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老頭子,分享一下我是怎麼學養蜂的!

2021-02-15 養蜂及蜂具最新技術平臺

溫馨提示:邊聽邊看,學習效果就是好!

       有人說我是怎麼學會養蜂的,大字不識得幾個,小學二年級就綴學了,那個年代,連飯都吃不飽,讀書成了一種奢望。今年我69歲了,從2019年3月接觸了木子養蜂至今已過去了一年半左右。由1群中蜂發展到了5箱,另中途意外逃走了一群,現有4群。對於一個剛接觸養蜂的老年人來說,算是可喜了。因為我沒有文化,下面由我的孫子代筆,將我是怎麼學養蜂的體會分享給朋友們。說得不好的方面還請見諒!

       首先我覺得找一個好的平臺很關鍵。從2018年下半年,就讀於合肥學院的孫子打電話給我,說:「爺爺你身體不怎麼好,下苦力的功夫就少做點的,我們那裡山區,可以在家學養點蜂」,聽了孫子的建議,我想想也對,因為一直以來我的身體不怎麼好,年紀大了,什麼病都容易發生,家人幾次催促要帶我去醫院檢查一下,但我真不想知道自己有個什麼病的,到了這把年紀一切順直自然吧。電話那頭孫子講我完後,要隔壁的侄孫子幫我下載了微信,並且教我怎麼使用。我是大字不識得,普通話更不會講,我就想弄個微信也沒有什麼用啦。接著孫子要我隔壁的侄孫給我關注了「養蜂及蜂具最新技術平臺」,還每天耐心教我怎麼打開的,我真是有點犯難,我想對我來說,沒有用!反正剛開始我是這麼認為的。侄孫子說,叔爺你看不懂沒關係,反正這個平臺每天會發布語音呢,您就慢慢聽吧。從那時起,我就天天無聊的時候打開木子養蜂的平臺,反覆聽。把木子養蜂裡面的視頻,音頻類資料都聽了不知道多少遍。對養蜂來說,我是感興趣的。也許是興趣讓我產生了強烈養蜂動機。六十幾歲的人了,我還像個小學生似的、如饑似渴!

      聽了那麼多的養蜂資料,趁孫子放假在家,記得好像是2019年的二、三月份吧,孫子主動加了木子養蜂的微信,剛開始納悶,一天過去了,木子養蜂沒有接受加好友,於第二天木子養蜂驗證通過了,我就叫我孫子問了他幾個問題。木子養蜂特別繁忙,給我的感覺他是一個彬彬有禮且樂於助人的人,但我孫子和他聊得並不多,他說很多事太忙了就一直沒怎麼回,但不管多久,有時候叫孫子問些問題,他可能會在第二天,或是更長的時間才回復。但他會在回復的時候同時發來一些資料,我孫子是個大學生,他就會講給我的聽,記得購蜂的時候,我當時說要購10箱蜂,但木子養蜂說,剛開始養蜂,不要過多的投資,練練手先,因為我和我老伴商量準備養上10桶蜂,投資三千多。但木子師傅說雖然幾千元對於做一個項目來說不算多,但也是錢,儘量逼免不必要浪費。他建議我先養上兩、三桶玩玩。說來也巧,就在附近,我發現了一窩野蜂,孫子打電話過去,木子養蜂告訴了如何收捕,接著發了一些如何過箱的資料,在孫子轉教下,我們將這窩蜂成功的收捕回家並一直養到現在,這就是目前我四桶蜂的初始蜂種。終於有蜂了,興奮得像是兒時得到一顆糖果那麼開心。

