆紅的。
之後還邀請到很多音樂人和孩子一起錄製視頻內容,更深入地探討「童心」與「大人世界」的反差。
via YouTube@ODG 視頻截圖
網絡上對此的評價更是用「催淚系列」來形容,從孩子和大人之間的話題互動,揭示了每個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的愧疚、後悔、初心、孤獨、勇敢等各方面情緒。
就拿「你認識AOMG?」這支視頻簡單介紹一下,給兩個孩子一個「華麗的孤獨者」作為主題,讓他們創作寫詞,再配合上「Flower」這首作品,現場由 Punchnello 演繹。
via ODG Code Kunst & Punchnello
這視頻讓大家都感到驚訝的是,從孩子的視覺來看這些「華麗的孤獨者」,有如此成熟又貼切的看法,在 Code Kunst 和他們溝通的過程中,我默默地被提醒、被治癒到了。
via Instagram@odg.daily Code Kunst 上身的odg系列衛衣
再說回這個品牌,就算所有視頻都是為帶貨服務,雖然請來孩子作為主要的對象,但沒有給別人一種被消費的感覺,正如他們想傳遞的主題「童年是每個成年人必經到裡程碑」。
via Instagram@odg.daily
明星們和孩子上身同款的「look beyond pink&blue」系列服飾👆
在經歷無數次的錯誤才成長起來,他們通過視頻表達情感情緒,和孩子穿著一樣的服飾,就像把自己的童年穿在身上一樣的感覺。
via Instagram@odg.studio
每個人都經歷過孩提時代,但希望每個人都保留好曾經的童真。儘管是網紅、明星、音樂人帶來流量和看點,但這種情感營銷的安利,真的很讓人吃得舒適。
不知道各位是否對這種文化、審美輸出的品牌、平臺,是否更有同理感,要是他們的周邊或是產品,你會更願意買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