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觀賞鳥被禁止飼養,普通人能選擇的越來越少了,這也就是養鳥文化為何沒落的重要原因。
在我們現在有限的可以無證飼養的觀賞鳥中,金絲雀應該算是最傳統的鳥兒了,我們也會在電視劇中發現金絲雀的蹤跡。那麼今天的文章主題就來了:金絲雀這種鳥兒是如何進入人們視線的?金絲雀真的像影視劇一樣,在唐宋時期就有嗎?家庭飼養金絲雀要注意哪些情況,有什麼講究?接下來小編帶你深入了解:外來的觀賞鳥金絲雀。
金絲雀是什麼?常見的有哪些品種?
金絲雀(學名:Serinus canaria)又名芙蓉鳥,白玉,芙蓉鳥,玉鳥,並非我國本土鳥兒,原產於非洲沿海地區。野生的金絲雀顏色以綠色和橄欖色為主,籠養金絲雀有紅色、綠色、白色、灰褐色等24餘種。這是由於當金絲雀在19世紀進入我國時,並未受到良好的品種保護,所以出現了各種雜交導致,不過這也恰巧形成了我國獨有的金絲雀文化,人們根據不同的顏色給金絲雀起了形象的別名,例如紅色的叫做小辣椒,黃羽紅眼的叫做蠟黃紅眼,白色羽毛摻雜紅色或綠色,叫做紅桂皮或綠桂皮。
不同品相價格差距較大,例如紅桂的市場價會達到1000元/對以上,蠟黃只有500元左右/對,普通嫩黃金絲雀價格甚至可能只有幾十塊錢。
家養的芙蓉鳥中,嫩黃色最為多見,而又以紅腿紅嘴全身潔白的金絲雀最為名貴,也有白色羽毛紅眼睛的金絲雀,價值也都較高。金絲雀是全球每個國家都很流行的觀賞鳥,也是被各個國家列為高貴品種的寵物之一。在眾多金絲雀品種當中,有一些基因穩定的品種分別是:
顫音金絲雀:德國品種,賞鳴叫。桔紅顫音金絲雀:顫音金絲雀變異而來,賞外形,叫聲略遜。紅金絲雀:美國雜交培育品種。捲毛金絲雀:日本培育,欣賞獨特卷狀羽毛外形。月牙金絲雀:英國培育,細長月牙狀的身形。山東金絲雀:我國培育而來,欣賞鳴叫。白金絲雀:紅腿紅腳的白金絲雀是最名貴的品種之一。荷蘭捲毛金絲雀:荷蘭培育的金絲雀,類似日本捲毛。胖金絲雀:英國培育而來,胖胖的外形是最可愛的地方。蛇形金絲雀:英國培育而來。細金絲雀:日本培育,類似月牙金絲雀,身形纖細,但弧度不如前者。
上圖為一隻國內較常見的由山東金絲雀變異而來的捲毛金絲雀。金絲雀和其他鳥兒一樣,公鳥比母鳥價值稍貴,性別的分辨方法是:公鳥肛門凸起呈錐形,母鳥肛門部分平滑,叫聲悠揚動聽多變的是公鳥,叫聲平緩的是母鳥。
要提醒各位鳥友的是:當我們去鳥市選購芙蓉的時候,不建議選擇黃綠色的鳥兒,因為黃綠色大多為野外捕捉的金絲雀,雖然金絲雀允許家庭飼養並用作商品流通,但依舊是三有動物,為了保護野外種族數量,我們不要選擇野鳥。
說到金絲雀,就不得不提到金絲雀是如何進入我國的,我們在古代電視劇中看到唐宋時期的人們飼養金絲雀到底有沒有道理。
金絲雀是外來鳥,到底什麼時候來到中國的?