        當時收捕回來為沒有活框箱而發愁,就找了一個當年我娶老伴時送過來木箱,木子師傅說太大了,叫我把箱底板釘子取掉分離出來,然後套上再用木板隔起來,並將大空間的那邊堵塞起來,小隔間裝蜂,說是利於保溫。用淘米水洗洗吹乾,在木箱上鑽幾個小眼,晚上把收回來的蜂抖了進去。到板慄花開前,收回來的野蜂(中蜂)很快把整個箱子塞滿了,叫侄孫拍了照發給了木子師傅,木子師傅說這蜂的蜂頭很好,這麼滿的蜂肯定要分蜂了,叫我檢查一下看有沒有王臺,我說我不知道什麼是王臺啊,接著就把王臺的照片發給我,但知道了王臺,我不知道如何檢查啊,他說你看一下有沒有長得黑黑的,短短的蜂,還拍照發我,說是出雄蜂了就肯定有可能是分蜂預兆,我說有的,然後他說,把下底板抽開,然後把箱子兩邊用高的凳子墊起來,可以從下面伸頭向上看,巢脾下沿有沒有王臺的,就這樣,在木子師傅的指點下,我和侄孫一起查看,侄孫眼尖,說有出了有四個王臺了,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土養分蜂的。通過原地分蜂,逐日挪移,第二窩蜂又成功了,很是歡喜。山區零星蜜源還好,於秋,又從原桶分出了一桶,第一年我得了三桶蜂。今年原本一桶一分為二,但失敗了一桶,逃走了一桶,僅得四桶蜂。

       通過點點的嘗試小有成就感,令我看到了希望,來年再翻倍應是沒有問題,通過在木子師傅的公眾號上學習,了解了很多管理常識,比如說不要常開箱,勤做箱外檢查,預防病蟲害等等,當然在預防病蟲害方面我目前還是有點模糊的,有時候叫我侄孫子聯繫木子師傅寄些預防藥來。

       像我這樣的老頭子能夠養蜂,鄰裡的年輕人都覺得不可思議,養蜂確實是一個技術要求高,文化高的人才學得來的,但我就是一個比較專注的人,也許我的專注感動了木子師傅,所以後來常得到他的指點。反正我現在不光我有他的公眾號,我還叫我老伴,我兒子、兒媳,孫子一家人都關注了這個號,他們水平高,看得懂,營造了全家人學養蜂的氣氛,在我有不懂的時候家人,特別孫子會經常提醒什麼時候注意啥的,就這樣懵懵懂懂的照做。現在有些人做事不夠專注,經常看著這山望那山,說來也見笑,到現在我就只關注了木子師傅做的這一個公眾號,我一有空我就會打開收聽。笨鳥先飛的精神,日積月累,漸漸的,養蜂方面多少我還是略懂了點的。

       等明年春天,我的計劃是:不光學會自然王臺分蜂,還要學會人工育王,爭取把養蜂的規模擴一擴,雖然養蜂以來沒有收穫多少蜂蜜,但我已經嘗試到了甜頭。知識就是力量,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消除雜念,堅持做一件事,多少會給我們這些老齡人帶來無限的樂趣與充實。如果還年輕,奉勸一句話就是:走好一條路,堅持下去,就一定會看到好的結果。

       就說到這吧,叫我孫子代的筆,好多本來想說的話,但總是在談的時候談不出來,所以請蜂友見諒!以後有機會我還是會借木子養蜂的平臺談談想法的,分享一下我心得吧。

       小編語:以上是「養蜂及蜂具技術平臺」忠實的粉絲鍾世平大叔執意要分享他的養蜂心得,由他的孫子代筆並發送給小編,甚是欣慰!年紀這麼大還想著分享心得,發揮餘熱,但願鍾大叔的蜂越養越好。同時希望有更多的蜂友能夠執筆寫寫養蜂方面的心得體會,包括養蜂技術上的一些經驗。不煩來擾,謝謝大家。

批量中蜂群、蜂具、蜂藥、蜂產品等批發,歡迎洽談!

電話:17358834788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資料源自網絡,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了就點進去看看!!!

請點擊1:原創篇(部分選摘)

