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是臨床上常用的血管炎的自身抗體,但抗中性粒細胞抗體陽性就是血管炎麼?其有何意義?下面為大家進行介紹:
以下內容來自《圖表式臨床風溼病學》。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的測定及臨床意義
項目
說 明
定義
是針對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胞漿蛋白的自身抗體
檢測方法
間接免疫螢光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免疫印跡(包括Western blotting和Dot blotting)、免疫沉澱、酶免疫組化、放射免疫法及流式細胞術等
正常值
陰性
螢光圖譜分型
(1) 胞漿型(c-ANCA),主要抗原成分為存在於中性粒細胞嗜苯胺藍顆粒中的29kDa絲氨酸蛋白酶(即蛋白酶3, PR3)
(2) 核周型(p-ANCA),抗原成分主要為髓過氧化物酶(MPO)
(3) 非典型型ANCA(aANCA),它兼有以上兩型的特點,其主要靶抗原目前尚不清楚,也較難與p-ANCA區分
臨床意義
(1) c-ANCA與PR3-ANCA均與韋格納肉芽腫病的關係密切, 其中c-ANCA的診斷特異度達90%,如加上PR3-ANCA,則特異度可達95%, 其滴度與病情活動一致,常被作為判斷藥物療效和病情復發的指標
(2) MPO-ANCA主要與顯微鏡下多血管炎、壞死性新月體腎小球腎炎和過敏性肉芽腫相關,其滴度與病情活動相關,可用於判斷預後、病情復發和判斷藥物療效
(3)與c-ANCA相比,p-ANCA陽性的患者出現血管炎病變程度較重,並常有多系統受累
(4) 下列疾病可出現假陽性:
①感染性疾病:愛滋病,心內膜炎,胰纖維性囊腫(繼發感染),病毒性腸炎等
②腫瘤:心房粘液瘤,結腸癌,支氣管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③其他: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性纖維肌痛症候群,Sweet症候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