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邊聽邊看,學習效果就是好!
有人說我是怎麼學會養蜂的,大字不識得幾個,小學二年級就綴學了,那個年代,連飯都吃不飽,讀書成了一種奢望。今年我69歲了,從2019年3月接觸了木子養蜂至今已過去了一年半左右。由1群中蜂發展到了5箱,另中途意外逃走了一群,現有4群。對於一個剛接觸養蜂的老年人來說,算是可喜了。因為我沒有文化,下面由我的孫子代筆,將我是怎麼學養蜂的體會分享給朋友們。說得不好的方面還請見諒!
首先我覺得找一個好的平臺很關鍵。從2018年下半年,就讀於合肥學院的孫子打電話給我,說:「爺爺你身體不怎麼好,下苦力的功夫就少做點的,我們那裡山區,可以在家學養點蜂」,聽了孫子的建議,我想想也對,因為一直以來我的身體不怎麼好,年紀大了,什麼病都容易發生,家人幾次催促要帶我去醫院檢查一下,但我真不想知道自己有個什麼病的,到了這把年紀一切順直自然吧。電話那頭孫子講我完後,要隔壁的侄孫子幫我下載了微信,並且教我怎麼使用。我是大字不識得,普通話更不會講,我就想弄個微信也沒有什麼用啦。接著孫子要我隔壁的侄孫給我關注了「養蜂及蜂具最新技術平臺」,還每天耐心教我怎麼打開的,我真是有點犯難,我想對我來說,沒有用!反正剛開始我是這麼認為的。侄孫子說,叔爺你看不懂沒關係,反正這個平臺每天會發布語音呢,您就慢慢聽吧。從那時起,我就天天無聊的時候打開木子養蜂的平臺,反覆聽。把木子養蜂裡面的視頻,音頻類資料都聽了不知道多少遍。對養蜂來說,我是感興趣的。也許是興趣讓我產生了強烈養蜂動機。六十幾歲的人了,我還像個小學生似的、如饑似渴!
聽了那麼多的養蜂資料,趁孫子放假在家,記得好像是2019年的二、三月份吧,孫子主動加了木子養蜂的微信,剛開始納悶,一天過去了,木子養蜂沒有接受加好友,於第二天木子養蜂驗證通過了,我就叫我孫子問了他幾個問題。木子養蜂特別繁忙,給我的感覺他是一個彬彬有禮且樂於助人的人,但我孫子和他聊得並不多,他說很多事太忙了就一直沒怎麼回,但不管多久,有時候叫孫子問些問題,他可能會在第二天,或是更長的時間才回復。但他會在回復的時候同時發來一些資料,我孫子是個大學生,他就會講給我的聽,記得購蜂的時候,我當時說要購10箱蜂,但木子養蜂說,剛開始養蜂,不要過多的投資,練練手先,因為我和我老伴商量準備養上10桶蜂,投資三千多。但木子師傅說雖然幾千元對於做一個項目來說不算多,但也是錢,儘量逼免不必要浪費。他建議我先養上兩、三桶玩玩。說來也巧,就在附近,我發現了一窩野蜂,孫子打電話過去,木子養蜂告訴了如何收捕,接著發了一些如何過箱的資料,在孫子轉教下,我們將這窩蜂成功的收捕回家並一直養到現在,這就是目前我四桶蜂的初始蜂種。終於有蜂了,興奮得像是兒時得到一顆糖果那麼開心。
當時收捕回來為沒有活框箱而發愁,就找了一個當年我娶老伴時送過來木箱,木子師傅說太大了,叫我把箱底板釘子取掉分離出來,然後套上再用木板隔起來,並將大空間的那邊堵塞起來,小隔間裝蜂,說是利於保溫。用淘米水洗洗吹乾,在木箱上鑽幾個小眼,晚上把收回來的蜂抖了進去。到板慄花開前,收回來的野蜂(中蜂)很快把整個箱子塞滿了,叫侄孫拍了照發給了木子師傅,木子師傅說這蜂的蜂頭很好,這麼滿的蜂肯定要分蜂了,叫我檢查一下看有沒有王臺,我說我不知道什麼是王臺啊,接著就把王臺的照片發給我,但知道了王臺,我不知道如何檢查啊,他說你看一下有沒有長得黑黑的,短短的蜂,還拍照發我,說是出雄蜂了就肯定有可能是分蜂預兆,我說有的,然後他說,把下底板抽開,然後把箱子兩邊用高的凳子墊起來,可以從下面伸頭向上看,巢脾下沿有沒有王臺的,就這樣,在木子師傅的指點下,我和侄孫一起查看,侄孫眼尖,說有出了有四個王臺了,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土養分蜂的。