請點擊2:春繁等與蜂群繁殖相關資料匯總

請點擊3:育王篇

請點擊4:蜂王、雄蜂、交尾、分蜂

指導、建議、諮詢、交流

加微信:1437577043或掃描下圖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有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老頭子——我的硬漢父親兄弟篇
    我的脖子被抓破一道口子。她的腦袋上撞起了一個大包。兩天後,陪內子回娘家。嶽母見了,問我:「脖子上怎麼了?」答曰,剪橘子,被樹枝給颳了一下。嶽母「哦」了一聲,滿腹狐疑地走開了。又過數日,嶽母見四下無人,悄悄問我:「你們打架了?我都知道了。」我無言,尷尬地笑笑。嶽母又說:「我和你爸都知道了。
  •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
    老太太就捧了暖暖的水杯,看著自己的男人,想自己,和這個男人過了這一輩子,還有什麼遺憾嗎?好象沒有吧?這個男人,心思實在細膩的可以。對這個家,也實在沒話可說。再苦再難,都把她們娘幾個,照顧的妥妥噹噹的。兩個人雖然在一起,極少有什麼話,卻有著多年培養出來的默契。有時候,就默默的坐在一起,手握著手,什麼也不說,都能靜靜的,坐上那麼一天。
  •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看哭了…)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很感動~80、90後的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愛情啊老太太醒過來了,心臟跳的忽快忽慢的,讓她有些吃不消了。老太太就想:差不多嘍,自己要走,也就在這一兩天嘍。老太太這樣想著,胸中有些發悶,就咳嗽起來,驚醒了一旁午睡的老頭子。那老頭子趕緊起身,關切的看著老太太,就手到了一杯水。老太太就捧了暖暖的水杯,看著自己的男人,想自己,和這個男人過了這一輩子,還有什麼遺憾嗎?好象沒有吧?這個男人,心思實在細膩的可以。對這個家,也實在沒話可說。再苦再難,都把她們娘幾個,照顧的妥妥噹噹的。
  •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好感人)
    老太太這樣想著,胸中有些發悶,就咳嗽起來,驚醒了一旁午睡的老頭子。那老頭子趕緊起身,關切的看著老太太,就手到了一杯水。老太太就捧了暖暖的水杯,看著自己的男人,想自己,和這個男人過了這一輩子,還有什麼遺憾嗎?好象沒有吧?這個男人,心思實在細膩的可以。對這個家,也實在沒話可說。再苦再難,都把她們娘幾個,照顧的妥妥噹噹的。
  • 我養蜂的春繁做法
    但我經過較長時間的養蜂實踐,面對越冬後的弱群,總希望有書刊或哪位大師,能夠教自己一套快速春繁的技術。自從看了 《蜜蜂飼養原理與方法》 一書,特別是參加了龔鳧羌老師的全國養蜂提高班,我不僅更新了養蜂觀念,還依據養蜂原理探索出一些適用的中蜂快速春繁法。當然,要有秋繁成功作保障。以自己使用的 GN 箱為例,越冬群勢最少也要達到 12 框足蜂。
  •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 (感動無數人…)
    那是個斯斯文文的年輕人,長著很好看的一雙眼睛,看著你的時候,滿滿的笑,讓人心醉得不行。兩個人曾經多次在村中的小道上迎面走過,都只是短短的對視一眼,然後雙雙紅了臉,低了頭,匆匆地擦肩而過。短短的相遇,卻是兩個人最幸福的期待。
  •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感動無數人……
    老太太這樣想著,胸中有些發悶,就咳嗽起來,驚醒了一旁午睡的老頭子。那老頭子趕緊起身,關切的看著老太太,就手到了一杯水。老太太就捧了暖暖的水杯,看著自己的男人,想自己,和這個男人過了這一輩子,還有什麼遺憾嗎?好象沒有吧?這個男人,心思實在細膩的可以。對這個家,也實在沒話可說。再苦再難,都把她們娘幾個,照顧的妥妥噹噹的。
  • 【微·小說】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感動千萬人)
    「老頭子,我要走了,抱抱我吧。」很感動~80、90後的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愛情啊老太太醒過來了,心臟跳的忽快忽慢的,讓她有些吃不消了。忽然,就有些孩子氣,就輕聲的問眼前這個男人:「老頭子,說說看,如果有下輩子,還願意和我做夫妻嗎?」老頭子被老太太這個突兀的問題,弄的愣了一下,就展開滿臉的核桃紋,笑的很神秘:「不一定嘍,如果下輩子,我託生成了大官財主,就去找你,讓你好好的跟我享享福。如果,如果還是這麼窮,就不嘍,就幫著你,幫著你找一個有錢的人家。
