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系依賴性基因表達程序影響結直腸癌的免疫圖譜

2020-12-22 科學網

譜系依賴性基因表達程序影響結直腸癌的免疫圖譜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7 14:37:38

韓國三星基因組研究所Woong-Yang Park和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Sabine Tejpar合作發現,譜系依賴性基因表達程序影響結直腸癌的免疫圖譜。 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525日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他們分析了來自23名韓國人和6名比利時人的91,103個未分類的單細胞的轉錄組。癌細胞顯示出轉錄特徵,使人聯想到正常的分化程序和遺傳改變,這些遺傳改變顯然促進了由調節性T細胞、成肌纖維細胞和髓樣細胞定向的免疫抑制微環境。

細胞間網絡重建支持癌細胞特徵與特定基質或免疫細胞群之間的關聯。他們對結直腸癌中細胞圖譜和細胞間相互作用的總體觀點,為有效的免疫腫瘤治療策略設計提供了機理信息。

研究人員表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免疫療法僅對錯配修復缺陷的、微衛星不穩定性較高的腫瘤有效,這些腫瘤表現出免疫浸潤,表明腫瘤細胞可以確定其免疫微環境。

附:英文原文

Title: Lineage-dependent gene expression programs influence the immune landscape of colorectal cancer

Author: Hae-Ock Lee, Yourae Hong, Hakki Emre Etlioglu, Yong Beom Cho, Valentina Pomella, Ben Van den Bosch, Jasper Vanhecke, Sara Verbandt, Hyekyung Hong, Jae-Woong Min, Nayoung Kim, Hye Hyeon Eum, Junbin Qian, Bram Boeckx, Diether Lambrechts, Petros Tsantoulis, Gert De Hertogh, Woosung Chung, Taeseob Lee, Minae An, Hyun-Tae Shin, Je-Gun Joung, Min-Hyeok Jung, Gunhwan Ko, Pratyaksha Wirapati, Seok Hyung Kim, Hee Cheol Kim, Seong Hyeon Yun, Iain Bee Huat Tan, Bobby Ranjan, Woo Yong Lee, Tae-You Kim, Jung Kyoon Choi, Young-Joon Kim, Shyam Prabhakar, Sabine Tejpar, Woong-Yang Park

Issue&Volume: 2020-05-25

Abstract: Immunotherapy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is effective only for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tumors with hig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that demonstrate immune infiltration, suggesting that tumor cells can determine thei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o understand this cross-talk, we analyzed the transcriptome of 91,103 unsorted single cells from 23 Korean and 6 Belgian patients. Cancer cells displayed transcriptional features reminiscent of normal differentiation programs, and genetic alterations that apparently fostered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s directed by regulatory T cells, myofibroblasts and myeloid cells. Intercellular network reconstruction suppor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ncer cell signatures and specific stromal or immune cell populations. Our collective view of the cellular landscape and intercellular interactions in colorectal cancer provide mechanistic information for the design of efficient immuno-oncology treatment strategies.

DOI: 10.1038/s41588-020-0636-z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0-0636-z

