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愚伯的自留地
豐縣養蜂人金文賢,她漂亮賢惠,吃苦耐勞,做事執著專注,在大家的眼裡,她是豐縣養蜂版的「李子柒」,因為誠實守信,這幾年,在周邊各縣,贏得了極佳的口碑。
我和金文賢認識,純屬偶然,三年前,在歡口鎮常莊村的一塊空地上,我發現了一批廢棄的蜂箱,當時,我就想當然認為這家蜂農已經「破產」了。沒想到一個女孩竟然在微信上加我,並更正了我的說法,那個女孩就是金文賢。
那批淘汰的蜂箱,原來是達到了使用年數後,就會自動淘汰,她說這已經是第四次更新了。她家養蜂,從最初的28箱,到如今,已經發展到如今的138箱。
先前,我和養蜂人幾乎沒有任何往來,由於在七歲的時候,有一次被蜂蜇的經歷,因此,在以後的日子,我對蜜蜂也是退避三舍。後來,復新河岸邊的槐花樹下,每年都會來一批南方的養蜂人,但每次趕集時,我也是繞道而行。
記得在我上二年級時,爺爺打來一塑料桶蜂蜜(當時好像是五毛錢一斤),我不以為然,但當爺爺舀了一湯勺放在我口中,才發現世間竟然有這麼好吃的美物。
直到2018年的8月16日,我才算第一次見到了養蜂女孩金文賢。當時,她的蜂場安扎在徐樓村前的一片空地上。於是,我和金文賢就有了第一次的相遇。使我對養蜂人和養蜂行業,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金文賢今年29歲。從2011年3月開始,專業從事養蜂,如今已9個年頭。
在這些年中,她和爸爸一起,帶著蜂箱輾轉於大江南北的各個採花區,從湖北黃石到江蘇徐州;從山東沂蒙山到淄博;然後再到山西太行山和長治;寒暑易節,往往返返中留下他們辛勞的身影。
從事蜜蜂事業多年的她,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文靜樸實,話不多但很愛笑。
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養蜂是件很浪漫的事,一年到頭,與花共舞,豈不快哉!
但金文賢卻對我說:作為養蜂人,首先要習慣了孤獨的生活,為了採集到優質蜂蜜,她常常深入無人居住的腹地,一住就是四五十天,有些地方,甚至手機信號都很差,給家人打個電話都很困難。
我故意笑著反問:「你這麼漂亮,在豐縣或者在徐州找份合適的工作也不難啊!」
她的回答則是讓人覺得盪氣迴腸:「年輕人,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追求,怎麼活都是一輩子,但怎樣活才更有意義,我覺得,當你所做的,能夠給人帶來益處,就是最大價值。其實,那些小蜜蜂是有感情的,在和它們接觸之後,我發現養蜂就成了我的生活,採蜜時的收穫,客人的好評,讓自己很有存在感,也很有幸福感。」
說著,金文賢拿出一個湯匙,盛了一勺土蜂蜜讓我品嘗,這裡,我覺得很有必要說下自己當時的感覺:醇香裡夾雜著絲絲縷縷的甜意,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餘味悠長,和我當年喝爺爺在復新河邊買的蜂蜜味道,一模一樣……
從生活的環境而言,養蜂的人是孤獨的,親情也是缺失的。金文賢和爸爸這些年一直守著這份「產業」。尤其是在外的日子,思念家人和孩子,是她最難以承受的痛點。
每年的夏天,金文賢就會把蜂場終於搬到老家,在兩周的停留中,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和孩子團圓。
因為有奶奶和爸爸的呵護,年幼的孩子似乎還不太知道媽媽的苦衷,她們願意來媽媽的蜂場,更多的時候,只是為了吃媽媽的蜂蜜。
風雨途中,日出日落,
金文賢在她經營的養蜂事業上,一直腳踏實地,任勞任怨,她的舉手投足之間
,像極了一隻勤勉的小蜜蜂。
金文賢還說,不管蜂場搬到任何地方,家人吃的蜂蜜她從來沒有斷過,兩個女兒和雙方的父母很少生病,應該說,蜂蜜為家人的健康,提供了足夠的庇護。
整個溝通的過程之中,事實上,金文賢總是言簡意賅,也顧不上和我有太多的交流,也許在她的心中,只有一件事銘心刻骨,那就是——她的蜜蜂和她的蜂蜜。
我發現她即便在聊天中,也始終有一種入定般的專注。說真的,這種專注很讓我自慚形穢,因為,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這樣的工作態度,我已經久違了。
我對金文賢說,現在那麼多的人注重健康,你完全可以開設一個帳號,專門直播自己養蜂的場面,那樣,也可以給自己的蜂產品帶來一定的銷量,說不定在哪一天,你能夠成為養蜂行業的「李子柒」呢!
她淡淡的一笑,養蜂每天忙得自顧不暇,哪有什麼時間搞直播呀,再者,目前自己蜂蜜的銷量一直不錯,也用不著那樣拋頭露面。我現在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把蜂養好,讓它們釀造好蜜!
蜜蜂在釀蜜,養蜂人在釀造生活,縱然流浪與漂泊,每晚能聞著蜜香入睡,豈非最美的時光!
原可以憑著顏值吃飯,卻如此艱辛的謀生,凡事盡善盡美,凡事追求極致,凡事問心無愧。在我的眼裡,金文賢就是養蜂行業中的「李子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