  • 養蜂農是怎麼養蜂的?科普文.
    大家好,關注我這個公眾號的朋友大多都選購過我家的蜂蜜,或者是喜歡吃蜂產品的朋友,大家在品嘗甜甜的蜂蜜的時候,是不是很好奇蜂蜜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養蜂農又是怎麼把蜂蜜收集起來的呢?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了下面一篇行業內人士總結的一些養蜂的全過程以及分享的養蜂經驗,看到這些我腦海中閃現出來就是老爸在蜂場勞動的畫面,這不就是我老爸在蜂場成年累月的工作過程嗎!
  • 我養蜂的經驗和教訓
    我養蜂十多年,走了不少彎路,但也積累了幾點小經驗,現借貴刊奉獻給廣大蜂友,以供大家共同參考。  1 用玻璃鋼石棉瓦遮蔭擋雨好  蜂友們都知道,不論在家定地養蜂或外出放蜂,想找個理想的地方放置蜂群很不容易。
  • 中蜂場地不是隨便選擇的,選不好會影響養蜂成敗
    大家好,我是蜂靈子。愛好誘蜂、找蜂、養蜂。養蜂是我的興趣愛好,我把養蜂當作副業在發展。最初是因為喜歡誘蜂,一年下來誘個30群左右是沒有問題的,最大的問題在於收回來的蜂養不住,總是逃跑,30群蜂逃20群算少的。
  • 潘多拉英語怎麼樣,我的經驗分享一下
    在朋友圈看到幾個人分享潘多拉英語的打卡,我也是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英語吧,也下載了學單詞,學了一段時間,發現有口語課程還不太貴,有點想報一套課程,
  • 一個新手,該怎麼樣養蜂?
    養蜂,似乎是白手就能求財,只要有蜂箱有蜂群,花開了採蜜就是錢……要賣出幾十元一斤的價,有個幾百上千斤就很不錯了,而且養蜂還能健身,蜂產品更是保健佳品。看起來養蜂是不是個好行當呢?是不是有些新朋友想試一試呢?
  • 養蜂老人說,他的蜂蜜是長腳的,這是怎麼回事?
    我自從決定紮根農村準備幫助家鄉農民朋友扶貧之後,先後走訪了多家種植戶、養殖戶以及農特產品加工戶,建立了廣泛聯繫。
  • 《我的世界》蜂箱怎麼養蜂 養蜂技巧分享
    導 讀 在《我的世界》中,需要玩家首先準備好一個蜂箱和多隻蜜蜂和蜂巢。
  • 爆笑段子:老太太臨死前,拉著老伴的手懺悔:老頭子,我跟你講實話吧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表弟年前開了家火鍋店,味道不咋地,關門了,他就自己在家搗鼓配料,搗鼓了一個月也沒搗出來新花樣。昨天他出來散散心,下地幫他老爹給小麥打除草劑,配好藥以後習慣性的想嘗一口,剛到嘴邊被他爹一腳踹飛了,他爹就說了一句:老子就防著你這口呢……
  • 七旬老人養蜂 採擷甜「蜜」生活
    「 當時隔壁村有人要修柴油機,我就去幫忙,一來二去大家就熟悉了,我主動提出不收他的修理費,條件是他教我養蜂技術。」張金海說。2016年開始,張金海開始養蜂,如今已四個年頭了,去年專賣蜂蜜,就給他增加了10萬餘元的收入。現在的張金海老人,成了麼站鎮遠近聞名的養蜂能人。
  • 這「黑飛蟻」也叫蜜蜂,所有養蜂人都醉了
    ,可以說是最好不過啦,但答案應是否定的,不是想養就能養的啦,要看地方,下面小編帶各位初淺的了解一下吧。小編最近分別與馬來西亞及雲南的朋友交流了一下,順便感謝一下兩位朋友,帶我一起對這種蜂有了初步的了解,另特別感謝馬來西亞的朋友,這位朋友特意抽空拍了一些的圖片及視頻。後面我將一一放上。
  • 養蜂方法,中蜂春繁時如何加脾?分享養蜂人師父經驗
    養蜂技術是一門值得不斷學習的技藝,每天一起無保留的學養蜂,交流養蜂!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致富,脫貧路上有花香|正安縣芙蓉江鎮尖山村...
    春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載著滿車的蜂箱到山花爛漫深處,看蜜蜂採蜜,心裡滿滿的收穫和甜蜜。算起來,我養蜂已經有20年了,但是真正發展起產業只有4年。我叫廖安友,正安縣芙蓉江鎮尖山村人。那一年年底,村裡開了群眾會,我被評為了貧困戶。其實,我並不喜歡貧困戶這個稱呼。這幾年,我一直在努力擺脫這個標籤。2016年,掛幫我的扶貧幹部馮沙對我說,政府針對貧困戶出臺了一系列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他鼓勵我發展養蜂產業,用自己的手藝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