通過原地分蜂,逐日挪移,第二窩蜂又成功了,很是歡喜。山區零星蜜源還好,於秋,又從原桶分出了一桶,第一年我得了三桶蜂。今年原本一桶一分為二,但失敗了一桶,逃走了一桶,僅得四桶蜂。
通過點點的嘗試小有成就感,令我看到了希望,來年再翻倍應是沒有問題,通過在木子師傅的公眾號上學習,了解了很多管理常識,比如說不要常開箱,勤做箱外檢查,預防病蟲害等等,當然在預防病蟲害方面我目前還是有點模糊的,有時候叫我侄孫子聯繫木子師傅寄些預防藥來。
像我這樣的老頭子能夠養蜂,鄰裡的年輕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養蜂確實是一個技術要求高,文化高的人才學得來的,但我就是一個比較專注的人,也許我的專注感動了木子師傅,所以後來常得到他的指點。反正我現在不光我有他的公眾號,我還叫我老伴,我兒子、兒媳,孫子一家人都關注了這個號,他們水平高,看得懂,營造了全家人學養蜂的氣氛,在我有不懂的時候家人,特別孫子會經常提醒什麼時候注意啥的,就這樣懵懵懂懂的照做。現在有些人做事不夠專注,經常看著這山望那山,說來也見笑,到現在我就只關注了木子師傅做的這一個公眾號,我一有空我就會打開收聽。笨鳥先飛的精神,日積月累,漸漸的,養蜂方面多少我還是略懂了點的。
等明年春天,我的計劃是:不光學會自然王臺分蜂,還要學會人工育王,爭取把養蜂的規模擴一擴,雖然養蜂以來沒有收穫多少蜂蜜,但我已經嘗試到了甜頭。知識就是力量,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消除雜念,堅持做一件事,多少會給我們這些老齡人帶來無限的樂趣與充實。如果還年輕,奉勸一句話就是:走好一條路,堅持下去,就一定會看到好的結果。
就說到這吧,叫我孫子代的筆,好多本來想說的話,但總是在談的時候談不出來,所以請蜂友見諒!以後有機會我還是會借木子養蜂的平臺談談想法的,分享一下我心得吧。
小編語:以上是「養蜂及蜂具技術平臺」忠實的粉絲鍾世平大叔執意要分享他的養蜂心得,由他的孫子代筆並發送給小編,甚是欣慰!年紀這麼大還想著分享心得,發揮餘熱,但願鍾大叔的蜂越養越好。同時希望有更多的蜂友能夠執筆寫寫養蜂方面的心得體會,包括養蜂技術上的一些經驗。不煩來擾,謝謝大家。
批量中蜂群、蜂具、蜂藥、蜂產品等批發,歡迎洽談!
電話:17358834788(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資料源自網絡,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了就點進去看看!!!
請點擊1:原創篇(部分選摘)
請點擊2:春繁等與蜂群繁殖相關資料匯總
請點擊3:育王篇
請點擊4:蜂王、雄蜂、交尾、分蜂
指導、建議、諮詢、交流
加微信:1437577043或掃描下圖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有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