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寡婦不嫁人,如何忍住「寂寥」?有一個土辦法非常管用

2021-12-27 必須知道的歷史

貞操,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貞操指的是一個人堅定不移的品質,狹義的貞操則指的是在傳統社會中女性婚前不破身、婚後從一而終的生活態度。

在古代,貞操也特指不失身,不改嫁的操守。古人云:堅貞不渝、始終如一。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三》:「若夫潔己而不汙其操,守善而不遷其業,存亡若一,滅身不悔者,此亦貞操之士也。」

在古代社會中,貞節 的觀念猶如了勒在女性脖子上的一條繩索,既是對女性單方面的禁錮,也是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陋習。自先秦時代起,貞節的觀念就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自始至終伴隨著中國的封建社會。

在古人的世界觀裡,對夫君忠貞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甚至到了把貞操看得比自己的命還要重的地步。古代的婦女在嫁為人婦後,時時刻刻都把丈夫放在第一位,假如丈夫去世了,她們也都基本上不會改嫁,去追求新的幸福生活,而是選擇從一而終,為夫君守寡。

其實,這就是古代的封建思想在作怪。一個女子在嫁人後,女人就相當於男人的家庭財產。若丈夫遇到不幸先行而去,女人成為寡婦後,為了表示對前夫的忠貞也不會改嫁。

相對於女人而言,男人則要好很多,古代男子在喪偶後,在經濟基礎允許的情況下,都會進行填房,以此來填補感情生活的空白。男子在喪偶後,可以通過再婚來緩解生活的沉悶,那么女子成為寡婦後,她們又是如何忍住寂寞的呢?

其實,在遇到這種情況後,古代社會的寡婦是通過自己的方法來忍受空房的寂寞,為自己保留清白名聲。

學習一門手藝,充實自己的生活。

古代人的眼裡,丈夫去世後,女子改嫁他人是不被世人所認同的。在古代的封建社會裡,一般是很少出現這種所謂的寡婦改嫁現象。另外,即便女子想改嫁他人,但也因受不了世俗的偏見和他人的抨擊,所以絕大多數的女子都不會選擇改嫁。

然而,在丈夫離世後,面對清冷的屋子,一些年紀輕輕的寡婦們不僅要忍受喪夫的痛苦,更要忍受夜深人靜時的寂寞。對此,她們又是如何緩解這種內心的寂寞呢?其實,古代女子都有一個非常有效的「土辦法」,並且將這個辦法當作是打發寂寞的首要辦法。

通常情況下,她們都會選擇學一門手藝,例如針線活、幫廚等等,藉此來轉移自己的轉移力。白天的時候,這些寡婦們除了照顧老人和孩子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會投入到工作中去,忙活了一天到了晚上的時候,則會因為太累直接躺在床上休息,沒有多餘的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

所以說,對於古代的寡婦而言,學習一門手藝,既能掙錢貼補家用,又可藉此打發時間,這可是一舉兩得的事情。畢竟對於她們而言,只要沒看有事情做,生活就會過得很充實。

潔身自好、更好生活

眾所周知,在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普遍都比較低,有著各種各樣的封建枷鎖在禁錮著她們。丈夫離世後,寡婦們也不會因此放棄自己的貞節,畢竟這是對夫君的忠貞不渝。

《河南程氏遺書》中有一段記載:「人或居孀貧窮無託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從倫理角度而言,男人娶寡婦為妻,是一種失節行為;寡居的女子改嫁,也是失節行為。

宋代理學家,儒學集大成者,朱熹在總結前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基礎上,搞出了一種著名的「存天理,滅人慾」的觀點來、並且還將三綱五常中的「夫為妻綱」上升到三綱之首。

到了明朝時期,婦女貞潔的觀念進一步加強。當時的明朝官方居然出臺了明確婦女守節的獎勵和失節懲罰的具體條例規定。《明會典》中明確記載:「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

正是在歷朝歷代的條例枷鎖下,女性的貞節觀念越來越偏激。若是夫君離世後女子改嫁,不但不會受到眾人的祝福,反之還會為自己乃至族人帶來災難。所以說,對於古代的寡婦而言,潔身自好就是非常重要的,只要這樣,才能更好生活。

結語:

就古代女性而言,她們的生活其實並非是現代人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在封建思想的枷鎖下,為丈夫守節,是她們永遠邁不過去的檻。好在,新中國成立後,打破了這種對女人極為不公的封建禮數,女人的社會地位也提高了,不用再承受不公平的待遇。所以說,當今的女子要比過去的女子幸福得多得多。