在一些常見的唐宋時期電視劇中,我們偶爾會看到芙蓉鳥的出鏡(因為版權原因這裡不方便上傳圖片),實際上這是完全不符合歷史的,接下來我們就講講為什麼唐宋時期金絲雀不可能被民間飼養,以及金絲雀到底何時進入國人視野的。
為什麼金絲雀不可能在古代被我國民間飼養的原因之一:皇家忌諱大家都知道,在唐宋明朝時期,黃色是皇家顏色,一切與黃色有關的物品和服裝是不可能普及到民間。在唐朝時期,唯一一種黃色的鳥兒被飼養,就是有金衣公子之稱的黃鸝鳥,而且僅限皇家飼養。所以在古代民間不可能飼養金絲雀。
除了皇家忌諱這個原因,還有最大的BUG就是時間也對不上。
金絲雀不可能在古代被我國飼養的原因之二:時間不對應金絲雀先是從非洲流入歐洲,再從19世紀40年代隨著鴉片戰爭進入的我國人民視線,我國飼養金絲雀的歷史不過200年,所以怎麼可能在唐宋時期就出現金絲雀呢?在我國唐詩宋詞最流行的時代,卻沒有任何一首關於金絲雀的詩句流傳下來,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古代的華夏大地根本就沒有金絲雀這種鳥。
金絲雀進入我國後,因為數量比較稀少,品種比較新奇,所以金絲雀當初也是名貴的觀賞鳥,僅僅被皇室和王宮貴胄飼養用。
所以可見,電視劇中清朝之前的金絲雀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屬於拍攝失誤。
金絲雀的名貴,導致現在賦予了這個名字一個奇怪的含義
金絲雀是富貴、溫柔的象徵,到了今天,「金絲雀」卻變成了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特定的女性群體,這一點非常有意思。
比如現在的人們把女性分成「白蓮花」「綠茶婊」「傻白甜」等分類,又出現了「金絲雀」這個分類,用金絲雀來形容的女女性有以下幾個特點:
長相漂亮,身材精緻,面容姣好,讓男人心動。物質生活豐富,財力比較雄厚。沒有目標,沒有工作,比較迷茫。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渴望被保護,柔弱惹人生憐。
這四個特點正好對應了金絲雀的特點,也難怪會出現「金絲雀女」這個有趣的分類。實際上用金絲雀形容女子,多為貶義,如果說哪位男人找了一個「金絲雀女」,並不是一個正面的舉動。介紹這個有趣的地方,沒有侮辱女性的成分,只是望各位讀者借這個趣事,更深入了解金絲雀這種鳥兒的性格和外形特點。
金絲雀的富貴,還體現在這一點:工匠專門為它們設計了金絲雀籠。
金絲雀籠是什麼樣的?是怎麼來的
我們養鳥人當中有這麼幾種籠子:分別是黃雀籠、繡眼籠、百靈籠、芙蓉籠和畫眉籠,這其中只有芙蓉籠不是我們先人流傳下來的,而是由國外引進的。
所以和其他鳥籠最大的區別是:芙蓉籠更常見鍍鎳合金材質的而不是竹質的。而且因為是國外引進,時間不長,所以並沒有像其他幾種籠子有太多講究,通常認為一張芙蓉籠的標準是:
底部封圈,圓籠高33cm直徑20cm,方籠長寬各24.7cm高33.8cm,籠絲間距1cm,籠絲粗0.2cm,籠底為塑料籠底,配磨砂或珍珠魚皮棲木2根,鳥食罐為2件套。
在清朝末年流傳下來的藏品芙蓉籠,多為掐絲琺瑯材質,造型多變,造價極高,是不可多得的鳥籠藏品。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看到的很多裝飾鳥籠,也都是以芙蓉籠為原型設計的。下圖就是一個以芙蓉籠為設計靈感的項墜,籠內還有一隻金絲雀。
金絲雀的食性和家庭飼養
金絲雀食性簡單,最愛的食物是穀子和花生碎,在日常飼養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細節。
食物選擇。金絲雀是食谷性鳥兒,主食以穀子、稗子、麵食為主,油料以核桃、花生、蘇子為主。油料在換羽期、雛鳥期和發情期餵食,平常可以不喂,每天固定餵食一些乾淨的蔬菜。可以儲備苦蕒菜曬乾後冬天備用,可以防止腹瀉並且補充維生素。金絲雀愛乾淨,籠體的清潔要每日進行。金絲雀四季都堅持洗澡,浴盆也是必備用品,冬天要注意水溫。換羽期的金絲雀非常容易意外死亡,需要主人多加留意,用蛋黃和營養砂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幫助其度過換羽的危險期。金絲雀平時要單籠單鳥,一旦發現消瘦,就要及時按主食比例10%-20%餵食小米麵、熟蛋黃和花生碎,防止體質變弱熬不過換羽期。
金絲雀現在作為有限的允許飼養的觀賞鳥,雖然進入人們視線的時間不長,但憑藉其婉轉的歌喉,高貴的外形和溫柔的性格,也算是後來居上可以和傳統籠鳥相媲美的一種鳥。
看完這些背後只是,你是否又對金絲雀有了新的認識呢?
歡迎關注小編,獲得更多觀賞鳥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