相關焦點

  • Cell:構建出人類免疫細胞圖譜,可確定遺傳變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他們正在通過一個新的資料庫DICE(Database of Immune Cell Expression, Express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nd Epigenomics, 即免疫細胞表達、數量性狀座位表達和表觀基因組學資料庫)來分享他們的發現,這使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輕鬆地探究這些數據,這是因為它們與基因、細胞類型或者疾病存在關聯。
  • 遺傳性結直腸癌的篩查與管理|結直腸癌|FAP|家族史|篩查|腫瘤|胚系...
    遺傳性結直腸癌的篩查與管理結直腸癌通常為散發,但家族聚集現象也很常見,有研究表明大約1/4以上的結直腸癌有遺傳背景。在學習遺傳性結直腸癌前,我們需要了解一個概念——遺傳性腫瘤症候群,指的是由於遺傳性原因導致的染色體和基因異常,特別是常染色體及其上的基因發生異常,進而導致其患某些腫瘤的機會大大增加,病理上稱之為遺傳性腫瘤症候群(也叫腫瘤遺傳症候群),從分子水平上講,遺傳性腫瘤症候群通常是由於癌變通路上的關鍵基因,如癌基因、抑癌基因或者某些修復基因等,發生胚系突變所導致。
  • 龍華醫院研究團隊發現結直腸癌治療新靶標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 作為發病率第三位的惡性腫瘤,在全世界範圍內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同時也是排名第二的腫瘤相關死亡原因。環狀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新的內源性非編碼RNA。
  • Cell|肥胖如何抑制抗腫瘤免疫?
    與肥胖相關的細胞水平改變例如腸上皮細胞的轉錄和表觀遺傳改變,有助於結腸直腸癌的發生和進展【2,3】。以往對肥胖和癌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腫瘤的內在效應或腫瘤細胞的內分泌調節軸上,而肥胖引起的全身代謝改變對腫瘤局部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免疫細胞的影響尚未見報導。
  • 結直腸癌預後早知道,查這幾個分子標誌物就夠了
    國內外結直腸癌相關共識、指南均強調:分子標誌物的具體分型是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治療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並一致推薦常規分子標誌物檢測應包含:RAS(包括 KRAS 及 NRAS)、BRAF、MMR/MSI,它們在指導治療、預後判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4-6]。
  • 結直腸癌卵巢轉移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結直腸癌卵巢轉移以腺癌多見,轉移灶表現為囊性或以囊性為主的囊實性,其中黏液腺癌因分泌黏液較多,轉移灶體積較大,表現為伴不同大小實性成分的囊性腫瘤,與卵巢原發性黏液性癌相似。結直腸癌卵巢轉移較多見於單側,其免疫組化以CK7(-)/CK20(+)更為常見。見表2。
  • 人類胸腺第一個細胞圖譜成功繪製 揭示免疫系統起源有助於癌症免疫...
    2月20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人類胸腺圖譜揭示了新的細胞類型,並識別出了告訴未成熟免疫細胞如何發育成T細胞的信號。該圖譜還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影響T細胞發育的疾病,如嚴重聯合免疫缺陷(SCID),並加入「人類細胞圖譜」計劃,該計劃旨在創建整個人體的Google地圖。胸腺位於胸部,產生T細胞,這是對抗感染和疾病的關鍵白細胞。
  • 新的標準治療-帕博利珠單抗治療晚期MSI-H結直腸癌
    檢測與療效評估錯配修復狀態在當地通過免疫組化分析結果確定(分析DNA錯配修復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並根據不表達MMR蛋白歸類為dMMR。MSI-H狀態在當地通過聚合酶鏈反應(PCR)分析結果確定。在分析的3~5個位點中,至少有2個等位基因發生改變,則將腫瘤歸類為MSI-H。
  • 人類胸腺單細胞圖譜助力腫瘤免疫治療
    撰文 | 小陳責編 | 雪月胸腺是T細胞的分化、發育和成熟的場所,是組成免疫系統的重要器官。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人體胸腺中的早期免疫前體細胞如何發育為T細胞。儘管已通過各種動物模型對胸腺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是還未有詳細的人類胸腺細胞圖譜得以報導。
  • 尋找最適合結直腸癌治療效果的方案:免疫治療還是靶向治療?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CS)顯示,2017年結直腸癌預計會影響到135430名美國人。據ACS估計,每21名男性和每23名女性中就有一名正處於危險之中。目前,全球對於結直腸癌常規的治療方式包括局部治療——如手術、放療或消融——或是系統治療,包括化療、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那麼,美國醫生在治療結直腸癌上有哪些最新突破呢?免疫治療結直腸癌效果怎樣?
  • Science|人類前腦發育過程中的染色質可及性變化圖譜
