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義 盧興國 李偉皓
原始單核細胞(彩圖85)
胞體呈圓或橢圓形,常見不規則形,直徑為15~25μm。胞核較大,約佔細胞的2/3,為圓形至不規則形,胞核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質呈纖細疏鬆的細網狀,淡紫紅色;核仁1~3個。胞質量較豐富,呈灰藍色,多無顆粒,可有空泡,常見偽足突起。正常骨髓中佔有核細胞的0%~0.3 %。
幼單核細胞(彩圖86)
胞體呈圓形至不規則形,直徑約為15~25μm,可見偽足突出。胞核常呈腎形扭曲、摺疊,染色質疏鬆網狀;可見核仁痕跡。胞質較豐富,呈灰藍色、不透明,可見空泡和少數細小的紫紅色嗜天青顆粒。正常骨髓中極少,佔有核細胞的0%~0.6 %。
單核細胞(彩圖87)
胞體呈圓形至不規則形,直徑約為12~20μm。胞核形態各異,如扭曲、摺疊、腎形、馬蹄形、筆架形、S形甚至分葉狀;核染色質呈疏鬆的條紋狀或網狀。胞質豐富,呈灰藍或灰粉色,可見細小灰塵樣紫紅色嗜天青顆粒。正常骨髓中較少,佔有核細胞的1.0%~6.2%。
巨噬細胞(彩圖88)
胞體大而不規則,細胞大小、形態視吞噬物的多少而定,早期者胞核圓或橢圓形,核染色質疏鬆,可見核仁;晚期核被擠壓至一側,核仁消失。胞質淡藍色或灰藍色,常吞噬脂肪滴、色素顆粒、細胞。正常情況下(定居)巨噬細胞起造血護衛作用。
單核細胞空泡變性(彩圖89)
單核細胞胞體大,20~30μm,核腫脹,染色質疏鬆,有的核膜不清。胞質豐富,形態不規則,淡灰色或灰紅色,不透明.可見於嚴重感染、中毒。
戈謝細胞(彩圖90)
胞體為圓形或橢圓形,約為20~80μm。核較小,常見1~2個,偏於細胞一側,核染色質呈粗網狀。胞質豐富,多染成淺灰紅色或灰藍色,可見大量波紋狀纖維樣物質,排列成洋蔥皮樣或條索狀。戈謝細胞實為胞質內沉積大量葡萄糖腦苷脂的吞噬細胞,見於戈謝病,不典型戈謝細胞可見於CML等。
尼曼-匹克細胞(彩圖91)
尼曼-皮克(Niemann-Pick)細胞:胞體為圓形或橢圓形,約為20~80μm。胞核小,偏位,染色質呈粗網狀;胞質非常豐富,淡藍色,充滿大小不一半透明感泡沫狀或蜂窩狀的磷脂顆粒。此細胞為胞質內沉積大量神經鞘磷脂的巨噬細胞,見於尼曼-皮克病,不典型尼曼-皮克細胞可見於CML等。
海藍組織細胞(彩圖92)
胞體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為20~60μm。胞核小,圓形或橢圓形,常偏位,核染色質呈粗網狀,可見核仁。胞質豐富,內含大量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的海藍色顆粒,呈石榴籽或桑椹狀排列,可伴有泡沫狀空泡。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海藍組織細胞增生症。
噬血細胞(彩圖93)
巨噬細胞吞噬多數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見於巨細胞病毒感染。
噬血細胞(彩圖94)
巨噬細胞吞噬眾多有核紅細胞的,多見於惡性腫瘤。
泡沫細胞(彩圖95)
胞體大,胞核小,偏於一側,胞質呈泡沫狀。
組織胞漿菌巨噬細胞(彩圖96、97)
組織胞漿菌胞的質染淺藍色至藍色,常呈半月形併集中於孢子的一端;胞核染紫紅色圓形或半圓形,約佔胞體的1/3~1/2;部分孢子的胞壁較厚,使其周圍形成不著色薄的空暈,形似莢膜。
吞噬馬爾尼菲菌巨噬細胞(彩圖98)
馬爾尼菲青黴菌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兩端鈍圓,有橫隔,有的被組織細胞和粒細胞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