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養蜂 採擷甜「蜜」生活

2021-02-08 威寧發布


「秋季氣候乾燥,喝蜂蜜水可潤喉」。張金海老人一邊開箱取蜜,一邊向筆者介紹。在他的周圍,成群的蜜蜂嗡嗡飛舞,老遠就能聞到蜂蜜的香甜。


張金海的養蜂場


張金海今年72 歲,家住麼站鎮抱都村,他19 歲入伍當了十五年兵,轉業後幹起了修理,修汽車、修柴油機、修縫紉機。也正是因為修理這個行當,讓他和蜜蜂養殖結緣。


「 當時隔壁村有人要修柴油機,我就去幫忙,一來二去大家就熟悉了,我主動提出不收他的修理費,條件是他教我養蜂技術。」張金海說。


2016年開始,張金海開始養蜂,如今已四個年頭了,去年專賣蜂蜜,就給他增加了10萬餘元的收入。現在的張金海老人,成了麼站鎮遠近聞名的養蜂能人。


張金海在養蜂場勞作


為了擴大自己的養蜂規模,張金海和村民之間有個不成文的約定———村民下地幹活時,凡是遇到野生蜂群,只要給張金海打個電話,他就會趕往現場取蜂,村民得到的回報是兩斤蜂蜜,按現在的市場價算,就是兩百塊錢。


張金海的養蜂情結,始於他的兩次經歷,有次遠方親戚託他幫忙買蜂蜜,但當時的那個價格,遠遠超出張金海的想像。另外一個就是張金海自己患上慢性腸炎,經過衝服蜂蜜調理,最終得以治癒。 這兩件事情加起來,讓他堅定了養蜂的想法。


張金海說:「養蜂要掌握蜜蜂的四季管理,了解開花流蜜的時間。」


查看蜂群裡是否長有蟎蟲,蜂王產卵是否正常,是否被胡蜂騷擾,這些是張金海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看似簡單卻又要不斷重複。


採收蜂蜜


「蜜蜂喜歡大自然的味道,所以我洗衣服洗澡的時候,會儘量少用洗衣粉和沐浴露,蜜蜂熟悉我身上的氣味後就不蟄我了,分箱和取蜜時,都很少戴帽子和面罩。」 張金海說。


在張金海的客廳裡,擺著《蜂王培育技術》《貴州養蜂技術》《科學養蜂一月通》等書籍,在這些破舊的書頁上,字句被密密麻麻地畫上線,有些頁碼還寫有標註。


張金海為顧客介紹蜂蜜


「跟別人學的時候,只能算學到皮毛,很多細節都是在養蜂的過程中現學現用。」張金海把自己養蜂成功的原因,歸結為善於觀察和琢磨。


為了提升管理效能,張金海花了 2600 元在房前屋後裝上了監控,六個攝像頭實時監拍畫面,他只需要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從畫面當中看到各個蜂箱的情況。


說起養蜂的經歷,張金海說累並快樂著,「最開始,分箱不容易成功。同時,蜂群怎樣越冬,這些問題也都鑽研了很久才搞明白的」。只有小學文憑的他,通過各種渠道,買來養蜂的書籍,一字一句地看,有時候實在弄不明白,他就請兒子或女兒念給自己聽。就這樣,在一路摸爬打滾中,張金海的蜜蜂養殖規模越做越大,現在養蜂60多箱,一箱可以收50斤蜂蜜,每斤售價在100元左右。



「前年有個蜂箱產出 50 多斤蜂蜜,那是我養蜂以來收成最多的一箱,也正是這次好收成讓我嘗到了養蜂的甜頭,支撐著我堅持繼續養蜂,現在年紀大了,出去打工也沒人要了,還不如繼續養蜂。養了這麼多年蜂,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這項技術傳承下去,希望能幫助到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讓更多的人走上致富的道路。」張金海老人說。


李玉香

 