參考資料:《明會典》、《河南程氏遺書》、《後漢紀·光武帝紀三》

相關焦點

  • 農村諺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什麼是「生妻」,現在仍有道理
    說到「寡婦」這一個名詞,我覺得大家都並不會覺得陌生。可能在很多人的周圍,就會有這個角色出現。說白了「寡婦」指的不過是死掉丈夫的女人罷了?。對於這類女人,丈夫死亡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寡婦」的丈夫可能是病亡的,有的「寡婦」的丈夫則可能是出現意外死的。
  • 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老話背後是何道理?
    古時候因為對女性的偏見,人們覺得一段婚姻的結束,原因都是女方的不好,而現在,人們也開始更加公平地看待婚姻,開始譴責那些在婚姻中不斷索取卻自私自利的男人。婚姻的結束在現代通常有兩個方面,第一就是雙方由於性格的不合,在一起過日子覺得艱難,所以不如分開,另一方面就是另一半意外死亡。
  • 俗話說得好:「寧娶寡婦,不娶生妻」,其中「生妻」是什麼意思?
    人生四大幸事中有一件是「洞房花燭夜」,無論古今,無論中外,娶妻都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大事。在古時候,娶一位賢妻不僅是一個人的事情,更可能是一個家族的事情,所以古時代的婚嫁需要經過好幾年,歷經6道婚嫁儀式才能完成。
  • 古代沒有「小雨傘」,女人如何「避孕」,有三種土方法非常實用
    在那樣的一種自然環境下,他們每日大部分過的全是一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日常生活,僅僅在家做些一般的家務。詳細介紹一種不但不久居深閨還天天在外拋頭露面的女子群體,她們就是妓女。這樣一群人應該經常出現在電視劇中,而且他們如何得到報酬,大家都很清楚。說到這難題就來了,古時候並沒有保險套,賣淫女們是怎麼讓自身防止孕期的呢?
  • 寂寥悲秋的愁緒,如何驅散?
  • 「寧娶寡婦,不娶生妻」,何為出妻?娶了會有什麼問題
    但是也有的俗語要根據古時候的生活情境來看,它並不符合現代社會情況。今天就來說一句關於男子娶妻的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都說男人的成熟是從組建家庭開始的,古人認為先成家再立業,家庭是一個男人堅強的後盾,所以古代對於娶妻的要求很高。寡婦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那麼「出妻」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在農村裡是有很多老俗話的,而這些農村俗語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比如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時節的、還有關於生活的等等,無論是那一方面的俗語,都對我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
  • 一個女性主義者的寡婦年方案
    我們的合居生活是驚人的,洗手間裡貼了半裸的女明星海報,目的只是為了刺激那些在我們家方便的男客,告訴他們這是一個女性的空間,劣根性般的凝視欲只會折磨到自己。不過就是這個了不起的女性主義者卻匆匆忙忙結婚了。為了避開寡婦年。因為她害怕成為寡婦?
  • 3歲寶寶半夜突發高燒,寶媽用了招「土辦法」,結果孩子直接暈倒
    3歲寶寶半夜突發高燒,寶媽用了招"土辦法",結果孩子直接暈倒現如今,養娃已經成為了每個家庭必備的一個功課了。孩子的喜怒哀樂,會直接影響到家長的心情。對於孩子的過度擔憂,也成了許多寶媽痛苦的根源。張女士有一個3歲的小寶寶,平常一直是小心謹慎地照顧孩子。張女士幾乎是寸步不離地守護著寶寶,寶寶不管有哪裡不舒服,她都會想盡辦法第一時間化解。這天半夜,張女士睡得正香,卻被寶寶的啼哭聲驚醒。張女士趕緊打開燈,看見寶寶臉色通紅,像是被憋到了。然後張女士摸了摸寶寶的額頭,摸起來很燙,看來是發燒了。
  • 2021年是「寡婦年」嗎?為何農村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
    每年在進入到冬天后,農村辦喜事的人家就會很多,但今年和往年相比更多一些,聽農村的老人說,2021年是寡婦年,人們覺得在寡婦年結婚寓意不好,那麼這是為啥呢?寡婦年又叫做啞年,其實就是指沒有立春的農曆年。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於每年公曆的2月3日到2月5日交節。
  • 古時候夫妻睡覺時,為什麼丫環要在床邊伺候?真實有原因讓人心疼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歷史的河流中,尤其是在古時候,我國曾一度受封建制度的影響,所以導致了人們自古以來就一直有著男尊女卑的思想,因此也就致使女性的社會地位是非常卑微的,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家中的主要勞動力是男性,在外與敵人對抗的也是男性,所以說在古時候男性的地位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
  • 2021年是「寡婦年」嗎?為何古人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