    基因表觀遺傳調控在控制發育階段過渡與細胞分化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3,4】。基因與遠端增強子元件之間的作用在整個發育過程中都是動態變化的,而且嚴格發生在某些具體的細胞譜系之中,但是這調控之中富含與疾病相關的遺傳變異的可能性【5,6】。目前,染色質可及性已經變成基因調控潛能的重要代表性數據之一【7】。
  • 熱點|結直腸癌預後,腫瘤間質將與TNM相輔相成
    腫瘤間質成分在結直腸癌中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J/CD] .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誌,2020,09 (05): 447-452.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0.05.003摘要結直腸癌(CRC)是全球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逐年增高。
  •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功能基因組學揭示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20:08:49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Kvan Birsoy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內功能基因組學揭示了胰腺癌細胞的代謝依賴性。
  • 卡介苗可介導機體免疫訓練,或許我們低估了疫苗的作用
    多項研究表明,在初次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產生的適應性免疫應答並非只是適應性免疫細胞(如B細胞和T細胞)的特點,髓系細胞和NK細胞等天然免疫細胞也可以受到影響。卡介苗(BCG)、麻疹、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降低嬰幼兒死亡率的原因不僅僅有賴於對目標病原的特異性作用。
  • 2021 ASCO GI|結直腸癌領域重磅研究盤點
    本文彙編了結直腸癌領域的相關重磅研究,一起看下吧!口頭報告專場 KEYNOTE-177研究最終PFS結果出爐 背景和方法:KEYNOTE-177是一項III期隨機開放標籤臨床研究,旨在評估一線帕博利珠單抗或化療±貝伐珠單抗或西妥昔單抗治療(微衛星高度不穩定/錯配修復缺陷)MSI-H/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北大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該研究報告了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基因組分析的最大圖譜,對508例食管鱗癌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與預後不良相關的關鍵分子特徵,認為該數圖譜對於開發ESCC特異性的診斷和治療生物標誌物非常有用。張好建團隊揭示ALKBH5特異性促進AML的發生發展及白血病幹細胞的自我更新5月12日,武漢大學張好建教授研究團隊(博士研究生王嘉禎、李一村、王培培、韓國強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在Cell Stem Cell雜誌上發表文章,將染色質狀態變化與ALKBH5表達調控聯繫起來,同時揭示了ALKBH5能夠特異性調控AML 白血病幹細胞功能而不影響正常造血幹細胞
  • 「最全」胰腺癌免疫圖譜出爐,這會是對付「癌症之王」的最終武器嗎...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基因突變可以幫助細胞跨越某些在組織發育過程中的限制,驅動並促進腫瘤某些特定階段的發展。然而,腫瘤的發生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僅僅是基因突變本身,尚不能完全闡釋腫瘤發生發展的機制。因此,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這一概念由此而生[2]。
  • Science:通過皮膚細胞圖譜來解析皮膚病的機制
    作為「人類細胞圖譜」計劃中的一部分,英國、以色列和美國的研究人員近日繪製出胎兒皮膚和成人皮膚的細胞圖譜,並利用其來闡明炎症性皮膚病背後的細胞進程
  • 透過現場看本質,適應性免疫失調如何影響著新冠肺炎?
    而此時所發生的B效應細胞顯著升高,將產生大量能夠結合病毒的抗體,並通過抗體的Fc段與天然免疫細胞的Fc受體結合,介導病毒直接進入天然免疫細胞,這個過程就是通常講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周鵬輝教授解釋道,這時候如果突然出現大量能夠結合病毒的抗體,很可能會把病毒直接介導入天然免疫細胞中,導致固有免疫反應失調,使得天然免疫細胞吞噬病毒的功能急速下降,並釋放出更多的細胞因子,進一步加劇病情的發展。」 因此,該研究提示COVID-19重症患者的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均發生了失調。考慮到適應性免疫反應在病毒清除中的關鍵作用,細胞因子風暴可能不是COVID-19的主要原因。
  • 研究:長期暴露於夜間藍光,患結直腸癌...
    研究:長期暴露於夜間藍光,患結直腸癌風險高出60%!夜間藍光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不少人都有所耳聞,但最新研究顯示——長期這樣,你的患癌風險也會升高。最近,巴塞隆納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領導的團隊對夜間夜間暴露於室外人造光與結直腸癌(大腸癌)之間的關係進行了首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