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一直以來,不少家長對奶粉的顏色感到疑惑,為什麼有時買的奶粉偏黃,有時買的奶粉又偏白?同一批次的奶粉仍然存在顏色的差異?是不是買到假貨了?如何通過奶粉的顏色來判斷是否變質了呢?先別慌,下面筆者來為大家解開奶粉顏色的秘密。
哪些因素會影響鮮奶的顏色?
首先,奶粉的製作原料為鮮奶,鮮奶的顏色對奶粉的顏色有直接影響作用。如果大家經常喝牛奶,那麼仔細的人會觀察到,同品牌的牛奶,不同的生產批次會出現細微的顏色差異。同為牛奶,為什麼顏色會不一樣呢?這就要從牛奶的乳化作用、奶牛/羊的飼料以及季節因素說起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乳化作用
鮮奶中存在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水,其中蛋白質除了提供營養,一部分蛋白質還可能是天然的乳化劑,它可以包裹在脂肪球表面,幫助脂肪均勻的分布在水中,使牛奶成為一種乳濁液,而其中脂肪球的光學散射作用可以讓牛奶呈現乳白色。脂肪球越小、密度越高,散射作用越強,牛奶看起來就越白。
飼料的影響
鮮奶的顏色與奶牛/羊吃的飼料也有關係,青綠飼料富含胡蘿蔔素和葉黃素,奶牛/羊吃了之後經消化吸收,部分胡蘿蔔素轉化成維生素A,另一部分胡蘿蔔素則會和脂肪結合在一起,讓鮮奶呈淺黃色。
季節的影響
季節也會對鮮奶的顏色產生影響,因為冬季可用於奶牛/羊食用的鮮草減少,鮮奶中的葉黃素和胡蘿蔔素含量降低,所以鮮奶顏色偏白;而春夏季草木旺盛,奶牛/羊進食的鮮草量增多,鮮奶中葉黃素和胡蘿蔔素含量上升,所以鮮奶顏色會更黃一點。
影響奶粉顏色的因素有哪些?
奶基原料是影響奶粉的重要因素,但從鮮奶到奶粉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影響到奶粉的顏色,比如脂肪的含量、奶粉營養配方以及奶粉的加工工藝等。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脂肪含量的影響
奶粉中的乳脂呈現黃色,如果一款奶粉的配料表中添加了無水奶油、稀奶油,則說明額外添加了乳脂,而奶粉中的乳脂含量越高,奶粉顏色就越黃。相反,乳脂含量低,奶粉顏色會更白一點。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會發現奶粉中以全脂奶粉為主要原料的奶粉也會比以脫脂奶粉為主要原料的奶粉顏色更黃一些。
配方的影響
嬰幼兒配方奶粉屬於配方食品,所以奶粉的營養配方也會影響到奶粉的顏色。比如由於乳清中含有水溶性核黃素,所以脫鹽乳清呈淺黃色、奶粉中的維生素A和葉黃素呈現淺黃至黃棕色、β-胡蘿蔔素和乳鐵蛋白呈現紅色……這些不同顏色的營養成分也會對奶粉顏色造成一定影響。
加工工藝的影響
奶粉的生產工藝不同,對奶粉的顏色也會有影響。一般來說,奶粉的顆粒較大,顏色也會較黃,顆粒較細的話則會偏白。在噴霧乾燥時,奶粉中部分乳糖在噴霧乾燥中遇熱發生焦糖化反應,會產生黑褐色的顆粒,只要顆粒含量不高於12mg/kg,那麼這些顆粒對奶粉的食用價值就沒有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外,如果加工溫度過高,奶粉中的乳糖經過120℃以上的高溫時,可以與蛋白質發生美拉德反應,也就是奶粉中乳糖的羰基和蛋白質的氨基發生縮合、聚合反應,生成類黑色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褐變」。
奶粉出現什麼顏色是不正常的?
奶粉餵養的過程中,寶媽們最關心的就是奶粉的品質了,當奶粉呈現灰色、褐色或土黃色時,可能是變質了,建議不要再給寶寶食用。
灰色:當奶粉存放時間太長、儲存溫度過高時,其色澤加深呈現灰色,這種顏色就是提醒寶媽們,奶粉已經變質了,不能再給寶寶吃了。
(圖片來源於奶粉智庫評測中心存儲超過10個月的開封奶粉)
褐色:如果奶粉顏色加深,變成褐色或暗紅色,或者奶粉中褐色顆粒較多時,這也是奶粉變質的信號,建議不要再讓寶寶食用。
(圖片來源於奶粉智庫評測中心存儲超過1年的開封奶粉)
土黃色:奶粉儲藏時間太久或保存方式不當,還可能會讓奶粉變成土黃色,遇到這種情況就不能再讓孩子繼續食用了,建議開蓋奶粉最好在保質期內儘快食用完哦。
(圖片來源於奶粉智庫評測中心存儲超過9個月的開封奶粉)
總結
根據鮮奶的顏色、配方、脂肪含量和加工工藝的不同,奶粉的顏色會略有區別,哪怕同品牌、同段位,同批次的奶粉,顏色都可能會不一樣,這屬於正常現象。
雖然購買的奶粉顏色有區別,但總體上呈現乳白色或乳黃色,如果奶粉出現土黃色、褐色、灰色,粉質黯淡無光、深淺不一,那麼奶粉大概率是變質了,不可以再給寶寶吃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