    對於將要結婚的新人來說,寡婦年結婚並不順,所以就有「寡婦年不結婚」的說法,當然,如今這種想法不合時宜了,結婚與寡婦年無關。為什麼會出現「寡婦年」呢?2021年,從農曆上來講是辛丑年,年頭年尾都沒有立春,這就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明年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寡婦年」。
  • 農村俗語:「寡婦最怕牛馬年,鰥夫最怕三九天」,是什麼意思?
    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寡婦最怕牛馬年,鰥夫最怕三九天」,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寡婦最怕牛馬年」呢?所謂「寡婦」也就是丈夫去世後的女人,在以前社會,人們最講究「三從四德」。有句話叫做「好女不嫁二夫」,在以前社會,只要丈夫不在了,女人是很難再嫁出去的。就算現在,離過婚的女人很容易嫁,但如果丈夫去世後,人們就會覺得女人會「克夫」,依然是不好嫁的。
  • 古代女孩還未發育成熟,才10幾歲就要嫁人,這是為什麼?
    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女孩子一般到十三四歲就開始嫁人了。如果現在來說的話連最早結婚年齡都不到。那麼就會有人好奇,古代的時候女孩都還沒有發育成熟,才十幾歲的年紀就要嫁人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裡要先說一下,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是在13歲就開始嫁人,曾經史書中有記載,一般女子的結婚年齡是在20歲左右。
  • 古時候皇帝的生理啟蒙「女官」,教完皇帝之後,最後結局如何
    隨著現如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也不再像古時候那樣特別的封建了,所以說在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就不會像之前那樣特別的不好意思了。但是還有許多人都是特別好奇的,在古時候那樣封建的制度下,人們是如何學習這些知識的呢?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古時候古人們結婚是比較早的,在我們現如今18歲結婚相對來說是比較早的了,但是在古時候卻不一樣,在古時候如果18歲結婚的話,就屬於特別嚴重的晚婚了。
  • 2021年是寡婦年?農村有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為啥呢?
    導讀:2021年是寡婦年?農村有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為啥呢?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冬至的到來也就預示著立春也就不遠。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冬至逢壬數九。其實並非是冬至之後遇到壬日才開始進入數九連天,而是冬至的到來預示著立春將近,在數九寒天之中孕育著春天,逢壬也就是妊娠的寓意,確實冬至之後過完小寒大寒就將會迎來立春節氣,時間實屬不遠。所以也有人把冬至稱之為「春之母」。民間素來對於年份有不同的稱呼,其中就把沒有立春的年份叫做了:寡婦年。
  • 豬不吃食有什麼土辦法?本文告訴你,快收藏吧!
    豬不吃食在養豬場很常見,尤其是在一些中小養豬場。事實上,只要做好飼養管理,是可以很好地避免豬不吃食的情況發生的。但是,如果豬不吃食已經發生了,養豬人就著急了,就需要找方法。很多養豬人可能會問:豬不吃食有什麼土辦法?本文,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 一次吃不完的紅薯保存難?用這個土辦法,放一年不發芽,越放越甜
    一次吃不完的紅薯保存難?用這個土辦法,放一年不發芽不會壞,越放越甜。先不提我這硬核的老父親,就這麼多紅薯不可能這麼快吃完呀,如何保存也是一個事。紅薯又稱番薯、甘薯,一般在秋後大量上市,價格低廉易得,即可充飢,也可作為佐餐食物。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最佳蔬菜,、最佳水果等六類食品之冠。
  • 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1年是「寡婦年」嗎?會不會有倒春寒?
    這也意味著立春在過年之前,而2022年立春時間是2022年2月4日正月初四,由此可見,2021年農曆兩頭無春,在民間這也被稱為「啞年」「無春年」亦或者「寡婦年」!俗話說,「春生,夏芸,秋收,冬藏」,春天是孕育希望的季節,是「秋收,冬藏」的基礎,因此,老一輩人認為,「雙春之年」寓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無春之年」則意味不美滿!
  • 農村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嗎?會有倒春寒嗎
    對於農民來說,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明年天氣如何和糧食收成的情況。農村老人常說「寡婦年倒春寒」,2021年是寡婦年嗎?會出現倒春寒嗎?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寡婦年,寡婦年又叫做啞年,其實就是指在一整個農曆年中沒有立春的年份。之所以會出現寡婦年這一情況,和農曆的結合方式有關係。很多人會將農曆叫做陰曆,其實農曆其實是陽曆和陰曆結合後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