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科學家用生物材料列印出世界上第一個實物尺寸的心臟

2020-12-10 騰訊網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用生物材料列印出世界上第一個實物尺寸的心臟,是外科醫生用於練習心臟手術的理想工具,也是最終列印可移植心臟的最終目標道路上一項重要的裡程碑。

研究負責人生物醫學教授芬伯格(Adam Feinberg)說,這項技術填補了外科醫生和手術室對軟體聚合物三維列印的空白。目前的技術和使用的材料列印出來的軟體器官無法提供真實器官擁有的支撐度。

這項新技術用一缸軟體水凝膠作為列印過程中提供支撐的支架,列印針把生物墨水注入水凝膠。等列印完畢,只需稍微加熱,水凝膠即可融化,相當於拆除支架,剩下完全由生物墨水列印的成品。

芬伯格說,這項為期兩年的研究突破的困難在於,以前列印這類軟體材料的印表機,無法列印實物心臟這樣尺寸的物體。研究組把原來的印表機客制化後才能完成這個任務,還要配合軟體的修改,使之與印表機同步工作。

現在很多醫院也有能夠列印大型物體的三維印表機,比如可以列印人體模型,供醫生作為手術前的演練以及和病人講解手術過程所使用的工具。但是這些印表機使用的材料是硬塑膠,無法列印人體器官這樣嬌嫩的組織。

這個領域目前還是空白。醫生需要實物尺寸的模型為複雜的心臟手術進行準備。這項新技術列印出來的心臟,進行切割、縫線的操作都和真實的心臟差不多,可以幫助醫生和助手練習操作技能。

芬伯格說,這項成果是在將來造出真實人體器官這個終極目標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這份研究近期發表在美國化學協會(ACS)的《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Bio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期刊上。