相關焦點

  • 城市養蜂正流行 都市養蜂「釀造」甜蜜生活
    提到養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追花奪蜜的艱辛;田間山林的孤寂。但是蜜蜂世界的神奇,蜂蜜的甜美也讓更多城市人士加入養蜂的行業。城市養蜂在美受追捧 歐巴馬白宮後花園設蜂箱     他們當中或好奇蜜蜂的生活,或熱衷蜜蜂的產品,亦或是閒暇空餘打發時間的安排,總之蜜蜂悄然而來,逐漸的融入我們的生活。
  • 七旬養蜂老漢力不從心 願低價出售所養蜜蜂
    七十五歲的鄧翌發有著近五十年的養蜂經歷,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養蜂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昨天,他找到《都市日記》欄目,希望通過媒體找到有緣人,將自己的四十多箱蜜蜂以較優惠的價格全部賣出。鏡頭前的這排蜂箱裡,都是鄧翌發養的蜜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裡面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品質肯定有保障。養蜂人 鄧翌發:這批蜜蜂養了兩三年了。
  • 格子箱養蜂,取蜜後如何正確添加箱圈?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導讀:關于格子箱取完蜜怎麼加框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比較簡單,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和蜜蜂的多少來進行加框。應該說我們不知道格子箱取蜜後如何加框,主要是對格子箱的結構不了解。格子箱的結構格子箱是專門用來養殖中蜂的一種蜂箱,可以說是土法養蜂的現代版,相對於過去的圓桶蜂箱來說,格子箱雖然沒有活框蜂箱那麼方便,但是相對於過去的圓桶蜂箱或者板箱來說還是比較先進的。格子箱除了是土法養蜂的升級版之外,還與多箱體養蜂有點類似,所以如果我們採用格子箱養蜂,其養殖技術可以借鑑一下多箱體養蜂法,對於我們的日常操作來說有不少幫助。
  • 養蜂老師傅說:多留蜜才能養好蜂
    這句話用於養蜂生產上,也很恰當。養蜂多收蜜才能高效益,但不能「掠奪」。其實,箱內存蜜與群勢的強壯有很大關係,可歸納以下幾點:  關係之一:留蜜多的蜂群好管理。蜜蜂對外界蜜源十分敏感,大宗蜜源期間,只要剩一兩個脾就行了,因為它們知道外界植物正在大量流蜜;後期就不同了,外界蜜源剛夠吃或幾乎沒有,一旦取蜜,蜜蜂就會拼命保護自己的糧倉:一方面緊護蜜房難抖落,一方面鑽到蜜眼裡緊吸蜜,再者是向養蜂人身上撲,尋找搖蜜機位置。
  • 生活小常識:養蜂師傅教你鑑別蜂蜜真偽
    生活小常識:養蜂師傅教你鑑別蜂蜜真偽千百年來,蜂蜜就是甜美的代名詞。養蜂師傅林炳俊表示,辨別蜂蜜質量要聞其味,觀其色,嘗口感。養蜂人會選取蜜蜂將蜜釀成熟的時機採集,因此好的蜜水分低。由於質地黏稠,蜂蜜有拉絲不斷的特點。如果是假蜂蜜或劣質蜂蜜,不會迅速彈回。
  • 視頻:《養蜂難》《希望》《養蜂好》
    視頻:《養蜂難》《希望》《養蜂好》《養蜂難》一年又一年,養蜂不掙錢。趁著蜂事閒,說說養蜂難。顛沛流離中,席地又幕天。風餐和露宿,渾身病來纏。不道四季苦,只言蜂蜜甜。蜜多愁銷路,蜜少賠本錢。荊條滿山野,無蜜乾瞪眼。春謝夏天到,蜂農更心煩。育王好多次,王臺被啃完。老王不產卵,工蜂產得歡。巢脾成炮臺,雄蜂飛滿天。弱群白費力,強群飛逃完。爬蜂沒治好,又有白堊傳。四處買蜂藥,難滅大小蟎。蟎撲不管用,水劑都試遍。蜂蟎沒滅掉,蜜蜂到玩完。
  • 66歲老人養了30箱蜜蜂,每年收入花不完,看看人家怎樣生活
    在村子的下方,有一片小樹林,樹林下有一個養蜂的老人,姓李,今年66歲,他忙碌在他的蜂箱之間,無數的蜜蜂圍繞著他飛來飛去。正是百花齊放的時候,馬上洋槐花也要開放了,老人正在蜂箱旁邊,擺弄自己的蜜蜂,看到有人走近他的蜂箱,這位老人便和我們聊了起來。
  • 遼寧葫蘆島:七旬老人夥同他人拐賣婦女,收取介紹費,被抓
    事發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七旬老人夥同他人將拐賣婦女賣給其親屬,從中收取介紹費,終被警方依法抓捕。2020年12月小編從法院獲悉,該七旬老人被法院以拐賣婦女罪,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任仁義(化名),男,1943年出生,漢族,無文化,農民,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玲瓏塔鎮某村人。
  • 家有老人的注意了:六旬、七旬老人,血壓正常值是多少?了解一下
    另外,家裡有老人的也要尤為注意,六旬、七旬的年齡段,是高血壓的爆發期。一、家有老人的注意了:六旬、七旬老人,血壓正常值是多少?了解一下若是想要知道家人或是自己的血壓正常與否,建議每天三次測量血壓,看看自己的各個血壓指標是否處於穩定狀態,若是不穩定,就需要採取一些降壓措施了。
