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是向善的,總願意往好的方向發展,就看企業給不給他這樣的土壤。如果給他良好的平臺,人會有積極、正向的行動;如果平臺糟糕,做出來的績效不被認可,就有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
人大社會學系是最不好找工作的,可以跟人口學系相比。劉強東宿舍裡的老大追求女孩子,對方說,你們社會學系的找工作都難,連房子都買不起,憑什麼嫁你?劉強東也受到了打擊,沒錢連女朋友都找不到,自己得學技術。
當時計算機是最先進的技術,他買了中國工業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書自學。學會編程之後,他就給人做系統軟體賺錢。在大學時期,他掙了20多萬元,想投資自己的未來,決定創業。
1
開餐館
海澱圖書城和人大西門之間正好有一家四川餐館轉讓,這家餐館飯菜做得好吃,人氣很旺,利潤不錯。
他跟老闆談了三分鐘就談妥了,第二天和女朋友用書包背著現金去交易。他不知道什麼是產權證,也沒有諮詢律師,以為自己在北京有了落腳的地兒。
結果過了4個月,房東來催繳房租,他才傻眼了。難怪當時談價格的時候,對方會報那麼便宜的價格。劉強東秉持著我對人好、人對我好的想法,提高這些員工待遇。
餐館20多名員工都留下來了,工資翻倍,每人送了一塊一百來元的表。原來的餐館老闆讓員工吃剩菜,他要求剩菜必須扔掉,員工夥食標準是兩葷兩素,每周還能喝幾瓶啤酒。
過了兩個月,他覺得不對勁,原來一天三萬多元、最低也有一萬元的流水,變成了最高一萬、最低2000。
餐館採購的人要錢越來越多,他把自己賺的錢貼出去了,還向父母、小姨借了錢。有位40歲的工人實在看不下去了,提醒他,收錢的小姑娘跟大廚談戀愛,把錢貪汙了。
6元一斤的牛肉,能報帳12元一斤,0.2元一斤的豆芽,報帳是0.8元。劉強東規定肉類三天沒用完就不能用了,本來一天能賣8斤牛肉,偏要進12斤牛肉,3天之後還能貪4斤牛肉。這簡直是無底洞,劉強東最後不得不多發一個月工資,遣散員工,關掉餐館,虧損幾十萬,欠債近20萬。
他非常傷心:「我沒有善待你們嗎?沒有尊重你們嗎?我沒有做錯,讓你吃好了,睡好了,不查帳,沒有安插親戚控制,為什麼要這麼對待我?你們也是農民,我也是農民的孩子,那是我連續幾個月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編程賺來的血汗錢。」
2
加入日企
1996年,他帶著對人性的懷疑加入了日企。在外企,他先研究管理信息系統,通過信息系統研究公司管理結構,慢慢沉進去,他看到錢與物是怎麼一一對應的,支出是怎麼控制的,經銷商是如何組織的。
接著,他又被調去做庫管,公司規定必須做過庫管才能被提拔,沒有把庫房管理好,是不能升職加薪的。
他管理床墊,三分之一的時間是住在庫房裡,幹活兒幹到凌晨一兩點。經銷商喜歡晚上來拉貨,他需要先點好貨,把貨送上貨車,再錄入電腦。
因為沒有加班費,派遣工晚上不樂意來,他就自己幹,一個人當6個人使。
管理庫房的時候,他深切感受到外企的精細達到什麼程度。給經銷商發貨的時候,要附送宣傳單,有些型號送5張,有些則送3張,都是有規定的。每個月能發三四萬張宣傳單,盤點的時候,誤差不能超過3~5張。
日本人說,只有你們中國人才有誤差,我們叫錯誤,不對就是不對,哪裡來的誤差呢?
