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金文賢
圖文:紅豔
在我20歲那年,我的夢想是有一天,能找一個愛我的人,他負責賺錢,我每個在家相夫教子。然而,一晃8年過去了,現實與我的夢卻越來越遠。
我叫金文賢,家住豐縣農村,今年29歲,是一名有9年養蜂經驗的90後,如今我既是蜂場主,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帶著「面紗」遊走於各個蜂箱之間,有些人和我開玩笑說,看到我這樣子,感覺很像武俠劇的「俠女」。
這些年,因為養蜂,我與孩子們聚少離多,但為了生存,為了給孩子提供好的經濟條件,也為了不斷擴大自己的小小事業,我不得不忍痛割愛。
在養蜂中,百密一疏,被蜂蜇的情況,隔三差五就有發生,記得第一次被蜇時,我的眼睛腫成一條縫,過了四天才消退下去。聽父親說,目前豐縣養蜂的有四五十家,而30歲以下的女性從事這個單調甚至危險職業的,我是唯一的一位。
不過,每年無論再怎麼輾轉,我都會帶著120個蜂箱,回豐縣老家呆半個月的時間。在家的日子,每天都有孩子陪伴,這是我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光。
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職業選擇,我之所以走上養蜂的道路,主要是受父親的影響。我知道其中的辛苦,每年父親奔赴全國各地,一年到頭,輾轉於大江南北的各個採花區,從湖北黃石到江蘇徐州;從山東沂蒙山到淄博;然後再到山西太行山和長治,其間付出的辛勞自不必說。
在很多人的意識裡,養蜂人,追著花期行走,是陽光下最幸福最甜蜜的工作,我說這話,只算講對了一半。因為,一年到頭,奔波的苦衷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知道。
作為養蜂人,,我已經習慣了「缺吃少穿」的生活狀態,這是由我們從事該行業特點所決定的。一般純天然的大面積花區,往往是遠離城鎮之處,往來出行極為不便,我們把蜂箱安頓在無汙染的地方採集花蜜,必須要適應這種狀況。
其實,我當年高中畢業後,去外地的城市打工過一段時間,但爸爸苦中有樂的養蜂經歷,還是特別吸引我,尤其是和那些小蜜蜂實質性的接觸後,我發現自己真的離不開它們了,那種名副其實沉甸甸的收穫,讓自己很有存在感。
「在如今這個高速運轉的社會裡,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增大,再加上鍛鍊的時間越來越少,身體亞健康人群增長迅速,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健康的問題。而蜂蜜,因其有營養價值以及其天然屬性,而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喜愛。看到很多人因著吃自家的蜂蜜,身體狀況得到改善,那真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這也是我這麼多年一直堅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我家養的蜜蜂,和傳統的相比,蜂蜜的產量明顯偏少,成熟蜜的產量更少,但其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有益酶、胺基酸及各種有機酸等,營養成分卻極其豐富。
這四五年,隨著網絡和物流的普及,我家的產品銷路一直處於上升階段,蜂箱基本每年增加10餘個,目前我家的蜂蜜銷售地區,多達15個省份。
從生活的環境而言,養蜂的人是孤獨的,親情,有時也是缺失的。我和爸爸這些年守著這份「產業」。尤其是在外的日子,想孩子,想爺奶,是我最大最難以承受的痛點。
這次,我的蜂場終於搬到豐縣家門口,孩子們也終於和我短暫的「團圓」了。令我驕傲的是,兩個女兒都很聽話懂事,每天都來這裡給我「幫忙」,當然,她們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吃到純天然的蜂蜜。
這是蜂巢蜜,含在口裡,那清甜無比的味道,瞬間讓人感覺嘴巴中,仿佛百花盛開,濃鬱的芬芳氣息,吃蜂巢蜜的時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蜜蜂來回於花蕊和蜂巢之間的身影。
這些年,我不管蜂場搬到哪裡,孩子和家人吃的蜂蜜我從來沒有斷過,兩個女兒和雙方的父母都很少生病,應該說,蜂蜜為家人的健康,提供了很多的遮蓋與庇護。
一年N次,處於不停地遷移中,確實非常辛苦,但夜夜能枕著花香入眠,也算是人生最大的樂事。在日益浮躁的社會,也許這簡陋的帳篷裡面,更容易讓人知足常樂。
坎坷路上,面對頻繁的輾轉與收穫,得與失,苦與樂是每個養蜂人無可迴避的生命四季,正是因為這樣矛盾的交織,才使每一次的旅程,都充滿了未知的驚喜和不同尋常的意義。
風雨途中,日出日落,蜜蜂在辛勤釀蜜,養蜂人在用心釀造自己的生活。我期待自己在養蜂創業路上,能夠夢圓,能夠圓夢!
在此,也希望我家純正的蜂蜜、蜂巢蜜、 蜂王漿、蜂花粉,能夠給更多的人帶來祝福,帶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