  • 養蜂老人說,他的蜂蜜是長腳的,這是怎麼回事?
    今天走訪了我們鎮上一家養蜂世家,養蜂老人王永根已經83歲,養了48年。本想去建立聯繫,來年幫他銷售蜂蜜,但是見到老人一陣對話後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說:「我的蜂蜜長著腳的,不需要推銷哦!」這話什麼意思,是怎麼回事呢?我不明白,於是向老人詳細請教,通過一番交流才明白了其中道理。他說的蜂蜜長腳,是指他的蜂蜜從來不愁銷售,像長了腳似的,每當蜂蜜收割後就飛往各地了,銷售的事兒從來沒有擔心過。
  • 懷寧七旬老人寒冬勇救落水女子
    數九寒冬,冰寒刺骨,而懷寧縣高河鎮紅旗村新屋組七旬老漢操禮九見義勇為、不畏嚴寒勇救落水女子的壯舉令人格外暖心。
  • 走進一線養蜂人家
    世人只知道蜂蜜的甜,很少有人去關心甜蜜背後的苦。今天小林帶大家走進一線養蜂人方碧霞的真實生活。2003年,聽說有一個鎮上就只有2家養蜂的,當時蜂少,蜂蜜不夠賣,我看養蜂還可以,於是叫我姐幫我買了80箱蜜蜂,和老公的哥哥一起養,一家40箱。
  • 如何創辦個人養蜂場-養蜂愛好者系列
    發展養蜂是大有可為的致富項目,家庭養蜂場建造方法如下: 一、選擇場址 蜂場要選擇背風向陽,地面清潔乾燥,周圍有大量蜜源作物的地方。少量養蜂,利用房前屋後園子即可。飼餵器:用於餵蜂、餵水、餵糖水;⑤噴霧器:用於噴水以驅趕蜜蜂歸巢,也用於噴殺蟎劑;⑥巢礎:由蜂蠟壓製成六角形房基的薄片,裝在巢框上,由蜜蜂修鹹巢脾,用來育蟲、貯蜜、貯粉;⑦搖蜜機:用於分離蜜脾中的蜂蜜;⑧蜂箱和巢框:根據需要自制或購買。
  • 在豐縣的養蜂人當中,也有一個「李子柒」
    直到2018年的8月16日,我才算第一次見到了養蜂女孩金文賢。當時,她的蜂場安扎在徐樓村前的一片空地上。於是,我和金文賢就有了第一次的相遇。使我對養蜂人和養蜂行業,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金文賢今年29歲。從2011年3月開始,專業從事養蜂,如今已9個年頭。
  • 「魚眼蜜」是一種什麼蜜?質量如何?養蜂人告訴你答案
    除了按照不同的蜜源植物種類來進行蜂蜜的劃分之外,蜜蜂的質量上還有較大的奧妙,比如我們經常聽說的土蜂蜜、意蜂蜜、成熟蜜、水蜜等等,如果再加上真假型的,歷史遺留的,那麼還有什麼巖蜜、假蜜、勾兌蜜、濃縮蜜等等,如此看來,蜂蜜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想要弄清楚蜂蜜的問題,還別說,真的比較困難。
  • 林下養蜂蜂生金 合作社擺滿豐收罐
    「養蜂釀蜜甜萬家——我們村是那板水源林區,山多田地少,而山不能開發種植,要想脫貧奔小康,只有向著林下養蜂業發展。依靠大山花草樹木多,蜜源豐富,養蜂成本少,收益快,是山村農民致富的好門路。」被當地人譽為養蜂領域標杆人物的寧文合說。
  • 臨高和舍高龍村「蜂司令」柯吉全: 追花逐蜜釀造「甜蜜事業」
    在海南省臨高縣和舍鎮新風村委會高龍村,有一位中年男子嘴巴特別甜,像吃了蜜糖一樣,他每天都穿梭在綠油油的叢林裡,觀察蜂群的活動情況,繁忙的追尋著那份屬於自己的「甜蜜事業」,這是「蜂司令」 柯吉全現在的生活。
  • 談用平箱養蜂,淺繼箱取蜜
    中蜂的最佳活框飼養模式,是用合適的平箱飼養,管理簡單方便:流蜜期上淺繼箱取蜜,取蜜也輕而易舉,而且生產出的是質量優良的"上隔蜜"。 有人擔心蜂王會到淺繼箱裡產卵而增加管理上的不便,事實卻恰恰相反,蜂王雖有低溫或溫暖時期愛上繼箱產卵的習性,那是因為繼箱是用封蓋子脾調動蜜蜂採集貯蜜積極性的,有封蓋子脾自然吸引蜂王上去產卵,但淺繼箱裡都是新脾,沒有蛹和卵蟲,而且在流蜜盛期外界花粉不多,進蜜又急,多數蜂王不會到淺繼箱裡去產卵。
  • 青島萊西:祖孫三代的「追花」養蜂釀蜜情
    據了解,目前觀光區養殖中華蜜蜂110餘群,年產蜜500餘公斤。王立新端著剛割的蜂巢蜜讓遊客品嘗(攝影:劉新偉)據介紹,青島蜂大王中蜂生態觀光園是王志新與父親王建和幾年前投資70萬元創建的。「萊西大青山優美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宜中華蜜蜂養殖,讓咱結束四處漂泊『追花』養蜂釀蜜的日子,過上穩定的小康生活。」
  • 「甜蜜」之路——蕎麥花的甜,你品嘗過嗎?
    「甜蜜」之路——蕎麥花的甜,你品嘗過嗎?說到甜蜜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蕎麥花蜜近日,小編走訪了庫倫旗內的部分養蜂人家帶大家了解蕎麥花的其他妙用「移動的王國,沿著花的足跡遷徙,把一頂帳篷扎在向陽的路邊……」浙江金華的養蜂人唐德華一家,每到蕎麥花開的時候都會來到庫倫旗。在這裡,每年可以採集到近千斤的蕎麥蜜,光靠蕎麥蜜一項,收入就能達到兩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