劉強東才徹底明白,第一次創業失敗是自己的錯誤,通過系統流程的管理是可以解決員工貪腐問題的。
他對餐館員工沒有任何管理,單據沒有編碼,如果有編碼,就不敢扔掉,否則對不上號。
3
創辦京東多媒體
世上三樣苦,駛船、打鐵、賣豆腐,這是江蘇省宿遷市當地流傳的一句話。
1998年春天的一個夜晚,巨浪兇狠地撲過來,40噸的鐵皮船進水了,王紹俠拼命將水舀出船艙。巨浪接二連三地撲過來,船艙進水越來越多,眼看就要沉下去了。王紹俠的全部家當都在這條船上,20年的心血就要沉入水裡,她的大腦一片空白,想抱著船頭隨船一起沉下去算了。那一瞬間,她又想起了自己的兒女,還有年邁的母親。求生的本能讓她跳到了相鄰的一條船上。10秒之後,船頭消失在水面上。
王紹俠望著水面發呆,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她不能哭,在別人的船上哭是不吉利的事,一連三天她都木木地站在船上。直到三天後,上了岸,見到自己的妹妹,她才號啕大哭起來。船沉之後,王紹俠待在母親家裡,沒有把這事告訴遠在北京上班的兒子劉強東。
1998年6月18日,24歲的劉強東帶著工作兩年積攢下來的12000元,在中關村海開市場租下4平方米的攤位,買了一臺二手電腦、一輛二手三輪車,一個人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京東多媒體——京東的前身成立。
當時中國有三塊地方成為最具有活力的創業地帶,一是珠江三角洲,二是以溫州為代表的浙江,三是中關村。
珠江三角洲與溫州以外貿和加工廠為主,而中關村被視作知識英雄的搖籃,以IT產業為主,從1988年到1998年,中關村以每天至少創立一家公司的速度發展。
那時,「海歸」張朝陽因為搜狐而成為1998年《時代周刊》「全球50位全球數字英雄」之一。網絡門戶是1998年的網際網路焦點,搜狐、新浪、網易一時風光無限,太平洋彼岸的明星公司是楊致遠創辦的雅虎,自1996年上市以來得到華爾街的追捧,2000年才達到它的股價峰值。
這一年,谷歌剛剛誕生,而相似的百度遲至2000年才在中國誕生;騰訊還叫作OICQ,只是一隻小小的胖企鵝,蝸居在深圳;馬雲還在折騰他的中國黃頁,阿里巴巴未見蹤影。
沒有人能夠預見,日後中國網際網路三大巨頭BAT(三個字母分別對應的是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的統治格局,更沒有人能夠預見,京東會成為中國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
1998年,劉強東創辦京東多媒體,是典型的線下渠道生意:在櫃檯進貨,在櫃檯賣貨,先做批發,後轉為零售。
劉強東的做法迥異於中關村眾多賣家。他沒有進貨渠道,沒有資金,沒有客戶,沒有團隊,就靠他一個人做,堅持明碼標價,拒絕講價。好多客戶談不下價格,扭頭就走,去別的地方轉了一圈,又回頭和劉強東談,因為發現劉強東這裡的價格定得合理,劉強東相信薄利多銷。
從櫃檯做起的時候,劉強東就開始開發票。開發票是一種宣示,宣示「我賣的是正品」,底氣十足,工商局在京東多媒體查了三天,沒有逃稅,沒有水貨,沒有假光碟。當時光碟仿製很簡單,空白光碟用絲網印刷做上logo,再做個與正品一模一樣的包裝盒,就能得到比正品多十幾倍的毛利空間。
慢慢地,口口相傳,京東多媒體積累起了一批客戶,開業三個月後,忙不過來的劉強東聘請了第一名員工。
京東多媒體最初是做婚紗影樓視頻編輯的硬體和系統,公司擴大的時候,從海開市場的檔口搬到位於矽谷電腦城對面的北大資源樓,在那裡劉強東接連租下三個辦公室:2425、2426、2427。
那時候,公司轉為售賣光磁產品、刻錄機和錄像帶轉制系統,70%賣給中關村各電腦城櫃檯,30%經由櫃檯賣給個人。
京東在光磁產品這一領域,最高曾佔據全國60%的市場份額。這市場份額是靠低價拿下來的,價格戰始終是京東最直接也最血腥的競爭手段。在線下做刻錄機代理的時候,京東也經常上午一個價格,下午一個價格,把其他代理商都打殘了,結果做成獨家代理。
京東堅持每天給客戶報一個與進貨成本持平甚至虧本的價格,不管客戶拿不拿貨,每天都給他報價,總會有一天,他發現如果不在京東多媒體進貨,就虧了。他找其他商家砍價,別的商家肯定不答應。合作建立起來之後,就有慣性,只要京東多媒體的報價不比別人高,他就會習慣在這裡拿貨,京東多媒體也不會長期虧錢。
劉強東除了提供產品以外,還負責提供技術培訓,他不做一錘子買賣,不像很多商家能賺一個人的錢就算一個,反正客流量這麼大,哪怕每個人只來買一次,也足夠了。
2002年,京東多媒體在矽谷電腦城三樓開設第一個櫃檯,產品品類增加了光碟。櫃檯做生意的成交率比較高,10個客戶裡能談成七八筆生意。因為京東多媒體員工不僅僅是賣東西,還提供額外的技術服務。
他有著很樸素的觀念:把客戶服務好,客戶會成為回頭客,繼續來。
劉強東研究庫存、採購,直至2003年非典的發生。3月6日,北京接報第一起非典型性肺炎病例,死亡的陰影籠罩大江南北,從北京到廣州,街頭人影寥寥,依賴客流量的零售業受到重創,當時中關村所有電腦都在降價,平均降價幅度達到30%~40%。