相關焦點

  • 人體器官能列印?科學家「列印」出心臟皮膚,6年完成臨床試驗
    3D列印不同於傳統列印,它是製造業領域的一項新興技術,被稱為「具有工業革命意義的製造技術」。隨著工業技術的進步,3D列印得到迅速發展。如今,3D列印用在了醫學領域,或許有一天能發明出人體列印技術,但就目前的技術來說有些困難。
  • Nature Communications|生物材料發現可實現3D列印組織樣血管結構
    引言國際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可以3D列印以創建類似組織的血管結構的新材料。在諾丁漢大學和倫敦瑪麗大學的阿爾瓦羅·馬塔(Alvaro Mata)教授本月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利用蛋白質進行3D列印氧化石墨烯的方法,該蛋白質可以組織成管狀結構,複製管狀結構的某些特性,比如血管組織。
  • 3D列印除了能造房子,還能列印你的臉和眼睛,你的心臟
    最近,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的一套蘇州庭院,在網上火了。應該說,3D列印技術進入大眾視線有些年了,它價格便宜、保溫效果不錯、抗震性能好、施工耗時還很短,傳統方式得大半年建的別墅,人家幾天就搞定了。因為3D列印技術太牛了,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怎樣用它來製造人體器官。
  • 3D生物列印全尺寸人體心臟的模型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3D生物列印方法,該方法可以生成逼真的全尺寸人類心臟模型。 科學家的懸浮水凝膠自由形式可逆嵌入技術(FRESH)涉及將環保型藻酸鹽聚合物擠出到定製的明膠容器中。利用他們新穎的過程,該團隊旨在與外科醫生合作,為手術訓練和預計劃應用創建針對患者的臨床模型。
  • 3D列印在皮膚移植、骨科植入、製藥等領域有哪些突破?
    2017年11月發表在《生物材料》上的文章顯示,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所秦嶺教授團隊的賴毓霄、王新巒等人採用先進的低溫3D列印技術,開發了一種用於修復骨缺損或骨折的多孔支架材料,將具有促成骨活性的天然植物活性小分子淫羊藿苷均勻複合入多孔支架中,通過3D列印賦予此支架最理想的促成骨仿生結構(孔徑300-500微米),實現了難治癒性骨缺損的骨修復治療。
  • 3D列印的人類心臟:質感足以亂真
    北京時間11月25日消息,在近期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項新的技術對心臟進行掃描,然後在凝膠中重建了心臟結構。這一過程有點像製作果凍,但在醫學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 中國學者革新3D生物列印,支架孔徑達到細胞水平
    自 2003 年美國克萊姆森大學團隊首次實現了活細胞列印,將 3D 生物列印研究推到前臺,科學家已經對該技術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大膽展望,其中最具野心的預測,就是未來人體器官可以像汽車零配件一樣,磨損了可修復,損壞了可替換。3D 生物列印,正是提供這些人體「配件」的加工方式。
  •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3D列印的帶血管人造皮膚
    打開APP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3D列印的帶血管人造皮膚 中關村在線 發表於 2020-05-19 15:52:33 (文章來源:中關村在線) 倫斯勒理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副教授潘卡伊·卡蘭德說:「雖然過去我們已經能夠將簡單類型的細胞放在一起進行列印,製造出一種類似人類皮膚的組織,但它面臨著一個問題,因為此類的皮膚組織沒有血管,無法與宿主完全結合,最終還是會壞死。」
  • 這東西就是3D列印的人的心臟,感覺和真實的沒差別
    這個想法不是有一天意識到西方世界的兇殺類人生物,但為外科醫生提供了在手術前在患者心臟上進行練習的更好方法。這一進步最終可能會導致3D列印心臟發揮功能,並為醫療設備開發人員提供前所未有的平臺來測試其產品。研究人員稱他們的技術為懸浮水凝膠的自由形式可逆嵌入,或稱為FRESH。
  • 3D列印技術曾列印出心臟,能否列印一個活人?
    3D列印技術頂多列印一些人體結構,可以替換人體原有結構,但製造人體的技術看看機器人就知道了,現代人類依然不能完美解決機器人運動的平衡等問題,智力也遠不如人類。如今3D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列印一些人體的硬組織,比如利用特殊材料列印人體關節等骨骼構造,這類組織結構的特點是支撐人體的運動和支撐功能,雖然也有陶瓷等材料的可替代材料,但是不能像3D列印那樣和人類原有的結構有同樣的構造,如今硬組織的列印已經開始應用於人體結構的替換,可能擁有比傳統的陶瓷金屬關節更好的契合度;軟組織方面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點
  • 八角設計風向:3D列印還能列印心臟?/Jony ive和Marc newson設計的鑽石戒指/透明音響
    3D列印出了一顆迷你人類心臟。材料源自患者的心肌細胞,並且具有與一般心臟相同的結構。科學家們希望這一突破能為1:1尺寸的人類心臟的列印提供一個參照。同時,它也可以被製藥公司用作測試藥物治療和藥物的工具。最終目標是可用於臨床的心臟移植。
  • 荷蘭設計周 3D列印與現代藝術
    在2017年的荷蘭設計周(Dutch Design Week)上,有一些藝術作品與3D列印相關或者就是3D列印製成。來看看在藝術屆,3D列印所煥發出的魅力。217年荷蘭設計周通過一系列3D列印心臟模型,醫學生可以了解預防性心臟保健,也喚醒患者對自己心血管健康的關注。3D列印心臟模型一個移動式的微型創客工具,一輛自行車就可以把它帶走。它包括電源、一臺造粒機和一臺3D印表機。移動式的創客工具一家公司正在3D列印大型船型物體。他們將直接3D列印帆船或3D列印帆船模具。
  • 十萬個為什麼|3D印表機列印出的飛機能飛嗎?
    今天,我們就來談論一下,3D列印出來的飛機能飛嗎?今天我們常用來列印照片的噴墨印表機,工作原理很簡單:當收到計算機發來的信號時,噴頭上的一些小孔就會噴出一小滴墨水到紙張上。這個過程周而復始,紙面上就塗滿了絢麗的色彩。現在,有些噴墨印表機已經能每次只噴出1×10?12升顏料墨水——也就是說,1升墨水要噴一萬億次才能用完。
  • 12米長的超大尺寸3D印表機,是如何列印汽車和船舶的?
    長12米的超大尺寸3D印表機Local Motors公司是美國一家具有開放式創新的公司。全球第一輛3D列印電動汽車、3D列印智能巴士Olli,都是Local Motors公司研發的。▲世界首輛採用3D列印技術打造的電動汽車「Strati」(左)以及3D列印智能巴士Olli(右)近日,Local Motors公司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複合材料3D印表機的安裝工作,用於生產3D列印智能巴士Olli。作為一輛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在製造Olli的過程中將採用大量3D列印零部件。
  • 科學家打造3D印表機器人,能進入消化道列印胃壁細胞
    近期,中國科學家打造微型3D印表機器人,能直接將活的胃壁與肌肉細胞印在胃上,有望成為胃潰瘍的新療法。研究團隊將論文發布在《Biofabrication》期刊上。 機器人尺寸不到5釐米,能直接進入胃部列印細胞 科學界研究生物3D列印已久,目前有體外與體內兩種列印方式。
  • 3D列印模具定製矽膠氣管支架獲美國FDA批准
    2020年1月10日,南極熊從外媒獲悉,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的醫生開發的3D列印氣管支架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該醫院是俄亥俄州非營利性多學科學術醫學中心。3D列印氣管支架。圖片來自克利夫蘭診所。
  • Nature Materials 新型類器官列印技術實現大尺寸組織構建
    這些局部之間的迭代交互發育中的組織單位指導細胞分化和模式形成的連續周期,從而建立了大規模生物學上的複雜性。由於其獨特的自組織潛力,幹細胞衍生的類器官是有希望構建出工程方法無法比擬的組織結構和細胞類型組成的局部特徵。但是,由於類器官難以生長到毫米級以上,因此它們缺乏體內器官的大尺寸結構特徵,難以實現更高級別的器官功能響應,限制了類器官技術在體外仿生模型和再生醫學領域的發展。
  • 陳根:幾經熱炒幾經冷場,3D列印出圈之路
    然而,眼看著就可以造天造地、顛覆產業無所不能的3D列印在風靡一時之後,再一次遵循了令人無可奈何的技術成熟度曲線。近年來,3D列印一次次被熱炒,也一次次考驗著人們的耐心。事實上,世界上到處都是前途無量、卻從未真正推廣的技術。那些成功普及的技術,往往得益於外部事件。無疑,對於3D列印來說,新冠疫情正是那個外部事件。
  • 3D列印,列印一切?
    普通印表機的列印材料是墨水和紙張,而3D印表機內裝有粉末狀的金屬、陶瓷、砂,以及塑料等可粘合的列印材料。當3D印表機與電腦連接後,通過電腦控制可以把列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模型變成實物。
  • Photoshop 黑科技 「列印尺寸」頻出問題?操作步驟解讀
    很多人都知道PS裡有一項「列印尺寸」功能,很多老法師也會告訴他,這是PS裡最神奇的一項功能,能夠直接在屏幕上看到實際的列印尺寸。然而回到自己電腦上卻頻出問題,無論你怎樣調整,屏幕上顯示的也和實際的不一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為啥我的「列印尺寸」沒法用?