因為「非典」,京東多媒體採購的1000多元一臺的山葉刻錄機(當時市面主流產品是400多元一臺)沒了買家,全積壓在辦公室裡。IT產品積壓時間越長掉價越快,而且銷量上不去,就拿不到返點,通常代理商的主要利潤來源是返點。21天,京東虧了800多萬,公司帳面資金只有兩三千萬。
當時傳言紛紛,都說「非典」得要半年、一年時間才能熬過去。劉強東害怕員工感染「非典」,把京東多媒體的12個櫃檯全部關閉。京東的一部分員工在高速公路封閉前離開了北京,另一部分留在辦公室,劉強東給他們做飯吃。
公司虧損厲害,大家坐在辦公室裡想著,再過兩三個月公司就要死掉了,於是開會討論怎麼辦,有位同事提出來,客戶不能見面交易,為什麼不通過網際網路交易呢?這樣就不用面對面了。
4
在CDbest論壇賣貨
京東多媒體員工開始在網絡上發帖子,推銷光碟,在CDbest這個論壇上,版主留言說,京東多媒體是他認識的唯一一家不賣假光碟的公司。
5年的正品堅持,5年的口碑積累,換來了版主的一句話,才有了21名網友的初步信任。由此,京東邁出了線上零售的第一步。
他們的做法很簡單,在論壇上發起團購活動,公布該期團購的產品參數、價格以及截止日期,留下QQ號做聯繫方式。京東商城行政管理中心總監李梅最早負責京東多媒體線上銷售。她用筆和紙記錄下客戶名單,收到客戶匯款之後,按照客戶要求挨個到庫房找貨、打包,再走郵政渠道發貨給客戶,發簡訊告知客戶快遞單號。
如果是中關村附近的客戶,就由司機開著金杯小貨車或者劉強東自己的紅旗轎車送貨上門。網絡銷售刻錄機,劉強東採用一貫的低價戰術,甚至賠錢賣刻錄機,得到客戶的瘋狂追捧。京東多媒體藉機清理庫存,打開市場。儘管刻錄機不賺錢或者虧本,但客戶買了刻錄機就要買光碟,京東多媒體的光碟按照市場價格賣,有利潤空間,保持了盈虧平衡。
5
獨立網站賣產品
做了半年團購後,劉強東決定做獨立網站賣產品,一來想獨立掌握客戶來源,二來CDbest論壇索要的提成越來越高。
2004年1月1日,京東多媒體網站(www.jdlaser.com)正式上線,有100多個單品。
網站特別粗糙,每款產品頁面上只有純文字的、乾巴巴的產品參數介紹,兩三張產品圖片,沒有打動人的描述,也沒有品牌介紹。京東多媒體是技術起點最低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
劉強東懂編程,但不懂網際網路,做網站不行,公司的技術員辛波,以前主要做視頻剪輯、字幕編輯,也不是專業出身。
網站上線後,連最簡單的系統補丁、防火牆都沒有做。所以,網站遭到黑客入侵,順理成章。
黑客在京東多媒體網站上留言「京東網管是個大傻瓜」,辛波接到電話通知,趕緊去機房,折騰兩小時之後,解決了問題。在回來的路上,還沒到公司,又接到電話,黑客在網站上留言:「京東網管還是大傻瓜。」幸虧這位黑客沒有惡意破壞資料庫,只是調侃一下。在此之後,劉強東才招來京東第一個正兒八經的技術員工呂科。
6
轉型純線上零售公司
2004年,劉強東召集員工商量,要砍掉公司線下業務,轉型為純線上的零售公司,原因是:線下用戶體驗不好,在線上賣,消費者不用離開辦公室,不用討價還價,不用鑑別真假,就能得到更便宜的產品,連帶發票。而且,京東線上增速遠遠高於線下。
他預計到了員工對轉型電商的反對,但反對無效,他已經決定關閉門店。最終櫃檯都被撤掉了,只保留了一個櫃檯用於採購。
早期京東多媒體的貨源來自中關村各個賣場裡的代理商,用櫃檯的名義能拿到批發價,是個體客戶怎麼砍價都砍不到的價格。一直到2006年,唯一保留的櫃檯才撤掉。
2002年後網際網路復甦了,2003年網易創始人丁磊成為中國新首富,中國的數字英雄們為中國商業吹進一股清新的風:他們奇蹟般的財富積累速度,源於知識創新,源於人才聚集爆發的創造力,源於清晰的股權激勵,源於公開透明的資本推動,源於現代企業制度。
和京東多媒體一樣,很多中關村代理商一邊開著門店,一邊開著網站,但這些網站隨後湮沒在歷史的塵埃裡。劉強東能夠做成京東,很重要的因素是專注。
兩手都抓的公司們,因為線下業務佔了很大比重,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陌生領域的知識。
專注是劉強東在自己父母身上吸取的教訓。他父母這一輩子做了很多種生意,辦過小廠,駛過船,開過批發部。縣城裡的百貨商場開著大卡車將大量滯銷的工業品載到鎮上敞開賣,價格特別便宜,農民發瘋一般地搶購,鎮上的批發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幹了兩年虧了本,劉強東父母又關掉批發部,重新駛船。這10多年來,中國賺錢的行業很多,外貿、房地產等都是。但是劉強東沒有碰,他相信專注做自己的事,做精了,總會有回報,不要看著別人做哪一行賺錢就去做哪一行,最後每件事都是半吊子。
京東這十幾年來都是做和零售相關的事情,以電商為中心點,不斷拓展生意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